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經(jīng)濟之聲《那些年》小小那
如果能穿越,相信很多畫家都會擠破腦袋回宋朝。
因為宋朝是一個中國繪畫的黃金時代。無論是山水畫、花鳥畫還是人物畫,都在這一時期獲得了重大發(fā)展??v覽中國歷史,很少有哪個時代,能擁有像宋朝這樣的繪畫氛圍。也很少有哪個皇帝,能像宋徽宗這樣重視對畫家的培養(yǎng)。
所以很多人會覺得:
在宋朝當畫家,一定是件超幸福的事吧?
其實也未必。在任何時代、任何行業(yè),想拔尖,都不是易事。如果你想在宋朝當畫家,只有精湛的畫功,還遠遠不夠!
皇家藝校:
高端正統(tǒng)but門檻高
對于藝術(shù)從業(yè)者而言,科班出身,自然是一大優(yōu)勢。在宋朝也一樣,有繪畫理想的年輕人,也都希望進入當時的皇家美術(shù)學院——
“畫學”
,進行深造學習。
畫學,是
宋徽宗
首創(chuàng)的官方美術(shù)學院。據(jù)說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美術(shù)學院。進入畫學,你將會系統(tǒng)學習六門專業(yè)課:
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
;以及四門文化課:
《說文》、《爾雅》、《方言》、《釋名》
。而授課者皆為當時的名流大家。畫學擁有系統(tǒng)健全的教育體系和一流的師資力量,因而培養(yǎng)出了大批優(yōu)秀的畫家和繪畫理論家,對當時和后世都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
但是,想考入畫學,卻并不容易。
畫學的招生考試,不只考察繪畫技能,而且還考察人文素養(yǎng)和理解能力。據(jù)史料記載,考試通常以古詩命題作畫,要求畫意與詩意相通。譬如,
“野渡無人舟自橫”,“竹鎖橋邊賣酒家”,“踏花歸去馬蹄香”,“嫩綠枝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深山藏古寺”
等這些富有意境和情趣的古詩句都曾被用作試題。
畫學考試十分鼓勵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凡構(gòu)思巧妙而不落俗套的上乘之作,都會深得徽宗青睞。比如考
“野渡無人舟自橫”
時,大多數(shù)考生都只畫了渡口和船只,唯有一人,在船邊畫了一只休憩的鳥,徽宗對此大加贊揚;再比如有一年題目是
“山中藏古寺”
,多數(shù)人畫的是山林和寺廟,而第一名的卷子別出心裁——
他在樹林中,畫了一個挑著水遠遠走來的小和尚。
有和尚,這個深山必然有古寺!
可見,想考入畫學,繪畫技能只是基本功。除此之外,理解力、想象力,以及人文素養(yǎng),缺一不可。
宮廷畫院:
穩(wěn)定體面but不自由
在宋朝做畫家,若追求穩(wěn)定和體面,宮廷畫院無疑是最佳去處。
北宋建朝之初便建立了宮廷畫院——
“翰林圖畫院”
。翰林圖畫院主要職責是為皇室、宮廷提供繪畫服務。除此之外,還可以著重研習個人擅長的繪畫門類,發(fā)掘個人潛力。這里面,有原南唐、西蜀畫院的畫家,有畫技出眾受人推薦的民間畫家,也有在畫學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總之,是一群抱著金飯碗的優(yōu)秀畫家。
他們的一些工作內(nèi)容,在今天看來很有趣。
首先,是給皇帝、皇室成員以及文武大臣們“拍寫真”。
在沒有照相機的時代,想要留下人像資料,主要就靠畫家來描摹了。如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畫院畫家們受命將72名文武大臣之像畫在景靈宮孝嚴殿壁上,以示對有功之臣的嘉獎。想想也是個大工程!
