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想要成事,雖然重在自己付出努力,但是天時地利人和也一樣不能少。
就如同現(xiàn)在自己想要做一些事的時候,都會去找算卦大師詢問是否合適以及時機,
雖看著有些迷信,但是它確實又比較玄學。
看古代的電視劇時,你也會發(fā)現(xiàn)皇帝身邊有一些人,他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事會結(jié)合天象。諸葛亮就是這種典型的智者代表人物,他的謀略不僅助力劉備終成大事,還得以聞名天下。
史上還有一人堪比諸葛亮,此人名叫劉伯溫,民間向來流傳著一句話: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他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年少被譽為神童,后踏入仕途
劉伯溫生活的時代處于元末明初,他的父親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教他識字讀書。
天資聰穎的劉伯溫,比起十年寒窗苦讀還不一定能中舉的書生來說,他十二歲就考中秀才。鄉(xiāng)里人無不贊嘆他是不可多得的“神童”。
泰定元年,十四歲的劉伯溫有幸進入府學讀書學習,跟從老師學習春秋經(jīng)。
這部書雖言語簡潔,卻蘊含深意,常人覺得晦澀難懂,一般初學童生拿到這本書,只能捧書誦讀,其意不能參透。
劉伯溫卻表現(xiàn)出不同,他僅僅是默讀了兩遍,就對此書背誦如流,而且還能根據(jù)文義,
理解文章深層含義,說出了之前的人沒有說出的一些內(nèi)容。
最后老師只能佩服不已,心中暗自想道:
“他真的是個奇才,看樣子將來一定非同凡響!”
劉伯溫在十七歲那年就離開了府學,在處州拜名士鄭復(fù)初為師,開始對程朱理學進行系統(tǒng)學習,深入儒家思想。
鄭復(fù)初對劉伯溫很是滿意,在拜訪中,都忍不住表露對劉伯溫的贊賞,向他的父親說:“想必是您的祖先福德深厚,恩澤了子孫;家中能有這么出眾的孩子,以后必定光耀您家門。”
劉伯溫博覽群書,諸子百家皆已過目,對天文地理、兵法數(shù)學尤其鐘情,常常沉迷其中,潛心鉆研再多加揣摩,因此變得十分精通。
元統(tǒng)元年,劉伯溫趕赴京城大都參加會試,果不其然,一下就考中了進士。然而元末時期,正處于兵荒馬亂、戰(zhàn)事頻發(fā)之際,他只得在家中閑居了三年。
一等就等到了至元二年,
劉伯溫才正式被朝廷授為江西的高安縣丞官,居正八品,負責協(xié)助縣令處理一些日常的政務(wù)。
由于他對待工作認真負責,恪守職責,執(zhí)法嚴明,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做出了政績。
劉伯溫看到百姓的哭訴后,怒火直升,下定決心要為民除害。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明察暗訪,劉伯溫逐漸掌握了真憑實據(jù),終于能夠懲處這些豪強惡霸,給百姓一個交待,對于縣衙內(nèi)存在的一些貪贓枉法的官吏,劉伯溫也順帶進行了整治,
轉(zhuǎn)眼間,高安縣的社會風氣出現(xiàn)好轉(zhuǎn)。
劉伯溫在任期間,始終秉承“嚴而有惠愛”,在做到體恤民情之時,也對違法行為嚴懲不貸;在對待發(fā)奸摘伏時,從不畏懼強權(quán)。
這樣的父母官,百姓如何不愛戴?
