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正在舉辦《國寶的殿堂:藤田美術(shù)館展》(展期為4月13日至6月9日)的大型展覽,其中主打文物是流傳日本數(shù)百年的來自于中國南宋的瓷器“曜變天目茶碗”。它是人間難得一見的至寶。
作者 姜寶君
玄奘三藏繪卷
除了曜變天目,藤田美術(shù)館一共收藏了九件日本國寶,這次特展的前期,拿出了七件。由此可見,藤田美術(shù)館有著非常華麗豐厚的收藏。
藤田美術(shù)館是日本大阪的一家私立文物收藏機構(gòu),以收藏古代中國和日本的文物精品而出名。2017年,紐約佳士得舉辦了《宗器寶繪——藤田美術(shù)館藏中國古代藝術(shù)珍品》拍賣會,拍賣文物31件,成交總額達到兩億六千多萬美元,大約相當于18億人民幣。
那次拍賣之后,藤田美術(shù)館開始全面翻修。此次奈良國立博物館特展就是藤田美術(shù)館在翻修期間的一次全面展示。
從這些珍貴的文物中,能看出日本與中國深刻的文化聯(lián)系,也能真切地感觸到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印記。
40公斤黃金“換來”的南宋茶道至寶
藤田美術(shù)館能有豐厚的文物家底,其源頭來自于明治時代的企業(yè)家藤田傳三郎 (號香雪,1841年至1912年)。藤田傳三郎是山口縣荻市人,是一家釀酒店老板的第四子。他生活在變化劇烈的幕末明治時代 (十九世紀中期至十九世紀末期),藤田傳三郎以過人的眼界,在明治初年就投身于各種大型建設(shè)項目之中,比如琵琶湖的疏水、岡山縣兒島灣干拓、秋田縣小坂礦山開發(fā)等,此外他的生意還涉及鐵道、電力、新聞等,為日本的近代化改造做了大量基礎(chǔ)工作。由于成績卓著,他被選為大阪商法會議所第二代會長,成了大阪財經(jīng)界的領(lǐng)袖。
雖然是個實業(yè)家,但藤田傳三郎自幼就對古代文化情有獨鐘,尤其對茶道非常精通。日本茶道是南宋寺院茶道和日本戰(zhàn)國文化的結(jié)合物,中國唐宋時期的茶道不光是喝茶,還包括飲食、園藝、建筑、花木、書畫、陶器、漆器、禮儀等諸多方面,是社會文化的一個縮影,這才是“道”。中國的茶道在明代之后被政府禁止,只剩下了茶葉、水和紫砂壺等寥寥數(shù)樣,不再是成規(guī)模的文化體系了,但在日本還是。所以日本人對茶道的欣賞,一直延伸到文物上,比如陶瓷、書畫、漆器、雕塑、青銅器等,都是茶道家愛玩之物。
藤田傳三郎是茶道名人的同時,也是一個大收藏家?!短偬镂萄孕袖洝防铮涊d了他對于文物的超前見解。在明治時代,日本文化激烈變革,出現(xiàn)了“廢佛毀釋”運動,很多寺院古物被毀或者散佚,以前封建貴族家留存的古物也遭受了相似的損害。藤田認為,隨著社會秩序的整頓,文物制度遲早要建立起來,美術(shù)志向和國家財富的增長是同步的,所以在文物制度建立之前,必須要大量投資,防止國寶的散佚,不然將來會追悔莫及。
藤田傳三郎是財閥,所以他買文物從來不看價格,每天古董商帶來很多東西,在他面前一字排開,他不問價,也不砍價,只說“要”和“不要”,這種豪氣讓大量珍貴文物進入他的庫房。藤田傳三郎的眼界極高,判斷精準,所以藤田家的收藏一直以質(zhì)量過人聞名。藤田傳三郎去世后,他的兩個兒子,藤田平太郎和藤田德次郎也都熱心于收藏古董,著名的曜變天目就是藤田平太郎購買的。
曜變天目茶碗是南宋茶道的至寶,是建窯茶盞中的極品,日本人在元明時期大量購買南宋建盞,明成祖還曾經(jīng)欽賜十只給日本室町幕府。日本人把建盞稱為天目茶碗,分門別類,以曜變?yōu)樽钫滟F之物。日本自古流傳有三件國寶級的曜變天目茶碗,都很少展出,但在2019年會同時展出,地點分別是在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shù)館(展期為4月13日至6月2日)、滋賀縣美秀美術(shù)館(展期為3月21日至5月19日)和奈良國立博物館(展期為4月13日至6月9日)。
藤田美術(shù)館的曜變天目茶碗,它與前段時間大德寺龍光院展出的曜變天目茶碗,是存世三件中的兩件。
