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在中國的近代文學(xué)史上
,不說最具深意的
,就說流傳最廣的小說文學(xué)
,那必定就是金庸了
。但金庸轉(zhuǎn)寫武俠的作者
,筆下的男主個個都有自己的特點
,想對比起來
,女主角的形象塑造遠沒有男主那樣深入人心。
當(dāng)然也并不是說金庸的小說里就沒有出彩的女性了
,“小龍女”
、“黃蓉”還有“趙敏”這樣出彩的角色也證明了這一點
。而在這其中,“趙敏”這個角色算是最光彩照人的女主角了
,無他
,其他的小說多少都有一些武俠小說通有的“大男主戲”的影子。
,結(jié)果成了他兒媳.png" />
而唯有趙敏
,雖說是在全書已經(jīng)接近60%的篇幅之后才出場,但是她一出現(xiàn)
。便直接就將《倚天屠龍記》中以張無忌為中心點的“大男主戲”給拉成了男女之間勢均力敵的“男強女強戲”
,在此書之中,趙敏的存在感和主動感實在是太強了
。
而在《倚天屠龍記》之中
,趙敏的身世十分的顯赫。他的父親是身為元朝兵馬大元帥
,是汝陽王的察罕帖木兒
。而她的兄長則是元朝名將擴廓帖木兒,而她自己就是那個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紹敏郡主”
。
而事實上
,金庸先生在書寫趙敏這個角色時候,是參照了真實的歷史的
。在真實的歷史上
,趙敏這個角色叫做“王觀音奴”,而其兄也正是元朝名將擴廓帖木兒
,其漢名為“王保?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薄?/p>
在真實的歷史上
,察罕帖木兒和擴廓帖木兒這一對父子
,也正是在元朝末年時期堪稱是蒙元帝國擎天之柱一般的存在。在當(dāng)時元末民族大起義的時候
,察罕帖木兒直接自成一軍,與漢人的義軍為敵
,那是連戰(zhàn)連捷
,短短十年征戰(zhàn)就將聲勢浩大的北方紅巾軍數(shù)百萬之眾給盡數(shù)殲滅了。
蒙元那時的北方各省
,皆是這一對父子收復(fù)的
,他們在元朝的聲勢可謂是無與倫比。要不是他在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的時候接受紅巾軍投降大意了
,被降將田豐給刺殺了
,說不明元朝就還能在支撐許多時日
,上位的也不一定是朱元璋了。
而在察罕帖木兒死后
,擴廓帖木兒王保保上陣親自破益都
,平山東,斬殺了田豐和王士誠為父報仇
。但元朝勢力終究是因為察罕帖木兒的死亡而灰心了
,他也無力再阻止北方蒙元勢力的分崩離析,就連他自己都被蒙元的皇室給猜忌
。
但這
,卻令當(dāng)時率領(lǐng)著紅巾軍的朱元璋心動了。一日朱元璋在招待眾將領(lǐng)的時候
,席間正在爭論當(dāng)世的奇男子是誰
。諸位將士接都說是常遇春,但朱元璋卻笑著說了:
“遇春雖人杰
,吾得而臣之
。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而朱元璋為了招降王保保,可是付出了大心力的
。在《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偏中記載
,早在王保保接受察罕帖木兒的軍隊之時,朱元璋就派遣使者前去招攬
。但他卻拒不招降
,還直接扣留了使者。朱元璋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還說到:
“元臣依違者十八九
,假恢復(fù)為名,惟擴廓帖木兒耳
。又為諸將所沮
,勢不能展久,不進兵
,必生疑間
。況其下皆四集之民,師老于外
,人心離合之間
,稍有不利,眾必瓦解
,將不過一匹夫耳
。而彼尚拘吾信使
,撓我邊境,豈識時務(wù)者哉
!”
而之后的十余年間
,朱元璋先后至少七次通信于他,勸其歸附
。甚至是為了招降他
,朱元璋在巡河南的時候還曾親自去拜祭察罕帖木兒的墓。后來洪武四年(1371)年的時候
,他抓到了王寶寶之妹王觀音奴
,還特地將其許配給了秦王朱樉當(dāng)正妻,都是為了懷柔招降
。
而這王觀音奴
,就是《倚天屠龍記》里的趙敏了。與金庸書中的一樣
,這里的觀音奴也是一個性格倔強的
, 在朱元璋下令之后就直接以守孝為名拒絕了。但朱元璋直接問了一句:“你認為他天下什么最大”
?
