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記載著一個著名的故事,春秋時期,晉靈君成日不務正業(yè)、窮奢極欲、慘無人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昏君。為了取樂,他常常站在高臺上用彈弓彈人,看著其他人焦急地躲避彈弓,晉靈公莫名有一種滿足感。
晉國的正卿趙盾常常勸諫晉靈公,可晉靈公被勸得煩了,就派人殺趙盾。得知消息的趙盾連忙逃跑,沒想到跑到半路的時候,晉靈公就被趙盾的族弟給殺了,太史董狐得知此事后,就在史書上寫下“趙盾弒其君”。
深感委屈的趙盾為自己辯解,可董狐卻說:“你身為國卿,貿然出逃,還逃出過境,回來后也不去抓逆賊,不是你殺的還有誰?”
董狐認為,趙盾還沒逃出國界,說明他和晉靈公還是君臣,作為國卿,理應為君王的死承擔責任。不得不說,古代的史官有理有據,直言不諱,總體來說比較公正。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本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史書,它里面又蘊藏著哪些奧秘呢?
圖片:《左傳》資料截圖
一、史家之絕唱
司馬遷出生在一個條件不錯的小康家庭里,他的祖父司馬喜用了四千石栗米換了個爵位,讓全家人都免除了徭役,很小的時候,司馬遷就跟隨父親一起博朗群書、識文斷字,對文學展現了濃厚的興趣。
到了弱冠之年,司馬遷開始游歷天下,并在家里的幫助下當上了朝廷官員,司馬遷父親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寫出一本像《春秋》這樣的傳世大作,可臨了了就是沒寫出來,因此萬分遺憾。臨終之時,他囑托司馬遷完成他的遺命。
圖片:翻閱《史記》資料截圖
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漢武帝派了李廣利率兵攻打匈奴,可最后竟全軍覆沒,后來,大將李廣的孫子李陵又帶著五千多名士兵前往匈奴,沒想到,匈奴單于親自帶著三萬騎兵直接將李陵的軍馬團團包圍。
即便李陵的箭法很好,手下的士兵也非常有士氣與勇氣,但是匈奴的騎兵數量實在太多,漢軍又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援,最后終究寡不敵眾,只有四百多名幸存者逃了出來,而李陵卻成了匈奴的俘虜。
這件事馬上就在朝堂上傳得沸沸揚揚,上至漢武帝,下至文武百官,都知道了李陵投降的消息,漢武帝第一時間將李陵的妻兒老母全部下獄,還將大臣全部召集在一起,共同評說一下叛徒李陵的種種罪行。
大部分大臣都懼怕漢武帝的權威,紛紛順著他的意思大罵李陵,沒想到已經當了太史令的司馬遷卻偏偏與眾不同,他說:“李陵所帶的兵力不足五千,卻要對抗敵方好幾萬的兵力,且我方是步兵,敵方是騎兵,實力懸殊本就大,打敗戰(zhàn)在情理之中,況且他殺了匈奴那么多騎兵,也足夠向我朝和天下的百姓交代了啊。李陵在被俘時不愿立馬赴死,肯定有他的考量,說不定他想潛伏在匈奴,將來找一個機會報答皇上您呢?!?/p>
圖片:司馬遷向漢武帝諫言劇照
漢武帝聽司馬遷如此維護李陵,立馬大發(fā)雷霆:“你這明擺著要為那叛徒辯護,難道想要造反嗎?”隨后,他便將司馬遷下了獄,經過層層審問之后,司馬遷還是被判了罪,遭受宮刑。
由于拿不出錢免罪,司馬遷只好咬牙受了刑罰,可這刑罰對于一個四肢健全的男子來說簡直是要命,凡是受過此刑的人都,很難再抬頭挺胸地做人,司馬遷覺得既丟臉又憤恨,他曾奔潰地想過自殺。
然而,他的耳邊不斷響起父親的遺愿,目前也在拼盡全力在寫《史記》,為了父親一生的夙愿,也得咬牙堅持下來。
為了搜集史料,司馬遷很早就開始游歷,他曾經去過浙江,參觀了大禹與各部落首領開會的地方;也曾去過長沙,在江邊懷念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還曾到過曲阜,在那里考察孔子給眾弟子講學的地方。包括漢高祖的故鄉(xiāng)沛縣,他也曾去過。
通過無數次的游覽和實地考察,司馬遷獲取了大量史料,為《史記》的撰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圖片:宮刑使用的工具劇照
二、三十年,無事
《史記》是一本非常杰出的著作,無論是《史記》本身還是司馬遷本人都在史壇上備受贊譽,《史記》中記載了大量的名言警句,幾乎沒有一句廢話,不過,有讀者在閱讀《史記》中的《秦本紀》時,發(fā)現了這樣一段文字:“三十年,無事”。
