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儒風君
來源: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菜根譚》有言:“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真正高明的人,懂得遇事退讓。讓人三尺,便是為日后的進步留有余地。讓,先可以得機緣,讓位可以保平安,讓利可以聚人心。01
讓利,適可而止
利字當前,人人都有私心。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都懂得讓利。
古人云:“利可共而不可獨。”
錢財不可獨占,一定要與他人共享。
讓利可以聚眾,聚眾可以成事。
與人合作互惠,大家都得利,利益才能更長久。
縱觀歷史,懂得讓利的人,其格局遠大于分毫必究之人。
管子曰:“斗斛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br/>你不主動舍棄,老天也會借他人之手替你平衡。
李嘉誠深知這個道理,他曾在家中立下規(guī)矩:“李家人與別人合作,本該拿七分利,只拿六分?!?br/>讓一分利給別人,既是與人方便,也是為后世子孫結下一份善緣。
當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發(fā)生沖突的時候,要適當?shù)刂t讓。
將利益讓渡給別人,這樣做雖然會有所損失,卻能為自己贏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當利益達到頂峰的時候,更需要適可而止。
02
讓位,進退自如
《史記》有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古來功臣,大多難免這個下場。
張良給漢高祖劉邦出謀劃策,打下了錦繡江山。
劉邦曾經這樣稱贊張良:“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在打江山的過程中,張良一直被劉邦奉為“帝者師”。
漢朝建立之后,劉邦開始分封眾功臣。
劉邦打算封張良高位,但是張良辭而不受,只做了一個留侯。
并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
把高官、爵位,都讓給了后來的能臣。
這種退位讓賢的方式,贏得了劉邦的信任。
使得張良成為少數(shù)得以保全自身的功臣。
曾國藩說:“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br/>利不可占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理不可奪盡。
話不能說得太死,事不能做得太絕。
人到高處,讓三分給別人行,這樣才能進退自如。
03
讓先,水到渠成
曾國藩和左宗棠同為晚清重臣,世人多以“曾左”并稱。
曾國藩要比左宗棠年長,并曾提拔重用左宗棠;
但左宗棠卻爭先要強,從不把曾國藩放在眼里。
某日,左宗棠向友人抱怨:“為何世人都稱‘曾左’,而不稱‘左曾’?”
友人大膽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則無曾公。”
短短一句話,徹底點醒了左宗棠。
人生不是百米賽,而是一場馬拉松。
一時的先后,并不能決定最終的結果。
《道德經》中說“不敢為天下先?!?br/>爭一時之先,毀一世之功。
處處爭先的人,必然會在做事的過程中過于毛躁,出現(xiàn)失誤,以至于影響大局。
與其爭先,不如讓路。
沉下心來,專注做好自己的事。
做事不能靠一時性急,而要腳踏實地。
人生如水,只需慢慢地流淌,一點一滴積蓄自己的力量。
任何事都應該保有一份耐心,不爭不搶,自然水到渠成。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60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