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收藏歷史背景
1910年8月29日至1945年8月15日間,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被迫接受日本統(tǒng)治,這個在歷史上被稱為朝鮮日據時期。
紅色收藏館藏品
本文版權歸作者彭胡灣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紅色收藏館文章已開通全網維權功能!
日本對中國一直是虎視眈眈的,所有的進犯,都是蓄謀已久。自1867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開始,就在《天皇御筆信》中公開宣稱要開拓萬里波濤,向海外擴張意圖十分明顯。恰逢1894年朝鮮爆發(fā)了東學黨起義,其政府軍兵敗如山倒,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向宗主國清朝乞援。這局面對于日本來說,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恰如瞌睡來了送枕頭。趁著混亂,日軍乘機派出一個旅團攻打漢城,于7月23日占領皇宮并軟禁了國王。期間,日軍還厚顏無恥的偽造了所謂朝鮮請求日本幫助驅逐清軍的對外文告,甲午戰(zhàn)爭就此爆發(fā)。由于清朝是倉皇應戰(zhàn),加上指揮不力,最終以中國戰(zhàn)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而告終。清廷迫于日本帝國主義的強大壓力,于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日據朝鮮步兵第80聯(lián)隊紀念杯 紅色收藏館藏品】
在殖民統(tǒng)治期間,日本人的苛刻到了令人發(fā)指的地步,這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從未發(fā)生過。據歷史記載,總督府為了從根本上滅絕朝鮮文化,強令學校只許教授日語,并且明令平民百姓只許說日語,不許說朝語,若有違反,輕則打耳光,重則要坐牢。還有一項世界殖民史上臭名昭著的惡政,那就是強令除幾個皇族外的幾乎所有朝鮮人必須改姓,要取一個日本名字,真是駭人聽聞。
【銘文:朝鮮步八十 紅色收藏館藏品】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從1906年起,朝鮮境內的愛國志士就掀起了"義兵"運動,抵抗日本侵略,參加人數達到了14萬人?;谶@種狀況,日軍進行了瘋狂的鎮(zhèn)壓,先后調集重兵討伐,導致數萬義兵犧牲,戰(zhàn)況異常慘烈。1909年10月26日,更是發(fā)生了一件大事,日本樞密院議長伊藤博文在哈爾濱火車站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擊斃,引起了世界轟動。
【底部銘文:宮島 紅色收藏館藏品】
當年很多朝鮮人受不了日本人的黑暗統(tǒng)治而選擇了自殺,還有一批人流亡到了中國東北。1919年,朝鮮獨立運動領導人先后在海參崴、上海、漢城成立了臨時政府,后來因為上海淪陷,其臨時政府被迫于1940年9月遷至戰(zhàn)時陪都重慶。1941年12月9日,臨時政府向日本宣戰(zhàn)。據資料統(tǒng)計,在1937到1939年間,朝鮮人民革命軍共進行了大小戰(zhàn)斗3900多次,殲滅日軍3萬多人。到了抗戰(zhàn)勝利以后,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于1945年11月23日遷回國內。紅色收藏館收藏的這個紀念杯,就是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是難得一見的品種,這個也是只有從國外渠道才有機會獲得,緣分不夠是沒法到手的。
【紀念 五角星 日軍軍旗圖案 紅色收藏館藏品】
日軍步兵第80聯(lián)隊于1916年4月18日組建,隸屬于日軍第二十師團第40旅團,是日本為了長期駐守朝鮮而組建的軍隊。1937年,第二十師團參與了盧溝橋事變 ; 1937年8、9月 在平漢路北段作戰(zhàn),10月中旬沿正太路舊關、娘子關攻打太原; 1939年11月 又 調回朝鮮;1942年年底調往新幾內亞, 在歷次作戰(zhàn)中遭美澳聯(lián)軍聯(lián)合打擊,遭到重創(chuàng), 到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一直在山里打游擊,原本是滿編的25572人,最終只有700多人走出叢林向盟軍投降,真是印證了那句老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真是罪有應得了。
【日據朝鮮步兵第80聯(lián)隊紀念杯 紅色收藏館藏品】
這里有一件事必須要重點說一下,那就是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朝鮮作為日本的殖民地,雖然自己被日本人奴役,但是還是有超過20萬朝鮮人參加了部隊,加入到侵華日軍的行列。他們雖然口口聲聲喊著要把日本人趕出去,但是在侵華作戰(zhàn)期間卻異常兇猛,經常作為日軍的先遣隊沖鋒在前。他們中一部分人駐扎在東北,參與了對東三省的血腥鎮(zhèn)壓,還有一些侵擾于我國各地,血債累累。這些朝鮮人完全忘記了國恨家仇,甘心為法西斯日寇賣命,情愿充當日軍的幫兇和炮灰,給我抗日同胞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實在是 可氣 又可恨 。
開啟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新時代
本文版權歸作者彭胡灣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紅色收藏館文章已開通全網維權功能!
