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人物的評價上,西漢開國功臣張良一向被認為是人臣的典范,居功不自傲,功成身退,后世文人也大多以張良為學習榜樣,帝王們也鼓勵臣子如張良一般知進退。
可實際上,張良雖然勉強善終,他的家族卻僅僅在他病死十四年后,就被漢文帝清算,封國被除,成為漢初就衰落的頂級開國功臣家族之一,這又是什么原因?
西漢建立后,開漢三杰之一的張良就主動淡出了權(quán)力中樞,絕少參與朝政的謀劃,基本算是隱退,但在漢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時,卻介入了一次皇權(quán)之爭。
當時,劉邦已經(jīng)有了廢掉呂后所生之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換戚夫人所生之子劉如意為繼承人的想法,這個意念恐怕還比較強烈,呂后在無計可施之下,找張良幫忙。
張良給呂后出了個計策,讓她找“商山四皓”出山跟隨太子,如此則危機可解,張良的計策很湊效,劉邦見到“商山四皓”后,果然放棄了更換皇儲的想法。
張良本已隱居,卻在如此重大的政治事件中出頭,且違背了劉邦真實的意愿,這和他隱退的目標完全不一致,他就不怕又卷進殘酷的政治斗爭中?
不止是張良,連張良的兒子對呂后的忠心也超過對漢朝,史載,漢惠帝劉盈死的時候,呂后的表現(xiàn)是“太后哭,泣不下”,是張良的次子張辟強勸說陳平,讓他建議給呂后親族兵權(quán),陳平提出來后,呂后馬上“其哭乃哀”。
所以,漢文帝繼位后的第五年,找到由頭就把張良掙回來的爵位(張良長子張不疑繼承的爵位)給廢除了,完全不顧忌張良為西漢開國立下的大功,張良家族最終因政治上倒向呂氏而衰落。
這個結(jié)局就是張良做出的選擇要承擔的代價,張良這么小心謹慎的人,為何在政治上要靠向呂后?并且,呂后又為何這么信任張良和他的家族?
西漢開國后,劉邦封了幾百個爵位出去,其中有很多是秦滅六國時遺留下來的六國貴族,張良就是其中之一,且以張良功勛和官爵,自然地成為他們的代表。
但劉邦其實是不信任六國貴族的,秦朝怎么滅亡的?就是六國貴族在陳勝和吳廣起義之后,借機叛亂,在項羽這個楚國貴族的帶領(lǐng)下,掀翻了秦朝。
而且,劉邦不是出身貴族,和他們這些老貴族們有著天然的隔閡,因此,劉邦雖然為了維穩(wěn),給了六國貴族們大批的爵位,但在實際權(quán)力上,是不愿意多給的,這本就是張良主動隱退的根本原因。
西漢開國后,真正在朝廷中掌握大權(quán)的,始終是跟著劉邦起義的一幫沛縣老鄉(xiāng)們,這幫人才是劉邦心中最信賴的臣子,六國貴族是肯定要打壓的。
從劉邦臨死前,交代呂后的宰相人選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從蕭何到曹參,再到王陵、陳平和周勃,除了陳平外,全是劉邦沛縣起兵時的老班底。
并且,陳平也只是一介寒門出身,沛縣元勛也好,陳平這樣的寒門子弟也好,都和六國貴族團體不是一個階層,相對應(yīng)的,也和張良不是一路人。
張良或許有退出政治斗爭的想法,但以張良的地位,包括期望他出頭的六國貴族團體的意愿,不管是自愿還是被迫,都無法真正把自己摒除在政治斗爭之外,最重要的是,張良的家族要延續(xù),就不能把自己孤立起來。
在這種局面下,張良只能靠向呂后,他和沛縣元勛是不可能走到一起去的,而呂后恰恰也需要張良,或者說需要張良背后的團體,給自己的政治籌碼加點分量。
呂后在西漢建國后就介入了政治,并且她很清楚,如果想要在政治權(quán)力上不受制于人,自己能否壓制劉邦的那一幫沛縣老鄉(xiāng)是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
而呂后最好的盟友,莫過于六國貴族出身的張良。呂后知道,沛縣元勛和六國貴族是不可能融入到一起的,張良這個六國貴族的代表人,不管他本人愿不愿意,都只能主動參與,或被動卷入,跑不掉的。
試圖在政治上和沛縣元勛們扳手腕的呂后,就是張良唯一能選擇的幫手,無論是為己為家族,或者為六國貴族這個大團體,張良終究是做出了選擇,隱退不隱也是形勢所逼。
張良死后,他的家族自然延續(xù)了張良的政治決策,而因為六國貴族團體在政治上是被打壓的,也不掌兵權(quán),并不具備顛覆漢朝的能力,呂后反而更放心,只是引為政治上的助手,所以,對張良家族也更信任一些,當然,她最信任的還是呂氏一族。
張良因為死得早,能夠善終,但他的家族終于還是因為下注失敗遭到清算,這個下注決定還是始于張良。漢文帝是借助沛縣元勛們才當上皇帝的,剛繼位的頭幾年,肯定要投桃報李,張良家族這個舊六國貴族的招牌,只能是倒霉了。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08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