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親王堪稱“晚清第一貪”,但卻能在風云詭譎的晚清政壇中始終大旗不倒,邊腐邊升。在清王朝最后十年,他或為領班軍機大臣,或為內閣總理,又在1908年獲授鐵帽子王,世襲罔替,身份不可謂不顯赫。但這位大清王朝的最后一個鐵帽子親王,最后卻成為清朝遺老眼中斷送大清基業(yè)的千古罪人。
榮辱忽焉,皆在圣意
奕匡是滿洲鑲藍旗人,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孫,他的身份當時已屬皇室的遠支,行政能力也不出眾,常為時人所暗譏的奕匡居然能咸魚翻身,一步步從邊緣走入核心,可見其也必有“過人”之處。
在關鍵時刻,總能堅定地站在太后一邊。辛丑議和,雖然實際上是李鴻章在起作用,但整個談判過程,卻是奕匡在盯著。他的作用,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把西太后的罪責撇清。此后的新政,他也跟得緊,反正一切都以西太后的是非為是非。
另外,老慶還很會討慈禧太后的開心,比如,他把麻將引入皇宮,還派他兩個女兒有事沒事就進宮陪太后打麻將。一天玩下來,把老佛爺哄得高興,老慶的地位也就堅如磐石了。正是深得慈禧信任,雖然人人都知道他貪腐,可老慶就是能大旗不倒,并能夠帶病提拔、邊腐邊升,成為紅極一時的權勢人物。
賣官公司
1908年,奕匡七十誕辰。慶王府門庭如市,各地進獻者絡繹不絕。奕匡令屬下做四個冊籍。將送禮者按多寡厚薄分為四級。
凡現(xiàn)金萬金以上及禮物三萬金以上者,入一級福字冊;
凡現(xiàn)金五千以上者,入二級祿字冊;
凡現(xiàn)金千金以上者,入三級壽字冊;
凡現(xiàn)金百金以上及禮物值數(shù)百金者,入四級喜字冊。
同是送禮者大小多少不拒,甚至將物不滿百金者列為一冊。據(jù)傳這一次七十壽誕,奕匡所得現(xiàn)金五十萬兩白銀之多,禮物價值更為百萬以上。
中國新設了幾個出使大臣派往意大利、比利時和維也納,想要得此職位,須出錢買通。賣官的錢便入了清朝最不足道的慶親王的私囊(此時的奕匡只是外務部尚書)。我們昔日無能的雇員張德彝,現(xiàn)在是出使倫敦大臣,他花了二萬五千兩謀取該職。伍廷芳將其全部薪俸給慶王才得以留位,而他自己靠賣領事職位、華人登記和簽發(fā)華人保護書等等,大發(fā)橫財。”
可見,慶王賣官,不但國人皆知,而且早已名揚海外。時人稱慶親王府邸為“老慶記公司”,專賣官鬻爵。
老慶用人,量“財”而用。各官明碼標價,大小官員,若要升遷調動,沒有不奔走在奕匡門下的。
在眾多賄賂者中間,袁世凱可能是出手最大方的,行賄巴結更是無微不至。1903年,領班軍機榮祿病重,袁世凱一次就投入白銀10萬兩,買下老慶這只“潛力股”,老慶對袁也是“一見傾心”。其后,果如袁所料,奕匡進入軍機。老慶正式履新后,袁世凱更是月有月規(guī),節(jié)有節(jié)規(guī),年有年規(guī),每遇慶親王及福晉的生日堂會請客,兒女成婚,皆由袁一手操辦,不費慶王府一分錢。
從此,袁世凱深得奕匡的歡心和信任,很快由山東巡撫升任直隸總督。袁世凱用銀子鋪就了飛黃騰達的仕途。
理財之道
近代國人沒有什么存款觀念,普通百姓也沒有什么錢儲蓄,因此達官顯要的存款才是匯豐銀行關注的重點。為了吸引他們,匯豐一面做廣告宣傳儲蓄的種種好處,一面規(guī)定存戶資料絕對保密,中英兩套賬目從不示人,這一招俘獲了當時不少權貴的芳心,清廷官吏、民國政要寧愿少取利息,也要將貪污、搜刮所得的巨額資財存入?yún)R豐銀行,以保證安全。
據(jù)清人胡思敬《國聞備乘》記載,慶親王奕匡曾將120萬兩黃金送往東交民巷英商匯豐銀行存放。匯豐銀行很清楚奕匡巨額資財來路不正,于是擺足架子,多方刁難,數(shù)次往返,始允收存,月息僅給二厘。事情被清末御史蔣式瑆得知后,上奏朝廷,還捅給了報館,弄得沸沸揚揚。見事情鬧大了,慈禧不得不查,于是下令左都御史清銳和戶部尚書鹿傳霖組成專案組,成員包括舉報的蔣式瑆,對匯豐銀行存款案進行調查。
道員吳懋鼎為匯豐司會計,私以告御史蔣式瑆。式瑆劾之。事下尚書鹿傳霖、左都御史溥良查辦。奕匡大懼,遣使現(xiàn)與吳約,愿割其半借券還之,請勿宣。吳許諾。翌日,傳霖等至,呈其簿據(jù)觀之,凡巨室所存母金皆隱其名曰某堂某會。傳霖不能辯,亦不愿窮竟其事結怨于王,遂以查無實據(jù)入告?!?/p>
這樣,事件的結果便出現(xiàn)了反轉,被撤職查辦的不是奕匡,而是變成了百口莫辯的蔣式瑆。慈禧太后對其怒斥:“何得以毫無根據(jù)之詞,率臆陳奏,況情事重大名節(jié)攸關,豈容任意污蔑?”此事發(fā)生后,等于為匯豐銀行做了一次義務宣傳,中國官吏和工商業(yè)者都將匯豐視作安全的避風港,紛紛到匯豐銀行開立賬戶,將巨額資產和金銀古玩存入銀行,一時間匯豐存款大增。
貪腐為地球人都知道的老慶在晚清幾次“打虎”行動中都能擺脫“謠言”的困擾,一次次安全過關,照樣圣眷不衰,不僅得到了“鐵帽子”,而且其妻妾中還被封了6位“福晉”,超出了清制規(guī)定的親王只能封5位福晉的限額。
腐敗的忠臣只是獨裁專制維護自己地位的一劑慢性毒藥,只是老太后或許不知,在她死后,正是這位她眼中的大清“忠臣”力主隆裕太后和宣統(tǒng)帝退位,成了“皇族中,斷送滿清之第一罪人”。
摘自 | 《領導文萃》2020年10月下
稿件來源 | 《國家人文歷史》
責任編輯 | 蕪影
微信編輯 | 少時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74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