1904年生,字衍功,號海鷗,安徽無為人。幼年曾就讀于私塾和公學,1925年1月入黃浦軍校第三期,次年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先后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等職。1938年,在臺兒莊對日作戰(zhàn)中,因戰(zhàn)功卓越晉升為第八十九師副師長兼第三十一集團軍干部訓練教育長。1939年升第二百師師長,授予陸軍少將軍銜。
1942年初,應美國和英國的一再要求,中國政府組建中國遠征軍(援緬軍)。同年3月,戴安瀾率所部萬余人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zhàn),“揚威國外,藉伸正義”。在東瓜戰(zhàn)役中,他面對數倍于己的日軍,表示了決一死戰(zhàn)的堅定信念:“此次遠征,系唐明以來揚威國外的盛舉,雖戰(zhàn)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東瓜。”在十多天激烈的東瓜保衛(wèi)戰(zhàn)中。戴安瀾率部孤軍奮戰(zhàn),擊斃敵軍5000余人,掩護了英軍的撤退,取得了出國參戰(zhàn)的首次勝利。美國官方認為,東瓜保衛(wèi)戰(zhàn)是“所有緬甸保衛(wèi)戰(zhàn)所堅持的最長的防衛(wèi)行動,并為該師和他的指揮官贏得了巨大的榮譽”。蔣介石對此的贊譽是:中國軍隊的黃浦精神戰(zhàn)勝了日軍的武士道精神。重慶的報紙稱東瓜保衛(wèi)戰(zhàn)“無論在中國抗戰(zhàn)史或世界大戰(zhàn)史均有其不朽的價值”。英國的《泰唔士報》稱之:“東瓜之命運如何,姑且不論。但被圍守軍,以寡敵眾與其英勇作戰(zhàn)之經過,實使中國軍隊光榮簿中增一新頁。
4月24日,戴安瀾所部在奉命收復棠吉的戰(zhàn)斗中,他親臨前線指揮,戰(zhàn)斗異常激烈,隨從副官受傷,一名衛(wèi)士犧牲。戰(zhàn)至午夜,棠吉被攻克。捷報傳來,不僅使中國遠征軍以極大的鼓舞,而且也使東線戰(zhàn)局的轉危為安有了希望。戴安瀾的名字再次出現(xiàn)在中國、美國和英國的各家報紙上。
由于日軍迂回包抄,戴安瀾所部陷入日軍重圍。同年5月16日在奉命撤退的途中,突遭日軍重兵伏擊,戴安瀾親臨前線指揮。激戰(zhàn)兩天后,全師傷亡慘重,戴安瀾胸腹兩處中彈,還是突出重圍。在多雨的山林中。戴安瀾的傷口感染惡化,5月26日行至孟關(即茅邦)時,以身殉國,終年38歲。
戴安瀾去世后,全師悲慟萬分,他們含著淚砍伐樹木,制成一口棺木,將將軍的遺體入殮,并由所部五九八團虎櫬回國。在鄭庭芨的帶領下,該部于6月2日沖破日軍最后一道防線,于6月27日到達云南騰沖。在滇緬邊界,一位老華僑得知戴安瀾將軍去世的噩耗后,專程趕到部隊,將一口為自己準備的楠木棺材獻出,以供戴將軍成殮。
1943年4月1日,國民政府在廣西全州的香山寺為戴安瀾舉行了國葬儀式。由國民政府特派代表李濟深主祭,全國各地的各界代表以及當地軍民一萬余人參加了公祭儀式。李濟深在悼詞中說道:“戴故師長為國殉職,其身雖死,精神永垂宇宙,為中國軍人之模范!”
