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是鐵骨錚錚的漢子,他猶如草原上的雄鷹,統(tǒng)治著自己的領(lǐng)地??上私K有一死,英雄亦不例外。
忽必烈去世后,皇位并沒有讓兒子繼承,而是直接讓孫子繼承。明明擁有著九個兒子,卻唯獨選擇一位皇太孫繼承皇位,這是古往今來十分罕見的事情。
此事實屬罕見,但是并非絕無僅有。
歷史上另一位皇帝也曾做出這樣的決定,那便是朱元璋。朱元璋本是窮困潦倒的放牛娃,卻可以成為一代開國皇帝,他的實力與機遇不可忽視。
朱元璋同樣將皇位傳給皇太孫朱允炆,沒有選擇自己的其他兒子。
兩位開國皇帝做出一致的決定,紛紛將自己的皇位傳給孫子而非兒子,結(jié)果卻大相徑庭。
朱允炆繼位后不久,朱元璋的兒子朱棣便起兵發(fā)難一舉得到皇位。
而同樣將皇位傳給了孫子的忽必烈,為何他的9個兒子沒有學朱棣起兵呢?
一、朱棣起兵
朱元璋的一生充滿艱辛波折,小的時候經(jīng)常食不果腹,長大后一路起義萬分疲憊。
正是品嘗過社會底層的艱辛,朱元璋格外看重得到的皇位,他希望朱家后代可以將皇位代代傳承永不間斷。所以,朱元璋始終十分看重孩子的教育問題
他們通常腳穿麻鞋,腳上不免傷痕累累。所謂知識教育是設立專門的學堂,聘請博學多才的大臣作為老師傳道授業(yè)
這樣的教育方式使得兄弟幾人收獲頗豐,武功才學不相上下。
雖然兄弟幾人之中必然可以分出優(yōu)劣,但是總體實力相差不大,各有各的優(yōu)勢。他們擁有著傲視群雄的資本,有著自己內(nèi)心的抱負與目標。
不得不承認,朱元璋的教育方式是充滿智慧的。
朱元璋擔心皇子之間相互斗爭損害利益,于是決定采用分封諸王的方式保護皇權(quán)。朱元璋特意增加皇子們禮法的學習,想要憑借禮教起到相互制約的作用。
為臣者盡力輔佐皇帝,不可有任何非分之想。
朱棣擁有著過人的軍事才能,他曾經(jīng)智取元軍,并且展示誠意使得對方首領(lǐng)歸降麾下。
朱棣并不甘愿為人臣子,他想要擁有絕對的權(quán)力。
朱棣有著想要繼承大統(tǒng)的想法,同時擁有著繼承皇位的實力。朱元璋一度將他視為朱家皇權(quán)的守護者,但是卻不愿意立他為太子
。朱元璋堅持立朱標為太子,原因便是朱標最為年長。朱標去世后,寧愿將朱允炆立為皇太孫,也絲毫不考慮朱棣。
另外,太子一直敵視朱棣,種種不公平的待遇撲面而來,朱棣又怎會善罷甘休?朱棣一直暗中不斷地增加自己的實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朱允炆當上皇帝后,削弱各個藩王的勢力,眾藩王先后被廢所剩無幾。朱棣只能暫時隱忍,表面上謊稱重病,實際上加緊練兵
朱棣看準時機,起兵攻打朱允炆。最終攻破南京,獲得勝利,成功登上皇位,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
朱允炆的功績平平,僅僅改變了一些苛政,其他方面并沒有實質(zhì)性的進展。朱棣的功績遠超過朱允炆,但是起兵謀反始終成為一大弊端,許多問題沒能得到根本解決
二、究其根本
朱棣起兵的原因十分明顯,首先他是朱元璋眾多兒子中的佼佼者,擁有著絕對的實力。他本是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卻因為不是長子而被耽擱。
這無疑是不公平的,朱元璋和朱允炆沒能平衡這一點,使得朱棣心中謀反的種子茁壯成長。
其次,朱棣是一位優(yōu)秀的戰(zhàn)場指揮官。在戰(zhàn)場上,他的名字使得敵人內(nèi)心恐慌,使得軍隊士氣大增。
他立下戰(zhàn)功赫赫,自己的性命受到威脅的同時積攢著軍中的威望。朱棣想要繼承王位,自然有許多人爭相輔佐。他有著絕對的軍隊基礎,這是他奪位成功的關(guān)鍵。
最后,朱允炆深知朱棣等各藩王的實力與意圖??上У氖?,他沒有十足的能力讓他們臣服,而是選擇了最容易引發(fā)謀反的削弱方法。
藩王們本就憤懣不平,加之權(quán)勢地位被剝奪,又怎會任人宰割呢?朱允炆的制度使得朱棣不得不反,謀反既是野心又是謀生
三、反觀元朝
朱元璋將皇位傳給皇太孫引發(fā)了子孫之間的斗爭,可謂得不償失。或許無論是誰登上皇位都會是這樣的結(jié)果,因為朱元璋的兒子們各懷鬼胎,難以和諧。
反觀元朝忽必烈將皇位傳給鐵穆耳并沒有引發(fā)叛亂,忽必烈的兒子并沒有想要將皇位收入囊中。
忽必烈把皇位傳給了孫子,為何他的9個兒子沒有學朱棣起兵呢?
朱元璋的兒子們雖然從小接受著各方面的訓練,但是沒能保持著和諧友愛的氛圍。
或許生于皇家向來如此,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同時承受著權(quán)謀利益的世界。所幸忽必烈的兒子沒有發(fā)動叛亂,百姓不會因此深受其害
四、總結(jié)
忽必烈和朱元璋都是一代開國皇帝,要知道并非誰都可以成為開國皇帝。他們擁有著超人的遠見和決心,值得人們細細品味一番。
兩人各有千秋,但是做出了相同的選擇。
兩人選擇孫子繼承王位的原因相近,都是秉持著立嫡立長的原則。只是沒有想到兒子比自己去世得早,加上年邁之后兩位皇帝普遍迂腐不清醒。
并沒有選擇最有能力的子孫繼承皇位,而是直接省時省力將皇位交給孫子。
朱元璋的兒子并沒有就此尊重父親的選擇,而是公然樹立反抗的大旗。他們的眼中更多的是權(quán)勢和利益,親人之間的血濃于水少之又少。
相比之下元朝要平淡許多,但是元成宗的存在為元朝埋下了爭奪皇位的種子。由此可見,皇帝不稱職的話引起爭奪戰(zhàn)的可能性極高。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77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