而王觀音奴為了不嫁
,回答了四個字“忠孝最大”。但朱元璋就是挖了個坑在這里
,“忠”在“孝”的前面
,而他是皇帝,必須以“忠”為先
。所以他就以此為理由
,強硬的將王觀音奴嫁給了自己的兒子。
但王觀音奴在這里
,只不過是兩方勢力博弈的一個棋子而已
。王保保最終還是沒有歸降,而王觀音奴嫁過去之后也不被秦王朱樉喜愛
。后來洪武九年(1376)王保保去世
,王觀音奴身上最后的利用價值也沒有了。
于是她的待遇便開始直線下降
,朱樉直接將其幽禁在了別院之中
,孤老一生。而這還不算
,在1395年的時候秦王朱樉病逝,這位被所有人遺忘的秦王妃又再次被人記起
。一杯毒酒
,就賜其殉葬秦王
,追謚為愍烈妃。
朱元璋的簡介
朱元璋
,明朝開國皇帝
。原名朱重八,后取名興宗
。漢族
,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lǐng)導(dǎo)的紅巾軍反抗元朝暴政
,龍鳳七年(1361年)受封吳國公
,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
,在基本擊破各路農(nóng)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余勢力后
,于南京稱帝,國號大明
,年號洪武
,建立了全國統(tǒng)一的封建政權(quán)。朱元璋統(tǒng)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
。葬于明孝陵
。
中文名: 朱元璋
別名: 朱重八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
出生日期: 1328年
逝世日期: 1398年
職業(yè): 皇帝
信仰: 佛教
主要成就: 明王朝開國皇帝
在位時間: 1368年—1398年
年號: 洪武
廟號: 太祖
目錄
個人履歷簡介
成功秘訣
治國
名來源
宰相
功臣
參謀
家族
出身布衣加入義軍
將帥之才
朱升獻策
先陳后張
北伐殘元
休養(yǎng)生息
打擊貪官
集權(quán)統(tǒng)治
緊抓教育
身葬孝陵
歷史評價
使用年號及介紹
朱元璋作品
影視形象個人履歷 簡介
成功秘訣
治國
名來源
宰相
功臣
參謀
家族
出身布衣 加入義軍
將帥之才
朱升獻策
先陳后張
北伐殘元
休養(yǎng)生息
打擊貪官
集權(quán)統(tǒng)治
緊抓教育
身葬孝陵
歷史評價使用年號及介紹朱元璋作品影視形象展開 編輯本段個人履歷
簡介
朱元璋像(30張)明王朝第一任皇帝。漢族
,原名朱重八(也稱朱八八)
,后取名朱國瑞(1328年-1398年),《明太祖實錄卷一》日—“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姓朱氏諱元璋字國瑞
。其先顓頊后
,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時子孫去邑為朱氏
,世居沛國相縣(今安徽省淮北市境內(nèi))
。出生于元朝文宗天歷元年九月十八日(公歷1328年10月21日)丁未時濠州鐘離(今安徽省鳳陽縣東)太平鄉(xiāng)的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排行第四
,家族兄弟排行第八
。他自幼貧寒,父母兄長均死于瘟疫
,孤苦無依
,入皇覺寺(位于鳳陽城西門外)為小沙彌,兼任清潔工
、倉庫保管員
、添油工。入寺不到二個月
,因荒年寺租難收
,寺主封倉遣散眾僧
,朱重八只得離鄉(xiāng)為游方僧。后于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覺寺
。因其友湯和(疑似)的一封信
,參加了起義軍,并改名“朱元璋”意為誅(朱)滅元朝的璋(璋
,古代的一種玉器)
。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lǐng)導(dǎo)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
,在郭子興手下
,率兵出征,有攻必克
;因此郭便把養(yǎng)女馬氏嫁與了他
,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馬大腳”馬皇后
。郭死后統(tǒng)率郭部,任小明王韓林兒的左副元帥
。接著以戰(zhàn)功連續(xù)升遷
,至正十六年(1356年)諸將奉朱元璋為吳國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吳王位