但這樣行事的他,也不免招來地方豪紳的痛恨,對劉伯溫各種陷害,幸虧身邊人對他十分信任,才讓他免于禍患。
仕途多舛,幫朱元璋建立大明
劉伯溫辭官以后,選擇回到家鄉(xiāng)青田。
至正六年,劉伯溫來到丹徒,開始過了兩年的半隱居生活狀態(tài),才回到杭州居住,喜得一子,取名劉璉。在杭州定居的四年中,偶爾與竹川上人等方外之士來往交談,偶爾與劉顯仁、鄭士亭等文人雅士相對吟詩。
這邊劉伯溫正在享受閑暇時光,那邊朝廷就給他寄來的一封公文。
朝中大臣帖里帖木兒盤算著招安方國珍,但劉伯溫不認同,他覺得方氏兄弟是罪魁禍首,必須以儆效尤。而后,方國珍在重賂官府之下,得以招安,朝廷不但授其官職,還譴責是劉伯溫擅自作威作福。
劉伯溫面對好壞不分的朝廷,立刻上奏辭官還里,不愿輔佐這昏庸的朝廷。
而朱元璋慧眼識珠,將劉伯溫請至應(yīng)天,委任他為謀臣,劉伯溫見朱元璋如此看中自己,就針對當前形勢,分析了一番,提出應(yīng)避免兩線作戰(zhàn)、再采取各個擊破的方式,這些建言均被采納。
就此,劉伯溫開始誠心跟隨朱元璋,在其身邊出謀劃策如何對付剿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
當時正逢陳友諒在攻陷太平后,氣勢相當囂張,把誰都不放在眼里。于是朱元璋麾下的大將紛紛站出來,有的是勸說朱元璋投降自保,有的則認為必須避其鋒芒,等到良機再據(jù)守南京。朱元璋一時間無法抉擇,就連一旁的劉伯溫也是一副沉默不言的樣子。
朱元璋清楚劉伯溫的才能,知道他肯定有自己的見地,于是召他來內(nèi)室討論決策。
劉伯溫提出不論是提出投降的還是逃跑的,都應(yīng)該斬殺,以免導致軍心混亂,并且陳友諒正驕傲自滿,目中無人,正好借機誘敵進入圈套,使其重創(chuàng),把他的銳氣挫完。
劉伯溫說:
“天道后舉者勝,我方養(yǎng)精蓄銳,等對方進攻時再出戰(zhàn),定能成功,不如用盡府庫,開至誠,以此鞏固軍心,用伏兵伺機攻擊,取威取勝,建立大業(yè),在此一舉?!?/p>
此時正值朱元璋的吳國初創(chuàng)、百事待興,又在這時遭遇強敵,且內(nèi)部意見分歧的緊急關(guān)頭,劉伯溫僅用了寥寥數(shù)語,就一針見血,為當前時局撥開了迷霧,使得軍隊轉(zhuǎn)向團結(jié),努力為完成大業(yè)而奮斗。
曾預(yù)言福建出天子,最后真相如何?
吳元年,朱元璋封劉伯溫為太史令,在其職就遵其命,劉伯溫推出了《戊申大統(tǒng)歷》。在觀一次天象中,他突然發(fā)現(xiàn)熒惑星此時出現(xiàn)在了心宿位,這個征兆有些不詳,是預(yù)示著會有兵災(zāi)禍亂的卦象,劉伯溫便立即上奏朱元璋下詔反省自己。
看著終日大旱的天氣,劉伯溫就前去請求朱元璋讓自己處理久積的冤案,
朱元璋二話不說,授權(quán)劉伯溫平反,誰知這雨就突然下起來了。
劉伯溫見此,趁機請求建立法制,以便再次出現(xiàn)濫殺現(xiàn)象。
正趕上朱元璋正要處決囚犯,劉伯溫就上前詢問原因,朱元璋這才將自己夢中的情節(jié)告訴他。
劉伯溫聽后,大嘆:
“這正是您將要獲得疆土和百姓的吉象,應(yīng)停止行刑,耐心等待即可。”
果不其然,在三日后,便有海寧歸降的消息傳來,朱元璋聽后心悅不已,就讓劉伯溫把囚犯全部釋放了。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終于建立大明,命劉伯溫擔任御史中丞一職。
劉伯溫曾說過,福建會出以為天子,且三山作戰(zhàn)場,能否得到證實?
據(jù)史料記載,到了明朝嘉靖帝執(zhí)政時,他沉迷于煉制丹藥,想有長生不老之軀,便荒廢朝政,所以很多地方官也因此猖狂作亂,攪得老百姓不得安寧,有苦難言。于是福建當?shù)赜幸蝗?,因無法眼睜睜地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就糾集人馬跟他一起起義,此人名叫張璉。
由于地方官瞞報朝廷,導致張璉在福建稱帝后,朝廷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趕忙派戚繼光對其進行鎮(zhèn)壓。
可能是張璉的隊伍實戰(zhàn)經(jīng)驗還不充足,打不過正規(guī)軍,一計不成又想一計,張璉帶著他的人馬逃到了海外,來到了一個叫做蘇門答臘的地方。
不知是不是巧合,這事正好與之前劉伯溫的預(yù)言相匹配。
說劉伯溫是神通廣大,但他也不是每次都成真,有次他求雨,十多天后仍未見雨,惹得朱元璋大怒。
由此來看,劉伯溫并不是每次預(yù)言都會成功。
你覺得劉伯溫與諸葛亮,誰更勝一籌呢?不可否認的是,他二人的才能都非一般人可比!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70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