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聽到“人盡可夫”這個成語,大家的第一反應都覺得這是貶義詞,因為它主要用來形容女子不檢點,其實這個成語誕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成語本意并不像今天這樣不堪,相反的,這個成語的背后還有一段孝順父母的佳話。
鄭國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國家,在公元700年前后,這個國家有個著名的政治家叫做祭仲,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雍姬就是祭仲的女兒。雍姬貌美賢良,被母親培養(yǎng)成一個大家閨秀,后來祭仲將女兒嫁給了朝中一個叫做雍糾的青年才俊。
剛開始夫妻兩人的生活很幸福,但是雍糾和岳父同朝為官,難免會有意見相左的時候,雍糾也因此漸漸對岳父產生了不滿的情緒,認為岳父沒有將他當做一家人。公元701年,鄭莊公去世,其子公子忽和公子突爭奪王位。
雍糾是公子突陣營的人,但是祭仲卻認為公子忽賢良,是做國君的料,于是擁立公子忽成為鄭國的新一代國君,史稱鄭昭公。但是公子突的母親原是宋國的貴族小姐,所以背后的勢力不可小覷,在各方勢力的逼迫下,祭仲別無他法,只得配合將公子忽趕下臺,重新立公子突為國君,史稱鄭厲公。
祭仲雖然不看好鄭厲公,但是為人臣子,他還是盡心盡力的輔佐君上??墒青崊柟瑯涌醇乐俨豁樠郏偌由霞乐偈种械臋嗔^大,所以他打算找機會將其除之后快。雍糾和岳父不合的事情朝野皆知,于是雍糾就成了鄭厲公的最佳人選。
雍糾早就看岳父不順眼了,所以毫不猶豫就答應替鄭厲公辦事。但是雍糾是個粗心大意的人,這個計劃被妻子雍姬看出了破綻,一方是從小將自己養(yǎng)大的父親,一方是跟自己共度余生的丈夫,現在兩人發(fā)生沖突,雍姬還真的不知道應該幫誰。
于是糾結不已的雍姬回家求助母親,她并未立即向母親說明事情的原委,只是問母親:父親和丈夫哪個更親?雍姬的母親是個聰明人,頓時心下了然,但是她并沒有追問女兒,只對女兒說了十二個字:“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人都可以做你的丈夫,但是親生父親只有一個,是無可替代的,自然更為親近一些,這怎么能有可比性呢?雍姬聽完后心中已經有了選擇,于是她將自己探聽到的事情全部告訴了父親祭仲。
一天,雍糾準備了毒酒和武器,然后以議事的名義邀請祭仲前往,祭仲對雍糾心中的小算盤心知肚明,做好萬全準備后,祭仲坦然赴約,最后雍糾被岳父所殺,而鄭莊公知道這件事后,急忙逃離了鄭國,還責怪雍糾沒出息,到最后居然毀在妻子的手里。
這件事傳開之后,人們紛紛稱贊雍姬為人子女,十分孝順;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認為“人盡可夫”的說法太過風流,不檢點。所以流傳到現在,“人盡可夫”就成了貶義詞。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43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對民間口訣“三甲天上貴”的理解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