。 至正二十七(1367)十月甲子日
,吳王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
,率軍25萬
,北進中原。北伐中發(fā)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
,文告中提出“驅(qū)逐胡虜
,恢復(fù)中華,立綱陳紀
,救濟斯民”的綱領(lǐng)
,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來反元。朱元璋順應(yīng)時代潮流
,憑借其雄才大略
、遠見卓識對北伐又作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東
,撤除元朝的屏障
;進兵河南,切斷它的羽翼
,奪取潼關(guān)
,占據(jù)它的門檻;然后進兵大都,這時元朝勢孤援絕
,不戰(zhàn)而取之
;再派兵西進,山西
、陜北、關(guān)中
、甘肅可以席卷而下
。北伐大軍按計而行。 徐達率兵先取山東
,再西進
,攻下汴粱,然后揮師澧關(guān)
。朱元璋到汴梁坐鎮(zhèn)指揮
。明洪武元年(1368年),于南京稱帝
,國號大明
,年號洪武。 洪武元年 (1368)七月
,各路大軍沿運河直達天津
,二十七日進占通州。元順帝妥歡貼睦爾率后妃
、太子和大臣
,開健德門逃出大都,經(jīng)居庸關(guān)逃奔上都
。八月二日
,明軍進入大都,元朝至此北遷
,蒙古在南方的統(tǒng)治結(jié)束
,明朝取得了在長城以內(nèi)地區(qū)的統(tǒng)治權(quán)。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
,推翻了蒙元的暴政
,建立了全國統(tǒng)一的封建政權(quán)——明朝。朱元璋身上集合了秦始皇的英明與殘暴
,漢高祖的用人智慧
,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宋太祖的專制集權(quán)
,這些皇帝有的他身上都有
,并且超出前人,他是集合了很多皇帝特點的人。
成功秘訣
1.網(wǎng)羅天下名士
。如:劉基
、章溢、葉琛
、宋濂
、馮國用、馮勝
、徐達
、常遇春、李善長等
。 2.恪守“九字方針”
。“九字方針”指:高筑墻
、廣積糧
、緩稱王。這一方針是開國功臣李善長提出的
。 3.打造“鐵軍”
,重用同鄉(xiāng)。 4.打好關(guān)鍵戰(zhàn)役
。如滅了在武昌稱漢王的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zhàn)
。 5.重視農(nóng)業(yè),興修水利
。
治國
1
、發(fā)展生產(chǎn),阜民之財 2
、節(jié)約開支
,省民財力 3、節(jié)省工役
,減輕負擔(dān) 4
、宣傳教化,加強法治 5
、打擊貪官
,澄清吏治宮廷成員
名來源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入征后改名為朱元璋
,所謂璋
,原是利器
宰相
李善長 胡惟庸
功臣
01.追封王 徐達 常茂(因常遇春在柳河川病死,故封其子常茂代父 受封) 鄧愈 馮勝 李文忠李善長 02.封公 藍玉 傅友德 康茂才 金朝興 郭英 丁德興馮國用 耿再成胡大海 廖永安 茅成俞廷玉俞通海張德勝趙德勝顧時 陳德郭興 王志 吳良 吳禎華高 楊璟吳復(fù)湯和 曹良臣薛顯仇成張赫濮英 韓政 周武丁普郎 03.封侯 孟善 耿炳文陸仲亨 唐勝宗周德興 華云龍鄭遇春陳桓謝成 李新費聚俞通源俞通淵 廖永忠 曹震胡海 葉升張龍 張銓朱亮祖 張翼王弼 趙庸陳文 韓成花云 桑世杰 孫興祖 汪興祖王勝何真梅思祖 黃彬胡美 曹興陸聚納哈出 張溫朱壽蔡仙 張子明 04.其他 文豫章何文輝花茂 繆大亨 武德 寧正 王銘葉旺袁興袁義鄭用 劉成郭云欒鳳 徐司馬 丁玉
參謀
劉基 朱升 葉琛 葉兌 章溢 陳遇 孔克仁范常郭景祥毛騏樂韶鳳陶安王濂單安仁錢用壬
家族
父親仁祖淳皇帝 朱世珍(原名朱五四)祖父 朱初一母親淳皇后陳氏 兄弟朱興?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喜酰?姊妹 太原長公主
、曹國長公主
。 侄子朱文正 皇后 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圣高皇后馬氏,安徽宿州人
。父馬公母鄭媼(公與媼非正式名字)
,郭子興義女,生懿文太子標
