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類題目找我就好了,給大家?guī)碜钤敿毜暮笕祟惤榻B。
陳友諒鄱陽湖戰(zhàn)死,陳理被貶高麗
當年陳友諒和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zhàn),最后陳友諒是中箭身亡。而陳理和陳善兒都是陳友諒去的兒子,其中陳善兒是大兒子,在鄱陽湖大戰(zhàn)中被捕。
不過陳理稍微幸運一點,被當時陳友諒的太尉救走。隨后太尉帶著“新太子”陳理和陳友諒的尸體,喬裝打扮逃回了武昌。并且扶持陳理“登基”。
可惜在同一年的冬天,朱元璋親征陳理。陳理的丞相張必先前來救援,結(jié)果還沒到城下就被常遇春俘虜。
因為丞相張必先是陳理手下唯獨可以拿得出手的人了,因此張必先被捕后在城內(nèi)引起恐慌。大批人員爭先涌出城門,希望可以投降。
最后逼迫陳理不得不被投降,他跪在城門下瑟瑟發(fā)抖,朱元璋過來的時候,已經(jīng)嚇得直不起身。但是朱元璋抓住他的手,非常親切的告訴他:“我不會殺你的”。
朱元璋順利滅掉陳漢政權(quán)之后,把陳友諒父親,大哥,二哥,四弟,一家子人全部封侯封爵。已經(jīng)戰(zhàn)死的人,也會對他們追封并且建廟祭祀。陳理則是住在京城,經(jīng)常受到朱元璋的召見。
但是他一直悶悶不樂,有時候喝醉了還出口出狂言,事情傳到朱元璋耳朵里面,對臣下說道:“陳理這孩子還小,難免會受到一些小人的誘惑,不能記住我對他的恩典,應(yīng)該把他送到離京城遠一點?!?/p>
就這樣陳理被朱元璋送到了高麗,并且讓元朝的降將護送他們。同時他還賞賜高麗王一些綾羅綢緞,告訴他一定要好好照顧。不過來到高麗的陳理,生活過得不僅不如意,而且更加悶悶不樂。
自己每天都要下地干活,最后甚至連自己都吃不飽。還是當時的高麗王,每隔一段時間賞給他一些東西,才算是堅持下來。就在他被貶到高麗30多年之后,便病死在了這里。
陳友諒后人如何?五湖四海皆有后人!
有關(guān)于陳友諒的后人,主流的說法是“九姓漁民”。原來在陳友諒戰(zhàn)敗之后,朱元璋將他原先九個大姓部下的家人全部貶謫。把一部分人流放在新安江,規(guī)定他們永遠不能上岸,只能靠打魚為生。
因此百年以來,這九姓的后人一直在江上生活。雖然并不是陳友諒的直系后人,但是都被歸在了陳友諒名下。一直到清朝的時候,滿清政府才允許他們上岸。
事實情況又是什么樣的呢?有關(guān)于九姓漁民的故事我不是很清楚,但是陳友諒的后人,我查的差不多了。
陳友諒的大兒子,也就是之前的太子陳善兒。在鄱陽湖大戰(zhàn)失敗之后,他帶著兒子跑到了白帝城,也就是如今的四川奉節(jié)。然后改名換姓成為了謝,沒多久他便死在了四馬橋。
而他的后代在6代之后才認祖歸宗,之后他們這一代人,由于戰(zhàn)亂等其他因素影響。一直在四川貴州兩地之間來回搬遷,如今大部分人都住在織金縣黑土鄉(xiāng)花坡村。
陳友諒的二兒子,也就是我們之前所說的陳理,被朱元璋貶到高麗之后。有記載說他在10年之后逃了回來,和他的夫人帶了兩個兒子跑到了四川某地。
在陳理去世之后,他的兩個兒子都跑到了重慶的朝天門。但是之后記載就斷檔了,可能他們這一代并沒能傳下來,實在是有點可惜了。
在湖南張家界地區(qū),有著陳友諒兒子陳必達的一處墓穴。原來當年陳友諒的二皇妃,趁著朱元璋攻城之前。就已經(jīng)帶著必達、必通等幾個兒子連夜逃跑,到了如今的張家界地區(qū)。
湖南靖州廣西融水陳張,陳友諒的四皇妃帶著兩個兒子,跑到了湖南地區(qū)。在這里遇到了張俊偉,被他家收留,然后改姓為張。后來遷移到廣西,成為了苗族。
山西、河北、湖南地區(qū),陳友諒的五皇妃在堂弟等人的互送下,才算是逃過一劫。帶著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跑到了山西洪洞,活了70多歲才去世。隨后后人又遷徙到河北、湖南等地。
廣東地區(qū),陳友諒的六皇妃帶著兩個兒子逃到了福建寧化縣,改成了煙姓隱居在此。而他的后人也遷徙到了廣東地區(qū),后來改成了鐘姓。
湖南澧縣,河南洛陽、大別山,湖南臨澧等地區(qū),都分布著陳友諒的直系后人。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支系,下面只是簡單介紹一下陳友諒的支系,也就是說是他兄弟、親戚的后裔。
▲九姓漁民水上婚禮
重慶陳氏是陳友諒兩個弟弟的后人,河南新密縣光武陳村是陳友諒堂弟的后人,山東壽光陳是陳友諒叔叔家的后人。江浙漁民陳也就是我們之前說的“九姓漁民”,基本上都是手下大將的后人。