國共兩黨的領導人也紛紛送來挽詩、挽聯(lián)和花圈,對戴安瀾的以身殉職給予極高的評價。
毛澤東在挽詩中寫道:
外侮須人御,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周恩來在送的挽詞中寫道:
黃浦之英,
民族之魂。
會后,戴安瀾的靈柩暫厝于全州。1943年的秋天,戴安瀾的靈柩由廣西全州遷葬于他的故里---安徽蕪湖市赭山公園的小赭山南麓。美國國會授權總統(tǒng)羅斯福,在戴安瀾去世后,向他頒發(fā)了美國軍團功勛章。羅斯福在簽署頒發(fā)勛章的命令中寫道:“戴安瀾將軍于1942年同盟國在緬甸戰(zhàn)場協(xié)同援英抗日時期,作戰(zhàn)英勇,指揮卓越,圓滿完成所負任務。實為我國盟國軍人之優(yōu)良楷模?!?同年12月,國民政府發(fā)布命令,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并批準戴安瀾的英名入似南京忠烈祠。
1956年9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追認戴安瀾將軍為革命烈士,同年10月3日,毛澤東主席向戴安瀾的遺屬頒發(fā)了《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
雪峰公主 2005-02-25 23:01
[ color=red]抗日英烈之佟麟閣將軍[/color]
佟麟閣(1892—1937),河北高陽人,中國抗日英雄。
出生于農民家庭。1908年,在高陽縣衙任繕寫員。1912年,投筆從戎,參加馮玉祥部隊。1914年,任馮部陸軍第十六混成旅一團三營連長,駐陜西。1915年,入四川,后轉戰(zhàn)駐扎河北、江西、陜西、河南等地。曾任陸軍第十一師步兵二十一旅旅長、陸軍三十師師長。1925年,任馮部國民軍第一師師長。1926年,兼任隴南鎮(zhèn)守使。同年夏,率部參加與直魯聯(lián)軍張宗昌等部在南口的戰(zhàn)役。1927年6月,馮部改稱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他率部出潼關進河南。后馮部并入國民黨軍隊,隨軍北伐,進攻平津等地。1929年,蔣介石編遣部隊,排除異己,他退伍回鄉(xiāng)。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zhàn)反對蔣介石。失敗后馮余部改編為二十九軍,宋哲元任軍長,他任副軍長。
1933年初,日軍進逼熱河,二十九軍奉命調至長城一帶迎敵,他參加了長城抗戰(zhàn),給日軍以沉重打擊。長城抗戰(zhàn)失敗后,回駐張家口,兼任張家口警備司令。同年5月,日軍進逼華北,馮玉祥響應中國共產黨團結抗日的號召,在張家口建立察哈爾省抗日同盟軍,馮被推舉為總司令,他任察哈爾省代主席兼第一軍軍長。與方振武等部配合作戰(zhàn),收復寶昌、多倫等地。8月,抗日同盟軍失敗,被迫撤銷,改任張家口公安管理處處長,一度到北京香山隱居,消愁度日,等待時機報效祖國。1937年初,應馮治安、趙登禹等人邀請,出任二十九軍副軍長,兼軍官教導團教育長、軍訓團團長。在軍訓團成立大會上,發(fā)表講話:“日本不斷侵逼我國,是我們的仇敵??谷毡擒娙说奶炻殹覀€人一定和大家一道拿起武器奮勇殺敵,為民族的生存而戰(zhàn)斗,為國家的榮譽而獻身。”
七·七事變</a>爆發(fā)后,主張奮起抗戰(zhàn),反對對日妥協(xié)。立即由北京赴南苑駐軍指揮部,召開全體將校會議,痛陳時局利害,他說:“國家多難,軍人應馬革裹尸,惟以死報國”。7月13日,與二十九軍諸將領聯(lián)名通電全國。7月27日是佟夫人生日,夫人電請他趕回北京家中,他復電:“國家多難,軍務緊急,大丈夫應效馬援,用馬革裹尸還鄉(xiāng),家中事拜托你了,要孝敬好父母,教育好子女?!?月28日拂曉,日軍集中機械化部隊,與空軍聯(lián)合,向北平南苑、西苑、北苑發(fā)起全線進攻。日軍第二十師團主力與華北駐屯軍一部,在40架飛機配合下,從東南兩面向南苑陣地進攻時,他不顧個人安危,親臨前沿陣地指揮督戰(zhàn)。由于敵機猛烈轟炸,部隊聯(lián)系中斷,當他得知軍部已下達南苑部隊立即撤回城內的命令時,即決定到大紅門附近掩護收容,阻止無秩序的后撤,親自在掩護陣地指揮。下午一時許,各部隊撤退完畢,他自帶衛(wèi)兵向城內撤退時突與日軍遭遇。在身陷重圍,腿部中彈負傷后,仍激勵官兵堅持戰(zhàn)斗,奮勇殺敵,指揮大家轉移。不幸又遭日機轟炸,彈片擊中頭部,傷勢加重,當日壯烈殉國。1937年7月31日,國民政府追認他為陸軍上將。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北平市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在抗日戰(zhàn)爭中最早犧牲的高級將領,把北平南溝沿改為佟麟閣路。1946年7月28日,北平市政府將其遺骨移葬于香山風景區(qū)南的蘭澗溝山坡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79年8月7日,中共北京市委發(fā)出通知,追認其為抗日陣亡革命烈士。北京市人民政府撥出??钚迯土速△腴w將軍墓。
