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鐵木真在開疆拓土后,分封諸子到世界各地
,窩闊臺汗在位時也給兒子們搞分封
,到忽必烈上位后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
,當然也要去分封自己成年的兒子們
。
在至元初期忽必烈分封的三大王國和兩小王國中
,統(tǒng)管西部地區(qū)山西
、甘肅、青海
、四川等省份的
,就是他的嫡三子、一藩配雙王印
、開二府
、權勢直逼皇太子真金的——秦王忙哥剌
。
,配雙印開二府,真金最大的競爭對手.png" />
01
,皇太子候選人之一
秦王忙哥剌(?-1279)
,又作忙阿剌
、忙兀剌
、忙哥歹
、忙安
、莽噶拉、莽噶拉木
、孟克等等,他是薛禪皇帝忽必烈和昭睿順圣皇后察必的嫡三子
。
由于忙哥剌的長兄朵兒只夭折早亡
,老二真金成了事實上的老大
,老三忙哥剌則成了事實上的老二,忙哥剌大概生于兔兒年(1243癸卯年)至狗兒年(1250庚戌年)之間
。
中統(tǒng)五年(1264)八月十五,忽必烈以李盤為忙哥剌的說書官
,即文化老師
。李盤以前曾經做過阿里不哥的講讀老師
,是真定的名士
。此時的忙哥剌大概不到20歲
。
忽必烈在位初期,因為受漢儒的影響
,比較傾向中原漢文化,在漢儒們的推動下
,他結合蒙古舊制與中原嫡長繼承制
,準備推出一個全新又實用的繼承制度,因此
,嫡出的三個兒子真金
、忙哥剌、那木罕都在他的考察范圍
。(那木罕故事參見拙作:北安王那木罕:忽必烈的嫡幼子
,因當過俘虜,被父親勒令終生不見 )
中統(tǒng)三年(1262)十二月
,真金受封燕王
,承擔起華北地區(qū)的部分政務
;至元二年(1265
,或者三年1266)六月
,那木罕受封北平王
,隨后出鎮(zhèn)漠北
,負責蒙古本土老家根據地的政務。
到至元四年(1267)八月
,忽必烈封庶子忽哥赤為云南王,出鎮(zhèn)云南
;至元六年(1269)十月,庶子奧魯赤受封西平王
,出鎮(zhèn)吐蕃地區(qū)
。
年長的嫡子、庶子都已經出鎮(zhèn)
,唯獨排行老二的忙哥剌卻遲遲沒有封王出鎮(zhèn),而是被老父親留在身邊
,因此就被后人揣測,或許在至元初期
,忽必烈心中的太子人選就是忙哥剌。
但隨著時間的消逝
,忙哥剌并沒有如愿以償?shù)谋粌粤榛侍樱霰亓倚闹械奶炱椒炊鴥A斜到燕王真金身上
。
不清楚忽必烈為何改變心意,或許是漢儒們立嫡以長的影響
,也或許是真金優(yōu)異的表現(xiàn),終于讓汗父發(fā)現(xiàn)他才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因此,搖擺不定的忽必烈很快下定決心
。
至元九年(1272)十月初一
,忽必烈封皇子忙哥剌為安西王,賜京兆府(今西安)為封地
,授二等螭紐(音赤牛)金印,駐兵六盤山
。
忙哥剌就藩后,至元十年(1273)二月
,以準備冊立皇太子,派太常卿合丹告廟
,三月十三,忽必烈御廣寒殿
,遣攝太尉、同知樞密院事伯顏授皇太子真金玉冊金寶
,三月十八日,以皇太子受冊寶
,詔告天下。
真金正位皇太子
