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xué)文化

      原創(chuàng)元代《故隱士汪君墓志銘》碑刻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2023-09-17 19:18:39

      高生元

      微信版第209期

      寧國市甲路鎮(zhèn)莊村村吳村端山腳西遺存元代“隱士汪仁澤”墓碑

      ,碑高2.1米
      ,寬1.15米,厚0.16米,石材為青石
      ,今保存完好
      。立碑時間是元順帝至正戊子年(1348)
      ,碑文由嘉議大夫
      、禮部尚書汪澤民撰,碑額由議申大夫
      、秘書卿泰不華篆
      ,正文由將作佐郎、兩浙使司清泉監(jiān)司丞胡立書

      碑文如下:

      故隱士汪君墓志銘①嘉議大夫禮部尚書 汪澤民②撰將作佐郎兩浙使司清泉監(jiān)司丞 胡立③書議申大夫秘書卿 泰不華④篆惟汪氏為歙名宗

      ,本姬姓,魯成公黑肱次子
      ,生而有文在其手曰汪
      ,遂以名。既長
      ,有功
      ,食采穎川,號汪侯
      ,后世子孫因以為氏
      。宣之寧國有龍源汪氏,南距縣治六十里
      。上世自歙績溪來遷
      、諱承福者,遠祖也
      。歷年久
      ,族益蕃,詩書孝友聞于鄉(xiāng)邑
      。君諱仁澤
      ,字君錫,以至正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年七十卒
      。明年冬
      ,其子彬以胡文亨⑤述君世序
      ,踵門請曰:“先人嘉遁終身
      ,無求于時。今墓有期
      ,先生念宗祊之同
      ,賜之銘,以垂永久
      ,則先人為不亡矣
      。”閔其勤懇
      ,遂銘之
      。聞龍源山水盤回秀麗
      ,奧區(qū)樂土,夐絕器塵
      ,耕鑿種藝
      ,安業(yè)自足。杰特才俊生其間
      ,往往劬⑥經(jīng)厲操
      ,相羊⑦丘壑,視聲利泊如也
      。君之曾大父諱時吉
      ,字景元。大父諱一正
      ,字理夫
      。父諱廷虎,字伯武
      。蓋亦深藏而不售者
      。伯武元兄廷龍,字伯文
      ,無子
      ,君以父命為之后。早歲敦雅莊敏
      ,識量過人
      ,莫不器之。稍長
      ,隆師親友
      ,問學(xué)充如,文采燁如皦皦出輩行
      。壯齒應(yīng)門
      ,勤慎以給。公上忠厚
      ,以服朋儔
      ,周急難,恤乏困
      ,率為閭里先
      ,咸用激勵,且倚賴之
      。不樂侈靡
      ,自奉簡素,賓友來過
      ,款洽不倦
      。佳時淑景
      ,巾褐逍遙,追逐云月
      ,超然物外
      。足不入城,府構(gòu)樓所居西偏
      ,藏書萬卷
      ,憲檢李公扁曰“一經(jīng)”。居之東麓
      ,鑿池筑亭
      ,以息以游,疏齋盧公大書“高明”于楣
      。其志尚不群如此
      。尋遇郁攸為災(zāi),屋廬蕩然
      ,殊不一動其心
      ,不再期新構(gòu)復(fù)舊。己巳歲大祲
      ,賑粟為名
      ,年有有司以名上,當(dāng)受官
      ,君辭曰:“樂生惡死
      ,吾與人同。方以施不能溥為樵
      ,假是以徼名
      ,豈吾志哉?”⑧君雖繼伯父后
      ,其事父母益孝謹(jǐn)
      。袁夫人年過九帙,兩被賜帛
      ,尤好施與
      ,姻黨宗族歲時蒙惠。時豐服無綺繡
      ,食無重味
      。君彩衣白發(fā)
      ,晨夕左右
      ,凡所以奉養(yǎng)者必躬必誠。前卒之四日
      ,具觴稱壽
      ,白于母曰:“幸登老萊子之年
      ,而無其德,兄弟無故
      ,孫男女三十人
      ,皆吾母積慶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币顣r
      ,沐浴冠帶甚整飭。越三日
      ,過鄉(xiāng)鄰
      ,言談盡歡。是夕不事枕衾
      ,神氣如平時
      ,端坐而逝。娶東溪周氏
      ,子男二人
      ,長楙先卒,次彬習(xí)進士業(yè)
      ,今請銘者
      。女三人,同里章泳
      、胡文元
      ,楊厚其婿也。孫男二人
      ,元立
      、元明。女三人
      ,長適章希道
      ,余尚幼。君經(jīng)史之暇
      ,尤嗜地理書
      ,造詣玄微。屐齒所到
      ,間遇吉壤
      ,輒以告人無靳。晚卜埏于寧國鄉(xiāng)⑨端山之原
      ,而母氏之藏則徽慶⑩之平園
      ,皆君自擇也。彬?qū)⒁杂置髂晔卸氯缮暝峋松健c懺唬壕S汪氏先
      ,周姬之后
      。魯成生子,有文在手
      。因文名汪
      ,既長立功。為上大夫
      ,肇穎川封
      。有子施孫,以汪為氏
      。漢仕新安
      ,江左之始。纓組實繁
      ,譜牒莫容
      。龍源分流,績溪同宗
      。偉哉君錫
      ,樂佳山水。曷以承家
      ,孝友詩禮
      。萬卷斯樓,諸峰斯亭
      。千載之心
      ,七十其齡。鄰曲過縱
      ,嘗不吝昔
      。安坐而化,弗事衽席
      。蓄德不耀
      ,后人之慶。勒銘貞石
      ,端山永藏
      。婺源王元善摹刻。

