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攝政王載灃的爺爺是道光,父親是第一代醇親王奕譞,哥哥是光緒,兒子是宣統(tǒng)—這般“王氣十足”的命運,注定了他的身不由己。
當時訪華的美國記者覺得載灃“渾身透著高貴”,他的堂哥載潤卻認定他“怯懦怕事,優(yōu)柔寡斷,毫無政治遠見和政治手段”,他的親弟弟載濤則說:“人們都說他忠厚,忠厚實乃無用之別名。他生活規(guī)律、當差謹慎,在承平時代做王爵尚可,但絕不能主持國政、應(yīng)付事變?!眱鹤愉呓軐λ脑u價比較客氣,用了“謙抑退讓”的措辭,但“好逸畏事”一詞仍忍不住脫口而出。
載灃襲爵時只有8歲,19歲時就被任命為閱兵大臣,以專使的身份前往德國道歉,無論應(yīng)對危機還是化解恥辱,他都毫不擅長。正式攝政后,他信得過的人只有弟弟載濤、載洵,就讓他們分別統(tǒng)領(lǐng)陸軍、海軍。武昌起義爆發(fā)后,內(nèi)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提出起用袁世凱,其余幾位重臣也都應(yīng)聲附和,載灃本不愿請出這位足以威脅自己政治生命的勁敵,但不敢反抗,只能含淚屈從。
如此軟弱的他,根本留不住“從天而降”的權(quán)力,但他似乎并不在意。被迫從攝政王的位子上退下后,他神色如常地對妻子說:“從此好了,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p>
據(jù)溥儀回憶,他小時候?qū)Ω赣H最深刻的印象是“腦后的花翎總在跳動”,后來他才明白,那是因為父親有口吃的毛病,索性用點頭或搖頭來代替說話,而父親往往對別人的提議表示認同,所以總在點頭,唯一能聽清的口頭禪就是“好,好,好”。天津《大公報》對載灃的評價更刻薄,說他像“木樓座鐘”,面對王公大臣只會吭哧吭哧地敷衍了事。
卸下政治重擔后,載灃終于可以甩開這些指責,心無掛礙地投入閑情逸致。他愛藏書,自號“書癖”,家中高懸他手書的對聯(lián)—“有書自富貴,無事小神仙”。他也愛看戲,譚鑫培、楊小樓、梅蘭芳等名家的演出幾乎每場必追。他最喜歡白居易的一首詩,曾無比珍重地將其寫在隨身攜帶的團扇上,“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隨喜,不開口笑是癡人?!币苍S只有在這時,他才找到了生而為人的樂趣和信心。
載灃不是守舊的人,他曾出使歐洲,親眼看到西方文明帶來的秩序和繁榮。他是當時中國最早穿西裝的親貴之一,對電話、汽車等新鮮玩意兒也不抗拒。溥儀曾看過他用滿文寫的日記,發(fā)現(xiàn)其中兩類內(nèi)容頗為有趣—一類是日?!靶〈_幸”,比如每逢立夏就剪平頭、每逢立秋就留分頭,還按時節(jié)換新衣、吃鮮食等;另一類則是關(guān)于天文的所見所想,每逢朔望及其他重要節(jié)點,他都會將報刊、書籍上關(guān)于天象的知識信息謄抄下來,有時還很用心地畫上示意圖,對探究現(xiàn)代科學(xué)懷有濃厚的興趣。他買來天文望遠鏡,親自觀測哈雷彗星、日食、月食等天文現(xiàn)象,然后記錄并整理觀測結(jié)果。很多年后,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說:“如果他生在今天,說不定可以成為天文學(xué)家?!?/p>
有趣,有料,有深度作者|傅國涌來源|《百家講壇》雜志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17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