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除了漢族建立的王朝,還有許多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quán),最著名的就是元朝和清朝。其實,有一個更厲害的民族,開創(chuàng)五胡亂華的局面,他就是氐族。只是此民族亂華后從歷史中消失,如今發(fā)現(xiàn)2萬后裔,鄰國還有四百萬。
在“五胡亂華”中,氐族可以說是風(fēng)頭最盛,也是最沒存在感的一個民族。西晉元康七年,氐族的分支首領(lǐng)李特起兵,開啟“五胡亂華”的序幕,他的兒子李雄在西晉永安元年稱帝,建立成漢政權(quán)。其余的氐族部落也跟著建立政權(quán),什么前仇池、前秦、后仇池、后涼等等。
這些政權(quán)中,最出名的就是前秦,它差點兒就一統(tǒng)中原??上щS著苻堅的倒臺,氐族人似乎也在歷史上消失了。根據(jù)史料分析,氐族起源于四川的松潘高原,后來擴張到川西北地區(qū)、青海和甘肅隴南一帶。因為生長環(huán)境惡劣,養(yǎng)成彪悍勇猛的性格。
有學(xué)者認為,氐族和古羌人同屬一脈,還有人認為他們是古代象雄人的后裔。準(zhǔn)確的說,我們只能確定氐族是一個古老民族,他和誰一脈真的沒有什么證據(jù)。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是氐族的記載,他們被中原人稱為“犬戎”。到兩漢時期,氐族部落遷徙了兩次,定居到關(guān)中地區(qū)。
三國的時期,曹操為防止氐族趁機掀起叛亂,把他們強制遷到中樂團地區(qū)和漢人混住。這樣是加速胡人的漢化過程,可也“引狼入室”,為之后的“五胡亂華”埋下禍根。西晉被“八王之亂”搞得自顧不暇,讓胡人有了崛起的機會。
氐族在達到權(quán)利巔峰后,因“淝水之戰(zhàn)”土崩瓦解,氐族之后就一蹶不振。一些專家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氐族在南北朝以后,就融入到周邊的羌、藏、漢三族之中。現(xiàn)在四川九寨溝縣、平武縣和北川縣,就生活一支氐族的后裔,約有2萬人,他們就是“白馬藏族”。當(dāng)然,還有大量氐族遷到云南,甚至定居緬甸,現(xiàn)在緬甸的克倫族就是他們的后裔,人口喲400余萬。
公元前 二一五年 秦始皇發(fā)兵三十萬,使蒙恬北攻匈奴。
公元前 二一四年 蒙恬敗匈奴,略河南地,設(shè)縣四十四。增修民城, 西起臨挑,東至遼東,御匈奴。
公元前 二零一年 九月,韓王信降匈奴。冒頓進兵太原,至?xí)x陽。
公元前 二零零年 十月,劉邦擊韓王信,信敗走匈奴。曼丘臣等扶趙利為趙王。合韓王信及匈奴兵反擊漢軍。漢軍被圍于平城七日。十二月,匈奴攻代。
公元前 一九八年 冬,漢使人至匈奴結(jié)和親。
公元前 一九七年 九月,代相陳豨結(jié)匈奴自立為代王,劉邦自攻之。
公元前 一九五年 三月,燕王盧綰亡入匈奴,被封為東胡盧王。
公元前 一九二年 漢以宗室女飾為公主,嫁匈奴。
公元前 一八二年 匈奴入狄道,攻阿陽。
公元前 一八一年 十二月,匈奴至狄道,略二千余人。
公元前 一七七年 五月,匈奴右賢王入居河南地,略上郡。
