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谷師,來源:日行一善共修平臺(RXYSGXPT)
有道是:“一切諸果,皆從因起。”
萬法不離天定。
感情的起源,是一場緣分;婚姻的長久,是一次因果輪回。
夫妻能走到最后的,一定都有以下三點,看看你有嗎?
01
三觀一致,容易幸福
《論語》上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任何一段長久的關系,都一定有著一致的頻率,否則只會分崩離析。
所以說,有情未必可白首,三觀一致才能幸福。
宋代著名女詩人朱淑真,就經(jīng)歷了一段極為痛苦的婚姻。
出生于官宦之家的朱淑真,從小家境優(yōu)渥,飽讀詩書。
在當時崇文偃武的宋代,朱淑真心目中的理想情郎,自然也是詩詞歌賦無一不精的。
可惜的是,父親把她許配給了一個胸無點墨的官吏。
一開始朱淑真對丈夫充滿幻想,希望多與丈夫溝通來增進感情。
可惜的是,朱淑真的真情,換來的只有丈夫的惡言惡語、拳腳相加。
和這樣粗鄙淺陋之人相處在一起,朱淑真痛苦不堪。滿肚的詩詞,沒人欣賞,甚至沒有一絲共同的志趣與愛好。
二人的婚姻生活漸漸背道而馳,多年以后,朱淑真選擇跳河自盡,結(jié)束了這段不幸的婚姻。
三觀背后,藏著的是兩個人的成長歷程,思維方式。
你喜歡看電影,他嘲諷你花錢不值得;你享受隨遇而安,他譏笑你不知上進;你甘于柴米油鹽,他不屑你滿身油煙。
明明是一場互訴衷腸,到最后卻成了雞同鴨講。
連話都說不到一起的夫妻,永遠無法做到理解和包容。
就像穿著一雙磨腳的鞋,磨合的越久只會越痛苦,又該怎么度過這漫長的余生呢?
婚姻生活就像合伙建房,只靠一個人的努力遠遠不夠,想要走得長久,還要看三觀能否契合。
所謂的門當戶對,最重要的不是門第的匹配,而是三觀的一致。
正所謂:圈子不同,不必強融,三觀不合,不必同行。
真正長久的婚姻,一定都是三觀一致的。
02
信任彼此,越過越好
所謂:“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兩人相遇相識有天意,相知相守靠人為。
彼此信任和坦誠,是一段婚姻能持久的基本前提。
有這樣一個實驗:要求一個人帶著眼罩,在另一方的攙扶下,過一條馬路再回到起點,只要成功就可以獲得價值不菲的獎品。
簡單的要求,引得不少夫妻、情侶報名參與。
可真正能拿到獎品的人,卻寥寥無幾。
原來,蒙上眼睛的人沒走幾步,就會被耳旁的鳴笛聲影響,信任就在這一刻瓦解,人也會不自覺地摘掉眼罩,自然無法走到終點。
婚姻中也是如此,只靠相愛,終會半途而廢,唯有彼此信任,才有往后余生。
兩個人一旦有了猜忌,就會生出間隙,縱然同床也是異夢。
古語云:“結(jié)發(fā)為夫妻,恩愛兩不疑?!?/strong>
猜疑是最無謂的事情。猜疑多了,就算沒事也會無端生事。
聽見手機響了,就疑心有人了;看見和旁人笑了,就擔心出軌了。
婚姻中最大的忌諱,就是猜忌。
長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長相守。
兩個人,從相遇到相伴,是個漫長而又平淡的過程。
擁有信任,才是幸福最好的保鮮劑。
03
珍惜感恩,相守到老
老輩常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深似海?!?/p>
感情是相互的,能成為夫妻不容易,不要等到錯過了才懂得珍惜。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對賣燒餅的老夫妻,稍有不順心,就會互相抱怨,大發(fā)脾氣。
這天,生意太忙,兩人又吵得不可開交。丈夫大吼:“我都累成這樣了,你還不知足,你再這樣,我就不客氣了!”
妻子不甘示弱地嚷道:“活我又沒少做,你只知道你自己。有種你就來,我也不活了!”
眼看兩人俞吵俞烈,隔壁的鄰居上前大喊:“來人啊,這里有免費的燒餅啊,快來拿!”
夫妻倆著急了,急忙上去護著燒餅。
那人卻笑說:“你們反正誰也不在意誰,人都不想活了還要這燒餅有什么用?”
頓時,夫妻二人陷入了沉默。
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貧窮,而是不懂感恩。
家不是戰(zhàn)場,若是只有指責抱怨,缺乏溫情體諒,感情自然越來越淡薄。
能相守到老的家庭,往往感恩多于挑剔。
夫妻天長地久的相伴,離不開感恩的保駕護航。
感恩,是理解,是珍惜。唯有珍視對方的付出,才能少一分挑剔,少一分抱怨,少一分指責。
這樣的家庭,才能夫妻恩愛,白頭偕老。
有位作家說:“頹喪的家庭氛圍,浸泡久了,散比和容易。”
這世上,所有久處不厭的伴侶,不是天生絕配,而是他們懂得給生活注入感恩之心。
夫妻之間是相互的,唯有彼此用心,感恩珍惜,才能真正歷久彌新。
▽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strong>從始至終相依為命的是夫妻;生病臥床彼此陪伴的是夫妻;年老之際不離不棄的也是夫妻。
真正能讓兩個人走到最后的,少不了契合的三觀,彼此的信任,和心底的感恩。
擁有這三樣的夫妻,才能天長地久,幸福綿長,家和萬事皆興。你們占幾樣呢?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60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道德經(jīng)》最厲害8種思維,讀完真的不···
下一篇: 所有的相處舒服,背后都是一種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