、秦愍王樉
、晉恭王棡、太宗棣(后改為成祖
,即明成祖朱棣)
、周定王橚 妃嬪 孫貴妃,陳州人
。兄孫藩,元帥馬世熊義女
。生懷慶公主 李淑妃
,壽州人,父李杰 胡充妃
,生楚王朱楨 郭寧妃
,濠州人,父郭山甫
,兄郭興
、郭英。 生魯王朱檀 郭惠妃
,生蜀王朱椿
、代王朱桂、谷王朱橞
、永嘉公主
、汝陽公主 胡順妃,生湘王朱柏
。 趙貴妃
,生沈王朱模。 李賢妃
,生唐王朱桱
。 劉惠妃,生郢王朱楝
。 達定妃
,生齊王朱榑、潭王朱梓
。 葛麗妃
,生伊王朱彝。鄭安妃,生福清公主
。 韓妃
,生遼王朱植。 余妃
,生慶王朱栴
。 楊妃,生寧王朱權(quán)
。 周妃
,生岷王朱楩、韓王朱松
。 皇子 朱標
,(1355~1392)長子,懿文太子 朱樉
,次子
,秦愍王 朱棡,(1358年-1398年)三子
,晉恭王 朱棣
,四子,燕王
,靖難之役后成明成祖
,其改國都北平(今北京) 朱橚,五子
,周定王 朱楨
,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
,七子
,齊王(永樂朝廢為庶人)(達定妃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
,潭王(洪武朝自焚死)(達定妃出) 朱杞
,九子,趙王(幼殤) 朱檀
,十子
,魯荒王(郭寧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
,蜀獻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
,十二子,湘獻王(胡順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
,十三子
,代簡王(郭惠妃出) 朱楧
,十四子,肅莊王(郜氏出) 朱植
,十五子
,遼簡王(韓妃出) 朱栴,十六子
,慶靖王(余妃出) 朱權(quán)
,十七子,寧獻王(楊妃出) 朱楩
,十八子
,岷莊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
,谷王(永樂朝廢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
,二十子,韓憲王(周妃出) 朱模
,二十一子
,沈簡王(趙貴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
,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
,唐定王(李賢妃出) 朱棟
,二十四子,郢靖王(劉惠妃出) 朱彝
,二十五子
,伊歷王(葛麗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
,早夭
。 公主 臨安公主,1376年下嫁宣國公李善長子李祺(-1403年)
,1421年卒
。 寧國公主,母孝慈高皇后
,1378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從子梅殷(淮安總兵官)
,1434年卒。 崇寧公主
,1384年下嫁牛城
,未幾薨。 安慶公主
,母孝慈高皇后
,1381年下嫁歐陽倫
。 汝寧公主,1382年下嫁吉安侯陸仲亨子陸賢
。 懷慶公主
,母成穆貴妃孫氏,1382年下嫁永春侯王寧
,子王貞亮
。 大名公主,1382年下嫁灤城侯李堅
,1426年卒
,子李莊。 福清公主
,母安妃鄭氏
,1385年下嫁鳳翔侯張龍子張麟。麟未嗣侯卒
。永樂十五年(1417年)卒
。 壽春公主,洪武十九年(1386年)下嫁穎國公傅友德子傅忠
,1388年卒
。 十公主, 早薨
。 南康公主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下嫁東川侯胡海子胡觀(自縊死),1438年卒
。 永嘉公主
,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1389年)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鎮(zhèn)
,1455年卒
。 十三公主,早薨
。 含山公主
,母高麗妃韓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尹清(掌後府都督事)
,1462年卒
,壽82歲。 汝陽公主
,母惠妃郭氏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謝達(前府都督僉事)。 寶慶公主
,太祖最幼女(父崩時