公元前 一七四年 春,冒頓致書漢文帝,約和。冒頓死,老上(稽粥)即“單于”位。漢文帝遣宗室女為公主至匈奴和。
公元前 一六九年 匈奴略狄道。
公元前 一六六年 冬,匈奴入漢朝那、彭陽,侯騎至甘泉宮,月余乃退。中行說降匈奴,勸稽粥勿愛漢物。
公元前 一六二年 匈奴連年擾漢邊,云中、遼東最甚。漢文帝致書單子,匈奴亦使人報聘,又和親。
公元前 一五八年 冬,匈奴入上郡、云中、月余始退?;嗨?,軍臣即位。
公元前 一五六年 四月,漢與匈奴和親。
公元前 一五五年 秋,漢與匈奴和親。
公元前 一五四年 正月,漢七王與匈奴結(jié)兵造反,未遂。
公元前 一五二年 漢公主嫁匈奴。匈奴與漢通市。
公元前 一四八年 二月,匈奴兵迫燕地。
公無前 一四四年 六月,匈奴兵至雁門,入上郡,取漢苑馬。
公元前 一四二年 三月,匈奴兵至雁門。
公元前 一三三年 六月,漢武帝使四將軍,兵三十余萬,誘擊匈奴,無功。
公元前 一二九年 匈奴入上谷,漢使衛(wèi)青等四將軍各率萬騎分道出擊。青至龍城斬獲。秋,匈奴入漢塞,韓安國屯漁陽。匈奴生擒李廣。
公元前 一二八年 秋,匈奴入遼西、漁陽、雁門。衛(wèi)青等擊退之。
公元前 一二七年 匈奴入上谷、漁陽。衛(wèi)青擊退之于河南,逐匈奴 白羊王、樓煩王,取河南地,設(shè)朔方郡,筑朔方城。修秦時所筑塞。
公元前 一二六年 冬,軍臣死,伊秩邪立,內(nèi)戰(zhàn),太子于禪出降漢。匈奴入漢代郡。又入雁門。
公元前 一二五年 夏,匈奴入漢代郡、定襄、上郡。
公元前 一二四年 春,匈奴右賢王兵臨漢朔方,漢以衛(wèi)青等十余將往征。秋,匈奴入漢代郡。
公元前 一二三年 二月,漢衛(wèi)青統(tǒng)六將軍擊匈奴。
公元前 一二二年 五月,匈奴入上谷。
公元前 一二一年 三月,霍去病擊匈奴。夏,去病再擊匈奴。匈奴入代、雁門。秋,匈奴渾邪王殺休屠王,并其眾降漢。漢分徙匈奴前后降者子隴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等五郡外為五屬國。
公元前 一二零年 秋,匈奴入右北平、定襄。
公元前 一一九年 春,漢大攻匈奴。匈奴漠南無王庭。
公元前 一一五年 漢于原渾邪王地設(shè)酒泉郡,休屠王地設(shè)武威郡。
公元前 一一四年 匈奴伊秩邪死,烏維立。
公元前 一一二年 西羌結(jié)匈奴攻漢安故,圍抱罕。匈奴入五原。
公元前 一一一年 漢二將軍率騎入匈奴二千里,無功。
公元前 一一零年 十月,漢武帝北巡、登單于臺、向匈奴挑戰(zhàn),匈奴單于殺主張接見漢使者,拘漢使。
公元前 一零七年 秋,匈奴數(shù)擾漢邊。
公元前 一零五年 烏維死;詹師廬即單于位。匈奴王庭益西北。匈奴境大雨雪。國中不安。
公元前 一零四年 漢筑受降城于塞外。
公元前 一零三年 漢二萬騎侵匈奴,被殲,趙破奴被擒。匈奴入雙邊。
公元前 一零二年 詹師廬死,句犁湖即單于位。漢于五原塞外數(shù)百里至千里,筑城障。秋,匈奴入漢定襄、云中、酒泉、張掖等郡。
公元前 一零一年 漢使樓蘭王侯伺匈奴。冬,匈奴盡歸向所拘漢使,使人聘于漢。
公元前 一零零年 三月,漢使蘇武送匈奴使之留在漢者。武以密謀匈奴事發(fā),被拘。句犁湖死,且鞮侯立為單于。
公元前九九年 五月,漢擊匈奴于天山。軍還,為匈奴所圍,大敗。李陵敗降匈奴。漢以匈奴叛王介和王成娩將.樓蘭兵擊車師,為匈奴救兵所敗。
公元前九八年 秋,匈奴入雁門。