      《故隱士汪君墓志銘》碑文簡注:

      ① 汪仁澤(1277-1346)

      ,字君錫
      ,居住在莊村村吳村一帶。

      ② 汪澤民(1273—1255)

      ,字叔志
      ,徽州婺源人(今江西婺源縣)
      。嘉靖《寧國府志?人物志?忠節(jié)》、民國《寧國縣志?流寓》有記載
      。初以春秋中鄉(xiāng)貢
      ,延祐五年(1318)登進士第
      。歷官至嘉議大夫
      、禮部尚書,致仕退居宣州
      。值長槍賊來寇
      ,或勸其去,不從
      。參畫戰(zhàn)守之策
      ,累敗賊兵。及城陷
      ,不屈而死
      。追封譙國郡公,謚文節(jié)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端问贰酚袀鳌1奈睦砬逦?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言簡意賅
      、語言優(yōu)美。碑文共947字

      ③ 胡立

      ,績溪九華人,生卒不詳
      。時任“將作佐郎兩浙使司清泉監(jiān)司丞”
      ,碑文正文是由其書寫。字體仿趙孟頫楷書
      ,形神俱似
      ,有晉唐古風(fēng),且端莊秀麗
      ,不失為書法大家之作
      。 亨源周氏元代《永思亭集》詩集存其《永思亭》詩一首,詩曰:“一壑一丘思履歷
      ,一花一草思壺觴
      。更有致思于此外,身體發(fā)膚思顯揚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④ 泰不華(1304-1352)

      ,字兼善,伯牙吾臺氏
      ,原名達普化
      。隨父定居臨海。十七歲
      ,江浙鄉(xiāng)試第一名
      ,賜進士及第,元文宗賜名泰不華
      。授集賢殿修撰
      ,累遷至禮部侍郎。至正十二年(1352)
      ,遷臺州路達魯花赤
      ,與方國珍戰(zhàn),陣亡
      。封魏國公
      ,謚忠介。嘉慶《寧國府志?職官表》記載:“至正九年任江東道提刑按察司肅政廉訪使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L┎蝗A二書(篆
      、隸)
      ,《元史?本傳》稱其:“善篆隸,溫潤遒勁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背R詽h刻題額寫法題寫元代碑額,格調(diào)高古
      ,自成一家
      。寧國留存下來的“故隱士汪君墓志銘”是非常少見的泰不華篆書碑額真跡。