難道堂堂太史公司馬遷也會如此敷衍嗎?一般來說,史書的語言要求精煉簡潔,將當年發(fā)生的重點要事記錄下來。如果某一年沒有發(fā)生什么特別的事,史學家便會跳過去不寫,有時候甚至會跳好幾年,通常情況下并不會特地寫下“無事”二字。
而司馬遷特意提到了“三十年,無事”,說明這對司馬遷來說特別重要,“三十年,無事”反而是件大事。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自嬴政即位以來,每一年都有大事發(fā)生,而終于有一年風平浪靜,百姓們可以休養(yǎng)生息,因此史學家就覺得這一年特別有紀念意義,故特將此記錄下來。
圖片:司馬遷編寫《史記》資料截圖
秦始皇即位后的二十六年里,幾乎每一年都會發(fā)生大型戰(zhàn)爭,造成天下百姓流離失所,國內人數驟減。除此之外,老百姓們還有面對各種各樣的天災,如地震、蝗災、饑荒等等,各國的百姓幾乎沒有享受過一天好日子。
到了二十七年這一年,天下初定,秦始皇開始到處巡游,派人修建宮殿和甬道等,二十八年,秦始皇還強制性拆遷,讓三萬戶百姓全部遷至瑯邪臺下,甚至有興致出海尋仙。
二十九年,秦始皇在巡游的時候遭到刺客襲擊,好在刺客沒有得逞,可士兵也沒捉到刺客,于是,各個地區(qū)戒備森嚴,全國通緝刺客。到了三十年,天下終于太平了一年,百姓們也可以在這一年中安居樂業(yè)了。
不過,這樣的好日子并未持續(xù)多久,三十一年,秦始皇又在咸陽遭受刺客,他派兵在關中搜尋二十天仍舊沒捉住刺客,這一年的糧價暴漲,一石高達一千六百錢。
圖片:秦始皇巡游時遇刺劇照
接下來的幾年同樣不太平,每年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幾件大事,要么就是星象出現大兇之兆,要么就是秦始皇在國內大興土木、焚書坑儒等等,到了三十七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駕崩,天下又要面臨大變。
可以說,除了三十年之外,老百姓們沒有哪一年不被折騰,《史記》上并不是沒記載秦始皇的功績,可他的過錯比起功績有過之而無不及,秦朝的百姓能活下來都是命大,尤其是農民,辛苦勞作一整年,臨了還要承受各種徭役賦稅,連飯都吃不飽。
老百姓本以為熬到秦始皇駕崩,苦日子也算到頭了,可他們萬萬沒想到,繼承皇位的胡亥更可怕,他沒有繼承父親的能力和本事,倒是把秦始皇身上所有的壞脾氣和壞習慣都繼承了,愣是把秦國搞滅亡了。
魯迅先生曾在《漢文學史綱》中評價過,發(fā)憤著書,意旨自激,其余任安書有云…魯迅對《史記》做了非常精粹的評價,就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那么,最值得一談的便是《史記》這本書的雙層價值。
第一層,就是"史家之絕唱"。
《史記》這本書固有的價值,實際指這部書首先是一部歷史著作。"史家之絕唱"就是說,《史記》這本書在史學地位上具有超絕的歷史。
第二層,是"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筆下的《史記》,不僅是史學著作,同時和屈原的《離騷》一樣,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所以"無韻之離騷"這句話顯示出《史記》的文學價值。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史記》的史學價值。
首先,《史記》是一本集先秦漢初之大成的歷史著作,分量之大,卷帙之多,內容之豐富,前所未有。
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司馬遷自己對這部書的體例和主要內容進行了這樣的概括。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部書是記錄從黃帝以來一直到司馬遷所生活的時代的通史。它分為五個部分,就是表、本紀、書、世家、列傳。合起來總共有一百三十篇。這樣的龐大的史學著作就體現了豐富的內容。與前代的書比較起來,可以說是一個集大成的著作。
以前曾提到國別體的史書代表作品《國語》和《戰(zhàn)國策》。同時也提到過編年體的史書《春秋》。但是他們記述的歷史都是分國的,以某一國的歷史事件為中心。而《史記》在《國語》、《戰(zhàn)國策》以及《春秋左世傳》這些編年體史書和國別體史書中的基礎之上,將《史記》這部歷史著作擴大為全中國的歷史。這個"全"包括時間之全、空間之全。當時的漢家天下都成了司馬遷記述歷史的主要對象,改變了當時春秋戰(zhàn)國時代風格,分國割據的歷史局面。建立了歷史統(tǒng)一的觀念。
