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歷史上的文藝皇帝,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宋徽宗和乾隆帝。雖然他們相隔將近千年,但都是一股文藝范兒。他們不但都愛書畫,對瓷器也有自己的獨到觀點,誰更勝一籌呢?
乾隆
宋徽宗
先說說宋徽宗,這位文藝皇帝不但喜歡書畫,而且書畫天賦極高,后來更是創(chuàng)造出了獨特的字體——瘦金體,筆勢飄逸,遒麗瘦勁。如果宋徽宗沒有成為北宋的皇帝,他可能會成為一位更成功的書畫大師。
趙佶《瑞鶴圖》遼寧省博物館藏
趙佶臘梅雙禽圖25.8x26.1cm四川省博物館
正如他所喜愛的書畫一樣,宋徽宗所推崇的美學,是極簡主義的文人美學,他所喜愛的瓷器也同樣帶有這樣的風格,最好的例子莫過于汝窯。汝窯是宋朝的五大名瓷之一,以“雨過天晴云破處”著稱于世,底胎堅實,釉色淡雅如玉,而且造型優(yōu)美,工藝精湛。相傳汝窯的有內摻雜了瑪瑙,因此汝窯的表面才有魚鱗狀的開片,并在釉內的氣泡附近出現(xiàn)亮點,寥如晨星,這些都構成了汝窯獨一無二的美麗,即使是后世官窯模仿出的瓷器也無法超越,它所包含的是一種優(yōu)雅精致的東方美學。
北宋汝窯奩式爐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汝窯碟
如果說汝窯是優(yōu)雅之美的代表,建盞則是渾厚淳樸與變化無窮兩種不同美感的統(tǒng)一。建盞雖然是一種黑色茶盞,但它的魅力在于器型、紋樣與釉色:在器型方面,建盞本身器型很小,但線條簡潔流暢外觀,設計古樸典雅;在釉色方面,建盞的釉色主體為黑色,但會因為窯變而產生多彩的釉面斑紋,在陽光下,這些斑紋有如黑夜中的點點星辰,自然而神秘。建盞所代表的,是渾然天成的自然之美。
南宋建窯兔毫盞
南宋建窯油滴束口盞
汝窯和建盞,分別代表了文人的高雅品位與天人合一之美,而能夠欣賞這兩種美的宋徽宗,雖然在治理國家上能力有限,但在瓷器審美上堪稱一流。同為文藝皇帝,乾隆皇帝對文化的追求也同樣執(zhí)著。他雖然不能像宋徽宗那般擁有出眾的藝術天賦,但依然喜歡臨摹各位書畫名家的畫作,并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作品,只是水平……大家都懂得。
乾隆御筆《白塔山記》手卷
乾隆《多祿圖》
作為生于盛世的皇帝,乾隆雖然也很多喜歡宋朝的優(yōu)雅風格,但從他在位時期的瓷器風格來看,他最愛的風格依然屬于華麗繁復的風格。乾隆時期的瓷器,大多裝飾繁瑣,而且造型十分奇異,這些瓷器上都體現(xiàn)了乾隆的一個特點:愛炫技愛花哨。雖然從燒制技術上來講乾隆朝瓷器似乎更高明,但瓷器的美觀程度上來講真心比不上宋朝的瓷器。
清乾隆古銅彩蕉葉紋出戟花觚故宮博物院藏
看這只乾隆年間的花觚,單看上面的釉彩,像不像是青銅器?出戟花觚的造型的確是仿制青銅器的造型燒制而出的,其實這種在器型上的仿制并不是乾隆的獨創(chuàng),這種考驗匠人水平的是它所用到的釉色——古銅彩。古銅彩的配置相比于其他釉彩更為復雜:
一、在高溫下燒出茶葉末色釉;
二、在茶葉末釉的基礎上繪金彩和綠銹斑色,然后在窯口內進行二次低溫燒制。
瓷器造型需要模仿青銅器,釉彩又是如此復雜,復雜程度如此之高的瓷器,大概也就是熱衷于復古之風的乾隆皇帝想得出吧!
清乾隆黃地青花纏枝花紋轉心瓶故宮博物院藏
清朝的瓷器種類,在康熙時期都已經敲定,但在乾隆年間又創(chuàng)制了一批新的器型,轉心瓶就是其中之一。這只乾隆年間的轉心瓶,以黃色釉彩為地,口沿下部繪制著卷草紋,頸部則有蕉葉和圓點紋,而腹部上下則有鏤空仰覆勾蓮“T”字形紋。這種瓶子內還有一個以紫紅彩為地的小瓷坯,上面繪制著一株梅樹。這只瓷瓶是一種中心鏤空,上下互不相連的器型,被稱為交泰,寓意著天下太平,萬事如意。如此復雜的紋飾與器型相結合,乾隆皇帝愛炫技的風格可真是不一般??!