,年3歲)
,1413年下嫁趙輝(南京都督),1433年卒
。 侄女 福成公主
,父南昌王(朱興隆)
,母王氏
,嫁王克恭。王克恭曾任福建行省參政
,後改福州衛(wèi)指揮使
。 慶陽公主,蒙城王(仁祖朱世珍弟壽春王之子)女
,嫁黃?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ɑ窗残l(wèi)指揮使)。 兒媳 太子朱標娶常遇春女 秦王朱樉娶王保保妹(又名:擴廓貼木兒
,安徽臨泉人)為正妃
,鄧愈女為次妃 晉王朱棡娶謝成女 成祖朱棣娶徐達女 潭王朱梓娶于顯女; 魯王朱檀娶湯和女
; 代王朱桂娶徐達次女
; 安王朱楹娶徐達幼女; 郢王朱棟娶郭英女 蜀王朱椿娶藍玉女
編輯本段出身布衣
朱元璋出生于赤貧的農(nóng)家
,因此是出身于中國社會的最底層
,他是唯一的具有這種背景的一代皇朝的開國之君。他在1328年10月21日生于濠州縣(今安徽中部鳳陽縣
,在重要的鐵路交叉線和工業(yè)城市蚌埠的正東南)的鐘離村,他的幼年非常困苦
。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是拖欠稅款者
,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方設(shè)法找一個地方做佃戶
,以便在這塊干旱和時疫肆虐的土地上過僅能餬口的生活
。他在他父母的四子二女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以外
,其余孩子都因家庭無力撫養(yǎng)而已送人扶養(yǎng)或嫁出
。到了14世紀30年代淮河地區(qū)已經(jīng)變成了紅巾軍叛亂的搖籃,它的彌賽亞式的教義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遭受痛苦折磨的人們的支持
。人們相信
,在這個最黑暗和孤寂的時刻會發(fā)生轉(zhuǎn)變,重新出現(xiàn)明教的光明
,而彌勒佛會從西方極樂世界來統(tǒng)治這個世界
,使人們的命運來個戲劇性的烏托邦式的改變
。年輕的朱元璋的外祖父—一個算命先生和在13世紀70年代反抗過蒙古最后征服階段的漢人軍隊的老戰(zhàn)士——給這個童子的耳朵里灌滿了魔法事件和高度冒險的種種奇妙故事。這些就是朱元璋幼年成長時期的環(huán)境
。 1344年當(dāng)朱元璋16歲的時候
,在5月份和6月份的三個星期內(nèi),時疫并伴隨著夏季的蝗蟲和旱災(zāi)奪去了他家大部分成員——他的父親
、母親和還生活在家里的已婚的長兄的生命
。他的長嫂及其幼子和另一分居的已婚哥哥是除他以外僅有的幸存者。茍活下來的人因太窮而不能很好地埋葬已逝的親人
,更不用說去扶養(yǎng)朱元璋了
。10月末,他因此被送入了附近的一個佛教寺院做小行童
,當(dāng)雜差
,以實踐他在幼兒生病時他父親許下的愿。與此同時他已長大成人
,變成了一個高大強壯的小伙子
,其顯著特點是臉面有皺紋而痘點斑斑,顎部突出
,這副奇異的樣子使人望而生畏
,而且看起來預(yù)示將來有不凡的品質(zhì)。他無疑地具有這些品質(zhì)
,可是他興起于赤貧而無文化的農(nóng)民之家
,而后登上皇帝的寶座,成為一個新興偉大王朝的開國之君
,這個故事就有些像虛構(gòu)小說那樣的不真實
。
加入義軍
元朝統(tǒng)治時期把人分為四等,元朝統(tǒng)治下的漢人
、南人是第三
、四等人。殺蒙古人償命
,殺回族罰銀八十兩
,殺漢人罰交一餐頭毛驢價錢。漢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有
,只能以出生日期為名
,不能擁有武器,只能幾家合用一把菜刀
。賦役沉重
,再加上災(zāi)荒不斷,廣大漢人在死亡線上掙扎
。 1343年
,濠州發(fā)生旱災(zāi)
。不料次年春天又發(fā)生了嚴重的蝗災(zāi),莊稼被蝗蟲吃得干干凈凈
。禍不單行
,接著又發(fā)生了瘟疫。一時間
,家家戶戶都死人
,一個村子中一天中竟死去十幾人,甚至幾十人
。 不久
,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個月
,其64歲的父親
,大哥以及母親陳氏先后去世。朱元璋和二哥眼看著親人一個個死去
,家里又沒錢買棺材
,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蓢@朱世珍一生勞苦
,生無立足之地,死無葬身之處
。朱元璋和二哥放聲痛哭
