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4年
,越王勾踐七世孫無疆與楚威王作戰(zhàn),失敗被殺,越被楚所滅。越王族于是從海路進入福建建立了閩越王國,后來成為中國東南一帶勢力最強的王國之一失落的古越文明:閩越王國的由來
閩越王城又名古漢城
尋覓失落的古越文明
司馬遷在《史記·東越列傳》中記載:“漢五年
就像西方人從厚厚的火山灰下發(fā)現(xiàn)了公元前6世紀的古羅馬龐貝古城
我們在飽覽了武夷山秀美的風光之后
在一個用沙盤復原的城址模型上,我們看到了當時這座王城的規(guī)模
仔細觀摩
,王城中許多大型的宮殿建筑,其外觀、建筑設計和布局等,都與秦時的咸陽、漢時的長安宮殿建筑非常類似,不過獨具匠心的閩越人并沒有全部照搬中原建筑,他們在這座王城融入了當?shù)氐奶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博物館內還集中展示了西漢閩越王城出土的歷史文物
。櫥窗內陳列著王城遺址中及閩北地區(qū)出土的建筑材料、日用陶器、各種銅鐵制品以及兵器等珍貴文物數(shù)百件,其中有不少堪稱當時全國之最。如2.02米長的空心磚、15公斤重的鐵犁、81.5厘米長的鐵矛頭,還有全國最早的五齒耙等。這些文物是福建上古文化的遺澤
我們從一座古樸恢弘的深紅色城墻進入
,滿是漢風韻味的門樓上書“古粵城”三個大字,斜陽照壁,顯得厚實而又凝重。走在幽靜的卵石古道上,清風吹來,殘破的城垣邊上野花野草迎風搖曳。誰曾想就是在這顯得些許蒼涼的古道上曾經(jīng)是閩越國浩浩蕩蕩的兵將和車馬所必經(jīng)之處,那整齊的馬蹄聲仿佛隨著這清風遠遠地飄來又隨風遠去。古道兩邊的荒草中散落著各種圖騰雕刻的石像,有的刻著像魚,有的刻著如象,極富文明意蘊的它們也許曾經(jīng)是哪一座宮殿的裝飾,幾經(jīng)風雨,如今靜靜地躺臥在荒草叢中。從一處布滿風干青苔的石階拾級而上
,我們來到了沙盤所指的中心位置——閩越王城正殿基址。一層綠油油的荒草覆蓋著回字形基址,將宮殿曾經(jīng)歷經(jīng)的傷痕輕輕掩蓋。宮殿中有一座宮內浴池,至今其供、排水輪廓和石鋪帶孔地磚還清晰可見。放眼望去站在遺址上眺望
閩越王無諸
據(jù)民國王寶仁撰《建陽縣志》記載:“城村
,名古粵城”,古時“粵”通“越”,從村口門樓上鑲嵌的“古粵”磚雕村名可知,城村之名來源于歷史上的“古粵”城。它傍著閩越王城而建,在千余年漫長歲月中,歷代城村村民和能工巧匠,共同創(chuàng)造出城村充滿建筑藝術魅力的聚落環(huán)境。漫步城村,“井”字形街巷縱橫交織,門樓磚雕,鵝卵石道,透著古樸與靜謐的氣氛。村子里
閩越王國考古現(xiàn)場
無諸,姓騶氏
閩越王國的消失:公元前334年
武夷山閩越王國圖標石碑
閩越族的風俗習慣和漢族有很多不同之處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
無諸復國后
在無諸時代
,注意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經(jīng)濟,于是國勢日漸強盛,成為東南地區(qū)最強的一支。到郢和余善時代,則經(jīng)?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武帝不愿再次興兵
,就封余善為東越王,“與越繇王并處”(《史記?東越列傳》)。 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相呂嘉反漢,武帝興兵滅南越。不久,余善于元鼎六年(前111年)秋起兵反漢,自立為武帝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47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