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人離不開手機,也皆知手機是從電話轉(zhuǎn)變過來的。那么知道,電話在中國最初叫什么嗎——這句,可不是病句。因為電話在中國最初的翻譯叫:德律風!而電話這個詞匯,則是從日本“引進”過來的。由此,電話取代了繞嘴的“德律風”了。
那么中國的第一部電話出現(xiàn)在何時?據(jù)說是公元1900年出現(xiàn)在南京!為何不是京城?這就不知道了,想來應該是慈禧(清廷比較保守)不答應吧。
不過,慈禧卻在公元1908年,批準了在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到光緒所居住的地方之間,架起電話線,擁有了電話!其目的一目了然,就是監(jiān)視光緒。由此慈禧也算是用過電話的“現(xiàn)代人”了!
就這樣,隨著慈禧和光緒的去世,3歲的溥儀登基,如此一晃14年過去,溥儀已經(jīng)17歲的少年了。這14年來,溥儀從未走出過紫禁城,這對于一位少年來言,其實是一種莫大的悲哀。但誰讓溥儀是皇上呢?
不過,也就在這一年,皇宮內(nèi)安裝了一部電話,被稱為:溥儀電話機!這部電話,可比慈禧當年的那部管用,因為早有電話線,連接到了皇宮外面的世界,再也不是 “兩個人之間的監(jiān)視”了。
這對少年溥儀來言,是種莫大的驚喜。由于當時中國的家庭中,能擁有電話的人非常之少。故而還給了溥儀一本《電話簿》,上面寫著電話號碼和使用人。溥儀翻弄著電話簿,然后撥通了一個號碼,學著京劇腔調(diào),說:“來者可是楊小樓?”
楊小樓,是當時京劇的大腕!就憑借溥儀的這一句,他成為了第一個,親耳傾聽皇上聲音的“非體制內(nèi)人物”。可惜楊小樓自己卻不知道,溥儀說完這句就掛斷了。跟著他又接連打了幾個,比如給飯莊打訂餐電話,卻胡亂說地址,如此越玩越高興,突然一個名字進入溥儀的眼簾,正是胡適!
對胡適,溥儀是知道的,留過洋的博士,是很著名的一位人物。溥儀還曾看過胡適所寫的《嘗試集》。猛然,一個惡作劇在17歲的溥儀腦海中生成了。于是溥儀撥通了胡適的電話,說:“你是胡博士嗎?好極了。你猜,我是誰?”
據(jù)胡適后來所言,當時他還真想猜來,畢竟能擁有電話的人,都絕非尋常之輩??珊芸焖头艞壛耍f:“你是誰???我怎么聽不出來呢?!?/p>
溥儀哈哈大笑了片刻,說:“甭猜啦,我說吧,我是宣統(tǒng)!”后面這四個字,頓時讓胡適目瞪口呆,這不就是皇上嗎?溥儀依然哈哈笑著說:“對啦,我就是皇上,你說話我聽見了,可我還不知道你長什么樣,有空你就到宮里來,叫我瞅瞅!”
由此,胡適成為了“被皇上親自用電話這種現(xiàn)代方式,召見的人”。面對皇上的召見,即便是新文化運動發(fā)起人之一,流過洋,精通多國外語的胡適,也是感到莫名的興奮和緊張。
于是,在胡適的《日記》里,便出現(xiàn)了溥儀派來一位太監(jiān),請他入宮相見的記錄。但可惜溥儀卻在《我的前半生》中,否認了胡適的這種說法。
溥儀說,這個電話完全就是惡作劇,打完后就忘了,直到“胡博士走到神武門,費了不少口舌也不放通過。后來護軍半信半疑請奏事處來問了我,這才放他進來?!?/p>
這事鬧的,就兩位當事人,卻還各說各話,互相矛盾起來了!但筆者還是相信,溥儀所說的才是實情。但無論怎樣,溥儀跟胡適的見面,卻引發(fā)了次大風波。很快社會上就傳出了各種小道消息,什么胡適成帝師了,還比如,胡適見皇上時,到底跪沒跪等等……
溥儀身在皇宮才不管這一套呢,可苦了胡適,不得不撰寫了一篇叫《宣統(tǒng)與胡適》的文章,其中有這么兩句:
一個人去看一個人,本也沒有什么稀奇。清宮里這一位十七歲的少年,處境是很寂寞的,很可憐的……這一件本來很有人味兒的事,到了新聞記者的筆下,便成了一條怪詫的新聞了!
從胡適這篇文章中,分明能看出當時此事的風波之大,這也算是溥儀的一個惡搞電話,所引發(fā)的一次風波吧。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76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太難了,演員集體營業(yè),還能趕超《長津···
下一篇: 年度新銳文學文珍《夜的女采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