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里既有古人的理論智慧,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讓我們來讀讀六句經(jīng)典,領(lǐng)會被老子寫入《道德經(jīng)》的那些生活智慧。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意思是,躁動可以戰(zhàn)勝寒冷,給人送去溫暖;冷靜能夠戰(zhàn)勝狂熱,讓人頭腦保持清醒;清靜無為,才是天下正道,能保世間太平安寧。道家講:靜為躁君。“靜”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力量。靜能制躁,一顆平靜的心,可以撫平躁動不安的神經(jīng)。當你心浮氣躁、怒火中燒的時候,與其向外宣泄不良情緒,不如向內(nèi)尋求一份清靜。越是面對人生的緊要關(guān)頭,我們就越需要“靜”的力量。常言道:一動不如一靜。以不變應(yīng)萬變,才是真正的智慧之道。老子曰:“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鄙朴谛凶叩娜耍呗凡粫粝潞圹E;善于說話的人,講話不會落人話柄。聰明人做事,都懂得淡泊寧靜、不露鋒芒。守持住一個“靜”字,既是一種沉穩(wěn),也是一種高明。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鑿戶腑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意思是,只有當車空著的時候,才能裝得進貨物;只有當房屋空著的時候,才能作為住人的居室。因此,“有”是實在的象征,代表著現(xiàn)實的利益;“無”則是可用的象征,代表著無盡的可能。人的一生,往往急于追求“有”的價值,卻又總是忽略了“無”的意義?!坝小保透械綕M足;“無”,就覺得虛空。人之所以寢食難安,大抵總是放不下有無得失。倘若把這一切都拋開,還有什么能阻擋我們?nèi)ハ硎苌??老子曰:“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明確了“有無相生,無中生有”的道理,方能跨越得失榮辱的藩籬。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以“無為”的姿態(tài),讓自己有所作為;以“無事”的方式,去處理瑣碎繁雜的事物;以“無味”的標準,去品嘗人世間的苦辣酸甜。你會發(fā)現(xiàn)生命原是“本自具足”的,一絲不缺,一應(yīng)圓滿,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道德經(jīng)》有言:“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意思是,狂風呼嘯,也刮不了一個早晨;驟雨傾盆,也下不了一整天的時間。誰能掌管刮風下雨呢?是天和地,是自然之力。自然之力尚且不能讓疾風驟雨長久,又何況是以人力而為之呢?老子曰:“不知常,妄作兇?!薄俺!奔创蟮肋\行之規(guī)律,自然萬物之法則。萬物生長永不間斷,不曾片刻停下腳步,一歲一枯榮。萬事也在不斷發(fā)展變化: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世事無常,卻唯獨以“變”為常事。人生的順境、逆境亦如自然更替,不是恒定不變的。站在天地的視角,人不過是蜉蝣撼大樹,滄海之一粟。知常則容,當你明白這個道理時,你就會變得寬廣、變得包容。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相依,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jié)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jié)果。上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因此,禍福之間是可以互相轉(zhuǎn)換的:得意到了極點,往往就是失意的開始;萬物達到頂峰,就要逐漸走下坡路了。金錢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就很難守得??;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就會埋下禍根。每件事情都有兩面性,順逆都是緣,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必因為暫處于順境就沾沾自喜,不然就會樂極生悲;也不要因為暫時遇到不好的事情,就覺得自己陷入了人生低谷,從此一蹶不振。車到山前必有路,現(xiàn)在的伏蜇將會奠定以后的成就。切記“塞翁失馬焉知非?!钡牡览?,平和自己的心境,才能在這變化無常的世界里,得以看清自己身邊的處境。相信福禍相依,我們只需要順心而為、淡然處之,自然能趨吉避兇,常保不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和光同塵,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平和處世方法。所謂和光同塵,不是要我們隨波逐流,而是要我們隨曲就伸。既保留自己的個性,又能為世間所容。以一種出世的心境,過十分入世的生活。弘一法師說:“人做得剔透玲瓏了,便是藝術(shù)。那時你可以舍生取義,你可以視死如歸。你可以視金錢如糞土,你可以視富貴如浮云。你可以視色相如敝履。”人生正如一場修行,要想活得自在灑脫,必先邁過這一道門坎兒。放下心底的那些執(zhí)念,還自己一片淡然。咎莫憯于欲得,禍莫大于不知足。知足之足,常足矣。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罪過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知足常樂,自知滿足,就總是快樂。不知足,乃是世間一切痛苦的根源。不守清靜無為之道,就會產(chǎn)生貪欲之念。人不得一時寧靜,心更無片刻安閑。過分追逐名利,勢必招致災(zāi)禍和不幸。具備知足之心,就不會感到有任何不足。因此,懂得知足的人,永遠都是快樂的。佛家講“隨喜”,生活中也是一樣,隨心、隨性、隨意,一切隨緣即可。保持知足的心態(tài),不必過度憂心,更無需刻意強求。知足常樂,福氣不請自來。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20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