公元前九七年 正月,漢分路擊匈奴,無功。
公元前九六年 且鞮侯死,狐鹿姑即單于位。
公元前九一年 秋,匈奴入上谷,五原。
公元前九零年 三月,漢李廣利擊匈奴,敗降。匈奴介和王率六國兵攻車師。狐鹿姑致書漢武帝、約邊界。
公元前八七年 冬,匈奴入朔方。
公元前八五年 狐鹿姑死,壺衍鞮即單于位。匈奴爭亂。
公元前八一年 匈奴與漢議和,釋蘇武歸。
公元前八零年 匈奴入漢邊,大敗。
公元前七九年 匈奴備漢進攻,筑余吾水橋。
公元前七七年 烏桓發(fā)匈奴先單于墓棘。匈奴與烏桓戰(zhàn)。
公元前七二年 匈奴伐烏孫,漢救之。
公元前七一年 五月,漢攻匈奴軍罷。冬,匈奴擊烏孫。匈境大雨雪。西、北、東鄰國進攻。屬國瓦解。
公元前六八年 壺衍鞮死,虛閭權(quán)渠立為單于。匈奴發(fā)屯兵備漢。秋,匈奴投屬之辱居種居左地者起兵,與甌脫戰(zhàn),敗而降漢。
公元前六七年 漢鄭吉破車師,其王奔匈奴。
公元前六四年 匈奴攻車師,鄭吉被圍,漢以車師地歸匈奴。
公元前六零年 匈奴日逐王先賢撣將眾降漢。匈奴罷西域僮仆都尉。
公元前五九年 匈奴擊車師。匈奴使人奉獻于漢,賀漢明年正旦。
公元前五八年 丁零掠匈奴。單于使弟朝于漢。匈奴庭內(nèi)爭, 呼韓邪立。
公元前五七年 七月,匈奴五單于爭立。郅支立為單于。
公元前五六年 八月,匈奴屠營單于子右谷蠡王以相爭兵敗,降漢。十一月,匈奴左大將烏厲屈等降漢。
公元前五五年 六月,漢設(shè)西河、北地屬國,以處匈奴降者。
公元前五四年 正月,匈奴單于稱臣于漢,使弟右谷蠡王入侍漢。
公元前五三年 正月,匈奴庭內(nèi)就降漢與否政策爭論。呼韓、郅支各遣子入侍漢。冬.匈奴單于賀漢正旦。
公元前五二年 冬,呼韓邪請明年朝漢。
公元前五一年 正月,呼韓邪入漢朝,漢授璽綬。二月,漢使騎送之歸國,允其居漢光祿塞下。
公元前五零年 冬,呼韓、郅支各獻于漢。
公元前四九年 正月,呼韓朝漢。 二月歸國。
公元前四八年 漢使云中、五原輸谷,救呼韓邪困貧。
公元前四四年 郅支殺漢使谷吉,徙帳康居。
公元前四三年 呼韓邪北歸庭。與漢盟誓。
公元前三六年 秋,漢西域都護甘延壽發(fā)西域兵攻入康居,殺郅支。匈奴隨郅支西遷者幾盡。
公元前三三年 正月,呼韓邪朝漢。漢以王嬙嫁之。呼韓邪為漢保塞。
公元前三一年 呼韓邪死,雕陶莫皋立為復(fù)株累若鞮單于。
公元前二七年 匈奴單于使朝漢。
公元前二五年 正月,雕陶莫皋朝漢。
公元前二零年 雕陶莫皋死,且麇胥立為搜諧若鞮單于,搜諧使子入侍。
公元前一二年 搜諧入漢,病死漢塞下。
公元前十一年 且莫車立為車牙若鞮單于。
公元前 八年 車牙死,囊知牙斯立為烏株留若鞮單于。漢使單子獻地。
公元前 三年 匈奴單于請朝漢。
公元前 一年 正月,烏珠留入朝。
公元二年 漢要王嬙須卜居次入侍。車師后王忤漢戊己校尉,亡入匈奴。婼羌去胡來王率妻子人民入匈奴。王莽迫匈奴允四條件;要匈奴改一字名。烏桓殺匈奴使者,拒絕納稅。
公元九年 王莽換單于璽,授新章。
公元十年 漢改匈奴單于為匈奴服于。備甲率三十萬攻匈奴,預(yù)分其地為十五國。
公元 十一年 王莽使人誘賂呼韓邪諸子。烏株留分告諸部入漢塞、大賂。車師降匈奴。
公元 十三年 烏株留死,成立為烏累若鞮單于。匈奴單于改左賢王為護于。
公元 十四年 匈奴請和。
公元 十五年 春,漢改匈奴單于為恭奴善于。
公元 十六年 漢擊匈奴、兵屯于邊。