[ color=red]抗日英烈之趙登禹將軍[/color]
1898年生于一個農民家庭,山東荷澤人。家境貧寒,塑造了他的嫉惡如仇的性格。1914年,與兄長趙登堯等離家鄉(xiāng),投入第十六混成旅馮玉祥部當兵。1916年,任馮玉祥衛(wèi)士。1922年后,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曾參加北伐戰(zhàn)爭和鳳翔剿匪,屢立戰(zhàn)功。1929年,國民黨軍改編,回任第二十八旅旅長。1930年,改任第二十九軍三十七師一○九旅旅長。
1933年1月,日軍進犯山海關。奉令率部作為先頭部隊,移軍通縣,繼駐三河、薊縣,構筑工事備戰(zhàn)。2月23日,奉命增援冷口守軍。3月8日,改令接防喜峰口。10日,率部夜襲日軍營地,砍死日軍數以百計,奪機槍10余挺,燒毀日軍輜重車10余輛。11日,奉令再次繞襲日軍后方,斃敵百余人,毀敵炮18門。14日拂曉,督部乘敵不備,全線出擊,殺傷大量日軍,恢復原陣地。4月11日,日軍突破冷口,繼犯灤東,對二十九軍形成前后夾擊的形勢。二十九軍被迫放棄喜峰口陣地。長城抗戰(zhàn)后,因功擢升為第二十九軍一三二師師長,率部回駐察哈爾。1935年底,率部移駐河北河間等地,擔負后路增援任務。同年,被任命為河北省政府委員,敘級陸軍中將?!捌咂摺笔伦兒?,率部北上,與三十七師換防。7月27日,率先行團進抵南苑軍部。28日晨,日軍主力在飛機數十架的支援下向南苑發(fā)起猛攻,與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起指揮南苑駐軍頑強抵抗。右臂中彈負傷,部屬勸其退出戰(zhàn)斗,執(zhí)意不肯。未久,腿部等處亦受傷,仍督部力戰(zhàn)。后奉命率部向城南大紅門集結,準備反擊,不幸被日軍伏兵擊中胸部,壯烈殉國。殉國后,1937年7月31日,國民政府明令褒揚,追授其為陸軍上將。
1946年3月,北平市政府的各界人士在八寶山忠烈祠為其舉行隆重的入祠儀式。1947年3月13日,趙登禹生前在北京居住過的北河沿大街被命名為“趙登禹路”。北京通州古運河西岸的東大街也更名為“趙登禹大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于1952年6月11日親筆簽署了革命烈士證書,頒發(fā)給其家屬。1980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將其墓修葺一新,并樹碑,以志紀念。
[ color=red]抗日英烈之謝晉元將軍 [/color]
1905年出生于貧困家庭,廣東蕉嶺人。1925年,在廣東大學預科肄業(yè)。同年12月,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科學習。1926年10月畢業(yè),在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任排長,參加北伐戰(zhàn)爭。后調到第十九路軍蔡廷鍇部任連長。在濟南討伐孫傳芳戰(zhàn)斗負傷,愈后先后任武漢要塞、河南省保安處營長、中校團副及旅部參謀主任等職。
1937年“八一三”上??箲?zhàn)爆發(fā)時,任陸軍第八十八師二六二旅參謀主任,參加閘北八字橋戰(zhàn)斗。后任五二四團團副,團長犧牲后接任團長,率部駐防北火車站,與日軍對峙二個多月,10月26日,日軍瘋狂向駐地防線發(fā)動進攻。他率領第一營的400余官兵,堅守蘇州河北的四行倉庫,掩護大部隊后撤。10月27日,上千的日軍進犯,他沉著應戰(zhàn),號召壯士“要人在陣地在,誓與日軍血戰(zhàn)到底!”激戰(zhàn)一天,斃敵80余名。率部孤軍死守危樓,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傳遍上海,為國內外矚目,贊譽他們?yōu)椤鞍税賶咽俊薄?8日凌晨,官兵又在四行倉庫屋頂升起中國國旗,表示捍衛(wèi)祖國尊嚴,誓與侵略者戰(zhàn)斗到底的決心。接著敵軍攻勢一次比一次猛烈,形勢險惡。29日,寫下遺書:“晉元決心殉國,誓不輕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計,在晉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當代價。余一槍一彈,亦必與敵周旋到底!”30日,接蔣介石“珍重退入租界,繼續(xù)為國努力”的手令。31日,敵又以飛機大炮攻擊倉庫,他以3挺機槍掩護,率部沖出重圍,退入租界。堅守倉庫4晝夜,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斃敵200余名,寫下中國抗戰(zhàn)史上極為壯烈的一頁。他受到上級通令嘉獎,升任為上校團長。
