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一直是我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根據(jù)地之一
而在上個世紀(jì)60年代
接下來,考古學(xué)家想要將其拿出來時
,專家:莫非是這二人的兵器.png" />
起初
要搞清楚誰是這把馬槊的真正主人,首先要了解馬槊這把兵器在古代的地位
。這是一種重型騎兵武器,算得上是長矛的改良版。既然是騎兵武器,自然是從北方游牧民族那邊傳過來的。南北朝時期,由于游牧民族的政權(quán)先后在中原地區(qū)決戰(zhàn)
,騎兵和馬槊便一起傳到了中原。尤其在北朝時期,大量匈奴和鮮卑族的重裝騎兵出現(xiàn),馬槊的傳播也達(dá)到了頂峰。不過
,在不怎么重視騎兵的漢朝,馬槊的運(yùn)用并不廣泛,并且當(dāng)時工藝水平不高,造價還相當(dāng)昂貴,一般只有一些富裕的世家子弟才用得起,這也奠定了后來馬槊在戰(zhàn)場上一般只有主將才會用。而馬槊分為槊桿和槊鋒,本質(zhì)上跟長矛差不多
,但跟長矛的矛鋒遠(yuǎn)比馬槊低多了。并且,長矛任何步兵都能用,做工相當(dāng)廉價也是由于名貴
因?yàn)殡y做
,古代拿馬槊的名將相當(dāng)少,翻來覆去也就那幾個。像是北宋的《大駕鹵薄圖》里,就給了很明顯的提示,一個5000人的儀仗隊伍里,只有8位金吾將軍才有資格手握馬槊,唐朝那會就更少了,無外乎就是以下兩個。一個是尉遲恭
,這個推斷原因是源于《資治通鑒》里李世民的一句話“公執(zhí)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當(dāng)然,這句話不是李世民說自己拿了馬槊,而是對尉遲恭說的,意思是你拿了這把神兵,即便有再多的敵人也近不了我的身。另外一個拿馬槊的自然是我們熟悉的門神秦瓊了,或許大家一直以為秦瓊的武器是四棱金裝锏和虎頭鏨金槍
。其實(shí)這只是小說里的以訛傳訛罷了,在正史《舊唐書》里曾記載“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足以見得秦叔寶也是一位善用馬槊的好手。縱觀整個唐史,除了這兩人之外
,古文獻(xiàn)中再未提及有任何猛將能用馬槊。所以,專家也相當(dāng)懷疑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09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當(dāng)庭表示后悔">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diǎn):知青下鄉(xiāng)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dāng)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
,第1個僅有17人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