我國四大名著之中受眾范圍最廣闊的就是西游記了,它不但是神魔小說界的老大哥更是一部浪漫主義的章回體小說,光是看西游記這個名字我們就能知道這部作品和玄奘西游這部作品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沒錯作者就是以玄奘西游的記錄作為西游記撰寫的藍本來的,再加上后期的神魔加入和當(dāng)時社會人文的影響塑造出來了西游記所呈現(xiàn)出的種種,這也正是它能受到眾多人喜愛的原因。
起初西游記這部作品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時候就已經(jīng)受到很多人喜愛了,到后來隨著影視行業(yè)的發(fā)展西游記也以電視劇的方式呈現(xiàn)了出來,剛上映便收到了眾人的追捧,換句話來說是轟動全國,從86年開始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也深入人心,得到了眾人的認可,想來西游記也是陪伴了不少人童年,現(xiàn)如今西游記已經(jīng)在國外上映了,贏得了國際的認可和贊同。
提及西游記中經(jīng)典的橋段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基本上都和孫悟空有關(guān)吧,比如說大鬧天宮和六耳獼猴這兩個章回,當(dāng)年孫悟空在三星洞學(xué)成歸來之后消滅了混世魔王,此時的猴子覺得自己已經(jīng)是一方霸主,但是因為沒有趁手的武器又聽從老猴子的建議前去西海龍宮討來了金箍棒這件法寶,回來之后花果山附近的幾大妖怪包括牛魔王都和孫悟空結(jié)為了兄弟成了七圣之一,卻不料喝多之后悟空被黑白無常勾走了魂,到了地府之后孫悟空把自己的名字從生死簿中劃了下去。
這一系列的事情孫悟空已經(jīng)覺得自己是三界第一了,就這樣孫悟空自詡名號齊天大圣玉帝聽聞之后便把這潑猴“請”上了天,猴子吵著鬧著要做天庭中最高的位置,孫悟空才修行不過百年而已怎么可能做那么高的位置,于是就給了悟空一個弼馬溫的職位,還告訴他這是三界中最高的職位了,最后悟空發(fā)現(xiàn)被騙之后大在凌霄寶殿上大鬧了一場。
我們再來說六耳獼猴那一回吧,當(dāng)時這個復(fù)制品拿走了孫悟空所有的包裹,還將唐三藏打暈在地,被孫悟空發(fā)現(xiàn)之后二人便打斗起來,他們到了地府也到了天庭就這樣三界眾人被這兩只猴子搞得迷迷糊糊的。我們都知道最后留下了一只猴子陪著唐僧抵達了西天,但你知道嗎這個留下來的猴子其實是那個復(fù)制品——六耳獼猴。
從以下三個細節(jié)中可以證實這一點,第一個點就是在兩只猴子鬧到地府的時候有一聲大象的叫聲此時已經(jīng)能看出來誰是真的猴子了;第二個點就是兩只猴子來到靈山的時候,如來還夸贊了六耳獼猴的機智過人,還說他不做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所以說此時的六耳獼猴知道自己一定能取代孫悟空的位置才做這件事的;第三就是在六耳獼猴被消滅之前唐僧動不動就會念緊箍咒來控制悟空,但是在之后的行程中卻很少念了。
其實還有一種說法,六耳獼猴是孫悟空的心魔。用現(xiàn)代話語就是另外一個人格。還有一種可能,孫悟空由于太過頑劣。而六耳獼猴這個人格懂是非,所以如來等眾多神仙,聯(lián)手把孫悟空的本體人格給消滅了,孫悟空的身體也由六耳獼猴人格代替。這兩種說法你更認準(zhǔn)哪個呢?