部隊退入租界后,正待整裝再戰(zhàn),被英軍解除武裝,送往膠州路“孤軍營”,受盡凌辱。他滿腔悲憤,每日清晨帶領孤軍唱國歌,舉行精神升旗儀式,出操上課,教育部屬勿忘愛國軍人的人格和國格。1938年8月11日晨,為紀念“八一三”抗戰(zhàn)一周年,率部升起國旗。當天下午遭到萬國商團外籍軍隊包圍沖擊營房,奪去了國旗。他指揮壯士展開搏斗,4名壯士犧牲,100余人負傷。孤軍被送往外灘中央銀行大樓幽禁。他下令開展絕食斗爭。工部局被迫讓步,將他們送回孤軍營,奉還國旗,撫恤死難壯士,并對此事件表示歉意。
1940年3月,漢奸汪精衛(wèi)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派員以陸軍總司令的高官誘降,他嚴詞斥道:“爾等行為,良心喪盡,認賊作父,愿作張邦昌,甘作亡國奴。我生為中國人,死為中國鬼,以保國為民為天職,余志已決,決非任何甘言利誘所能動,休以狗彘不如之言來污我,你速去,休胡言。”敵偽見軟硬兼施無效,于1941年4月,收買叛兵4人在24日早操時,乘他不備,用兇器將其擊死。遇害消息傳出后,舉國震驚。5月8日,國民政府通令嘉獎,追贈為陸軍少將。上海10萬民眾前往瞻仰遣容。毛澤東高度贊譽“八百壯士”為“民族典型”。新中國成立后,上海晉元中學建立紀念館立像,其家鄉(xiāng)蕉嶺縣建立晉元中學作為紀念。1983年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虹橋萬國公墓重建其陵墓,表彰他“參加抗日,為國捐軀”的光輝業(yè)績。
[ color=red]抗日英烈之楊靖宇將軍[/color]
楊靖宇將軍是我國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馬名尚德,乳名順清,號驥生。1905年2月13日(農歷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qū)(原確山縣)古城鄉(xiāng)李灣村一個農民家庭里。1912年,入當地私塾讀書。1918年,考入確山縣第一高等小學。
1923年秋,入開封河南省立第一工業(yè)學校,開始接觸馬列主義,參加反帝愛國活動。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回確山開展農民運動。1927年2月,當選為確山縣農民協(xié)會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指揮攻克縣城。
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參與發(fā)動劉店秋收暴動,成功后,任確山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秋,到開封、洛陽等地從事革命活動,其間3次被捕入獄。
1929年春,在上海中共中央舉辦的干部訓練班接受短期培訓后被派往東北。1929年7月,接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領導煤礦工人運動。同年8月,遭敵逮捕,屢受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灌煤油、灌馬尿、上大掛等酷刑折磨,始終堅貞不屈。1931年春,刑滿獲釋,出獄第三天再次被捕。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經營救出獄,先擔任東北反日總會黨團書記、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qū)委書記,后調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在日偽警察特務橫行的白色恐怖中,機智靈活地堅持斗爭,全力推動抗日救亡運動的發(fā)展。