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濤濤,管你是文韜武略,還是才智過人,人的一生終將被時間洗滌了去,留下的唯有一生的精華和流傳下來的事跡。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皇帝趙佶沉迷于書畫,不理朝政。導(dǎo)致奸官佞臣為朝作亂,民不聊生,全國各地內(nèi)部不斷有農(nóng)民百姓揭竿而起。
梁山起義便是這大大小小的起義中規(guī)模較小,影響也并不是很大的一支。原本在這漫漫的時間長河之中,這些好漢的身影會逐漸淡去,不再被人記起。但是他們起義中帶有的曲折離奇的傳奇色彩,被人們改編成一個個戲劇性的故事,并被文人們用筆墨記載了下來。尤其是施耐庵筆下的108位好漢的傳奇故事流傳了一代又一代。
說道《水滸傳》就不得不提宋江了,他作為梁山起義的領(lǐng)頭人物,最終卻背叛了一眾兄弟,接受朝廷招安,并且搖尾乞憐,成為朝廷的爪牙。宋江以為,他能夠利用朝廷和弟兄們,謀求官職,飛黃騰達(dá),最終卻是被賜毒酒,他的結(jié)局讓人讓人唏噓。
但是始終跟隨他的那些弟兄們,最后的結(jié)果也好不到哪去。為了洗白,他們幫助朝廷平叛,最后死的死傷的傷。平定完方臘凱旋回京時,108人就只剩了27人,哪里還有最初建立起義團(tuán)隊時說的“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
這生還的幾十人里,最聰明的莫過于三位,第一位便是武松。行者武松在景陽岡打虎、怒殺西門慶,最終逃上梁山,最初和宋江惺惺相惜,是宋江的忠實擁護(hù)者??墒撬丝瓷先チx薄云天、不拘小節(jié),卻是個粗中帶細(xì)的機(jī)靈鬼。宋江要接受朝廷招安的時候,武松最先看出了端倪,不假思索地就拍案而起,怒斥宋江冷了兄弟們的心。
宋江被他罵得心虛,只好找李逵出氣,暗里卻是威脅武松。最后,武松看在最后的一份情義上,跟著宋江去平叛方臘,被斷了一條手臂。兄弟做到這份上,仁至義盡。武松知道就算是被“洗白”了,最終也沒有什么好結(jié)果,他和宋江不在一條道上,最終去了好兄弟魯智深的杭州六合寺,于80歲時圓寂。他也是梁山所有的108好漢中最高壽的人的之一。
比起行者武松對宋江一開始的臣服,晁蓋一派的活閻羅阮小七則是從一開始就不喜宋江。宋江做了梁山的頭兒之后,阮小七沒少給宋江添麻煩。但是最初眾人還是在一條道上,宋江打壓阮小七,阮小七也沒什么所謂。兩人真正擦出火氣來,還是在宋江接受朝廷招安的時候。
朝廷第一次來人時,是阮小七渡船招待的他們。朝廷官員趾高氣揚,看著阮小七的漁夫做派羞辱于他。阮小七便弄翻船只,和其他幾個人一起偷喝了御酒,并將御酒和劣酒偷換。官員們成了落湯雞自然沒給宋江好臉色,好漢們喝了劣酒也勃然大怒。第一次招安,算是被阮小七給攪黃了。
阮小七也跟著宋江征南闖北,平了方臘,還被封了官。但是阮小七生性自由不羈,拿著方臘的龍袍就批在身上玩弄。朝廷官員看見又是把他一陣臭罵,阮小七還巴不得要和官員們起沖突呢。故意這么做,就是為了有個正當(dāng)?shù)睦碛桑T官回家。最后阮小七回到家鄉(xiāng),一心一意侍奉老母親去了。
武松和阮小七都是最后才看透宋江的真面目,但是這些好漢中卻有一位早就看透宋江的本質(zhì)的高人——公孫勝。公孫勝早年跟著師傅學(xué)會了些法術(shù),后來幫著晁蓋智取生辰綱。宋江成為頭頭后,就借口回去看看家中老母,便一去不復(fù)返。
后來,朝廷派出道人高廉平叛梁山起義,宋江不敵,只能請公孫勝回來助力。公孫勝的師傅讓他辦完這個事就回來,以免耽誤了自己的修道,并告誡他“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本就對宋江不喜,出手制服了高廉后,回去的路上便于宋江分道揚鑣。
這三人都是肝膽義士,頭腦聰明,但為人又堅守自己的底線。他們敢公然與宋江作對,不恥與朝廷為伍,有著先見之明,最后沒有受到朝廷的迫害,過得很好。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jìn)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27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