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文山樵人,無授權禁轉!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戰(zhàn)爭史,盡管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但是戰(zhàn)爭不是單以你主觀意愿就可以免除的。
尤其是在原始社會階段,部落沖突就是日常的社會活動,“社恐”可能就是這么產生的吧。
不開玩笑。
看一看中國上古時期,黃帝大戰(zhàn)蚩尤于涿鹿,后羿射日、刑天爭神,這些神話傳說都反映出戰(zhàn)史的久遠。
這其中的一個故事“后羿射日”,記述了中國曾經的一項重大軍事專利——弓箭。
起初弓箭的發(fā)明是應用于狩獵,屬于生產工具,弓箭使人類生活生產獲得了某種飛躍,“古者夫不耕而足食;婦不織,禽羽獸皮足補也?!钡遣恢螘r起這件生產工具與武器之間失去了明顯界限。
01
其實故事也并非全是傳說,大禹憑弓矢之利征服三苗就是中國關于弓箭的古老記載。
《易·系辭下》所說的"弦木為弧,剡木為矢"。記載的就是用“弦木為弧”使用弓來儲蓄能量,然后“剡木為矢”再通過箭矢把弓制造的能量釋放出去,轉化為殺傷性的穿透力。
在進入到國家體制階段,“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兵戎相見愈發(fā)常見。到春秋時期,弓箭已經在軍隊中普及。據記載,周朝就有了專門負責弓箭制作和分派的軍工部門。
戰(zhàn)國時《尉繚子》中說:“殺人于五十步之外者,矛戟也;殺人于百步之外者,弓矢也?!?,
弓箭開始被認為兵器之首,貴族從小就開始練習射箭。當時各家諸侯對于良弓的惜愛已絲毫不亞于寶馬利劍。據載,楚靈王(就是好細腰的那個昏君)一次酒后乘興把珍藏的良弓“大屈”送給了魯侯,酒醒之后心疼不已,竟然不顧身份禮儀,厚著臉皮遣使討還。
究竟是什么樣的良弓,竟引得君王如此折節(jié)?那是因為中國弓的制作工藝精良,世界領先。
02
據《考工記》詳細記載的工藝流程,干、角、筋、膠、絲、漆,合稱"六材"為重要。所制弓的弓臂(干)
主體也就是弓胎選五年上竹,外貼牛角(起的是彈性作用),內貼牛筋(起韌性作用)。當時中國制作的這種弓屬于反彎復合弓,比起歐洲士兵裝備的單木弓,威力提升了兩倍,射程可達300米,100米之內甚至可以洞穿鎧甲。
相比單木弓,復合弓短了許多,輕了許多,而單木弓大都選用紫杉類硬木,一般有一人長短,故又稱“長弓”,沒有一米八的身高無法從容施射。例如英國理查德一世時期的綠林好漢羅賓漢,用的就是橡木長弓。
復合弓還有一個優(yōu)勢就是可以快速張弓拉弦,射擊頻率更高。
02
戰(zhàn)國時期趙國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學習的重點是“服”即戎狄窄袖,而非“射”,至晚
到了南北朝,中原地區(qū)的弓箭技術相對游牧民族已具有明顯優(yōu)勢。后來交流日漸增強,四大發(fā)明等先進的技術流入西域各部族,游牧民族把握住了中土“技術扶貧”的機遇,學習掌握了需要的各類技術知識。可料制弓亦應在其中,并結合自身的精湛騎術形成了新一代騎射戰(zhàn)法。這種以快速移動,機動邀擊為特點的戰(zhàn)術,"技術扶貧把這些“馬背上的民族”打造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精銳的騎兵。
當歐洲重騎兵列隊迎戰(zhàn)來自東方草原的蒙古騎兵時,遭到了360°無死角、無間歇的箭雨襲擊,笨重的歐洲騎兵形容他們的敵人像馬蜂一樣飛舞,既無從反擊,也無法遮擋。曾經就有人將中世紀重甲騎兵和弓箭的關系形象地比喻為“坦克和反坦克導彈”。
而且游牧民族從生活習慣上對于騎射就具有優(yōu)勢,所以他們所有的士兵都是騎兵,同時也都是弓箭手。這就很恐怖了。野戰(zhàn)交鋒時,蒙古騎兵會率先沖鋒,到雙方距離進入射程后急剎車,然后全體張弓,在兩三分鐘內一下子射光所有的箭,形成急促而駭人的密集箭雨,然后收弓拔刀,縱馬沖刺,旋即轉為白刃戰(zhàn)。
03