1932年4月,兼代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同年11月,以中共滿洲省委代表的身份到南滿(今吉林省長春市以南地區(qū))巡視工作,將磐石的工農反日義勇軍改編為“中國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將海龍的抗日部隊改編為“中國紅軍第三十七軍海龍游擊隊”,發(fā)展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抗日游擊根據地,積極開展武裝斗爭,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1933年9月,組織創(chuàng)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任師長兼政治委員。次年11月,獨立師發(fā)展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任軍長兼政委,并任抗日聯(lián)合軍總指揮部總指揮,領導開創(chuàng)了南滿抗日武裝斗爭的新局面。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
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路總司令。自此,率部轉戰(zhàn)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麓,繼創(chuàng)建磐石抗日游擊根據地之后,又建立了?江(今吉林省靖宇縣)那爾轟、金川(今吉林省輝南縣)河里、輯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嶺山區(qū)和遼寧老禿頂子山等抗日游擊根據地,建立人民政權,加強黨的建設。同時,指揮所部主動出擊,陸續(xù)進行了殲滅偽軍邵本良部、襲擊通輯鐵路隊道工程、伏擊敵騎兵教導旅、蚊子溝設伏、長崗殲敵、岔溝突圍、大蒲柴河奔襲等許多有名的戰(zhàn)斗,均重創(chuàng)敵軍。為了打通和關內紅軍的聯(lián)系,1936年6月、11月,還兩次揮師西征,把抗日聯(lián)軍的活動區(qū)域擴大到清原、鐵嶺、撫順一帶,有力地牽制了敵人,配合了全國抗戰(zhàn)。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高度評價他和東北抗聯(lián)的斗爭,致電贊譽為“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范”。1937年12月,經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被確定為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委員。1938年下半年以后,敵人調集重兵“圍剿”抗聯(lián)部隊,并以萬元巨金懸賞其頭顱,斗爭進入異常艱難的時期。僅從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就率部與敵作戰(zhàn)40多次,有時一天打幾仗,又無糧食彈藥補充,只能以草根樹皮充饑,甚至吞咽衣中的棉絮。敵人曾千方百計誘其投降,但他堅定地表示:“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頭顱不惜拋掉,熱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動搖的。”
1940年2月18日,隨身的兩名警衛(wèi)員犧牲,只剩下他一人,且饑寒交迫,多處傷凍,身體已極度虛弱。2月23日下午,來到?江縣城西南的三道崴子,遇到4名打柴的農民,遂上前講述抗日道理,拿錢要他們幫助買糧食、衣服和棉鞋。農民中1人勸他投降,回答說:“我有我的信念,我不能投降?!蹦菐讉€人走后不久,敵人的“討伐隊”圍了上來,呼喊著要他投降。他沉著地掏出雙槍,擊倒幾名敵人。20分鐘后,敵人包圍了他,雙方只有50米距離。敵人想抓活的,停止射擊高聲勸降。他沒有應聲,乘機燒毀文件,又向敵人開槍射擊。敵人知道活捉已不可能,便集中火力射擊。他先是左腕中彈,左手中的槍掉在地上。但他繼續(xù)用右手猛射。這時候,他的全身又數處中彈,壯烈犧牲。敵人割下其頭顱,又剖開遺體的腹部,他的胃里除了沒消化的樹皮、草根和棉絮,竟沒有一粒糧食。
1946年,東北民主聯(lián)軍總部決定,將其犧牲地江縣改名為靖宇縣。1958年2月23日,其遺首和遺體被隆重公祭合葬在為他專門建立的通化市靖宇陵園。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送了花圈,并高度評價了他光輝的戰(zhàn)斗一生。
雪峰公主 2005-02-25 23:02
【張自忠】(1891—1940)字藎忱,山東臨清市唐元村人。陸軍上將國民革命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學校,次年轉入濟南法政??茖W校。1914年,他投筆從戎,入馮玉祥西北軍。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并先后兼任察哈爾省主席、天津市市長。日本人說,他是中國第一位男子漢,他們冠以張自忠“現(xiàn)代關公”和“活關公”的稱號。中國老百姓也美稱他為“活關公”。