清乾隆仿雕漆釉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琺瑯彩勾蓮紋象耳瓶故宮博物院藏
雖說都是文藝皇帝,但無論是書畫水準還是瓷器審美,乾隆都沒法與宋徽宗相提并論。而如果宋徽宗在藝術上的努力能有一半用在治國上,北宋又何至于滅亡得如此迅速呢!命運如此弄人,讓后世唯余一聲嘆息。
公元937年七夕, 他出生于江寧府 (今江蘇省南京市),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公元947年,醉心詩文書畫的他, 因一目重瞳、貌有奇表,而被長兄太子李弘冀猜忌,不得不醉心經籍、不問政事 ,自號“鐘隱”,以明其志;公元959年,太子李弘冀病逝, 雖百般不愿,也不得不入主東宮 ,成為家國儲君;公元961年六月,李璟病逝, 作為太子的他,肩負起家國基業(yè) ,但又有誰知曉他內心的不愿;公元975年,他 兵敗降宋,圈禁東京,不到三年,與世長辭,悔有此生······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yù),每每提起這個名字,內心總會不禁生出許多的悵惘與無奈: 他本可以是一位詞人、一位書畫家、一位曲藝家,然而卻生于帝王之家,還不得不面臨著家國末世的苦痛。
而今天子豐編撰比較的兩位: 宋徽宗趙佶 (jí)與 清乾隆弘歷,既是一位帝王,也同樣頗有文名,孰不知二位又能評析出怎樣的精彩,品味出怎樣的 歷史 味道呢 (僅代表個人觀點) ?
一、為政舉措
1、宋徽宗趙佶
《宋史》有云:“ 自古人君玩物而喪志,縱欲而敗度,鮮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為戒 ”,可見對于宋徽宗趙佶的 為君從政的能力是不敢恭維的。
徽宗即位后,向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面對朝中改革派與保守派的尖銳矛盾而不動于衷,反而 打著紹述新法的旗號,大批任用以蔡京為首的政治投機者 ,且崇信道教、大建宮觀、奢侈成風而 不問政務 ,致使稅役日增、官員腐敗、公然賣官等不法之事橫行, 政治形勢可謂一落千丈。
2、清乾隆弘歷
相比于宋徽宗趙佶的“政治失德”,清乾隆弘歷就頗為干練有為了。
乾隆即位后為緩和雍正時期造成的政治緊張氣氛,采取 “寬以濟猛,嚴以濟寬,政是以和”的為政綱領 ;并 重建與完善了軍機處 的建制和職權,極大地加強了皇權; 重視吏治、嚴懲貪腐 ,并嚴格運用“京察”、“大計”考核官吏,嚴肅處理侵貪案件。從而開創(chuàng)了 “乾隆盛世” ,從這些方面而言,乾隆可謂是一代明君了。
但乾隆 六下江南、勞民傷財;更是大興“文字獄”,造成政治恐慌 ,也不得不說是其為政不智的地方。然而, 總體而言是功大于過,為政頗有成就的。
二、軍事戰(zhàn)略
1、宋徽宗趙佶
作為亡國之君, 在軍事上宋徽宗趙佶可謂是“毫無建樹” 了:
2、清乾隆弘歷
乾隆自號“十全老人” ,可見對其軍事建樹是頗為自得的,即“ 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雖有好大喜功之嫌,但也不得不承認,乾隆在軍事上是頗有才略的。
三、君臣之道
宋徽宗趙佶可謂是偏愛奸佞之臣的代表了,獨寵權臣蔡京 ,使國家政治腐敗不堪而奢靡成風,政治形勢急劇惡化,最終致使北宋亡國;而 清乾隆弘歷相比而言還是頗為賢明的 ,即位初期選賢任能、大治貪官污吏,吏治可謂清明,然而 中年后,寵信權貪和珅 ,貪瀆之風盛行,吏治大壞。
四、太上皇
宋徽宗趙佶與清乾隆弘歷二人都是當過太上皇的人,然而目的與境遇卻頗為不同:
宋徽宗趙佶讓位于兒子宋欽宗趙桓,是因為畏懼金軍的兵威,不想承擔亡國之君的罵名罷了,說到底是為了躲避責任,令人頗為不恥;
而清乾隆弘歷則不同,為了不打破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的記錄,故而選擇在位六十年禪位。雖然如此,但乾隆依然以太上皇之位訓政、掌握實權。
五、文學成就
后人常言 “宋徽宗時,立書、畫、算學,當時留心藝文,厚昭忮巧,故縹緗(piǎo xiāng)翰墨至今珍之”, 可見宋徽宗趙佶文采斐然、深諳此道:在書法上,創(chuàng)造出獨樹一幟的 “瘦金體” (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在繪畫方面, 無論山水、花鳥、人物,都能“寓物賦形,隨意以得,筆驅造化,發(fā)于毫端,萬物各得全其生理”。
而 清乾隆弘歷就有些相形見絀、頗有附庸風雅的意味了 。雖然著有《御制詩集》,共創(chuàng)作詩詞高達42613首之多,平均一天要寫1.3首,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然而這些詩詞多為“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飛入草叢都不見”這類 口水詩,毫無欣賞品鑒價值 。
綜上,兩位為帝王且頗有文名者(僅代表個人觀點): 宋徽宗趙佶是“真”文人“假”皇帝,“作個文人真絕代,可憐生在帝王家”;而清乾隆弘歷是“真”皇帝“假”文人,“附庸風雅真絕代,好大喜功只為名” 。
1 南唐后主 李煜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才情的一位皇帝。