第二,《史記》在編撰體例上,表現出一種完整的結構體制。即結構嚴密,體制完整。為后代的史書樹立了新典范。
學者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司馬遷參酌古今,發(fā)凡起例,創(chuàng)為全史。本紀以敘帝王,世家以記侯國,十表以系時事。八書以詳制度,列傳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總計于一編之中…可見,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這個編撰體例成了后代史學家最高的編撰準則?!抖氖贰肥乔宕r期簽訂的二十四本史書。這二十四部史書被稱為正史。
正史之首就是司馬遷的《史記》。不僅僅是時間尚早的原因。主要是說以后的二十三史在編纂體例上都是依據司馬遷《史記》的編撰體例的。這個體例司馬遷在《太史公書》中進一步表述,本紀、表、書、世家、列傳。
用趙翼的話來說,就是"史家之極則也"。
第三,《史記》這部書體現了司馬遷秉筆直書的實錄精神。
《史記》這部書中,對游俠、刺客給予非常高的地位,而對那些隱士地位是比較低的評價。司馬遷還特別推崇那些能使財富增值的一些商人。就表現出重勢利而羞貧賤的觀點。在班固看來,這是《史記》這部書的一個弊病所在。后人看來,但也未必。司馬遷對孔子的評價相當高,而且還記錄了許多孔子弟子的一些事跡。這都表現了司馬遷對儒家的重視,而崇尚黃老之術是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的思想。司馬遷在《史記》中確實寫過《游俠傳》,而確實也寫過《刺客傳》。他對游俠和刺客給予非常高的評價。但是,這也正是司馬遷思想的先進所在。后來他對能夠增長財富的商人的推崇,這當然與儒家的君子固窮的這種正統(tǒng)思想不相符。但是恰恰是在這個方面表現出司馬遷的進步性。班固所謂對司馬遷《史記》缺點的評價,有的是不符合事實的,也有的雖然符合實際的事實,但是卻做出了錯誤的評價。
班固以"實錄"這個詞來評價司馬遷的《史記》是比較符合《史記》這部書的事實的。因為這種評價的觀點也是正確的?!妒酚洝愤@部書他的遭遇在漢代,當時不像是現代社會如是如此的推崇的。在乾隆時代《史記》作為《二十四記》之首,也就是正史之首。當時還不能夠廣泛地流傳,在司馬遷去世之后也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我們可以看兩個例子。一個是在司馬遷再世時候,漢武帝聽說司馬遷正在編撰《史記》,就讓人把《史記》拿來給自己看。漢武帝看了以后,特別是看了其中的孝文帝、漢文帝、漢景帝以及記述自己本紀的這個部分(皇帝們非常在意史書對自己事情的記錄),非常的生氣。命令要把這本書毀掉??梢姡隙ㄊ怯涗浟嗽S多不利于漢武帝的事情,引的漢武帝非常的生氣,勃然大怒。一直到東漢明帝年間,皇帝下詔說,司馬遷著書,成一家之言,揚名后世。
意思是說這部書里邊有一些貶損當時的內容,表明司馬遷不是一個合格的史學家。從這些來看,我們看出來司馬遷的進步性。也就是司馬遷的實錄精神。主要是對漢武帝事情的記述。漢武帝時代是漢家經過了六七十年的積淀,達到了一個比較強盛的時代,司馬遷生活在這個時代。司馬遷在《平準書》的史料當中,也客觀地記述了漢武帝時期國家財力的興盛和社會的安定。
評價中國古代社會的繁榮,主要是看糧食的收成。我們看到漢家的糧倉里面聚集了很多的糧食,有的倉庫還放不下去,放到外面露天下雨都爛了,吃不完。這是看到漢武帝時代國家的強盛。隨后也是非常的安定、富裕的時代。在記錄這個優(yōu)點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漢武帝本人的一些缺陷。
《封禪書》中,司馬遷就淋漓盡致地揭露了漢武帝對鬼神方式迷信的缺點。今天子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方士李少君之死,漢武帝絕對不敢相信,特別的傷心。實際上,李少君是一個騙子。但是漢武帝認為李少君是變成了神仙了,他是不會死的。這部書里邊兒還揭示了漢武帝心甘情愿的被方士所欺騙。所以《封禪書》實際上就是漢武帝迷信神仙的一個實錄。
在《史記.酷吏篇》中,記錄了張湯、王溫舒使用酷刑。王文書任何內太守時,大肆捕人,…流血十余里。說王文書是一個酷吏,按照中國古代的法治,立春以后不能行刑。所以王文書說如果是冬天再長一點的話,就可以把所有的犯人除以極刑。司馬遷非常感慨地說,其好殺伐行,威不愛人,如此天子聞之,以為能前為中尉。但是漢武帝對王文書這種人是非??粗氐?。從《酷吏列傳》中,我們可以看出來,漢武帝當時表面上推行的是儒家的仁義愛人思想,實際上他的行為已經是尊崇秦始皇時期的嚴刑峻法來對待天下的百姓。