,證明忙哥剌徹底出局,或許是安慰兒子
,也或許是忙哥剌的藩地比較重要,至元十一年(1274)
,忽必烈晉封忙哥剌為秦王,賜一等獸紐金印
,同時兼綰安西王印,成為大元朝首位配二王印
、開二府的親王。
02
,配雙印開二府
秦王忙哥剌所領的藩地京兆府,原來是他爹忽必烈的封地
,忽必烈把自己的龍興福地分封給忙哥剌,也足見忽必烈對兒子的重視
。
是以,真金太子在華北
,秦王兼安西王忙哥剌在京兆府,北安王那木罕在漠北
,三個嫡子各自承擔帝國三大塊軍事和地方政務
,儼然汗父忽必烈的三個分身
,也構成蒙古傳統(tǒng)的左中右三大分區(qū)的基本骨架,緊緊圍繞在京城大都周圍,捍衛(wèi)著帝國的安全
。
在至元前期忽必烈的戰(zhàn)略計劃中
,這三大王國尤以忙哥剌為重中之重
,因為他不但要統(tǒng)轄河西、吐蕃
、四川諸地,還要承擔起督戰(zhàn)川蜀的重任
。
因此,忽必烈授予忙哥剌的權限非常大
,不但有統(tǒng)管軍民大政的行政權,統(tǒng)領秦蜀地區(qū)的最高軍事權
,還有掌管賦稅等財政大權
,以及有相當彈性的人事任免權。
為此
,忽必烈專門為忙哥剌設置了規(guī)格高于王傅府的安西王王相府,先后任命潛邸舊臣
、親信商挺、李德輝
、趙炳、汪良臣等出任王相
,輔佐忙哥剌。
當時的出鎮(zhèn)皇子中
,唯有云南王忽哥赤設立王傅府,北安王那木罕要到至元二十四年(1287)十二月才設立王傅府
。
最關鍵的是,雖然他倆都有王傅府
,但他們的王傅府并沒有印
,只有安西王傅單獨有相印,忽必烈還在至元十四年(1277)二月
,把安西王傅的相印由銅印改為銀印
,規(guī)格再次提高
。
所以
,忙哥剌的安西王相府地位遠在云南王和北平王之上
,僅次于皇太子的宮府
。
配雙印開二府的忙哥剌大王
,和他的王相府當時都具體承擔什么任務呢?
首先
,在伐宋戰(zhàn)爭中,要督戰(zhàn)川蜀
,節(jié)制東川、西川兩行樞密院
,可以直接派兵參戰(zhàn),也有權派遣官員巡視督戰(zhàn)
,還要調解內部糾紛、隨時奏報四川戰(zhàn)區(qū)的戰(zhàn)況
。
其次
,還要防范
、監(jiān)控、蠶食關中地區(qū)窩闊臺系闊端兀魯思
。
當初太宗在位時,把皇子闊端分封到秦鞏
,控制西北、西南諸省
。蒙哥汗繼位后
,就讓母弟忽必烈總領漠南,出鎮(zhèn)關中
,蠶食闊端系的領地。
如今忽必烈又讓兒子忙哥剌出鎮(zhèn)關中
,忙哥剌的權力越大,自然意味著闊端系的封地和勢力就越小
。
其三,鎮(zhèn)戍關中
,陜西行省、行臺在當時都沒有領軍府
,那是因為有忙哥剌掌握大量的軍隊在;同時
,還要防范新歸順的西番諸部。
為什么忙哥剌大王和他的王相府有如此大的權力呢
?當然是因為忙哥剌藩地的戰(zhàn)略地位太重要的原因。
六盤山是元朝攻打宋朝的西線樞紐
,當初成吉思汗攻打西夏,就在六盤山駐蹕
;忽必烈攻打大理
,也從六盤山走
;忽必烈發(fā)動伐宋戰(zhàn)爭時,六盤山依舊是西線戰(zhàn)事的大本營
。
所以
,在南宋沒有消滅之前
,忙哥剌的藩地就擁有特定的戰(zhàn)略地位
,直到南宋被滅后
,陜西四川行省建立
,忙哥剌藩國的重要性才被削弱。
