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元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強悍的朝代。元朝的軍事力量是當時世界的巔峰,在國內陸續(xù)消滅了金、西夏和南宋,征服朝鮮。遠征歐洲,將當時的莫斯科,基輔,波蘭,匈牙利等國完全消滅,讓整個歐洲戰(zhàn)戰(zhàn)兢兢,蒙古人一度稱霸了歐亞大陸。
異常強大的蒙古人也曾兩次遠征日本,但是兩次都損兵折將以失敗告終。這又是為什么呢?
01 忽必烈要征服日本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后,很快就把日本視為下一個征服的目標了。
忽必烈之所以要征服日本,一是因為當時日本和南宋有貿易關系,征服日本可以切斷南宋的海上貿易;二來征服日本可以增加元朝的權威性,可以給忽必烈的文治武功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征服是蒙古鐵騎的天性”
在軍事征伐開始之前,忽必烈6次派使者出使日本,希望以強大的國力不戰(zhàn)而屈日本。忽必烈在國書中還寫道“且圣人以四海為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至用兵、夫孰所好”,就差直接說不跪下我就打你的話了。
而當時的日本處于鐮倉幕府時期,雖然名義上最高統(tǒng)治者是天皇,但實際當權的是幕府的北條時宗。元朝的國書抵達日本,天皇是想回應一下,而幕府態(tài)度不是很積極,內部相持不下這事就不了了之。
但是你日本以為已閱不回就能沒事了,忽必烈人家記性好著呢。不回?那就打吧!
02 第一次遠征至元十一年(1274 年)三月,忽必烈下令遠征日本。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次遠征日本,日本人稱為 “文永之役”。
元朝此次總兵力39700人,有900艘戰(zhàn)艦。士兵構成有蒙古人、漢人,還有朝鮮人。
十月,元朝軍從高麗合浦出發(fā),向日本進發(fā)。很快就占領了對馬島和一岐島。十一月,元朝軍隊抵達了 博多灣,在日本本土登陸。
這時候日本軍隊成分很雜,有武士、僧人、神官等,而元軍則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軍隊。日軍無法抵擋元軍的沖擊。元軍以戰(zhàn)鼓為號令指揮有度,“敵有陷陣者,則圍而擊之。又發(fā)鐵炮,殲敵兵無算”很快十萬日軍全線崩潰,博多失守。
元軍在日本本土雖然首戰(zhàn)告捷,但是很快就面臨孤軍深入,戰(zhàn)線過長的麻煩。士兵遠洋而來又十分疲勞,后勤補給也比較困難。元軍無法乘勝追擊,擴大戰(zhàn)果,加上副元帥劉復亨又中箭墜馬,身負重傷。元軍將博多城劫掠一番后,放火燒掉博多城后退回戰(zhàn)船之上。
可沒想到當晚來了臺風,風雨大作。元軍戰(zhàn)船部分觸礁毀壞,還有不好船只沉沒。見此情況,元軍也無心再戰(zhàn),倉促撤回到高麗合浦。就這樣第一次東征日本以元軍失敗而告終,元軍戰(zhàn)死者近全軍一半“軍不還者無慮萬三千五百余人”。
日本人原本以為敗局已定,必然是亡國滅種了。結果沒想到第二天元軍已經全部撤走,日本奇跡般地逃過一劫。日本全國上下都以為是神明在保佑日本,紛紛感謝神明保佑。天皇本人在八幡宮不動明王像前連續(xù)祈禱七天。
03第二次遠征第一次遠征輸了,忽必烈不會就這么算了。他又接著派人送來國書,想著雖然沒打下日本,但我大蒙古鐵騎的威力你們是見到了,識相的就快點跪下叫爸爸??蓻]想到日本人借著臺風贏了一次之后膨脹了,直接把元朝的使者咔嚓了。
這還說什么,再打呀!大蒙古的尊嚴怎么能丟!
這一次忽必烈派了15萬大軍,于1281年分別從朝鮮和中國泉州出發(fā),分兩路向日本九州島進軍。
這一次日本人也學聰明了,提前在灘頭陣地修筑起了石壩,阻礙元軍登錄。而另一支元軍又延后1個月才抵達戰(zhàn)場,元軍嘗試幾次后無法登陸。日本軍隊不斷以小股部隊騷擾元軍,讓元軍很是不爽。
結果臺風再一次幫助了日本,8月1日元軍又一次遭遇了臺風?!皯?zhàn)船皆破壞終覆沒,左副都元帥阿刺帖木兒以下溺死者無算,流尸隨潮汐入浦口,積如邱陵”。范文虎等高級將領干脆丟下士兵自己先跑了。殘存的士兵滯留在日本,最終都被日軍消滅和俘虜。
第二次東征日本還是失敗了,而是失敗的更慘,15萬大軍回到國內的估計不足十分之一。
第二次東征也失敗了,忽必烈大發(fā)雷霆,咽不下這一口氣積極準備第三次征討日本。不過當時江南地區(qū)發(fā)生叛亂,加上忽必烈還想征服越南北部。征伐日本就這樣被擱置了。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95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