公元 十八年 咸死,輿立為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單于。單于遣使向漢奉獻。漢迫匈奴大臣須卜當(dāng)至長安,拜為須卜單于。匈奴入漢邊。
公元 十九年 漢“豬突豨勇”擊匈奴。
公元 二一年 漢轉(zhuǎn)谷、帛到邊郡,備擊匈奴。
公元 二三年 冬,更始帝使人至匈奴。單于不再稱臣。
公元 二五年 盧芳稱西平王,結(jié)匈奴,匈奴立為漢皇帝。
公元 二七年 二月,漢漁陽太守彭寵自立為燕王。結(jié)匈奴。
公元 二八年 五月,匈奴助彭寵戰(zhàn),敗。
公元 二九年 十一月,漢五原李典等結(jié)匈奴,迎盧芳都九原,據(jù)五原等郡。
公元 三零年 十二月,漢馮異破盧芳、匈奴兵。匈奴遣使向漢奉獻。漢報命、通舊好。
公元 三十一年 三月,公孫述立瑰器為朔寧王。冬,盧芳所設(shè)云中、朔方太守降漢。
公元 三二年 十一月,隴西等郡附瑰囂。
公元 三三年 漢遷雁門吏民于太原。六月,匈奴敗漢兵。漢兵屯常山備匈奴。
公元 三四年 正月,漢吳漢破匈奴兵。漢省定襄郡,遷民于西河。
公元 三五年 漢省朔方牧并于并州。
公元 三六年 匈奴與烏桓助盧芳擾漢邊。
公元 三七年 二月,盧芳入匈奴。五月,匈奴入漢河?xùn)|。
公元 三八年 西域諸國苦匈奴重斂,請漢置都護,不許。
公元 三九年 二月,吳漢攻匈奴。漢遷雁門、代、上谷吏民于居庸、常山關(guān)以東,避匈奴。匈奴左部轉(zhuǎn)居塞內(nèi)。十二月,匈奴護盧芳居高柳。
公元 四零年 十二月,盧芳降漢,被封代王。
公元 四一年 匈奴、烏桓、鮮卑連兵入漢塞。
公元 四二年 五月,盧芳又入匈奴。十年后死于此。
公元 四四年 五月,匈奴掠上黨等地。十二月,匈奴略天水等地。漢遷五原民于河?xùn)|。
公元 四五年 四月,安定屬國胡據(jù)青山。冬,匈奴入上谷。
公元 四六年 匈奴求和親。匈奴為烏桓所破,北遷。都善、車師均附匈奴。
公元 四六年 呼都而尸死,蒲奴立。匈奴連年蝗旱;
公元 四七年 薁鞬日逐王比使人奉匈奴地圖至西河,向漢求內(nèi)附。
公元 四八年 正月,日逐王比與八部大人叩漢五原塞,請為漢扦邊.漢許之。十月,比立為單于,是為“南”單于。 從此,匈奴被分稱為南、北匈奴。
公元 四九年 正月,漢祭彤賂鮮卑攻匈奴。南單于向漢稱藩。三月,使子入侍漢。
公元 五零年 正月,漢授南單于璽綬。聽入居云中,設(shè)使匈奴中郎將。夏,南單于部下內(nèi)訌,左賢王自立為單于,月余死。冬,北匈奴始攻南單于,漢使南單于,居西河美稷,使西河長吏以兵衛(wèi)之。南單于以兵屯八郡,為漢偵侯。
公元 五一年 北匈奴至漢武威,請和親。
公元 五二年 北匈奴使人向漢貢馬裘,請和親。
公元 五五年 北匈奴遣使向漢奉獻。
公元 五六年 比死,莫立為臣浮尤鞮勞單于。一年后,汗立為何伐于慮鞮單于。
公元 五九年 正月,漢明堂大禮,南匈奴侍子助祭。汗死,適立為醯僮尸逐侯鞮單于。
公元 六二年 十一月,北匈奴擾五原。十二月,擾云中,南單于擊卻之。單于適死,蘇立為丘徐車林鞮單于,數(shù)月死。
公元 六三年 長立為胡邪尸逐侯鞮單于。
公元 六四年 北匈奴向漢求市,許之。
公元 六五年 三月,漢鄭眾使北匈奴還。悉南、北匈奴交通狀,屯營五原曼柏以防之。十月,北匈奴擾西河諸郡。
公元 六六年 二月,南匈奴使子入漢學(xué)。
