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頭洞明
有人說
讀老子
,用情商做人
老子的清涼
1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的《道德經(jīng)》,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 “水”對老子而言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 居善地 為人處世應如水 2、靜水流深:人心靜方能生慧。 老子說 諸葛亮言:靜以修身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 雖是小說家言,也足以給我們帶來深刻思考 我們沒有諸葛亮的智慧 任何的社會都是復雜的 3、動之徐生。 慢,是做人做事的準則 《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中說:“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真正的動 “徐生”的涵義,也可說是生生不息的長生妙用 “動之徐生”,也是我們作人做事的法則 讀莊子,獲高情商的為人之道 若說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59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1、朝三暮四:形式有多種,本質只有一種。
“朝三暮四”出子《《莊子·齊物論》》。有一年糧食欠收,養(yǎng)猴子的人對他的猴子說:“現(xiàn)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jié)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
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
養(yǎng)猴子的人連忙說:“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
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
朝三暮四闡述了這樣一個哲學道理:無論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
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樣
2
“呆若木雞”出自《莊子·達生篇》
莊子認為,真正有大智慧
3
大意:不真誠就不能打動別人
感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如果想說服別人
由內(nèi)及外
4
大意:謀劃事情沒有主見,就會被事情困?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做事情沒有準備,肯定會失敗
感悟:“當斷不斷
5、好面譽人者
大意:喜好當面阿諛奉承的人,也必然喜好背地里詆毀別人。
感悟: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他們當著人的面總是撿著最優(yōu)美動聽的話說,讓聽者飄飄欲仙;可是一轉身就會是另一副嘴臉。兩面三刀、左右逢源的人可以在短時間里如魚得水,混水摸魚,但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種人終究會被唾棄,讓人“敬而遠之”。
6、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大意:不能因為一只狗善叫就認為它是好狗;不能因為一個人能說會道就認為他是賢人。
感悟:“聽其言觀其行”,了解一個人不能只看他的言論,還要考察他的行為。諸葛亮斬了失街亭的馬謖后,想起劉備對馬謖的評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悔恨不已。
7
大意:對于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講海,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環(huán)境所局限
感悟:與人交流要看對象
8、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用火來救火,用水來救水,這樣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會增加(衛(wèi)君的)過錯。假借孔子教導顏回的話,來闡明一種處世之道。成語“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山木》
君子以義相交,他們之間的交情常常像水一樣平淡;小人以利相交,他們之間的交情常常像美酒一樣甘甜。君子之間的交情雖平淡,卻能保持長時間的親近;小人之間的交情雖然甘甜,卻一點也不牢固,容易斷絕。,也沒加入八路軍
,當庭表示后悔">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onerror="nofind(this)" >
,第1個僅有17人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