1937年11月,張自忠任第五十九軍軍長。第五十九軍原馮玉祥西北軍舊部。他對部眾痛哭誓言:“今日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死的地方?!?br>
1938年,張自忠率五十九軍參加了“臺兒莊大戰(zhàn)”。1938年3月號稱日寇“鐵軍”的板垣師團一路突進,兵臨魯南軍事要地臨沂城下,以優(yōu)勢兵力圍攻守軍龐炳勛的第四十軍的5個團。龐部與敵血戰(zhàn)數日,漸感不支。張自忠親自率部出征,一晝夜強行軍180公里以解臨沂之圍。張自忠以攻為守,主動出擊。14日凌晨,張自忠指揮全軍暗渡沂水,向日寇“鐵軍”的精銳第5師團右側背發(fā)起攻擊。他抱定拚死的決心,曾致電鹿鐘麟:“戰(zhàn)而死,雖死猶生;不戰(zhàn)而生,雖生亦死?!比毡镜谖鍘焾F被迫放棄正面攻城,轉對五十九作戰(zhàn)。雙方展開混戰(zhàn),五十九軍與日軍短兵相接,往來幾個回合,幾度與形成白刃戰(zhàn)。戰(zhàn)至16日戰(zhàn)區(qū)認為五十九軍傷亡過重,建議撤退。但張自忠堅持再打一天一夜。他說:“我軍傷亡很大,敵人傷亡也大。敵我雙方都在苦撐,戰(zhàn)爭的勝利,決定于誰能堅持最后五分鐘。既然同敵人干上了,我們就要用精神和血肉拼命干一場,不打敗敵人誓不罷休!”16日夜10時,五十九軍向敵發(fā)起空前猛烈的攻擊,雷霆萬鈞,大地震顫。拼殺至17日凌晨4時,五十九軍勝利攻克日軍全部主陣地。同日龐炳勛抓住有利戰(zhàn)機,率部猛襲日軍側背,有力地配合了五十九軍的正面攻擊。18日張、龐兩軍從東南西三面夾擊日軍,經過三晝夜戰(zhàn)血戰(zhàn)。日寇“鐵軍”精銳第5師團終被擊潰,殘敵大部竄逃。在山東臨沂戰(zhàn)役中,張、龐兩軍共殲敵4000余人,張部消滅了3000多人,其中包括第十一聯(lián)隊長野裕一郎大佐、年田中佐和一名大隊長。蔣親自致電,嘉勉。有資料說:“日軍以載重汽車運回莒縣尸體約一百余車。敵在湯頭、葛溝屢次焚化尸體,來不及運回者、就地掩埋者達七八百具。”
從3月14日至19日,五十九軍傷亡4482人,其中軍官傷亡199人,全軍可戰(zhàn)之兵僅有1.3萬人。成建制戰(zhàn)死者有獨立26旅678團第2營,113旅226團第6、第10連,114旅227團第12連。張自忠心情沉重的說:“多年患難的弟兄們?yōu)閲覡奚?,這心里的難過,真比油煎還狠!但我相信,我領導他們走的是一條光明大道,雖死猶榮!軍人報國,此其時也!說不定哪天我張自忠也會犧牲在抗日戰(zhàn)場上,這是一個軍人在國家危難時應盡的責任?!?br>
張自忠率五十九軍余下部隊21日下午冒雨奉令向費縣集結,欲威脅進攻日本第十師團左側背。3月22日晨,五十九軍到達費縣縣城。不料被張自忠打得一籌莫展的板垣征四郎,突聞張自忠部他調,忙糾集殘部、調派援軍,向臨沂發(fā)起猖狂反攻。龐炳勛以疲憊之師孤軍應戰(zhàn),只有招架之功,被迫退守臨沂以東,并頻頻發(fā)出求援的急電。蔣介石獲知臨沂戰(zhàn)局緊急,即于23日致電張自忠,命五十九軍速返臨沂。
五十九軍浴血奮戰(zhàn)七晝夜官兵都沉浸在對死去戰(zhàn)友的懷念之中心情十分沉重;加之往返奔波,備極辛勞,官兵們對于戰(zhàn)區(qū)朝令夕改的不當指揮頗有怨言。為安撫軍心,鼓舞士氣,張自忠先后到180師和38訓話。張克俠參謀長在日記中寫道:“軍長訓話時,官兵皆哭,誠亦傷心事也。多少可愛兒女,已血灑疆場矣!”當晚10時,五十九軍以強行軍回返臨沂。全軍官兵浴血奮戰(zhàn),誓死堅守陣地。給”鐵軍”以極大殺傷。29日,中國援軍20軍團騎兵團和57軍333旅先后到達臨沂。30日,張自忠下令反攻,日軍抵擋不住,師團長坂垣征四郎丟棄了大衣和手杖,落荒逃命。第二次臨沂戰(zhàn)役勝利結束。3月30日,軍事委員會軍令部致電李宗仁指出:“張軍堅忍抗戰(zhàn),斃敵累累,希傳諭慰勉?!眱纱窝獞?zhàn),59軍傷亡慘重,僅連長就傷亡120名。號稱“鐵軍”的日寇精銳第5師團兩次敗北。日軍第五師團從3月3日發(fā)起臨沂作戰(zhàn),苦戰(zhàn)至月底,仍未能越雷池半步,這對于日本“鐵軍”來說,實在是太難堪了。板垣征四郎寢食難安,惱羞成怒,幾欲自殺。