公元 七二年 十二月,漢耿秉、竇固等屯涼州,備擊匈奴。
公元 七三年 二月,漢四路擊北匈奴。竇固取伊吾廬、余無功。漢斑超使西域,殺北匈奴使者。九月,北匈奴大入云中。
公元 七四年 八月,漢令諸屬國囚任兵,赴軍營
公元 七五年 三月,北匈奴破車師后王,圍金滿城。七月,北匈奴圍攻漢耿恭。十一月,北匈奴圍柳中城。又攻耿恭于疏勒城。
公元 七六年 漢邊郡兵與南單于,共攻北匈奴。
公元 七七年 三月,北匈奴復(fù)據(jù)伊吾地。
公元 八三年 六月,北匈奴三木樓普大入請降漢。
公元 八四年 北匈奴向漢請市,許之。大且渠驅(qū)牛、羊至關(guān)市,為南單于抄掠而去。
公元 八五年 北匈奴大人降漢者七三人。西域、丁零、鮮卑共攻匈奴,單于遠走。冬,北匈奴聲言回擊南單于,漢使南單于還所掠。單于長死,宣立為伊屠于閭鞮單于。
公元 八七年 七月,鮮卑大破北匈奴,殺尤留單于。十月,北匈奴大亂,五十八部二八萬口降漢。
公元 八八年 七月,北匈奴饑亂,降南單于者歲數(shù)千人。南單于請漢兵擊北匈奴。宣死,屯屠河立為休蘭尸,逐侯疑單于。
公元 八九年 六月,漢竇憲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勒石燕然。北單于向漢奉獻。
公元 九零年 二月,漢復(fù)設(shè)西河、上郡屬國都尉。五月,竇憲攻北匈奴伊吾廬地。九月,北單于向漢稱臣。十月,南單于與漢兵襲北匈奴。
公元 九一年 二月,竇憲破北匈奴于金微山。單于遠走。北匈奴于除鞬立為單于,至蒲類海、款漢塞請降。
公元 九二年 正月,漢授于除鞬單于璽緩,屯伊吾,以兵監(jiān)護之
公元 九三年 正月,于除鞬率眾北歸,北匈奴殘破,鮮卑據(jù)其地,匈奴余種十余萬落自稱鮮卑。屯屠河死,安國立為單于。
公元 九四年 正月,安國與師子不和。安國被屬下殺。師子立為亭獨尸逐侯鞮單于。十一月,北匈奴新降者十五部二十余萬人擁逢侯為單子而起事。漢、鮮卑攻逢侯。
公元 九六年 五月,南匈奴右溫禺犢王烏居戰(zhàn)出塞。七月,漢追擊。遷其余眾于安定,北地。冬,逢侯左部萬余人降漢。
公元 九八年 師子死,檀立為萬氏尸逐鞮單于。
公元一零四年 十一月,北匈奴稱臣,愿和親,漢不許。
公元一零五年 北匈奴至敦煌貢獻,請漢修故約,漢不許。
公元一零九年 九月,南匈奴骨都侯與鮮卑大人、雁門烏桓連兵犯五原,敗漢兵,圍美稷。十一月,漢兵破南匈奴薁鞬日逐王。
公元一一零年 正月,耿夔、梁堇兵破南單于。二月,南匈奴攻常山。三月,南單于降漢,還所掠漢男女及羌所賣入匈奴者。
公元一一六年 漢與南單于破先零羌于靈州。
公元一一八年 春,逢侯降漢。
公元一一九年 北匈奴復(fù)役屬西域諸國。
公元一二零年 三月,北匈奴結(jié)車師后王,殺漢使,逐車師前王。
公元一二三年 四月,北匈奴數(shù)擾河西,漢班勇屯柳中以遏之。十一月,鮮卑攻南單子於曼柏。
公元一二四年 正月,班勇發(fā)西域兵攻北匈奴伊蠡王于車師前庭。五月,南匈奴大人阿族以單子征調(diào)煩累,北走,漢追之,斬獲殆盡。檀死,拔被立為南單于。
公元一二五年 七月,班勇斬匈奴在車師后庭之使者。
公元一二六年 班勇發(fā)諸國兵擊北匈奴呼衍王。呼衍王遷居枯梧河上。北單于來援,勇逐之。鮮卑數(shù)寇南匈奴,求漢復(fù)障塞。
公元一二七年 正月,漢與南匈奴破鮮卑其至鞬。