正是司馬遷的《史記》保有了這樣實錄的精神。一方面,我們看到了漢武帝時代社會的財富,社會繁榮安定的局面;另一方面,我們看到漢武帝本人,是一個迷信之徒,重用那些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張濤、王文書這些酷吏。《史記》讓我們看到漢代繁榮的同時,也看到了漢代的危機;興盛的背后也蘊釀著殘酷的一面。
第四,《史記》這部書建立了中國歷史的正統(tǒng)觀念。
《史記》剛開篇就是五帝本紀。后面是《三王本紀》。三王,指的是夏商周三代的帝王(的歷史事件)。夏禹商湯……開篇就營造了一個大一統(tǒng)的歷史。在遙遠的五帝時代,中國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如果今天按照考古的實際來驗證的話,這個思想未必符合上古時期的真實的社會現實。但是司馬遷這樣編撰中國的歷史之后,對后代的中國發(fā)展的深遠的影響。這一點實際上是受到他的老師董仲舒的影響。董仲舒是一個《春秋公羊》學派的大師?!洞呵锕驅W》與《春秋左氏傳》做了一個比較。《春秋左氏傳》主要是補充春秋這部史書的歷史事實。而《公羊傳》主要是記述當時歷史中所顯示出來的重要的政治觀念,特別是開篇時候提出的大一統(tǒng)觀念。大一統(tǒng)觀念為董仲叔所研究。對司馬遷編撰《史記》有直接的影響。這一點對后代的中國的國家觀念也有深遠的影響。這是一個正面的、積極的影響。大一統(tǒng)觀念就成了我們這個國家的深遠永久的觀念。
以后的歷史就沿著這樣大一統(tǒng)的觀念發(fā)展。司馬遷延續(xù)了這個歷史史實。有的史料中的五帝是不一樣的。
五帝為什么不多不少只有五個呢?是因為受五行觀念的影響。五行觀念是中國文化中的龐大的系統(tǒng)。"金木水火土"是《五行學說》中最基本的要素。五行決定了世界的其他的要素。五方、四季都可以歸納到五行中去。不僅是自然是這樣,人類的歷史也是這樣的。古人在祭祀的時候,所謂的五帝也是精神五行。司馬遷是受到五行觀念的影響,所以在實際開篇給我們寫了《五帝本紀》。
五帝三皇以后,司馬遷又進一步提出對秦的尊崇。秦統(tǒng)一六國是歷史事實,但是在歷史的觀念之上,在《史記》六國表中,秦取天下多寶寶是變異成功大?!?br>
不承認秦的地位的地位,在今天的考古文獻中已經得到證實。2009年的時候,北京大學收藏了一批從海外搶救過來的竹簡文獻。這批竹簡至有3000多冊。經過整理以后,有一篇文獻《趙正書》。這篇文獻的題目很特別。
*寫到了秦始皇寫到了胡亥,還有當時的重臣李斯。這里的趙政不是別人,實際上就是秦王嬴政。為什么竹簡子之中不講秦王嬴政?也不講像司馬遷這樣給他一個"始皇帝"的稱呼。就是因為這個竹簡子保留了漢代初期當時人們心中的一個觀點,就是秦在正統(tǒng)上不能夠作為一個五帝三皇以后的一個統(tǒng)一的王朝來對待。但是司馬遷給予的秦國很高的地位。在《十二本紀》當中,給予了秦國兩個本紀的位置。除了秦本紀之外,還有一個始皇本紀,所以看出來司馬遷對秦的尊崇。其次,是鐘楚情懷。司馬遷的"鐘楚"情懷主要是對陳涉和項羽的推崇表現出來的。陳涉在我們一般的歷史史書中說的是一個農民起義的一個領袖。
*在司馬遷的眼中,陳涉的起義是為楚國事情的復興而起義的。所以實際上,《陳涉世家》中,我們可以看到司馬遷給陳涉一個非常高的地位,像其他的諸侯王一樣來對待陳涉。他起義成功以后,建設的國家叫大楚或者叫張楚。"楚"這個印象在《陳涉世家》中是非常鮮明的。
其次,在《項羽本紀》中,也看出司馬遷鐘楚的痕跡。在《項羽本紀》最后司馬遷高度評價項羽這個人,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br>
*司馬遷先給予項羽這么高的評價,實際上最終目的是為了鐘楚。所以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說,借楚南公一個陰陽家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在某種意義上,司馬遷非常希望楚國能實現大一統(tǒng)這種愿望。他覺得通過陳涉還不夠,還要通過項羽來完成。所以在《項羽本紀》中,他也念念不忘楚國的背景。項羽的祖父就是楚國的大將項燕。項燕是被秦國的大將王翦所殺的。在書中他念念不忘項羽背后楚國的痕跡?!俄椨鸨炯o》中還記錄了另外一個企業(yè)的領袖叫陳嬰。陳嬰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將家,有名于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