到了宋代,契丹首先進行全面“漢化”,不僅在高層任用漢族知識分子,在民間也大量引進各類技術人才。很快就掌握了“年弓月矢”的精湛技術。
在和契丹長期的戰(zhàn)爭之中,宋不得不在弓的技術上尋求突破。
于是“十字弓”問世了?!笆止逼鋵嵤菓?zhàn)國弩的2.0版本,從楚國琴氏“橫弓著臂,施機設樞”的原理發(fā)展而來,但是宋有了突破性的技術創(chuàng)新。就是采用了扳機控制發(fā)射。這樣一來,宋弩就具備了機器的雛形。具有了機器的三要素:
1、人為的實物組合;
2、各部件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
3、能夠實現(xiàn)能量轉換。
戰(zhàn)國時大殺四方的秦弩仍是拉弦扣箭,只是一定程度提高了射程和穿透力。而宋弩采用扳機,使得射手無需在瞄準目標的同時盡力拉弓,從而可以從容瞄準,大大提高了命中率。在宋弩即十字弓傳入西亞的南伊朗地區(qū)后,居魯士之子岡比西很快將其裝備于波斯大軍,繼而在和希臘帝國的戰(zhàn)爭中大顯神威。很快,十字弓被歐洲的平民所掌握,一名稍加練習的農夫、牧羊人,或者什么酒保、陶匠之類的平民,就可以射殺一名(或不止)身著重甲的貴族騎士。所以歐洲騎士團強烈要求教會禁止使用這種“懦夫的武器”,以避免“最低賤卑怯的手可以奪走最英勇高貴的生命”。于是最早的武器限制令誕生了,1139年教皇英諾森二世宣布十字弓是該詛咒之物,禁止基督徒使用。
可是異教徒顯然不會遵從這一禁令,1194年,“獅心王”理查死于叛軍的十字弓下。
04
為了牢牢掌握軍事技術的優(yōu)勢,宋又推出了床弩。
這是脫胎于墨子的“連弩之車”的一種巨型弩機。
它發(fā)射的不再是只有筷子粗細的羽箭,而是酒杯粗細的標槍樣的長矛??梢园焉涑虄鹊逆z甲騎士洞穿,甚至直接釘在地上。波斯軍隊和希臘城邦聯(lián)軍作戰(zhàn)時床弩大顯神威,斯巴達將領阿季達穆斯曾哀嘆:“天哪,從此以后,人類的勇敢還有什么意義!”
這種“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其實更適合攻堅戰(zhàn),或對付金兵的重裝騎兵“鐵浮屠”,但面對靈活機動的輕騎兵效率不高。所以宋在與游牧部族戰(zhàn)爭中,發(fā)明出了弓箭的另一種戰(zhàn)法——“萬人大陣”,即集中上萬士兵圍成四方形,四邊都是長槍手和盾牌手(亦配樸刀利斧),中間全是弓箭手,當對手騎兵發(fā)起沖鋒時,弓箭手朝敵人來勢方向天空萬箭齊發(fā),施行“火力覆蓋”,如果對手傷亡較重或者馬匹損失大,行動不利,長槍手和盾牌手則立即全力出擊撲殺。
這類戰(zhàn)術對箭矢的需求量極大。所以宋配備有世界最龐大的軍工制造業(yè)。
《宋史·兵志》記載:““弓弩院歲造角把弓等凡一千六百五十余萬張,,諸州歲造黃樺、黑漆弩等凡六百二十余萬。”如四川弓弩院年供應量可達弓弩數十萬,箭矢數百萬枝。1359年,英國總產量才85萬枝箭,2萬張弓、5萬根弓弦。還不如中國一個省。
憑借這種游牧民族不可企及的生產力,宋支撐了近300年。
弓弩的精細化制造,改變了戰(zhàn)爭的方式,也改變了歷史,直到18世紀火槍問世前,一直是全世界軍隊的基本裝備。
可惜,艾約瑟提出中國“四大發(fā)明”概念時沒把弓弩列進去。
本文參考的資料有:
《易·系辭下》;
《荀子·議兵篇》
《梨俱吠陀》;
《兵器史》奧康奈爾
《山海經海外西經》;
《雜俎》;
,《陶靖節(jié)集》陶澍;
《尉繚子》;
《列子·湯問》;
《史記·楚世家》;
《墨子·備高臨》;
《東周列國故事》;
《宋史·兵志》
大家有什么有趣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ㄕ堉С忠闫肺膱F隊的各種原創(chuàng)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yè)有種有料)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25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