公元一二八年 拔死,休利立為去特若尸逐就單子。
公元一三三年 三月,漢與南匈奴擊鮮卑。
公元一三四年 四月,車師后部擊北匈奴于閶吾隆谷。
公元一三五年 春,北匈奴呼衍王攻車師后部。
公元一三七年 八月,漢兵攻呼衍王。
公元一四零年 四月,南匈奴句龍大人吾斯、車紐等攻西河、圍美稷、擾朔方。五月,漢破之。漢中郎將陳龜殺南單于。九月,吾斯立車紐為單于,結(jié)烏桓,羌胡,略并州、涼、幽、冀等地。漢遷西河、上郡、朔方于內(nèi)地。十二月,破車紐于馬邑,車紐降。
公元一四二年 吾斯略并州。
公元一四三年 六月,漢立守義王兜樓儲為單于。十一月,漢中郎將暗殺吾斯。
公元一四四年 四月,漢破南匈奴左部。
公元一四七年 兜樓儲死,車居兒立為伊陵尸逐就單于。
公元一五一年 四月,呼衍王擾伊吾。
公元一五三年 車師后王進入匈奴。
公元一五五年 七月,南匈奴左薁鞬臺耆,且渠伯德等攻美程,東羌應(yīng)之。漢招誘東羌破臺營,伯德等。
公元一五六年 七月,鮮卑檀石槐盡有匈奴故地。
公元一五八年 十二月,南匈奴諸部結(jié)烏桓、鮮卑擾沿邊九郡。漢誘烏桓殺匈奴屠各部帥,引兵擊南單于、破降之。
公元一六六年 七月,鮮卑結(jié)南匈奴擾九邊。十二月,南匈奴、烏桓二十萬口降漢。
公元一七四年 十二月,鮮卑擾北地,漢郡兵與屠各兵破之。
公元一七七年 八月,漢與南匈奴兵擊鮮卑,大敗。車居兒死。
公元一七八年 呼徵立為南單于。
公元一七九年 漢中郎將殺呼徵,立羌渠。
公元一八七年 十二月,屠各胡起事。
公元一八八年 三月,屠各胡攻殺并州刺史。匈奴內(nèi)訌,一部與屠各胡合攻殺羌渠,其子于扶羅立為持至尸逐侯單子。起義者另立須卜骨都侯為單于。九月,南單于于扶羅與白波、黃巾合攻河?xùn)|。
公元一八九年 須卜骨都侯死。南單于虛其位,以老王行國事。
公元一九一年 七月,於夫羅附董卓。
公元一九二年 睦固結(jié)于於夫羅略。曹操破之于內(nèi)黃。
公元一九三年 正月,黑山別部與於夫羅附袁述,屯封丘。六月,曹操擊屠各兵于常山,無功。
公元一九五年 十一月,南匈奴右賢王去卑護衛(wèi)漢獻帝,擊退李榷、郭把兵。於夫羅死,呼廚泉立為單于。
公元二零二年 九月,曹操擊降南單于。
公元二一六年 七月,呼廚泉朝見魏,曹操留之,使去卑監(jiān)其國。分部為五,各立貴人為帥,以漢司馬監(jiān)之。
公元二二零年 魏授呼廚泉魏璽綬。
公元290年,匈奴開始在阿蘭國周圍活動。
公元350年,匈奴滅阿蘭。
公元374年,攻入第聶伯河,與東哥特人戰(zhàn)。
公元375年,滅東哥特。
公元376年,匈奴大敗西哥特,后者逃入羅馬帝國境內(nèi)。
公元408年,烏丁王去世,奧克塔王朝開始,奧克塔成為國王(單于)。
公元434年,布雷達和阿提拉共同成為國王(單于),攻拜占庭,后者被迫開始向匈奴付700黃金年貢。
公元445年,布雷達去世,阿提拉獨掌大權(quán)。
公元447年,攻拜占庭,后者將年貢增到2100黃金。
公元451年,沙隆會戰(zhàn),西哥特與西羅馬聯(lián)軍勝阿提拉。
公元452年,匈奴人兵臨羅馬城,教皇里奧一世出城將阿提拉勸說回去。
公元453年,阿提拉去世,匈奴帝國崩潰。
公元468年,阿提拉一兒子發(fā)動對拜占庭的戰(zhàn)爭,自己戰(zhàn)敗死去。
從此,匈奴人從歷史上消失了,很可能被同化到保加利亞人中去。至于匈牙利的馬扎爾人,是不可能和匈奴人有關(guān)聯(lián)的。
