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貿易戰(zhàn),最早可追溯到3600年前。
夏朝的末代君主叫夏桀,他有一個官辦女子樂隊,多達3萬人,樂隊的衣服,都是華麗絲織品。
夏朝的敵對方是商湯,商湯的總參謀長叫伊尹,伊尹給商湯出了個主意,讓商湯的族民,沒什么事情可做的婦女,大量生產絲織品。絲織品出廠后,就去和夏桀做貿易,換回了夏桀的大量糧食,最終操縱了夏朝糧食市場。
在后來商湯滅夏桀的戰(zhàn)爭中,夏桀守著一堆絲織品,這玩藝吃不能吃、喝不能喝,這個仗還沒開打,其實勝負已定。
2700多年前,到了春秋時期。當時管仲在齊國擔任國相,齊國和魯國地盤緊挨著,相互之間經常有摩擦,管仲想給魯國一些教訓,又不想花太大力氣。
《孫子兵法》有句著名的話,叫做“上將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說,最高明的征服手段是謀略,其次是外交,第三是出兵,沒辦法的辦法才去攻城。能夠不動手就打敗別人,才是最厲害的!
管仲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國相,他活學活用了伊尹的辦法,和魯國搞貿易戰(zhàn)。
當時魯國有一個拳頭產品,叫做“魯縞”。有個典故現代人仍在說,叫做“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意思是強弩這個武器雖然很厲害,但它的箭飛出射程之后,力量弱小到連絲織品也射不透。為什么不說“勢不能穿絲織品”,而說“勢不能穿魯縞”?因為魯縞是當時的國際絲織品牌,其它絲織品沒品牌,有也是山寨貨。
管仲的貿易戰(zhàn)第一階段:號召齊國上下大量購買魯縞,魯國人一看這玩藝真能掙錢啊,于是各行各業(yè)都不干本職工作了,舉國生產魯縞,大量出口掙外匯。
管仲一看形勢差不多了,貿易戰(zhàn)轉入第二階段:突然下令齊國不準再進口魯縞。此時的魯國國內,百業(yè)俱廢,魯縞堆積如山,這玩藝吃又不能吃,穿又穿不光,哭死。
貿易戰(zhàn)的第三階段:魯國只好聽任齊國擺布。
以上的歷史故事,都不是我編的,來自《管子.輕重篇》。
畢大費/文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61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