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秋,我們都知道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還有吃月餅、賞月猜燈謎等習俗,那關于中秋節(jié)的冷知識,你都知道哪些呢?
中秋節(jié)的昵稱
中秋節(jié)的命名來源于中國的農(nóng)歷,農(nóng)歷中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中秋節(jié)有許多別稱:因為它的節(jié)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為“八月節(jié)”“八月半”;又因圓月是“女主角”,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團圓節(jié)”等等。
中秋的起源
關于中秋的起源有很多的說法,一是春秋時期帝王祭拜月亮的活動;二是起源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民眾慶豐收而流傳的習俗;三可能是隋末唐軍裴寂于八月十五以圓月作為構思,發(fā)明月餅作軍餉解決軍糧問題。
還有一個說法是因為古代的科舉考試,因為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都是在八月舉行,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進行隆重慶賀,而因此成為全國人民的重要風俗。
月餅的命名
據(jù)說張騫出使西域之時,用芝麻、胡桃為輔料,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就誕生了,并命名為“胡餅”。 實際上,唐代就出現(xiàn)了月餅,宋時已有荷葉、金花、芙蓉等品種。詩人蘇東坡曾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贊譽月餅。
從此,胡餅就改叫月餅了。到了明代,月餅才成為中秋的必備食物。《西湖游覽志余》記載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
品嘗月餅習俗
按照傳統(tǒng)習俗,吃月餅時,要將象征圓月的月餅按人切塊,每人一份。沒有回家來的親人,家長要把屬于他的那一份月餅認真保管起來,待他們回來時品嘗,才算圓滿。
中秋佳節(jié)飲桂花酒的習俗
中秋節(jié)又怎么會和桂花酒搭上邊呢?
解釋一:農(nóng)歷八月,正是桂花成熟開放的時節(jié),值此中秋佳節(jié)之際,又有桂花助興,豈不是美事一件?
解釋二:神話傳說中,吳剛和嫦娥共處在月宮之上,嫦娥天天與月兔為伴,吳剛則天天砍樹,這個大家都知道,其實吳剛砍的那棵樹,就是桂花樹。更有傳說就是吳剛把桂花子灑落人間,人間才有桂花樹的。所以民間就有了在中秋節(jié)喝桂花酒助興的習俗。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44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