五胡亂華,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在我國北方陸續(xù)建立數(shù)個非漢族政權(quán),從而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quán)(東晉)對峙的時期。這場動亂給漢族人幾乎造成了滅頂之災(zāi)。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316年)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tǒng)一北方(439年)結(jié)束。
五胡亂華時期的謠言還有一則,說胡人大肆搜尋漢族女人,在沒有軍糧的時候充當(dāng)軍糧。其實件事情并不是胡人做的,而是西晉大將張方,是個漢族人。開始帶女人行軍也不是為了充當(dāng)軍糧,后期實在是沒軍糧了才開始殺人。這段謠言被按在了氐族身上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氐族的一個將領(lǐng)曾經(jīng)給他的士兵說過一些關(guān)于用敵軍充當(dāng)軍糧的事情。
五胡亂華之所以會發(fā)生,很多一部分原因是與中原的中央政權(quán)無力有關(guān)。西晉的八王之亂,徹底地把中原王朝的軟弱和無能暴露了出來,首先是劉淵的發(fā)難,然后就是其他的族群的暴起,可以說無論是對漢還是少數(shù)民族,都是災(zāi)難,比如冉閔對羯族的滅族。但是也是一個民族的融合過程,現(xiàn)在那些胡族已經(jīng)從歷史上消失了。那么哪些人的后代哪里去了呢?其實大多數(shù)都作為漢族留存下來了。
五胡亂華隨著氐族建立成漢及匈奴族建立前趙,而揭開了序幕。剛即位的劉聰遣大將呼延晏率兵攻洛陽,屢敗晉軍,前后殲滅三萬余人。六月呼延晏到達洛陽,劉曜等人帶兵前來會合,攻破洛陽,并縱容部下?lián)屄樱斄藭x懷帝,還殺太子、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多人,大肆發(fā)掘陵墓、焚毀宮殿,這就是下面要詳細介紹的,史稱“永嘉之禍”或“永嘉之亂”的事件。
五胡亂華,死亡平民1000萬以上。
五胡亂華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多個少數(shù)民族大規(guī)模南下而造成與漢族政權(quán)對峙的時期。又稱永嘉之亂或五胡十六國。
腐朽的西晉政府在經(jīng)歷八王之亂后,民眾損失過半,其后被各胡軍隊一系列車輪戰(zhàn)的打擊,終于亡國于兇奴首領(lǐng)劉淵了.
當(dāng)時入侵中國的胡族大大小小有十多個.
其中族群在三十到一百五六十萬之間的大胡有:1兇奴、2鮮卑、3丁零、4羌、5氐(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6夫余、7羯、8高麗、9盧水胡.
(在以后的漢人的大反擊,和胡與胡之間的仇殺中.這九個胡族除了人數(shù)眾多的鮮卑和入侵當(dāng)時遼寧與漢人的居住的朝鮮半島的高麗人保存了下來,其它各胡基本上給殺絕.)