03
,顯赫威風的皇二代
就因為藩府戰(zhàn)略地位的重要,忙哥剌成為大元朝至元前期最拉轟的親王
,在汗父的特意扶持下,忙哥剌權力極大
,就是西北
、西南的最高統(tǒng)治者
。
由于忙哥剌同時在京兆安西路和六盤山開成路開府,因而在兩地都大治宮室
,王宮極盡奢靡
,“土木之工
,雕楹繪墉;朱塵綺疏
,匹帝之宮”。
見識過安西王宮奢華的馬可波羅就曾經對其大加稱贊
,“宮里有許多偉壯的殿,同美麗的房屋
,到處皆油漆繪畫,用金葉
、蔚藍和無數(shù)的大理石來裝飾?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通過馬可波羅對安西王宮發(fā)出“比這再好的是沒有了”的感嘆,以及王宮遺址殘存的材料殘片和臺基的夯筑方法
,足見忙哥剌的王宮是何等的雄偉壯觀與華麗堅固
,絲毫不亞于元大都的皇宮
。
忙哥剌和汗父巡行兩都一樣
,他冬天住在長安
,夏天住六盤山
,猶如大元朝的國中之國,可見忙哥剌的威風顯赫
。
除了長安和六盤山王宮,忙哥剌還在察罕腦兒建有行宮
,另外還有吉州路六萬五千戶的食邑。
只要屬于關中地區(qū)的人事任免權
,都由王相府承制遷黜
,忙哥剌可以直接在轄區(qū)內下發(fā)令旨
,成為陜西四川行省實際的二皇帝。
如此顯赫威風
、生活優(yōu)渥的皇二代,卻并沒有像他爹一樣高壽
,而是早早亡故,至元十六年(1279)秋天
,秦王忙哥剌薨
,享年三十多歲
。
04,秦王忙哥剌的家眷
身為皇子藩王的忙哥剌
,自然也是妻妾成群,但他的王妃并沒有留下姓名
,不過,從其行事可知
,王妃是個彪悍的蒙古女性。
就在忙哥剌死后不久
,這位猛王妃就兩次向公爹薛禪皇帝申請
,讓世子阿難答襲位。忽必烈為了避免忙哥剌藩府的權利過大對中央造成威脅
,他并沒有允許孫子立即襲位,而是在撤消王相府
、重建陜西四川行省后,才在至元十七年(1280)批準阿難答襲封安西王
。
面對兒子接受的權力被萎縮的局面,王妃憤怒了
,她認為都是王相趙炳的過錯
,才讓藩府享受的權益縮水
,就在至元十七年,對皇帝忠心耿耿
、在回京述職后返回六盤的趙炳,就被這位彪悍的王妃下獄
,毒死在平涼獄中
。
忙哥剌還有一位王妃
,是汪古部趙王愛不花駙馬的女兒也里完
,兩人也是亂輩婚姻
,愛不花是忽必烈的女婿
,所以,忙哥剌就是愛不花的小舅子
。
然后呢,忙哥剌又娶了愛不花的女兒也里完
,愛不花既是忙哥剌的姐夫又是岳父,親戚關系也是挺混亂的
。
這位王妃比較悲催
,在大德十年(1306)八月,開成路地震時
,王宮和官民房屋很多被毀壞,被壓死的足有五千人
,秦王妃也里完就是其中之一。
忙哥剌有最少五個兒子
,分別是阿難答
、按檀不花
、阿兒思蘭不花
、帖古思不花
、阿董赤。還有兩個女兒訥論普演(奴倫公主)
、怯里密失
。
世子阿難答被祖父忽必烈批準襲封安西王
,他弟弟按檀不花就自稱秦王,父親忙哥剌的兩個王印
,哥倆一人分一個,挺自覺的
。
一直到至元二十四年(1287)十一月,由于桑哥的上奏
,朝廷才想起來秦王的王印還沒有回收,因此
,忽必烈下詔
,給安西王阿難答置王傅府
,回收秦王王印,也就是取消按檀不花的秦王封爵了。
但是
,盡管沒有王印,按檀不花依舊自稱秦王
