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素位之王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意思是:君子安于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去做應該做的事,不對自己本位以外的名利存非分之想。處于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人應該做的事;處于貧賤的地位,就做一個貧賤的人應該做的事;處于邊遠夷狄地區(qū),就做在邊遠夷狄地區(qū)應該做的事;處于患難之中,就做在患難之中應該做的事。如此,君子無處不感覺到悠然自得。
素,本義是指未經(jīng)加工的本色絲織品,沒有染色的絲織品叫做素。后來被引申為“本性、本質(zhì)”的意思。易經(jīng)中的履卦是這樣解釋素的含義,履卦中的初九卦辭是:素履,往,無咎。意思是依“本心、本質(zhì)”做事,以此行進、前往,便不會有偏差、過錯。
明朝的圣人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講過這樣一段話:“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凡謀其力之所不及而強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為致良知”。王陽明認為,作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應當在他所處的地位上采取適當?shù)男袆?,思考問題不要越出自己所處的地位。凡是謀求能力所不及的事或是勉強做智慧不能認識的事,都不能達到致良知。
素位而行。一個君子應安于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地位,不為物所累,不受外界影響,按自己的本質(zhì)、本心去做,并努力做好應當做的事情。無論我們身處何位,都可以在我們的本位上去踐行中庸,素位而行,見到父母,就去好好修孝,與朋友相處,就好好修信,來到單位,就盡忠履責。素位而行,“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素位之王。在紛亂復雜的現(xiàn)代社會中,作為一個君子,如何游刃有余的應對來自外界的名利誘惑,如何恰當?shù)奶幚砗酶鞣N復雜的社會關(guān)系,如何安頓好自己的那顆向外攀緣的心,如何快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古代圣人早就給我們設(shè)計了人生達道,就是素位而行。你是一位學生,就去做一個學生應該做的事情,尊敬師長,好好學習;你是一位父親,就去做一位父親應該做的事情,努力工作,養(yǎng)家糊口;你是一位醫(yī)生,就去做一個醫(yī)生應該做的事情,治病救人,救死扶傷;你是一位企業(yè)家,就去做一位企業(yè)家應該做的事情,生產(chǎn)進益求精的產(chǎn)品,造福社會大眾;你是中國人,你就去應該愛國,就應該為國家去奉獻力量;你是美國人,你就遵守他國的法律,發(fā)揮你應有的價值。你是個億萬富翁,你就去演一個億萬富翁的腳本,你就去布施,去幫助更多的人,你是一位人民公仆,就應該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為人民服務,去做眾生的表率。每一個人,在不同年齡,不同的境況,不同的時空,都有自己不同的角色定位和責任義務,不管時代怎么變化,世界怎么發(fā)展,科技怎么發(fā)達,我們都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安守自己胸中的那份道義和信義,堅守自己的中庸之道,素位而行,做自己的素位之王。
孔子作春秋,萬古之素王
“素王”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莊子?天道篇》:“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以此處下,玄圣素王之道也?!痹馐侵赣惺ネ踔?、無圣王之位的人。
《淮南子》中說孔子才智出眾,勇力過人,專行教化之道,以成素王”??鬃釉谑罆r,已經(jīng)預知了漢朝的興起,且預為漢代制定法度。到了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倡“獨尊儒術(shù)”,將孔子尊為“素王”, 他在《天人三策》中說:“孔子作《春秋》,先正王而系萬事,見素王之文焉?!薄6偈嬉院?,東漢哲學家王充在《論衡》中講,“孔子作《春秋》以示王意,然則孔子之《春秋》,素王之業(yè)也;諸子之傳書,素相之事也”。當代哲學家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也提到“孔子修《春秋》,是代王者立法,有王者之道,而無王者之位,故被稱為“素王”。
從歷史上看,孔子刪詩書,著春秋,作易傳,傳經(jīng)藝,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奠定了基礎(chǔ),“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孔子春秋的微言大義對匡扶正義、揚善抑惡起到了作用。在后世儒家看來,孔子所為是代“王”立言,孔子被稱為“素王”,當之無愧。春秋時代,齊景公很欣賞孔子的政治思想,他曾問政于孔子,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作為一個君主,要守君主的道,作為別人的臣下要行臣下的道,作為一個父親要盡到父親的道,作為兒子要盡到兒子的孝道,讓齊景公深為嘆服。這也就是孔子為政,提倡“正名”的本意所在。由此可見,孔子的“素王”實際上是承傳中華禮儀文化的無冕之王。
關(guān)于孔子素王的傳說
在民間傳說中,說孔子降生的當天晚上,有麒麟降臨在孔府闕里人家,并口吐玉書,上有“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的字樣。既告訴眾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孫,雖未居帝王之位,卻有帝王之德,堪稱"素王"??鬃蛹胰藢⒁徊世C系在職角上,以示謝意。周敬王末年時,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時,竟挖出了那條當初系于麟角的彩繡。以后,人們又引申出玉書三卷,孔子精讀后成為圣人。至今,在文廟、學宮中還以《麟吐玉書》為裝飾,以示祥瑞降臨,圣賢誕生。
自古以來,民間一直都有“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的說法。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74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