西晉滅亡后的317年北方漢族人口總數(shù)不到1000萬。
以下是各族當(dāng)時的分布情況:
陜西一帶羌、氐、匈奴有80萬之眾,而當(dāng)?shù)氐臐h族人口因戰(zhàn)亂、逃亡也只有80萬;
山西則是匈奴羯族和鮮卑族的天下,他們有80萬之多,殘留在當(dāng)?shù)氐臐h族只有100萬人;
河北的鮮卑人應(yīng)該有80萬,而當(dāng)?shù)貪h族人口不過150萬人;
至于河南-山東一帶主要是漢族人,人口占絕對優(yōu)勢,而遷移至此的鮮卑族人則主要靠漢人每戶上交的五十石的租米來過活;
甘肅東部一帶為鮮卑、羌、氐族。漢人約占五分之二;
寧夏、內(nèi)蒙古則基本上是鮮卑人天下,人數(shù)操過120萬;
遼西鮮卑人漢人各占一半,各20到30萬;
遼東漢人100萬左右,高麗人50萬;
河西走廊-敦煌-新韁天山以南一帶多是中原流亡的漢族和當(dāng)?shù)貪h族,人數(shù)操過三、四百萬,在以后的漢人的大反擊中大量回遷中原。
冉閔起義成功后,河北南部,山西,河南,山東四省的匈奴、羯、鮮卑、羌、氐人在冉閔組織的漢人的大反擊中被全部樹清.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殺的白奴(兇奴分化為白奴和黃奴,黃奴自稱夏后依,白奴被冉閔和各路山西義軍殺絕)多達六十萬之多,其中四十萬被閔閔正規(guī)軍殺絕。羯人三十萬被殺,羯族基本上被殺絕.(除了一支一萬多人的羯族部落向西投靠兇奴夏.以后這支羯族部落亡種于梁將陳霸先)
冉閔是五胡亂華時中原地區(qū)漢人起義首領(lǐng)之一,后被推為國主。當(dāng)時有羯胡在河北暴孽,殘害漢民,先有驅(qū)數(shù)十萬漢丁修林苑甲兵,死傷遍野之舉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后有奪漢女五萬入后宮肆意凌殺污辱之行。漢兒冉閔立誓掃中原,恢復(fù)中華河山,一朝得機起兵,旦夕間盡滅羯胡三十萬,羯族基本被全族殺絕。及至北方各地漢人響應(yīng),各胡深懼,而遭到群胡連番圍攻:
(1)其首戰(zhàn)以五千漢騎破胡騎七萬;
(2)再戰(zhàn)以漢騎一千破兇奴主力三萬;
(3)三戰(zhàn)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lián)軍三十萬;
(4)四戰(zhàn)先敗后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zhàn)以漢軍六萬敗羌氐聯(lián)軍十萬
(6)六戰(zhàn)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zhàn)十捷!!
經(jīng)過數(shù)場戰(zhàn)爭下來,冉閔手下的漢軍越打越少,卻又得不到有效的補充。五胡中的四胡在種族仇殺中都受到了恢毀性的打擊,而統(tǒng)治今天外蒙內(nèi)蒙和中國北部的鮮卑卻進入極盛時期。這個時后東晉王朝卻打著正統(tǒng)的身份要到北方接受失地,使的冉閔大努,而一努之下,在部將的擁護一作出了稱帝的主張。冉閔舉大事有一半靠的是李農(nóng),一位深受漢人義軍----乞活軍愛戴的將領(lǐng)。然而冉閔在稱帝后卻因其居功自大而殺了他。而使的幾萬乞活軍分離出了冉閔的軍隊。關(guān)中有漢人武裝不下五萬人筑壘自守,對抗胡人。遼東也有近十萬漢軍義軍響應(yīng)。冉閔也都沒有任用合適的人加以聯(lián)絡(luò)。反而在這時稱帝,不僅沒得到東晉王朝的支持,反而使的東晉五朝與鮮卑人對他來了個南北夾擊。
與鮮卑人的廉臺決戰(zhàn)中,冉閔騎朱龍馬,持矛戟,沖入十余萬鮮卑鐵騎軍中,手刃三百余鮮卑強兵悍將,及至戰(zhàn)馬受傷倒地被俘,面對鮮卑國主質(zhì)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你們這些禽獸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其后拒降被鮮卑王慕容俊斬于遏陘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五月不雨直至于十二月。慕容俊懼之,祭祀冉閔,追謚閔為武悼天王,當(dāng)日即大雪過膝(晉書正史所載,絕非道聽途說.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14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