,朝廷也沒有理睬他,不過官方稱呼他還是稱諸王
,后來這廝伙同侄子月魯帖木兒參與南坡政變被泰定帝流放。
而阿兒思蘭不花
、帖古思不花、阿董赤三位王子
,很可能是庶子
,所以史書僅見其名。
忙哥剌的一個女兒奴倫公主
,嫁給了亦乞列思部的寧昌郡王鎖郎哈(駙馬昌王孛禿子駙馬帖木干之子),生了一個女兒叫亦乞烈·壽童
,后來嫁給懷寧王海山(元武宗)為妾室,生庶長子周王和世瓎(元明宗)
。
其弟鎖郎哈,娶皇子忙哥剌女奴兀倫公主
,生女,是為武宗仁獻章圣皇后
,實生明宗
。(元史孛禿傳)
05
,忙哥剌死因之我辯
有論者認為盛年死亡的秦王忙哥剌很可能是死于非命
,并不認同這個看法
,就這個問題簡單說幾句
。
持秦王忙哥剌可能死于非命的依據,主要有三條,其一是宋遺民鄭思肖的《心史》記載
;其二是忙哥剌王宮的奢華以及逾制
;其三就是忙哥剌王妃毒殺王相趙炳事件
。
先說第一條
,鄭思肖的《心史》說忙哥剌企圖謀朝篡位
,事情泄漏后,被父親忽必烈所殺
。
忽必烈有三子,長曰真金
,次曰戶合真,又次曰?谷瀘
。僭封戶合真為安西王
,據鎮(zhèn)長安
。嘗謀篡父位,事泄為父殺
。(鄭思肖《心史·大義略敘》)
遺民鄭思肖的《心史》我就不說了,是不是偽書目前都不能確定
,再說該書對于元朝高層的記載,很多都是錯訛的道聽途說
,所以
,對引用該書的論據
,我個人保留意見。
就單說說忙哥剌有沒有能力謀反吧
!忙哥剌身邊的人不管是商挺,還是李德輝
、趙炳
,可以說都是忽必烈的親信,即便商挺被忙哥剌家族腐蝕得沒有原先那么忠誠
,但李德輝、趙炳
、汪良臣等那個不是心向朝廷?
況且
,不管是人事調動還是平定叛亂,哪次不是王相府的屬官出面處理的
?當然
,忙哥剌是領頭羊,但具體做事的是不是忽必烈派去的屬官
?
如果忙哥剌造他爹的反,別說忠誠的李德輝
、趙炳等人,就算是商挺他也不敢站隊忙哥剌
,說忙哥剌謀反
,實在太高估他的能量了
,他的一切都來自君父
,取締他的一切只需一紙詔令而已
。
再來分析第二條
,論者認為富麗堂皇
、比擬帝宮的安西王宮屬于逾制,這足以體現(xiàn)忙哥剌的不臣之心
。
但是,不要忘記了
,是誰主持建造的安西王宮
?不是別人
,正是被王妃毒死的趙炳,是對朝廷無比忠誠的趙炳
,他怎么可能去監(jiān)造一座逾制違例的藩王王府呢?
其實
,這反而充分說明了忙哥剌王宮的富麗堂皇,是他爹對他的器重和寵愛
,甚至是沒有冊立太子的彌補
,怎么可能會存在逾制的問題
?
何況忽必烈在詔書上,都明確稱忙哥剌的王府皆為宮邸
,富麗堂皇些又算什么逾制呢?
又明年詔益封秦王綰二金印易府在安西者為安西六盤者為開成皆聴為宮邸
。(元姚燧《牧庵集》卷十延厘寺碑)
繼續(xù)說第三條趙炳之死,王妃為何毒殺趙炳呢
?她們之間有何恩怨呢
?
趙炳為人剛直
,是忽必烈的心腹,忙哥剌出鎮(zhèn)時
,趙炳就出任京兆路總管,兼王府府尹
,同時營建安西王宮邸
,“悉聽炳裁制”。
身為忠誠臣子的趙炳時刻記著自己的使命
,是輔弼秦王忙哥剌的,自然對王府吏員橫暴擾民的舉措多加制裁
,這樣的情況下,勢必引起王妃的不滿
。
王妃為什么對他不滿呢
?自然是因為親信吏員的告狀,畢竟
,王府吏員如果不仗著主子的勢,怎么可能會出去狐假虎威的欺凌人呢
?