陳嬰當時起義的時候,也要打著項家的旗號。為什么要打項家的為什么要打項家的旗號呢?因為項家當時是楚國的名族。其次,司馬遷還給了項羽一個神圣的出身。傳說舜帝的時候,他是兩個瞳仁,那么項羽的眼睛里也是兩個瞳仁,他很有可能是舜帝的后代。談到項羽為什么會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多少資歷,一下子就興盛起來呢?在楚漢對壘的時候,項羽曾經對漢王劉邦說,天下洶洶,歲數者,徒以吾兩人而。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惡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他說我們不要讓天下的百姓再受苦了,我們可以看出來項羽的身上有一些仁義的情懷。
《史記》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fā)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chuàng)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后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史學家",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卻因此更加發(fā)憤著書,創(chuàng)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自司馬遷以來,便視歷史為時代的百科全書,所以司馬遷取的材料,范圍極廣,自政治以至經濟,自戰(zhàn)爭以至學術,無不包括在內,其所網絡的范圍是極其廣大的。
司馬遷為封建社會的文人,遭不白之冤,司馬遷懂得了去直面挫折,去縮小痛苦。司馬遷讓人們懂得在逆境中生活,應學會去縮小已有的痛苦,不能遇到一點挫折就把它想象得十分可怕,只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個人的不幸有一定的社會原因,但自己本身不抗爭,不縮小痛苦,就永遠改變不了被動的局面。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傳記通史從時間上講,它描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的歷史演變。從地理上講它不僅記載了中原王朝的政局,而且記載了中國第一部民族史傳記少數民族歷史發(fā)展。更可貴的是,《史記》也看世界、看記錄韓國大灣、烏里、康州、大越等中亞國家的社會形態(tài)和人文情懷。
從傳記的角度看,《史記》不僅記載歷代帝王將領,還包括農民起義者,學者,游騎兵,刺客,醫(yī)生商人女人等等,覆蓋了社會的各個階層。
就內容而言《史記》更全面,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天文學地理,國籍,醫(yī)學宗教它是一部完整的百科全書,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
《史記》有一種進步的史學觀,對中國史學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史記》不虛美,不隱惡。它記錄和總結了歷史發(fā)展和經驗教訓,以期向未來的君主和大臣們學習。這種客觀性公平的真正的記錄精神受到歷代史家的高度贊揚,成為書寫歷史最基本的要求?!妒酚洝防^承了先秦唯物主義的傳統(tǒng),建立了樸素的唯物史觀。
《史記》真正做到了司馬遷自己所說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其一家之言成就千古史家之絕唱!最后,《史記》在敘事和記言中還常常引用民謠、諺語和俗語。由于它們產生、流傳于民間,概括了廣大的社會生活,是一種精粹的富于戰(zhàn)斗性和表現力的語言,《史記》的語言更加豐富生動,并且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批判?!妒酚洝坟S富的語音當之無愧能稱得上是“無韻之離騷”!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74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