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 “仁義自成”瓦當,圓形,直徑約十八厘米,雙欄四格界,每格一字,篆書。字體樸厚敦古,筆畫澀重?!叭柿x”,即仁愛、正義、寬惠、正直,是儒家思想之核心?!叭柿x自成”,即人只要有了仁義,一切事情自然會成功,是以儒學為根基的文化自信心。西漢時期,漢儒董仲舒提出“獨尊儒術(shù),罷黜百家”思想被漢武帝認可,于是乎從漢武帝開始,將“仁義”作為傳統(tǒng)道德的最高原則,儒學亦成為當時社會的主導思想。此瓦出土于陜西咸陽,是體現(xiàn)漢時主流儒學文化觀念之遺物。古人云:尊道貴德 莫命仁義 之風自成。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鬃釉唬骸疄榇嗽娬撸渲篮?!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p>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從二人相處,因為人不能離群而獨存,別人之觀念立,人之人格顯,方能雍容和諧,以立己立人,發(fā)揮老吾老幼吾幼之懷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為人,而不為己,發(fā)為惻隱之心,寬裕溫柔,仁也。義:義者,宜也,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當做就做,不該做就不做。見得思義,不因果濫取不義之財物。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所以人發(fā)為羞惡之心,發(fā)為剛義之氣,義也。
《禮記·曲禮上》:“道德仁義,非禮不成。”而戰(zhàn)國時的孟子(孟軻)對此更是推重此概念;此后漢儒董仲舒繼承其說,將“仁義”作為傳統(tǒng)道德的最高準則。宋代以后,由于理學家的闡發(fā)、推崇,“仁義”成為傳統(tǒng)道德的別名,而且常與“道德”并稱為“仁義道德”,與“禮、智、信”合稱為“五?!薄?/p>
《道德經(jīng)》:上德無為(讀衛(wèi)),而無以為也;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又以為也。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19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