作為亡國后被流放到朝鮮的兩位中國皇帝之一,陳理是陳漢帝國創(chuàng)始人陳友諒的次子,生于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祖籍在今湖北省仙桃市。
陳友諒本是元末湖北紅巾軍首領(lǐng)、天完皇帝徐壽輝的部將,至正二十年(1360年)弒君稱帝,史稱陳漢。此時,陳漢的疆域囊括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及安徽省南部,在南方各反元集團中實力最強。
陳友諒稱帝后,陷入與勁敵朱元璋的長年征戰(zhàn)中,最終在鄱陽湖之戰(zhàn)中被擊潰,本人也被流箭射死,時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十月。陳友諒戰(zhàn)死后,陳理被大將張定邊等人護送至武昌,隨即被臣屬擁立為帝。
當時,陳理只有13歲,由于年紀太小,所以軍國大事便由丞相張必先、太尉張定邊等人執(zhí)掌。
然而,還沒等陳理坐穩(wěn)皇位,朱元璋的大軍便已經(jīng)殺到。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二月,朱元璋親率大軍東征,兵鋒直逼武昌。
陳理見形勢危急,趕緊下詔各地勤王,駐守岳州的丞相張必先奉命入援,與敵軍前鋒常遇春對峙于洪山。張必先是陳漢政權(quán)一等一的驍將,在軍中素有?潑張?的綽號,極受陳友諒父子器重。
考慮到此,常遇春便按照朱元璋的授意,設(shè)計擒獲張必先,并將他綁在城下示眾。
陳漢守軍都將張必先視作最后的希望,一旦看到他被擒獲,頓時失去斗志,很多人因此想獻城投降,陳理君臣對此甚是驚恐。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抱著?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原則,派遣陳友諒的舊部羅復(fù)仁前去勸降,并申明善待陳理及其家人的各項條件。陳理見大勢已去,只好帶領(lǐng)家眷、臣屬向朱元璋投降。
朱元璋果然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冊封陳理為歸德侯,并讓他任意選取府庫財物作為家產(chǎn)。與此同時,朱元璋冊封陳友諒的父親陳普才為承恩侯,大哥陳友富為歸仁伯,二哥陳友直為懷恩伯,四弟陳友仁為康山王(追贈)。隨后,朱元璋命陳理攜帶家眷遷往南京居住,立國僅4年的陳漢帝國至此覆亡。
作為亡國后被流放到朝鮮的中國皇帝,陳理最終的結(jié)局是死在了朝鮮,終年58歲。具體經(jīng)歷如下:
陳理,是陳漢第二位皇帝。說起陳理,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若提起他那大名鼎鼎的父親,朱元璋的死對頭陳友諒,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陳友諒本是元末湖北紅巾軍首領(lǐng),和朱元璋一樣,是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也是陳漢開國皇帝。陳友諒本是湖北紅巾軍領(lǐng)袖徐壽輝的手下,于1360年殺死徐壽輝,建立大漢政權(quán),建都武昌,這也是「武漢」建城千年來唯一在此定都的政權(quán)。
陳友諒稱帝后,陷入與勁敵朱元璋的長年征戰(zhàn)中。至正二十三年,這場關(guān)乎于當時中國命運的一場決戰(zhàn)在鄱陽湖拉開了帷幕,這場被譽為中世紀世界規(guī)模最大水戰(zhàn)的贏家朱元璋,也在五年后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后的一個漢人王朝,大明王朝。
1363年,陳友諒率領(lǐng)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在鄱陽湖作戰(zhàn)時被朱元璋打敗,面對敵軍重重的包圍,陳友諒企圖殺出突圍,卻不幸中箭而死。
陳友諒戰(zhàn)死后,陳理被大將張定邊等人護送至武昌,隨即被臣屬擁立為帝。當時,陳理只有13歲,由于年紀太小,所以軍國大事便由丞相張必先、太尉張定邊等人執(zhí)掌。
但在鄱陽湖水戰(zhàn)后的第二年,朱元璋便攻下了武昌,陳友諒的兒子陳理投降,當時的老朱面對這個昔日強敵的遺孤,朱元璋并沒有選擇斬草除根。