,驚動鄰居劉繼祖,于是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
。他們兄弟二人好不容易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尸體
,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三十五年以后
,朱元璋回憶起此事時
,仍難抑悲痛之情,他在《皇陵碑》中寫道:“殯無棺槨
,被體惡裳
,浮掩三尺
,奠何肴漿!”不到半個月
,昔日和睦溫暖的家不存在了,父母的疼愛也一去不復(fù)返了
。家破人亡的慘痛
,深深地影響著朱元璋的心境,使他仿佛跌進了無底深淵
。這時
,為了活命
,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
,各自逃生
。朱元璋實在走投無路之下,想起幼時曾經(jīng)許愿舍身的皇覺寺
,于是就去投奔了高彬和尚
,在寺里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
。他在寺里每日掃地
、上香、打鐘擊鼓
、燒飯洗衣
,整天忙得團團轉(zhuǎn),有時仍會受到老和尚的斥責(zé)
。日子一長
,朱元璋憋了一肚子氣。一天
,他掃地
,被伽藍神座絆了一下,于是他就順手打了伽藍神幾掃帚
。 還有一次
,老和尚見大殿上的蠟燭讓老鼠咬壞了,就當(dāng)眾訓(xùn)斥了朱元璋
。朱元璋心想
,伽藍神連自己面前的東西都管不住,還怎么管殿宇?更害得自己受罵
,越想越氣
。于是,朱元璋就找管筆
,在伽藍神的背后寫了“發(fā)配三千里”幾個字
。這些都反映了朱元璋不甘于受壓迫的性格。 可是
,朱元璋做行童不久
,寺里的糧食不夠和尚們吃了,寺里也得不到施舍
,主持高彬法師只好罷粥散僧
,打發(fā)和尚們云游化緣。這樣,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
,而且還不會念經(jīng)
、做佛事,但是沒有辦法
,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樣子
,離開寺院托缽流浪。這時朱元璋年僅17歲
。 朱元璋邊走邊乞討
,他聽人說哪里年景好就往哪里走,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
,然后折向西進入河南
,到了固始、信陽
,又往北走到汝州
、陳州等地,東經(jīng)鹿邑
、亳州
,于1348年又回到了皇覺寺。在這流浪的三年中
,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
,接觸了各地的風(fēng)土人情,見了世面
,開闊了眼界
,積累了社會生活經(jīng)驗。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
、果敢的性格
,但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
。這段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 朱元璋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農(nóng)民起義風(fēng)起云涌的時期
。社會上廣泛流傳著“明王出世
,普度眾生”的說法,北方的白蓮教也在進行同樣的宣傳
。朱元璋在流浪中
,也接觸到這樣的宣傳,他目睹國是日非
、人民生活惡化的現(xiàn)狀
,意識到天下大亂很快就會來臨了。于是在回到皇覺寺后
,朱元璋發(fā)奮勤學(xué)
,廣交朋友,準備干出一番事業(yè)來
。 1351年
,白蓮教首領(lǐng)韓山童、劉福通在穎州(今安徽阜陽)發(fā)動起義
,并推韓山童為明王
。同年八月,彭瑩玉
、徐壽輝在蘄水(今湖北浠水)起義
。這些起義者用紅巾裹頭,故稱紅巾軍
。1352年
,郭子興和孫德崖在濠州起義。 朱元璋聞聽起義的消息
,不由心想
,老在寺院里,隨時可能被元官軍抓走
,性命難保
。正在此時,朱元璋收到兒時伙伴湯和的信
,湯和在信中邀請朱元璋參加郭子興的義軍
。恰在此時,朱元璋的師兄秘密告訴他
,說有人知道此信
,要去告密。于是
,朱元璋放下缽盂
,趕緊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
,朱元璋25歲
。
將帥之才
朱元璋入伍后,因為他作戰(zhàn)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