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尉遲敬德:勇猛善戰(zhàn)的大唐名將,為何差點被李世民手下殺死

      強軍富民 2023-09-19 22:41:56

      大家好

      ,我是尼摩船長
      ,歡迎乘坐鸚鵡螺號
      ,尼摩船長帶你遨游知識的海洋

      尉遲敬德是大唐名將

      ,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救護李世民
      ,擊敗竇建德,討平劉黑闥等事中立下巨大功勞
      ,促進了唐朝對天下的統(tǒng)一
      。那尉遲敬德是如何為大唐建功立業(yè)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追隨劉武周

      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本名融

      ,《新唐書》誤載為恭)早年在高陽從軍
      ,因為率軍消滅盜賊有功,得以升任散朝大夫
      。大業(yè)十三年(617年)
      ,劉武周起兵反隋,他于是前往投靠
      ,因為驍勇善戰(zhàn)
      ,得以擔任偏將。劉武周派宋金剛伐唐
      ,他擔任先鋒
      ,一路攻城略地
      ,直逼河東

      劉武周

      呂崇茂占據(jù)夏縣,投靠劉武周

      ,遭到唐軍圍攻
      。尉遲敬德于是率漢軍救援呂崇茂,大敗唐軍
      。李世民率唐軍抵御宋金剛
      ,雙方在柏壁對峙。漢軍糧盡退兵
      ,李世民趁機追擊
      ,大敗宋金剛,尉遲敬德只得退守介休
      。李世民派人勸降尉遲敬德
      ,他于是和尋相率軍降唐
      ,李世民對此十分高興,于是封他倆為右一府統(tǒng)軍

      投降唐朝

      李世民

      李世民率軍討伐王世充,尋相卻突然逃走

      。諸將因此懷疑尉遲敬德也會叛唐
      ,于是將其囚禁。屈突通與殷開山對李世民進諫說:“尉遲融剛歸降大唐
      ,對大王還沒有完全順從
      。他異常兇猛,又被我們懷疑囚禁
      ,內心一定會生出怨恨
      。留下他早晚是個禍害,不如早點殺掉他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崩钍烂窕卮鹫f:“我與你們的看法不一樣,尉遲融若真有貳心
      ,又怎么會遲于尋相背叛我
      ?”于是命人釋放尉遲敬德。

      李世民將尉遲敬德招進帳內

      ,賞賜重金
      ,然后安撫他說:“大丈夫注重意氣,不會因為小的猜疑而心生芥蒂
      。寡人不會聽信讒言以陷害忠良
      ,希望你能夠體諒。如果想要離去
      ,那這些財寶就作為路費
      ,以表達我對你的情誼?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蔽具t敬德聽了
      ,十分感動,說自己誓死忠于大唐

      隋末群雄

      一天

      ,李世民與尉遲敬德在洛陽城外打獵,突然遇上王世充的數(shù)萬大軍
      。王世充手下的猛將單雄信見李世民人少
      ,于是急忙向他殺去。尉遲敬德趕忙護衛(wèi)李世民
      ,將單雄信打下馬去
      。鄭軍見尉遲敬德十分英勇
      ,一時不敢追趕。尉遲敬德率部下殺向鄭軍
      ,將其擊潰
      ,使得李世民安全撤回大營。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眾人都說你會反叛
      ,但上天讓我放過了你
      。善事有征兆,沒想到回報得這么快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庇谑琴n他大量財寶,對其更加信任

      勇猛無敵

      李元吉

      尉遲敬德擅長躲避敵人刺來的槊,經(jīng)常單人獨馬殺入敵陣

      。眾敵人用槊刺他
      ,竟然不能傷他分毫,反而被他奪走武器
      ,讓他刺中
      。齊王李元吉也擅長使槊,聽聞尉遲敬德勇猛
      ,便想親自比試
      ,于是命人去掉雙方槊上的利刃。尉遲敬德說:“即使加上利刃
      ,也傷不到我
      。請齊王只去掉我槊上的利刃,以免傷到大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苯Y果李元吉沒能刺到尉遲敬德。

      李世民說:“奪槊

      、避槊那個容易
      ?”尉遲敬德回答說:“奪槊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庇谑撬钗具t敬德奪走弟弟李元吉的槊。李元吉于是躍馬持槊
      ,一定要刺中尉遲敬德
      ,結果反而被尉遲敬德多次奪槊。自此李元吉對尉遲敬德的勇猛十分佩服
      ,但也視為奇恥大辱

      虎牢之戰(zhàn)

      李世民與竇建德在虎牢關對峙

      ,他想要和夏軍挑戰(zhàn),便讓程咬金
      、秦瓊率軍埋伏
      ,自己和尉遲敬德到夏軍營前挑戰(zhàn)。夏軍于是出營追擊
      ,李世民則用箭連殺數(shù)名追兵
      ,尉遲敬德也殺了數(shù)十名追兵,將夏軍引入伏擊圈
      。秦瓊等人趁機出擊
      ,大敗夏軍。

      王世充侄子王琬騎著隋煬帝騎過的駿馬在唐軍陣前炫耀

      ,李世民見了說:“王琬所騎的真是好馬
      。”尉遲敬德因此請命捉拿王琬
      ,李世民準許
      ,他于是和高甑生、梁建方三人闖入夏軍陣內
      ,擒拿王琬
      ,俘獲寶馬。后來尉遲敬德又率軍平定劉黑闥
      、徐圓郎
      ,屢立戰(zhàn)功,得以升任秦王府左二副護軍