真假美猴王。相信只要看過整本《西游記》的人,都一定看過這一章節(jié)。在《西游記》第五十八章,出現(xiàn)了兩個孫悟空,其中一個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齊天大圣,而另一個就是六耳獼猴了。他們不僅僅只是長得一樣,就是一身的本領(lǐng),也完全一模一樣,完全無法分辨,最后還是如來出手才解決了。但是就是因為這一章節(jié),就有人猜測,其實孫悟空在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就已經(jīng)死了,死在了西天取經(jīng)之路。
眾所周知,孫悟空十分叛逆但是也十分厲害。在吳承恩先生所寫的《西游記》里面,吳承恩先生對于孫悟空的定位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叛逆者,不聽話又十分沖動,總是不聽唐僧的話一棍打死了妖怪。也就是說,孫悟空十分厲害,但是發(fā)生了真假美猴王之后,可以明顯的發(fā)現(xiàn)孫悟空的戰(zhàn)斗力降低了。在這之前,孫悟空總是能夠憑借著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打敗妖怪,但是在這之后,孫悟空不僅沒辦法而且還經(jīng)常去找外援。于是就有人覺得現(xiàn)在的孫悟空并不是齊天大圣,而是六耳獼猴。
細節(jié)決定了真相。為了分辨誰才是真正的孫悟空,兩只猴子找到了諦聽,但是諦聽卻沒有說出誰到底是真的。仔細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諦聽其實已經(jīng)知道了誰才是,但是卻沒有說出來或者說是不敢說出來,只因為六耳獼猴有強大的靠山,也就是如來。沒辦法,他們又找到了如來,這一次,如來就明確指出了誰真誰假,那個假的就被真的一棍打死。但是細想一下,佛教不能犯了殺戒,但是孫悟空又在如來面前犯了殺戒,但是如來也沒有去管他,那么很可能就是那個被殺死的就是真的孫悟空,而孫悟空又是他的心頭大患。而六耳獼猴幫他解決了心頭大患,所以如來也就沒有去管六耳獼猴了。
孫悟空又如何成了如來的心頭大患。事實上,孫悟空的第一任師父也就是菩提祖師,而菩提祖師又和如來是同門,但是兩人之間并不和睦還有很深的矛盾,導(dǎo)致如來把對菩提祖師的仇恨轉(zhuǎn)嫁到了孫悟空身上,于是就發(fā)生真假美猴王一事。
六耳獼猴化作孫悟空的模樣,打昏唐僧,搶走行李,要自己上西天拜佛求經(jīng)。后來與真悟空大戰(zhàn),鬧到上天入地下海,觀音、玉帝、唐僧……都分不出真假,只有地藏王菩薩的諦聽神獸聽出了真假,卻不敢明言。最后打到西天大雷音寺,才由我佛如來辨明正身,假猴王六耳獼猴被孫悟空一棒打死了。
對這段故事,網(wǎng)上流傳一種“陰謀論”的說法:說是其實最后被打死的是真悟空,因為真悟空不太聽話,所以如來便故意指認真悟空為假,并讓聽話的六耳獼猴將其打死,好取而代之。
這種說法看似有幾分道理,實則是脫離原著的憑空臆測,拋出此論的人還列出了諸多“理由”,也都是牽強附會。不過,倒也頗符合一些熱衷“陰謀論”的人的口味!
當(dāng)然,“真假美猴王”這個故事的設(shè)置,在《西游記》中是非常重要的,背后也確有深意。
簡單來講,六耳獼猴并非外在的妖魔,而是孫悟空的“心魔”;真假美猴王之爭,其實是皈依佛法、一心向善的孫悟空,與內(nèi)心深處六根未凈、向往自由、頑劣難馴的孫悟空的交戰(zhàn)。
為什么這么說呢?其實,原著中的很多情節(jié)都在暗示,六耳獼猴就是孫悟空,孫悟空就是六耳獼猴,只不過代表了人格的不同層面罷了。下面略作申說:
1.早在《西游記》第二回,孫悟空參破菩提祖師啞謎,三更至師父臥房學(xué)藝時,就說過“此間更無六耳,止只弟子一人”的話,表示沒有第三者在場,懇請傳授長生之道。這為后面的“六耳獼猴”埋下了線索。
2.真假美猴王打到雷音寺之前,如來對大眾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斗而來也。”這意思很清楚,你們都只有一心,但有人卻有二心,而且二心之間正在進行激烈競斗。這實際上已經(jīng)說明真假猴王之爭,乃時孫悟空內(nèi)心爭斗的一種外化。
3.《西游記》第五十八回名為《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其中又有詩云:“人有二心生禍災(zāi),天涯海角致疑猜?!边@是在反復(fù)提醒讀者,真假猴王之爭其實是“二心競斗”,而消滅魔心(六耳獼猴),才能一心向佛,獲得佛心。
4.孫悟空一身本事,去西天易如反掌,如今卻要戴上緊箍咒,有時還會受到唐僧的斥責(zé);偶爾不免產(chǎn)生拋開唐僧,自己去取經(jīng)的念頭——這個念頭,便是六耳獼猴。
5.在《西游記》中,妖怪們都在算計著吃唐僧肉,或者撈點別的什么好處;像六耳獼猴這樣打傷唐僧,只搶行李的妖怪,豈非太獨特了?原因正在于,他是孫悟空的“心魔”。
6.真假猴王的苦戰(zhàn),說明人要戰(zhàn)勝自我,最是不易。
7.無人分辨得出真假,也就無從出手相助,表示內(nèi)心世界的斗爭,是外力無法插手的。只有我佛如來,方能調(diào)御人的心性。神獸諦聽之所以能聽出真假,是因為在佛教傳說中,它可以通過聽來辨認世間萬物,尤其善于聽人的心。
8.最后,如來雖道出了六耳獼猴的來歷,但他不能消滅六耳獼猴,也不能假手他人,只能由孫悟空“輪起鐵棒,劈頭一下打死”,因為“心魔”只能自己降服。這也標(biāo)志著孫悟空虔誠皈依,一心向佛。同時,也代表著其生命自由精神的削弱和反抗性的消失。
自此以后,孫悟空果然沒有再干一件濫殺無辜的事情。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05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