這里是文章圖片6.gif
其次,給皇帝當槍手。
眾所周知,宋徽宗愛好繪畫,并且留下了大量書畫作品。但據(jù)著名書畫鑒定家徐邦達先生考證:“宋徽宗趙佶的繪畫,百分之八九十出自當時畫院高手的代筆。著名的所謂‘積至千冊’的《宣和睿覽集》,盡管題上‘御制、御畫、御書’,但實際上那些沒有一幅是親筆的?!彼?,給皇帝當槍手,恐怕也是宮廷畫家的重要工作之一。
這里是文章圖片7.gif
此外,他們偶爾還會擔任間諜工作。
在當時復雜的國際局勢下,有的畫家會受命秘密潛入敵國,繪制敵國君王及名將之像,以備戰(zhàn)事或外交之用。
入職宮廷畫院,意味著穩(wěn)定、體面,同時也意味著受制約。他們?yōu)槌⑺B(yǎng),服務的對象也是朝廷,自然很難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創(chuàng)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他們的才華。更讓人遺憾的是,他們盡管可以穿戴與文官同樣的緋色紫色官服,卻不能佩戴和同級別文官一樣的“佩魚”——
無論多么努力,他們在朝廷中的地位,是始終受到限制的。
民間創(chuàng)業(yè):
自由靈活but壓力大
除了在宮廷畫院打工,宋朝畫家也還有很多別的出路,比如去給富商貴族做門生,混進文人圈里求名聲,為宗教寺廟做雇傭工……不過大部分畫家還是在民間謀生。
當時宋朝的繪畫市場已經(jīng)頗為成熟。
汴京城宮城附近及主要商業(yè)街道之上,已經(jīng)有了專門從事繪畫交易的商鋪和攤位。此外,汴京城內(nèi)還有大大小小的廟會、集市。其中,大相國寺是當時規(guī)模最大的繪畫作品交易市場。
據(jù)
《東京夢華錄》
記載:汴京大相國寺每月開放5次廟會,百貨云集,其中就有售賣書籍和圖畫的攤店;南宋臨安夜市有細畫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臨安等地的酒樓也以懸掛字畫美化店堂,作為吸引顧客的手段;市民遇有喜慶宴會,所需要的屏風、畫帳、書畫陳設等都可以買賣租賃……
所以,繪畫作品在民間是頗有銷路的。
靠著出售原創(chuàng)畫作,不少民間畫家實現(xiàn)了發(fā)家致富。見此商機,不少外行人也開始轉(zhuǎn)行畫畫。比如北宋畫家
許道寧
就是棄商從畫并獲得成功的案例。
這里是文章圖片9.gif
民間畫家是相對自由靈活的。他們可以選擇自己繪畫的主題,不必依附于權(quán)貴。但是,他們畢竟要靠繪畫吃飯,所以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必須得有市場。名流士大夫喜歡正統(tǒng)的山水畫、花鳥畫;廣大市民喜歡接地氣的人物畫、風俗畫……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宋朝繪畫市場中分得一杯羹,民間畫家們也不得不絞盡腦汁,追逐市場風向。
市場亂象:
宋畫贗品泛濫
宋朝繪畫市場,有一大亂象不得不說,那就是贗品泛濫。
一旦某個畫家的作品獲得成功,市面上很快就會出現(xiàn)一大批署著他的名字的畫作(有種小廠生產(chǎn)卻貼上大牌濫竽充數(shù)的既視感)。此外,一些畫家憑借高超畫技,專門臨摹名畫,幾乎可以以假亂真。這些贗品流入市場后,擠壓了原創(chuàng)畫家的生存空間。
一部分畫家干脆放棄了自主創(chuàng)作,淪為了復制他人畫作的工具。
這里是文章圖片11.gif
對于這一現(xiàn)象,當時的宋朝政府并沒有引以重視,也沒有采取什么管制措施,所以贗品市場也趁著繪畫市場的火熱潮流一起繁榮了起來。據(jù)《畫繼》記載:
一幅號稱劉松老所繪的山水畫軸,曾以三十萬的價格成交,賣給了一位土豪。事實上,這只是一幅贗品。
為了擺脫贗品的困擾,有的畫家選擇不斷開發(fā)新的繪畫樣式。如
劉宗道
就將水中的倒影作為一個亮點加入畫面之中,使畫中的小孩以手指影,影亦相指,開發(fā)出新奇的
“照盆孩兒”
圖樣。
不僅如此,劉宗道還會直接批量繪制出大量畫作,然后同時推入市場。比如,每次新畫一種扇面,他必是先畫好數(shù)百本之后再對外售賣,一日便可流入市場各處。如此才能確保自己的畫作可以率先搶占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贗品以次充好、擠占市場的機會。
可見,在宋朝當畫家也不容易。名校不是好考的,金飯碗不是好端的。就算當個民間畫家,如果想在競爭激烈的繪畫市場中謀得一席之地,也要苦練基本功,精通市場營銷,以及想方設法和贗品作斗爭!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種的不易,這些藝術(shù)家們才造就了兩宋繪畫藝術(shù)的高峰,為后世留下珍貴的藝術(shù)寶藏!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61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