李宗仁指出:“最大收獲,就是將板恒、肌谷兩師團擬在臺兒莊會師計劃徹底粉碎。造成臺兒莊血戰(zhàn)時,肌谷孤軍深入為我圍殲的契機?!睔灁?000余人的兩次臨沂戰(zhàn)役本身就是臺兒莊戰(zhàn)役的有機組成部分,臨沂是獨立于臺兒莊方面的另一個主戰(zhàn)場,臨沂戰(zhàn)役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序幕戰(zhàn)和外圍戰(zhàn)的范圍。張自忠因臨沂戰(zhàn)役的勝利升任第二十七軍團軍團長,兼五十九軍軍長。1938年10月,張自忠升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后兼第五戰(zhàn)區(qū)右翼兵團總司令。
從1938年11月到1939年4月初,短短4個月里,張自忠指揮所部接連在鄂北進行了4次中小規(guī)模的戰(zhàn)役,殲敵不下4000人。其中二月的京山之役戰(zhàn)績尤佳。蔣介石特致電張自忠說:“貴部堅強抗戰(zhàn),屢挫兇鋒,使戰(zhàn)線穩(wěn)定,厥功甚偉。特賞洋二萬元,代備死傷官兵撫慰等臨時補充之用。”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簽發(fā)命令,授予張自忠寶鼎勛章一枚。1939年5月2日,國民政府又頒布命令,為張自忠加授上將軍銜。
1939年5月,日酋岡村寧次調集4個師團、兩個旅團及坦克、炮兵、工兵等特種部隊約12萬人兵分兩路大舉進犯鄂北的隨縣、棗陽地區(qū)。張自忠一面命正面部隊死守,一面火速派2個師迂回到敵后方,兩面夾擊包抄日軍。他還親自率騎兵第九師及總部手槍營渡過襄河向敵猛攻,攔腰截擊敵軍主力,在田家集大敗日軍,粉碎了日軍圍殲第33集團軍的企圖。隨后第五戰(zhàn)區(qū)左右兵團全線反攻,一舉收復棗陽、桐柏等地區(qū)。史稱“鄂北大捷”。同年12月,日軍又集中大量兵力向駐守長壽店地區(qū)的第33集團軍所屬第132師等部陣地進攻,雙方激戰(zhàn)7晝夜,132師陣地多次被突破。張自忠決定用奇兵打敵神經中樞的戰(zhàn)法挫敗敵人。他調第132師的第359團另配1個營,令其于夜間繞道偷襲日軍設在鐘祥縣的總指揮部。臨出發(fā)前,他鼓勵將士們說:“國家養(yǎng)兵就是為了打仗,打仗就會有傷亡。人總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轉眼就過去了。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輕于鴻毛,為國家為民族而死就重于泰山,否則輕如鴻毛。”在張自忠的激勵下,奇襲部隊當晚潛行30里路,一舉端掉日軍總指揮部。正面進攻的日軍驚聞老巢被端,大為恐慌。張自忠指揮部隊趁勢猛烈反攻,打得日軍狂退60里,大獲全勝。隨棗會戰(zhàn)中國軍隊共殲敵1萬余人。其中張自忠右翼兵團殲敵4500余人,繳獲軍馬74匹及大批軍用物資。此役史稱“襄東大捷”。
張自忠開始受到日軍的尊敬,被他們冠以“現(xiàn)代關公”和“活關公”的稱號。中國老百姓也美稱他為“活關公”。一首題為《頌張自忠》的詩這樣寫道:“軍稱模范久馳名, 誓與倭奴苦戰(zhàn)爭。深夜出兵來殺賊,刀光閃爍氣崢嶸?!?br>
蔣介石通電嘉獎,稱張部為“最優(yōu)部隊”,其防區(qū)為“模范戰(zhàn)場”。蔣介石說:“冬季攻勢以張自忠主持之襄東戰(zhàn)場收獲最為可貴,實為各戰(zhàn)場之模范?!?br>
1940年5月1日,15萬日軍向襄河東岸第五戰(zhàn)區(qū)部隊發(fā)動大規(guī)模進攻,棗宜會戰(zhàn)打響。張自忠一面下令襄河東岸部隊分頭迎敵,一面指示西岸部隊做好出擊準備。張自忠親筆寫信,告諭五十九軍各師、團主官:看最近之情況,敵人或要再來碰一下釘子。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的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致亡于區(qū)區(qū)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愿與諸弟共勉之。
5月7日拂曉前,張自忠?guī)ьI手槍營和七十四師,從宜城窯灣渡口渡過寬闊浩蕩的襄河,奔赴河東戰(zhàn)場。這是繼1939年“四月攻勢”、隨棗會戰(zhàn)和冬季攻勢之后,張自忠第四次過河督戰(zhàn)。
15日拂曉,張自忠僅率2000余人截擊由襄陽沿漢水南下的日軍,趕到方家集。為阻敵人南逃,下令猛烈攔擊行進之敵。向人數比他多一倍半的日軍沖殺十余次。日軍傷亡慘重。不明白這支中國軍何以這樣能戰(zhàn),調集重兵5000余人南北夾擊方家集,企圖消滅這支勁敵,以絕后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41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陳壽為什么對曹髦之死如此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