他的詩詞作品膾炙人口。
可是,他只是會寫詞而已,在政治上卻是個徹頭徹尾的弱者。
2 宋徽宗 趙佶
書法、繪畫雙絕,中國歷史上美術學院的最早雛形便是趙佶主導成立的畫院,他自己還發(fā)明了“瘦金體”書法,在書壇上獨樹一幟,小有地位。
至于書畫作品,更在香港,歐洲的拍賣行上創(chuàng)下了華人作品之最。
3 陳后主 陳叔寶
又是位詩文騷客、風流才子。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tài)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 ***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雖是亡國之音,但才情畢現(xiàn)。
4 唐玄宗 李隆基
杰出的音樂家,相傳連樂神十仙子都感嘆他的才情,親自下凡教導其神仙紫云曲。
5 魏文帝 曹丕
這個位子本該是他的父親曹操的,不過曹操實際上沒有稱帝,所以舍之不提。
曹家父子曹操大氣磅礴、曹植才高八斗,于是曹丕的才氣經常被忽視,實際上曹丕的文章還是很不錯的,賦文在當時的文界也很富盛名。
6 南朝梁武帝 蕭衍
這是位佛學家、經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全能性才子啊,不過可惜,這些都不該是個帝王必須具備的。
7 南朝梁元帝 蕭繹
妖童媛女,蕩舟心語;鹢首徐回,兼?zhèn)饔鸨?;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
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
《采蓮賦》
這是什么,又是靡靡之音,亡國之音啊。
在言情詩方面具有出色造詣。
8 隋煬帝 楊廣
楊廣是位暴君,但他也算得上是位詩人。
他的名篇《飲馬長城窟行》“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筑長城。
豈臺小子智,先圣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后人認為“頗有魏武之風”。
9 清高宗 乾隆帝 愛新覺羅弘歷
乾隆愛寫詩,但寫得確實不怎么樣,問題是人家老人家還相當?shù)淖载?,把幾個典故平仄對仗,堆砌起來就成了無數(shù)首律詩;乾隆皇帝還有一大嗜好,就是喜好題字。
樹長的奇怪了他要題,房子建好了他要題,哪個重要人物死了,或者娶媳婦了他還要題,逢年遇到什么天降祥瑞了,乖乖,他更要先吟后題。
這也罷了,他還要在古人的詩畫遺作上露一把臉,故宮收藏的無數(shù)歷代遺傳下來的詩作,幾乎就沒他沒有題字的。
更要命的是乾隆老爺子的藝術鑒賞力確實不滴,他題字的那些字畫無一不是收藏價值最高的。
就說展子虔的那副《游春圖》吧,本來酣暢淋漓,自然瀟灑的一副畫,他老爺子非要在遠山之后標上自個兒的大名,讓今人看了簡直哭笑不得。
宋徽宗與乾隆最大的相同點在于兩位都是皇帝并且對于藝術都有著相同的愛好。但是宋徽宗與乾隆的結局相差甚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執(zhí)政期間的種種表現(xiàn)所造成的。
想要比較宋徽宗與乾隆的結局最直觀的是需要比較兩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政績。因為他們有著相同的身份都當過皇帝。而宋徽宗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在宋徽宗在位期間,將精力與心血都花在了對于藝術的追求上,可以看到宋徽宗在藝術上的造詣確實很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甚至是為了滿足自己在藝術上的追求,花費了國家許多的人力物力來滿足自己對藝術追求的需要。
而在他執(zhí)政期間,任用奸臣造成了社會環(huán)境非常的動蕩不安,農民起義也是時有發(fā)生。而最后更是將自己的江山都葬送掉了,發(fā)生了歷史上的靖康之恥,結局是非常的悲慘。
而回顧乾隆的一生,乾隆對于藝術上也有極高的追求。創(chuàng)作的詩詞歌賦雖然都是打油詩但是數(shù)量還是非常的驚人,達到了上萬余首可見乾隆對于詩詞的喜愛程度是非常高的。同時乾隆還有一大愛好就是印章,擁有許多方印,并在一些名人字畫上蓋章,這也是乾隆獨到的藝術愛好。而乾隆算是一位非常合格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執(zhí)政最久的皇帝。乾隆在位期間已經達到了康乾盛世的一種社會環(huán)境,可以說是百姓安居樂業(yè),社會穩(wěn)定和諧。而且也將清朝的版圖不斷擴大并穩(wěn)定了民族叛亂的一些問題??梢哉f乾隆在位期間對于國家的管理是十分到位的,這也正是他的功績所在。人們對乾隆的評價還是非常高的。
因此宋徽宗與乾隆的結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65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