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史記》和《漢書》的記載,漢太祖高皇帝(大家習慣稱之為漢高祖,所以下文也稱其為漢高祖)劉邦也是一個文化人,如果沒有文化,是當不上大秦泗水郡沛縣泗水亭亭長的——秦法“以吏為師”,劉邦要是不識字,是沒辦法教導泗水百姓的。
漢高祖劉邦不但比較有文化,生活上也比較講究,他的后代劉備“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就頗有其先祖遺風。戚夫人的貼身侍女賈佩蘭出宮后,曾經(jīng)對丈夫扶風人段儒講述了漢高祖的宮廷樂事:一年六個節(jié)日六次載歌載舞花式娛樂,一壇菊華(古代花華似可通用)酒要釀造一年,這些事情很高雅,沒什么不可以說的,倒是那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好像已經(jīng)沒有多少記得了。當然,漢高祖與戚夫人如此逍遙快活,呂后是否妒火中燒,讀者諸君是心知肚明的。
在講述漢高祖與戚夫人的宮廷樂事之前,咱們還是先來介紹一下戚夫人:此女差點取代呂雉而成為大漢皇后,其子劉如意也差點取代劉盈而成為第二任大漢天子,結果在張良的精心策劃下,呂雉保住了皇后之位,戚夫人則被呂雉害得挺慘——其慘狀直接把孝惠帝劉盈嚇病了。
戚夫人在宮斗中失敗,她的貼身侍女除了被殺,就是被攆出宮外許配給平民百姓為妻,扶風人段儒也得到了一個。段儒夫妻之間的對話,被漢朝宗室劉歆(楚王劉交之后,《戰(zhàn)國策》作者劉向之子)寫進了《西京雜記》。
劉歆是史學家,也是數(shù)學家,是他最早推算出圓周率大約為三。史學家兼數(shù)學家劉歆治學嚴謹,所以我們大致可以相信,他記載的漢高祖與戚夫人宮廷樂事,應該是有確鑿依據(jù)的。
《西京雜記》記載的很多事情,都跟《史記》《漢書》吻合,比如《西京雜記·戚夫人侍兒言宮中樂事》一章中說:“戚夫人死,侍兒皆復為民妻也。戚夫人侍兒賈佩蘭,后出為扶風人段儒妻。說在宮內(nèi)時,見戚夫人侍高帝,嘗以趙王如意為言,而高祖思之,幾半日不言,嘆息凄愴,而未知其術,輒使夫人擊筑,高祖歌《大風詩》以和之。又說在宮內(nèi)時,嘗以弦管歌舞相歡娛,競為妖服,以趣良時?!?/strong>
兩個當事人有名有姓,比一般史料中“某女”“某男”可信多了。賈佩蘭講給丈夫段儒的事情要是按時間順序是從十月開始,到九月結束,這是因為古代某些時期是以十月為年關的。但是按照現(xiàn)代人的紀年方式,咱們還是以三月開始,以十月結束,免得讀者諸君看著費勁兒。
劉歆是漢朝人,他寫的話有時候比較難懂,所以筆者在這里不是很準確地翻譯成白話文——也不能太準確,那樣會惹麻煩。
每年正月上旬的辰日(不同年月的辰日也不同,無法說明是初幾),劉邦都會帶著戚夫人到太液池邊去“盥濯”,然后就是吃“蓬餌”——筆者不知道他們吃的“蓬餌”是蓮蓬還是菱角,也不知道正月有沒有蓮蓬菱角,所以這個問題只能留給見多識廣的讀者去考證。
三月三,是古代“上巳節(jié)”,即使是大儒孔子,也會在這一天帶著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到郊外沐浴、唱歌、跳舞。當然,可能還要喝一點酒——后人“曲水流觴”可能就是跟孔老夫子學的。
漢高祖劉邦能寫出《大風歌》,說明他很有“文藝老漢”風范,他在三月三這天,也會帶著戚夫人找一條清幽的小河奏樂、唱歌、跳舞。至于劉邦是不是把孔子做過的事情都做了一遍,呂后是不知道的——人老珠黃的呂雉不受劉邦待見,但是辟陽侯審食其卻不嫌棄,要郊游,也是呂后帶著審食其做一路。
三月三之后的重大節(jié)日是七月七——“重大”是專對漢高祖劉邦和戚夫人而言,對朝臣和百姓另當別論。
在七月七這天,劉邦和戚夫人自然要辦一場盛大的派對,選擇的地點也很講究,就在百子池邊高奏于闐音樂,奏罷一曲,侍女獻上五彩絲線,把劉邦與戚夫人綁在一起,這叫“相連受”,大概就是生生世世永不分離的意思。
筆者一直不知道八月初四是什么節(jié)日,看了劉邦和戚夫人的樂事,才知道這一天值班的星宿是井木犴,而且這一天是不能向上天祈福的。
雖然有規(guī)定不能向上天祈福,但是劉邦和戚夫人也有自己的辦法:用下圍棋的方式變相為對方祝福:“竹下圍棋,勝者終年有福?!?/strong>
下棋當然每次都是劉邦贏,按照常理,輸?shù)萌藭K年得病,對此劉邦的做法是賄賂井木犴:拿很多絲線祭天,替戚夫人購買壽數(shù)。
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一節(jié)日好像還沒被搶走,所以咱們可以好好聊一下,而這一天漢高祖劉邦和戚夫人除了佩戴茱萸吃蓬餌(筆者懷疑這是一種類似蓮子糕之類的東西)之外,還要暢飲菊華(花?)酒——這就是咱們開頭說的要釀造一年的美酒:“飲菊華酒,令人長壽。菊華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華酒?!?/strong>
釀造一年的米酒,散發(fā)著花香酒香,說起來都讓人垂涎欲滴。只能聞到酒香卻喝不著一滴的呂后,此時嘴里是不是像喝了七八碗老陳醋,那也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從她后來報復戚夫人的手段來看,呂后的老陳醋可能喝了不止七八碗。
一年的最后一個節(jié)日是十月十五日,這一天在漢朝可能不叫中秋而叫“下元節(jié)”,是向上天許愿的好日子。
既然是向上天許愿祈福的好日子,劉邦和戚夫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他們帶著燒豬和五谷,一起去靈女廟吹笛擊筑,高歌《上靈》之曲。“既而相與連臂,踏地為節(jié),歌《赤鳳凰來》?!?/strong>
從上面描述的六個節(jié)日花樣翻新的慶祝活動來看,劉邦和戚夫人是動了真感情,而呂后醋海興波,也不是無理取鬧:今天是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總有一天,我讓你劉三兒在地下聽到你那新人的哭聲!
很多人都從劉邦和戚夫人的六個節(jié)日中看到了宮斗的導火索,而筆者更感興趣的是漢朝與現(xiàn)在不同的節(jié)慶方式:即使是新潮的浪漫青年,可能也沒有劉邦與戚夫人的浪漫情調(diào)吧?他們載歌載舞的那些節(jié)日,還有多少人記得?至于戚夫人遭到呂后的慘烈報復應該如何評價,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19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