其實,當派兵進攻武昌時,朱元璋先是派遣陳友諒的舊臣羅復(fù)仁進城勸說陳理投降,并許諾“陳理如若歸降,當不失富貴”。
陳理年幼無知,又困守孤城,心中惶惶不安,見羅復(fù)仁來勸降并許以富貴,覺得如此也好,第二天,陳理下令打開武昌城門,自己肉袒銜璧,親自到朱元璋在城外的軍營中請降。
得知陳理來降后,朱元璋親自出營迎接,并攙扶起跪伏在地、惶恐戰(zhàn)栗不敢仰視的陳理,握著他的手溫言安慰:勿慮,吾不罪汝也!”然后當場加封陳理為歸德侯,武昌城中府庫隨其任意選取留存,作為私人財物。
此后數(shù)年間,陳理一直居住在南京,被朱元璋禮遇。當然,陳理畢竟是一個毫無城府的小白,雖說朱元璋饒他不死,且還給了他榮華富貴,但是對于滅國之仇,陳理始終是忘不掉,所以經(jīng)常對朱元璋是頗有微詞,有時甚至還口出怨言。
按照老朱的性子,這種人自然是不能留的,朝中大臣也是這個想法。但老朱卻顧忌到明朝剛立,局勢還不穩(wěn)定,像陳理這樣的敵對后裔還不能動,不然難以服眾。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后,老朱決定把陳理弄去一個“苦寒之地”,讓他感受一下社會的冷漠。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命陳理遷居高麗,派元降臣樞密使延安搭理護送,賜高麗王羅綺,并讓使臣轉(zhuǎn)告高麗王善待他們。
同年五月十九日,陳理一行二十七人抵達高麗,受到高麗恭愍王的接見,并賜予陳理升苧布九匹。據(jù)說當時朱元璋陳理是綾羅綢緞,不過被高麗王扣押了,只給了陳理幾匹麻布。
作為亡國之君,還被明朝安置到自己的藩屬,雖說性命無憂,但日子肯定也好不到哪去,過得相當清貧。朝鮮的史書上記載,在建文帝時期和明成祖時期,高麗王曾賞賜過陳理一些田地還有一名婢女,還有米、酒等物。
從這些記載看,陳理在高麗的生活,基本就是草頭百姓的日子,親自耕種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每天忙乎著填飽肚子,自然也就把當年的帝王身份拋到了九霄云外。
公元1408年,陳理在朝鮮茍且了44年后死了,終年58歲。陳理死后,其子孫在朝鮮繁衍,多生活在韓國,尤以梁山陳氏最為著名。
中韓文化解禁后,韓國陳氏很多后人紛紛前往中國湖北及重慶等地尋根問祖,祭祀祖先。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這也算是中韓人文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吧。
陳理,是元朝末年大漢皇帝陳友諒的次子。在鄱陽湖大戰(zhàn)中,陳友諒戰(zhàn)死,太子被擒。張定邊等人在武昌立陳理稱帝。朱元璋并沒有打算放過他們,親征武昌,陳理于是投降,大漢政權(quán)滅亡。投降的陳理被朱元璋給送到了朝鮮,那么,他的結(jié)局如何呢?陳理在朝鮮日子過的并不好,很艱苦,據(jù)高麗史料,陳理于1408年因病去世。
陳理投降朱元璋后,并沒有被殺。朱元璋看他年紀并不大,握著他的手說:“我不會將你治罪的?!被氐侥暇┖?,朱元璋封陳理為歸德侯。其實這也是一般亡國之君的套路罷了,一般都是這樣。
不過陳理在南京過的并不好,他一直悶悶不樂。其實這也難怪,并非所有人都能夠做到樂不思蜀的。陳理雖然小,但他也知道亡國之君的日子不好過,倒也不是待遇差到哪里,關(guān)鍵是沒有人能夠看得起。
所以,他心里不舒服,甚至有時還口出怨言。一傳十十傳百,久而久之就傳到了朱元璋的耳中。他的態(tài)度是雖然陳理年紀小,但也有可能是被后有人躥騰。所以,朱元璋為了防止陳理被人給利用,認為他不再適合待在南京了。
恰好,當時還有一位亡國之君在南京,那就是元末明初明夏政權(quán)末代皇帝明升。所以,朱元璋便安排這兩位一起去了朝鮮,在朱元璋看來,眼不見心不煩。
陳理到了高麗之后,被稱為陳王。但生活過的很艱苦,饑一頓飽一頓。到了建文三年(李朝太宗元年)李朝太宗李芳遠賜給陳理一些田地。此后,幾年,朝鮮會時不時的賜給陳理一些東西。這樣,陳理的日子才稍微好一些。
永樂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陳理病死了。他留下了一個兒子陳明善,不過陳明善無后而逝。所以,不難看出,陳理到了朝鮮以后,日子過的更加不好了。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43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