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 趙佶)
元符三年正月。
春寒料峭,萬物長出新芽。
雖然真正意義上的春天尚未來到,天地之中仍有肅殺的氣息,北宋汴京府早已張燈結彩,鞭炮聲也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
人們都在慶祝新年的到來,但北宋的第七任皇帝宋哲宗趙煦卻再也看不到這一番熱鬧的景象了。
這位曾經(jīng)發(fā)起過殘酷政治清洗和斗爭,又在重組帝國權力后將老鄰居西夏按在地上一頓捶的年輕帝王,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年僅25歲。
我本人今年恰好25歲。
我實在想象不到在這樣一個本該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努力拼搏的年齡,卻帶著一腔壯志和未竟之業(yè)死去,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而在我們?yōu)樗斡⒆诙笸髧@息之時,新的皇帝已經(jīng)駕臨北宋,這個人就是趙佶。
在宋徽宗趙佶登基不久前,宰相章惇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
“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意思很簡單,那就是章惇認為,皇帝沒有子嗣,皇位由弟弟繼承當然沒問題,但趙佶為人輕佻放浪,沒有絲毫的帝王威儀和氣象,北宋的江山是絕對不能托付到這樣的人手里的。
但非常可惜的是,趙佶在這場皇位爭奪戰(zhàn)中,幾乎沒有任何對手。
先皇的兩個弟弟,一個遠離朝堂紛爭,一個身患眼疾,眼下時局動蕩,國不可一日無君,就算趙佶表現(xiàn)再差,他也是唯一的人選。
天上注定了趙佶要當這個皇帝。
而輕松坐上九五大位的趙佶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曾經(jīng)公開批評過自己的宰相章惇免職。
他不允許任何人對自己指指點點,哪怕別人說的是對的。
而朝廷中一位叫做蔡京的官員,可以說是正合這位新皇帝的心意。
因為蔡哥可以說是“北宋第一墻頭草”,多年以前,王安石變法時,他大力支持王安石,做王安石的頭號迷弟,而變法受到打擊時,他二話不說對著王安石“哐哐”就是兩腳。
這樣一個見風使舵的既得利益者,很快受到了皇帝寵愛,拜為丞相。
皇帝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他正缺少一個幫他管理國家的人,所以他很快把朝堂之上的絕大部分權力都交給了蔡京。
蔡哥可以說是敗壞國家樣樣在行,治理國家樣樣不行。
(蔡京 畫像)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蔡京帶著北宋和徽宗坐上了滅亡的末班車,但拋下了工作負擔的趙佶卻渾然不知。
也許他根本不在乎這個帝國會被蔡京治理成什么樣子,好也罷,壞也罷。
他只是希望有人能替代他完成那些沉重的政務工作,至于誰在做,做得怎么樣,并沒有關系。
皇帝要騰出一部分時間來練習書法,他自創(chuàng)的瘦金體天下聞名,引得后世爭相效仿,流傳至今。
搞完書法,詩詞歌賦樣樣不落,全都要來一遍。
趙佶的愛好太多了,工筆水墨,斗雞走狗,花鳥魚蟲,吹拉彈唱。
倘若叫他做個才子,他能風華絕代。
這樣的人,又何苦生在帝王之家呢?
(宋徽宗的書法作品)
如果時空可以錯亂,他和后唐莊宗李存勖、南唐后主李煜,金章宗完顏璟甚至可以組成一個“中國古代文青天團”。
當然,“文青”趙佶的惡習也是可圈可點。
后宮佳麗三千,他一個不愛,偏偏愛微服出訪,夜宿娼館。
這位皇帝似乎對淪落在風塵中的青樓女子格外迷戀。
汴京城里大大小小的非正規(guī)的娛樂場所,這位皇帝去了個遍。
當然,這種事只能私底下進行,也許在古代,全天下的男人都可以有正當理由去青樓尋歡作樂,但唯獨皇帝不能去。
因為皇帝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尊嚴,而宋徽宗顯然不怎么要臉。
不得不承認,趙佶是一個很有才情的人,他的藝術成就,文學造詣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歷史上一朵燦爛的文化之花。
可這對當時的北宋帝國有什么用呢?