藤田美術(shù)館的這只曜變天目茶碗,最早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江戶時代日本的統(tǒng)治者德川家康,后來傳給水戶德川家的德川賴房。1918年,藤田平太郎以53000日元的價格收購了這只茶碗。5萬日元在今天只有三千多塊人民幣,但是在一百年前,一日元可以買750毫克黃金,也就是說這只茶碗是用40公斤的黃金換來的。茶碗寬12.3厘米,高6.8厘米,是宋人用來喝抹茶的茶盞。碗內(nèi)有明顯的使用痕跡,邊緣有破損,所以鑲了一圈銀邊,推測是賣到日本后鑲的。茶碗顏色黝黑,碗內(nèi)有一個個光圈,在光圈之間,有一片片藍色的光斑,如果轉(zhuǎn)著看的話,會看到碗內(nèi)閃爍的光芒多彩變幻,顯得越發(fā)神秘。碗內(nèi)黑釉的底色,仿佛就是宇宙太空的顏色,而一片藍色的光斑,仿佛是天際的銀河,周圍一個個光圈,仿佛是小小的星系,它們在碗內(nèi)閃耀著魅人的光輝。這種碗在中國已經(jīng)失傳,2008年在南宋皇城遺址曾經(jīng)出土過一個殘片,現(xiàn)在雖然能燒制出看著類似的茶盞,但是和真品差異極大,技術(shù)還原還做不到。
多件唐代風格文物
包括曜變天目在內(nèi),藤田美術(shù)館一共收藏了九件日本國寶,這次特展的前期拿出了七件。雖然都是日本制造,但都和中國有著深刻的文化聯(lián)系。比如說從奈良藥師寺傳來的大般若經(jīng),是公元8世紀的奈良寫經(jīng),一共有387卷,是典型的唐代風格,上面寫著“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和敦煌出土的唐代經(jīng)卷高度相似,書寫精細,保存得也好。
藤田美術(shù)館還收藏了一套經(jīng)典的《玄奘三藏繪卷》。這幅作品據(jù)推測是14世紀日本著名畫師高階隆兼所繪,全本12卷,總長約兩百米,完整地展示了唐三藏從出生到往生全部事跡,輝煌壯麗至極,是世界藝術(shù)史上的名作。唐三藏的宗派“法相宗”在中國早已失傳,但在日本興福寺還有傳承。這幅繪卷以前是興福寺大乘院秘不示人的寶物,只有每次新門主繼任的時候,才能打開一次,欣賞祖師爺?shù)娘L范。這次特展拿出了四卷,分前后期展示。
另一支在中國斷絕法脈而在日本留下的,是唐代密教真言宗。藤田美術(shù)館收藏了1136年繪制的兩幅《大經(jīng)感得圖》(展期為4月13日至5月12日),其中一幅描繪的是唐代密教國師善無畏和《大日經(jīng)》的故事。畫面上唐風宛然,高塔古韻十足。這兩幅古畫來自于奈良內(nèi)山永久寺,1870年,由于毀佛運動,古寺被毀,只有這兩幅大畫被藤田傳三郎保護了下來,作為珍寶留到了今天。
在奈良國立博物館展出曜變天目的同時,相距不遠的京都國立博物館也有一個值得一看的特展:一遍圣繪與時宗名寶(4月13日至6月9日)。
日本的佛教凈土宗有一個支派叫“時宗”,宗祖叫一遍智真上人(簡稱一遍,生于1239年,卒于1289年),一遍信仰阿彌陀佛,希望人們都能借由阿彌陀佛的力量而得救,于是他一輩子環(huán)游日本,給人發(fā)念佛札子,上面寫“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六十萬人”,而且還創(chuàng)造了一邊跳舞一邊念佛的“舞蹈念佛”。
一遍一生傳教的人數(shù)有二十五萬之眾,他去世之后,第二代祖師他阿彌陀真教(1237年至1319年)將其遺教發(fā)展為“時宗”。1299年,為了紀念一遍去世十年,僧人畫家法眼圓伊繪制了《一遍圣繪》,將一遍一生修行傳道的經(jīng)歷畫了下來,每段畫配上一遍弟子圣戒書寫的詞書說明,一共十二卷四十八段,總長128.4米,極為壯觀。一遍走過的地方極多,北起日本東北的巖手縣,南到九州的鹿兒島,所以《一遍圣繪》的畫面上畫滿了當時全日本的山川名勝,非常寫實,以至于日本各地古跡要想追溯古代風貌,都要參考這幅畫。而且畫面上有大量人物市井及歌舞儀式的內(nèi)容,真實地展示了700年前日本的社會風情,這讓《一遍圣繪》在日本藝術(shù)史上的地位近似于中國的《清明上河圖》,是極為難得的古代實景記錄?!兑槐槭ダL》每卷四段,每段各有一個繪畫和介紹的詞書。繪畫技巧融合了日本大和繪以及中國的宋畫,特色鮮明且耐看。詞書的部分是用顏料把絹面染成五色,模仿宋代的五色蠟箋,樣式典雅。
2019年是時宗開祖一遍上人去世730年、《一遍圣繪》繪制720年,也是二代祖師他阿彌陀真教去世700年,所以這次大展,時宗把門派里的寶物全都拿了出來?!兑槐槭ダL》目前有十一卷真跡收藏在時宗的游行寺。第七卷在1852年的時候,為了修繕京都的三條橋,被京都西町奉行淺野長祚借出,但一直到他去世都沒有歸還,現(xiàn)在收藏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這次特展,十二卷真跡全拿出來展了,擺滿了京都國立博物館的一個樓層,如果在展覽期間去京都,非常值得一看。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96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