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詩書畫 東方衛(wèi)視詩書畫
大唐天寶三載,也就是公元744年,43歲的李白和32歲的杜甫在洛陽初次相遇了。
彼時,李白被賜金放還,杜甫進士不第,兩人都處在人生的失意時刻。他們一見如故,攜手同游,北涉燕趙,南去淮泗,往來齊魯,度過了三個月的快樂時光。
第二年秋天,李杜二人在山東再次相聚,他們一起登高懷古,求道訪隱,飲酒賦詩,關系更加親密。關于這次同游,二人都有詩作記錄,我們一起來欣賞。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
節(jié)選
(唐)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
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
向來吟橘頌,誰與討莼羹?
不愿論簪笏,悠悠滄海情。
李白和杜甫重游魯郡,也就是今天的山東兗州時,曾經(jīng)相約尋訪隱士范居士。
對于這件事情,二人都曾經(jīng)作詩記錄,我們今天欣賞的是杜甫這一首的節(jié)選。
所謂“李十二白”,是因為李白在叔伯兄弟中排行十二,李白稱杜甫為“杜二甫”也是一樣的道理,這是唐代文人之間互相稱呼的一種方式。
在這首詩里,杜甫一上來先寫自己與李白的深厚友情,他說:“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李白經(jīng)常能寫出精妙絕倫的詩句,就像南朝詩人陰鏗寫得一樣好。
陰鏗這位詩人我們今天不太熟悉,他擅長五言詩,聲律上已經(jīng)非常接近唐代的律詩了,因此杜甫對他非常推崇。
“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東蒙”指魯郡,“東蒙客”表示杜甫是應李白的邀請前來赴約的,他喜愛李白,就像喜愛自家的弟兄一樣。
二人感情好到什么程度呢?“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游”,白天結伴攜手一同游賞,晚上舉杯醉飲共被而眠,二人朝夕相處、無話不談,早已是情同手足了。
在這首詩的結尾,杜甫感慨道:要像屈原《橘頌》所說的那樣“受命不遷”,作歸隱的高士,而不愿像張翰一樣出去做了官,再借口思念莼鱸而歸鄉(xiāng)。此刻,我們不想討論仕途俗務,只愿同游滄海,感受這純真的友情。
杜甫的這首詩中,人們最津津樂道的莫過于“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這一聯(lián)了,認為它高度概括了李杜之間親密無間的關系。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因為當時“李杜”二人一起去尋訪范居士,并且都寫下了詩篇記錄此事。
但是在李白的詩里,全程都在描寫尋訪的過程、相見的歡樂和對范居士的贊譽,只字沒有提到杜甫,這與杜甫的詩作內(nèi)容形成極大反差。
因此他們認為,杜甫在李白面前更多的是一種無限崇拜的“粉絲”心態(tài),而李白對杜甫卻并沒有那么熱情,是杜甫“剃頭挑子一頭熱”。
但事實上,主流觀點還是認為,杜甫對李白這位詩壇前輩固然是仰慕和崇拜的,而李白對杜甫也是相當贊賞的。
二人都有報國之志,都有滿腹經(jīng)綸,卻又同樣懷才不遇、內(nèi)心苦悶,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間。
相同的人生際遇,讓兩位詩人心靈相通,在行走放曠間詩文互答、贊頌友誼,成為終生牽掛的知己。
上期推送中我們欣賞了“詩仙”李白的傳世墨寶和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畫像,可惜的是詩圣杜甫并沒有墨跡傳世。
但是他高潔傲岸的人格和憂國憂民的情懷,卻激勵無數(shù)后世文人書寫他的詩文、為他畫像寫照,以表達對這位先賢的無限崇敬。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元人創(chuàng)作的《杜甫像》,相傳為大書畫家趙孟頫所作。畫中的杜甫頭戴斗笠,身著長衫,雙手懷袖,足蹬芒鞋,正在踽踽獨行。
▲《杜甫像》元 趙孟頫(傳)
絹本設色 250cm×6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作為肖像畫,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塑造人物性格,做到形神兼?zhèn)洌绕涫菫槎鸥@樣一位名垂千古的詩人寫照,更要讓觀者感受到他的凜然風骨和高尚境界。
讓我們將視線集中到詩圣的面龐,他面容清癯、目光深沉、雙顴突出、須髯疏朗,似乎正苦索著“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佳句,又好像正沉吟出“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感慨。
在人們的觀念中,杜甫似乎就應該是這樣一個身形蕭索、神情憔悴的形象,就是這樣盡管運途多舛、飽經(jīng)離亂,但依然憂國憂民、悲憤沉郁的千古詩圣。
杜甫與李白的第二次見面,同游十多天。之后,他取道洛陽,西入長安謀求仕進,而李白則繼續(xù)求仙訪道的旅程。
臨別時,杜甫再次寫下一首《贈李白》,作為摯友臨別的贈言: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李白也寫下一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從此,二人別過,江湖路遠,一生再未相見。
原標題:《詩壇知己:李白與杜甫·同游》
閱讀原文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49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