      ⑤ 胡文亨:生平不詳

      ⑥ 劬

      ,勤勞;經(jīng)
      ,經(jīng)營

      ⑦ 相羊,倘佯之意

      ⑧ 意思是:人快樂的生

      ,痛苦的死,我和大家一樣
      。剛施舍一點粟米
      ,還不能救濟廣大(溥)的百姓(樵)
      ,借(假)此而揚(徼)名,這不是我的志向

      ⑨ 寧國鄉(xiāng)

      ,寧國鄉(xiāng)古鄉(xiāng)名(二十三、二十四
      、四十一都)
      ,位于今莊村、霞西
      、竹峰一帶

      ⑩ 徽慶

      ,寧國縣古鄉(xiāng)名(二十七
      、八都),位于今胡樂
      、甲路一帶

      此碑對于了解寧國縣寧國鄉(xiāng)汪氏家族的遷徙,汪仁澤的生平事跡

      、子孫后代的傳承
      、和睦的家風(fēng)以及融洽的鄉(xiāng)風(fēng),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同時對了解寧國元代時期的歷史亦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還有極高的書法藝術(shù)價值。

      寧國遺存下來的元代《故隱士汪君墓志銘》碑刻十分珍貴

      (作者系寧國市退休教師

      ,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14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現(xiàn)在卻成一個縣" rel="prev"> 原創(chuàng)此地曾與北京齊名
      ,皇城比故宮還大···

      下一篇:

      ,它們是用來做什么的" rel="prev"> 原創(chuàng)開封府有三把鍘刀
      ,包拯憑此天不怕···

      相關(guān)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公元1644年
      ,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lǐng)新生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城
      ,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愿投降受辱
      ,在順軍攻入紫禁城之前,前往煤山自縊殉國
      ,唯一陪著他殉國的
      ,只有貼身太監(jiān)王承恩一人。至于文武百官和天子親軍錦衣衛(wèi)等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onerror="nofind(this)" >
      助戈恩潛逃的美國男子在日本受審
      ,當(dāng)庭表示后悔
      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去遼西助農(nóng)賣大棗
      ,住在鄉(xiāng)下的村子里,清晨出來閑逛
      ,沿著一條小河往下走
      ,景色不錯,初升的太陽照著河水
      ,照著樹林
      ,也照著一座院落
      。我走進的院落竟然是一處“青年點”
      ,還有一個小展覽館。展覽是有關(guān)知青的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dāng)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繼承大統(tǒng)那年是17歲
      ,正是心中有番大作為的好年紀(jì)
      ,想必他胸中也有廣闊的天地,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
      ,讓已有衰勢的大明重現(xiàn)當(dāng)年盛況
      ,他知道這條路難走,大概沒想到這條路如此難走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dāng)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onerror="nofind(this)" >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眾所周知
      ,百家姓是中國孩童的啟蒙讀物
      ,對于教育有著卓越的貢獻。百姓一詞既是表明中國姓氏之多
      ,也是對于天下蕓蕓眾生的統(tǒng)稱
      。時至今日,中國的姓氏何止百姓之多
      ,實際上已逾5000之?dāng)?shù)
      。不僅如此,隨著時代的發(fā)展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不只是陳勝吳廣
      ,歷朝歷代凡是最先造反的沒有一個取得天下的。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浩浩蕩蕩
      ,但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劉邦
      ,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二人早已成為冢中枯骨。往后隋朝末年
      ,王薄
      、楊玄感等最先起義,卻也最先就義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div   id=,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魏忠賢剛被殺
      ,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縱觀明末和清末的情景,在清末
      ,維新派與守舊派相爭
      ,先進科技的引進逐漸成了必然,但皇權(quán)依然是至高無上
      ,而清末的道光
      、咸豐、慈禧面前來勢洶洶的列強 ,明王朝就垮了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png" alt="為何魏忠賢剛被殺
      ,明王朝就垮了 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此種人" onerror="nofind(this)" >
      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guān)鍵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應(yīng)該都知道
      ,蜀漢主公劉備
      ,早年只是個賣草鞋的小販,日子過得很清貧
      ,放到現(xiàn)在估計會被人嘲諷一句屌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