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
相比起大明王朝和大清王朝近三百年的基業(yè),不到百年而亡的大元王朝的話題明顯少了不少
,造成元朝短命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他的漢化程度有限元英宗即位后
由于拜住跟元英宗一樣漢文化影響很深
,同時是最受漢族大臣支持的蒙古人,有"蒙古儒者"之稱,于是元英宗任用拜住為中書右丞相。他們知道答己和鐵木迭兒都年事已高,因此只要耐心等下去就自然而然的有機會掌握統(tǒng)治權(quán),于是君臣二人開始了治理天下的措施。元英宗很快就意識到"推行漢法"是大元帝國適應(yīng)中原地區(qū)統(tǒng)治的非常重要的政策,于是他開始推行以漢法為中心的改革
。首先是重視儒學(xué)并大規(guī)模起用漢族知識分子
。元英宗知道漢族知識分子對于元朝統(tǒng)治的重要性
,于是重用吳元珪、王約、韓從益、趙居信、吳澄、王結(jié)、宋本和韓鏞等漢族官僚和知識分子,一時間許多有能力的大臣就集合在了以元英宗和拜住為領(lǐng)導(dǎo)核心的帝國政府中。其次是罷汰冗員
,精簡機構(gòu)。元朝建立后
,忽必烈建立了一套龐大的行政官僚機構(gòu)然后是推行"助役法"
元代農(nóng)民勞役過重,中下戶的受役人很容易破產(chǎn)
最后是頒布《大元通制》
元英宗讓王約等人在元仁宗年間編纂的歷朝法令文書類編初稿的基礎(chǔ)上制訂成《大元通制》。使"行漢法"的行政措施以法令條文的形式確立下來
元英宗可以說是引導(dǎo)蒙古進行漢化改革的關(guān)鍵人物
元英宗的統(tǒng)治就這樣維持了三年
,在這期間答己和鐵木迭兒都相繼去世,元朝的統(tǒng)治又重新進入了正常軌道,但是厄運也在這個時候降臨了。因為元英宗的新政措施直接觸犯了蒙古
、色目貴族的世襲特權(quán),遭到了他們的反對就這樣
【我是
@歷史星空的鏡像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76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中國精神】為正義而奮斗的可愛之人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
,也沒加入八路軍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