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帝親錄系囚,見應(yīng)死者,閔之,縱使歸家,期以來秋來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縱遣,使至期來詣京師。去歲所縱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無人督帥,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資治通鑒》
以上是中國歷史之中一個比較好玩的事件,學(xué)名叫做“太宗縱囚”。翻譯成白話文的話,就是說太宗憐憫那些死囚,決定將這些個囚犯都放回家過一個好年。等到明年的時候,讓他們自己回來受刑。
當年李世民一共放了三百九十個死囚回家過年,但第二年的時候沒有人監(jiān)督。所有的死囚卻全部按照規(guī)定都上京受刑,沒有一個人逃亡的。所以李世民很感動這些死囚的守信,然后就把人家放了。
這乍然一看,是君臣子民相得,太宗治下人心淳樸。但事實上,背后的原因遠遠沒有這么的簡單。北宋時期的歐陽修就對此事提出過質(zhì)疑,他特地對此事做出過一篇《縱囚論》,其中說到:
“信義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而后又論“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能被刑戮伺候的大多都是小人,而死囚便是小人中的小人。他們又憑什么會被唐太宗的恩德感化為君子呢?所以歐陽修猜測,這很可能是唐太宗與死囚之間的默契,做的一場“真人秀”,唐太宗就是為了得名而已。
而事實上,歐陽修說的這一點有些偏激了。李世民也許是真的為了得名而作秀,但原因遠遠不止這一點。首先看“太宗縱囚”的事件我們不能只看當年的史料,我們要把上下連起來看。
唐太宗縱囚的時間發(fā)生在貞觀六年(632)年的時候,這一年死囚的數(shù)量是390人。而我們將目光移到貞觀四年(630)的時候,整個唐朝全國被判死刑的人也就只有29個人。短短兩年的時間,翻了十多倍,這中間發(fā)生了什么?
這中間,也就是貞觀五年(631)的時候發(fā)生了“張?zhí)N谷案”。這張?zhí)N谷是當年的大理寺丞,換句話說這也就是現(xiàn)在的最高法法官。當年唐朝的法官判案有一個規(guī)則,叫做“失入”和“失出”。
這是什么意思呢?當年的律法遠遠沒有現(xiàn)在完備,其中存在著許多的漏洞。而法官也不是完全的,當年的法官在審理案件的時候,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過失。而國家給這種過失限定了懲罰規(guī)則。
其中,“失出”就是過失輕判,而“失入”就是過失重判。其中根據(jù)唐律,失出是減三等,失入是減五等。這樣看來,輕判的懲罰是比重判要輕的。所以當時的法官基本上是秉承這“明德慎罰”的原則,在拿捏不準的情況下盡量的輕判。
而這張?zhí)N谷倒霉就倒霉在,他接手了一個家鄉(xiāng)人李好德。這李好德本是因為“口出妖言”獲罪,按律例應(yīng)處絞刑。但是因為他有瘋病,也就是精神病。所以張?zhí)N谷就按照“輕判”的原則,將其給放了回去。
卻未料到這有御史見此上奏,說是張?zhí)N谷是因為同鄉(xiāng)的原因,所以故意包庇李好德才將其放回去的。而李世民是真信了這一回事,所以在盛怒之下直接斬殺了張?zhí)N谷。而在斬殺之后,張?zhí)N谷是不是真的冤枉這已經(jīng)不重要了。
可張?zhí)N谷因為輕判而送命這件事情,卻對唐朝的法官們產(chǎn)生了“輕判=死”這個印象。所以自張?zhí)N谷案件之后,法官們?yōu)榱俗员?,大都是嚴苛的按照法律的條文審判?!顿Y治通鑒》記載:
“今失入無辜,失出更獲大罪,是以吏各自免,競就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故耳”
所以就出現(xiàn)了貞觀六年(632)死囚的數(shù)量大幅度上升的現(xiàn)象,而見到這樣現(xiàn)象的唐太宗自然明白了張?zhí)N谷一案的影響。所以唐太宗是希望可以通過縱囚的方式,去提醒唐朝的法官們,目前的審判有些重了。
但是唐太宗又不能再像張?zhí)N谷一樣的,直接告訴他們。因為這很可能又會引起法官們的再次恐慌,甚至可能會出現(xiàn)法官們?yōu)榱吮Wo自己,糾出《唐律》來懟唐太宗的事件。所以說,“太宗縱囚”這件事,究其原因不過就是李世民給自己曾經(jīng)犯下過的事情擦屁股而已。
若是當初唐太宗不是怒急之下將張?zhí)N谷直接斬了,而是嚴格規(guī)整的按照《唐律》之中“失出降三等”的律法條文來。那么這件事情,就不會引起這么大的后果了。所以那個張?zhí)N谷,死的也不冤了,好歹他這些同僚們也給他報了仇。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62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步步驚心:科學(xué)巨匠的回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