水深火熱的黎民百姓沒有閑情逸致欣賞你堅挺秀麗的筆法,虎視眈眈的外敵也沒有耐心欣賞你辭藻華麗的詩句。
北宋多年來的積貧積弱不僅沒有被解決,反而在宋徽宗任用奸佞之臣,對國家大事置之不理的情況下越來越壞。
簡單總結就是,國家沒錢花,入不敷出,百姓們沒地種,流離失所,士兵們沒有糧餉,軍隊缺乏斗志,在面對外敵入侵時連連敗退。
國家內(nèi)部也出現(xiàn)了分裂,以宋江為首的農(nóng)民起義星火燎原,大有推翻腐朽統(tǒng)治的架勢。
當然?!八谓鹆x”并沒有施耐庵老師寫得那么玄乎,宋江只不過是一個生逢亂世,受苦受難,想要揭竿而起的黎民百姓,并沒有他那一百零七個牛氣哄哄的小伙伴。
(宋江起義)
而在王朝搖搖欲墜之時,趙佶的一個決定則徹底地把北宋推向了深淵。
這個決定的名字叫做“聯(lián)金滅遼”。
對北宋來說,遼朝是一個復雜的鄰居。
他一直侵占著原本屬于中原人民的大片土地(幽云十六州),并且給邊境的北宋子民們帶來過深深的戰(zhàn)爭傷害。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宋遼雙方曾經(jīng)心平氣和的簽訂過和平條約(澶淵之盟),在北宋按時發(fā)紅包的懷柔政策之下,遼朝已經(jīng)和北宋相安無事很多年了。
時光倥傯,也許遼朝早已經(jīng)釋然,你過你的小日子,我過我的新生活。
我們甚至可以永遠維持在這個狀態(tài),互不侵犯,互不干擾。
但從北方草原崛起的金朝政權卻給北宋開出了非常豐厚的條件。
那就是宋金聯(lián)合,滅掉遼朝,滅遼之后,金朝將幽云十六州以及大片土地奉送給北宋。
只有傻子才會信的戰(zhàn)爭承諾,宋徽宗信了。
他是北宋帝國的一國之君不假,天威神圣,不可侵犯,但他同樣是一個沒在皇位上干過一天正經(jīng)事的糊涂帝王。
他不明白,在那個殘酷的封建時代,土地沒有奉送的,只有搶來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每一寸土地上都葬送了無數(shù)曾經(jīng)鮮活的生命,誰會輕易送給別人?
沒有絲毫政治基礎和軍事思維的趙佶輕易地和金朝結盟,摧毀了這個曾經(jīng)亦敵亦友的老鄰居——遼朝。
或許在這里,沾沾自喜的趙佶還會為自己的豐功偉績記上一筆,前輩們多年來滅遼的夙愿,終于被自己實現(xiàn)了。
可遼朝滅亡,北宋等于失去了這個老鄰居的屏障,自己沒有等到說好要歸還的土地,反而等到了金軍南下的鐵蹄。
而在滅遼戰(zhàn)爭中投入大量精力的北宋已經(jīng)再無力組織起有效的力量來對抗這位突然背叛自己的臨時盟友(金朝)。
大勢已去。
趙佶有了自己的想法,既然一切已成定局,那么亡國之君的名頭自己絕對不要背負,所以他干凈利落地把皇位傳給了兒子趙桓。(即宋欽宗)
時間來到一個沉重的年份,靖康元年。
那一年的汴京城總是多雨。
雨水嗚咽,空氣悲鳴。
金軍攻破汴京,長驅(qū)直入,搗毀北宋皇宮,屠戮平民,奸淫妃嬪,燒殺縱火,汴京城煙塵滾滾,火光滔天,就連狂風暴雨都不能熄滅這慘烈的景象。
公元1127年3月,綿延167年的北宋帝國,宣告滅亡。
有人說北宋的滅亡是徽宗昏庸玩樂所致,還有人說是神宗改革變法所導致,甚至有人說是仁宗碌碌無為所導致。
而在我看來,北宋從建立之初就奠定了它武弱文強的基調(diào),而之后的每一任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將這種基調(diào)一次次加深。
大廈不是在一天之間建成的,也絕對不會在一夜之間崩塌,北宋的滅亡,歷代皇帝,誰也脫不了關系。
可如今大廈將傾,再討論這些是非對錯又有何用呢?
(靖康之恥)
(太上皇)趙佶和宋欽宗趙桓被金軍俘虜,他們隨金軍北上,徹底離開了故鄉(xiāng)。
北上的隊伍越走越遠,徽宗趙佶遙望身后,汴京城已經(jīng)是一片火海。
在那火海之中,曾經(jīng)有無數(shù)嘔心瀝血的文臣,還有驍勇善戰(zhàn)的武將,可如今他們都成了一把枯骨。
那些富麗堂皇的宮殿早已變成殘磚破瓦,而在那些殘磚敗瓦之下,無數(shù)的黎民百姓哀嚎痛哭。
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帝國覆滅,榮光不再。
那些一味尬吹宋徽宗才華橫溢,因才誤國的人,真應該好好看一下這番場景。
你有什么資格替天下百姓原諒宋徽宗?
一個不負責任的文青,一個整日玩樂的昏君。
這樣的皇帝,有什么好吹的?有什么好洗的?
都說“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可這一段曠世的恥辱,全都是宋徽宗趙佶自甘墮落,咎由自取。
怨不得任何人。
有些帝王值得可憐。
南唐后主李煜,一樣風花雪月,一樣舞文弄墨。
但在面對國家危難時,他力主抗爭,訓練軍隊,甚至有過拼死一戰(zhàn)的勇氣。
很多網(wǎng)友張嘴就是李煜昏庸享樂,導致國家滅亡,我真的希望這批網(wǎng)友可以去翻一翻史書,去看一看李煜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因為真正尊重歷史的人,不會通過看電視劇來了解歷史。
反觀趙佶,只不過是個徹頭徹尾的懦夫。
書生意氣,書生誤國。
我真的很難想象那些對他的贊譽是怎么來的。
公元1130年七月,酷暑難耐。
被囚禁了九年的徽宗趙佶憂憤而死,時年54歲。
生前,他被金朝封為“昏德公”,這是作為對手的金人對他的評價,一個昏庸且失去德行的帝王。
一個失去德行的人,不管是帝王,還是普通人,都應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而后人在了解到這段歷史的時候,也應該深刻地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
德不配位,天下必亡。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65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華李氏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