      參與玄武門之變

      李建成

      太子李建成與弟李元吉想要除掉李世民,便以重金拉攏尉遲敬德

      ,遭到拒絕
      。李建成因此惱羞成怒,嫉恨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把此事告訴李世民
      ,李世民對他更加信任倚重。李元吉害怕尉遲敬德
      ,于是派人刺殺他
      。尉遲敬德知道李元吉對他不利,于是打開大門
      ,等著刺客進來
      。刺客畏懼尉遲敬德,始終不敢進去刺殺。李元吉于是在李淵面前進讒
      ,想要除掉尉遲敬德
      ,但因為李世民反對而沒有成功。

      武德九年(626年)

      ,尉遲敬德與長孫無忌聽說李建成與李元吉設計要殺害李世民
      ,便對李世民進諫,勸他除掉李建成與李元吉
      。李世民推辭不肯
      ,二人因此多次勸諫,聲稱李世民不聽
      ,二人就要逃離秦王府
      。李世民于是下定決心,命尉遲敬德帶房玄齡
      、杜如晦進秦王府
      ,商議對策。

      李淵

      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

      ,先殺掉李建成
      ,李元吉則急忙逃走。尉遲敬德追趕李元吉
      ,將其殺死
      。然后李世民派尉遲敬德到皇宮護衛(wèi)李淵,李淵問他:“今天是誰作亂
      ,你進宮又是為了什么
      ?”尉遲敬德回答說:“秦王因為太子、齊王作亂
      ,所以誅殺他們
      ,又擔心陛下安危,所以派我來保護陛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崩顪Y聽了,只得稱贊李世民與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請李淵下令

      ,天下兵馬都受秦王節(jié)制,李淵只得聽從
      。李世民便以李淵之名
      ,消滅李建成與李元吉的護衛(wèi)。李世民手下想要將李建成與李元吉的黨羽全部除掉
      ,但尉遲敬德反對
      ,認為他們是脅從
      ,應該赦免
      ,這樣才能安撫人心
      。李世民聽從,評選玄武門之變的功勞時
      ,以尉遲敬德與長孫無忌并列第一
      ,還把齊王府的錢財房屋全部賞賜給尉遲敬德。

      居功自傲

      房玄齡

      貞觀元年(627年)

      ,李世民封尉遲敬德為右武候大將軍、吳國公
      。突厥派兵入侵大唐
      ,尉遲敬德率軍抵御,斬殺突厥大將
      ,獲得勝利
      。他為人耿直,經(jīng)常倚仗功勞
      ,斥責長孫無忌
      、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的過失
      。李世民因此把他外放為襄州都督

      李世民與眾臣在慶善宮飲宴,尉遲敬德見有人坐在他前面

      ,便斥責那人說:“你有什么功勞
      ,竟敢坐在我的前面?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比纬峭趵畹雷谏蟻韯裎具t敬德
      ,反而慘遭毆打。李世民很生氣
      ,便對尉遲敬德說:“我對漢高祖屠殺功臣十分反對
      ,因此想要保全你們。沒想到你屢次犯法
      ,我才知道漢高祖殺彭越
      、韓信是有道理的。希望你好自為之
      ,不要居功自傲
      ,否則悔之晚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蔽具t敬德聽了
      ,連忙向李世民請罪。

      唐朝討伐高句麗

      貞觀十八年(644年),李世民想要討伐高句麗

      ,尉遲敬德進諫反對
      ,認為派一員大將征討即可,皇帝不必親自御駕親征
      。李世民不聽
      ,執(zhí)意討伐高句麗,尉遲敬德只得隨他出征
      。尉遲敬德隨李世民在駐驊山大破高句麗
      。唐軍撤軍后,尉遲敬德退休
      ,迷上煉丹之術
      ,不與外人來往,直到顯慶三年(658年)病逝

      總的來說尉遲敬德早年為劉武周部下

      ,助其奪取唐朝根據(jù)地河東,因此遭到李世民手下猜忌
      ,認為他有可能背叛唐朝
      ,甚至想要殺死他,但李世民對他十分信任
      ,予以釋放
      ,所以尉遲敬德為了表達對李世民的忠心,積極為他效力
      ,擊退單雄信
      ,擊殺李建成。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

      ,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75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一開始活在父親光環(huán)下不被看好

      ,后來卻一鳴驚人" rel="prev"> 明朝優(yōu)秀將領,一開始活在父親光環(huán)下不···

      下一篇: ,勿傷百姓一人”" rel="prev"> 大明最后的尊嚴“任賊分尸

      相關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公元1644年,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李自成率領新生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城
      ,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愿投降受辱,在順軍攻入紫禁城之前
      ,前往煤山自縊殉國
      ,唯一陪著他殉國的,只有貼身太監(jiān)王承恩一人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onerror="nofind(this)" >
      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導讀:1955年
      ,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
      ,當時一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是除10大元帥
      ,10大將之外
      ,軍銜最高的將領。在這55位開國上將中
      ,有一人的資歷最為特殊
      ,他不僅沒有參加過紅軍,也沒有參加過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onerror="nofind(this)" >
      助戈恩潛逃的美國男子在日本受審,當庭表示后悔
      6月29日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繼承大統(tǒng)那年是17歲
      ,正是心中有番大作為的好年紀
      ,想必他胸中也有廣闊的天地,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
      ,讓已有衰勢的大明重現(xiàn)當年盛況
      ,他知道這條路難走,大概沒想到這條路如此難走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