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一說到明朝,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句話:“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逼鋵嵨覄傞_始聽這話,也覺得朗朗上口,很有氣勢,頓時豪情萬丈,激動不已,感覺明朝真是硬氣,但細細琢磨,這么硬氣的王朝,怎么整到亡國了呢?
而所謂的“天子守國門”,朱棣時代,北京之北有薊遼軍鎮(zhèn)、大寧都司、朵顏三衛(wèi)、奴爾干都司,還曾五次親征蒙古,只有他打人,沒有人打他,國土遼闊無比,北京根本不在國門。
不過朱棣時代以后,明朝領土迅速萎縮,至明英宗時期,不過十幾年,明朝就遭逢土木堡之變,由盛轉衰,蒙古騎兵輕易就可直抵北京,北京真的成了國門。
還有“君王死社稷”,明英宗表示我還想活,讓明代宗和大臣們好為難。
任何一個王朝都有覆滅的一天,能夠讓王朝在覆滅后得到人民數(shù)百年的紀念,說實話,除了漢唐就是大明了,這一切和崇禎帝的所作所為是脫不開干系的。
社稷不是崇禎一人的社稷,也不是地主階級的社稷,而是勞動人民的社稷!那么請問,崇禎這一死有什么值得驕傲的?他要是對抗外敵入侵而死,我敬他是條漢子,但他是被勞動人民逼死的,這叫自絕于人民。
能夠在王朝末期不向敵人茍且請降,義無反顧的登上煤山自縊,為大明這個有骨氣的王朝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崇禎帝是讓人佩服的,大明朝是應該感到幸福的!
眾所周知,在17世紀前后,地球上爆發(fā)了罕見的小冰河時期,不光中國,全球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比如在俄國,早在1602年開始就已經是起義不斷,人口更是直接餓死了三分之一。除了俄國,歐洲其他國家也不好過,都付出了損失人口10%-50%的代價。當時整個歐洲的主流就是寒冷、饑餓和騷亂。
而在中國,也需要有人來背鍋,成為老百姓宣泄情緒的對象。中國作為一個世俗化的社會,明朝官方無疑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老百姓也不是歐洲農民那么好糊弄的,多年的實用主義思想,讓他們認為必須推翻明朝建立新政府,重新分配土地才有可能改善目前的處境,于是大規(guī)模農民起義爆發(fā)了。
或許你會說這是王朝建立初期,可崇禎也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要是早點硬抗那群嘴炮御史的口水議和或者遷都,再不濟派個皇子南下,明朝不至于混到那么凄慘。
總的來說,死社稷的君王,骨氣是有的,但太重名節(jié),缺少政治家的魄力。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95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