而在王府屬官和親信吏員中,身為主子的王妃會偏聽誰的意見
?不言而喻吧!只不過是因為趙炳身負皇命
,有很大的權力,王妃即便再生氣也拿他無可奈何罷了
。
等忙哥剌死后,王妃想讓世子阿難答襲爵
,身為王相的趙炳因為了解皇帝削藩的意圖,所以沒有出面為世子申請襲爵
,王妃只能通過前王相商挺來申請,但果然不被皇帝批準
。
一時之間
,在數(shù)年積累的矛盾
、沖突不可調和的基礎上
,憤慨的王妃對趙炳的新仇舊恨齊涌上心頭
,因而才公然鳩殺趙炳,這只是王妃在訴求被駁回后
,產生的不滿和憤怒,可并不是忙哥剌圖謀不軌的證據
。
綜上
,忙哥剌并不是謀反被殺
,也不是其他死于非命
,而是正常死亡,畢竟,黃泉路上無老少不是
?
06,猴格說
從表面看
,秦王忙哥剌可以說是大元朝建國后
,權勢最大的藩王
,但實際上,他的權力和四弟那木罕一樣
,都只是虛幻的空中樓閣,根基并不牢固
。
忙哥剌身邊聚集的都是其汗父的心腹,那木罕身邊聚集的都是心懷鬼胎的近親
,包括其兄真金太子也一樣,三兄弟都缺乏屬于自己的班底
,也都沒有機會建立自己的班底
,所以
,他們只是其父忽必烈在大元帝國的三個分身而已。
當然
,依照忙哥剌拉攏商挺的心計和速度,如果忙哥剌活得久點
,或許會形成像左手、右手諸王那樣的小型兀魯思
、并傳承子孫
;但很不幸
,他早死了
,他兒子的年齡也不足以撐起安西王相府,所以一切都成空
,自然而然要迎接被朝廷削藩的局面。
更可悲的是
,忽必烈曾經給予忙哥剌的偌大的權勢和威風,也成為他兒子阿難答念念不忘的向往
,更成為阿難答覬覦汗權的原因之一,最終使其家族走向凋零
、走向沒落。
令人意想不到的則是
,忙哥剌外孫女亦乞烈·壽童的兒子和世瓎,最終成為一名短命皇帝
,而大元朝的終結者正是和世瓎的兒子妥歡帖木兒,所以
,也算是忙哥剌的血脈最終坐上皇位吧!
淺談忽必烈及其祖孫三代的宗教思想
?淺談忽必烈及其祖孫三代的宗教思想
論文關鍵詞:忽必烈;忙哥剌;阿難答;宗教思想
論文摘要:忽必烈以八思巴為國師
,對八思巴執(zhí)弟子禮,以藏傳佛教為國教
,設立帝師制度,影響了整個元朝;安西王忙哥刺也信仰藏傳佛教
,受戒于國師叔父槊里吉察揭兀的重臣商挺也來到安西王府,安西王
、王妃、世予、公主等都以?師事之?
,由商挺提出,安西王出巨資于崆峒山修建寶慶寺;第二代安西王阿難答的思想是多元的
,既有藏傳的影響,也有 *** 文化的影響
。
忽必烈(1215-1294 ),是成吉思汗之孫
,拖雷的第四子
,蒙哥汗的弟弟
。1232年
,父親拖雷逝 ?世
,喪父之痛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早年走向成 ?熟。他從青年時代就喜歡聽別人講述前代帝王的 ?經歷和業(yè)績
,在他的王府中,聚集了一批漢族地主 ?知識分子
,如竇默
、姚樞
、劉秉忠、史天澤
、董文用 ?等人。這些著名文化人
,不但為忽必烈灌輸了中 ?國傳統(tǒng)文化和思想
,幫助他了解中原漢地各方面 ?的情況
,而且成了忽必烈的重要幕僚,治理國家的 ?諸多策略和思路都出自于這個幕僚班子
。同時
, ?在宗教文化選擇方面開始接觸藏傳佛教并形成自 ?己的宗教思想,對元代及元代以后的藏傳佛教文 ?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一、忽必烈接受藏傳佛教思想始于駐嘩六盤山時期
六盤山是成吉思汗攻滅西夏的前夜選定的行宮
。1227年正月,蒙古大軍南渡黃河
,接連攻占積石、臨挑
、河州、西寧之后
,揮師進人寧夏南部固原。德順軍(今寧夏固原市隆德縣)是成吉思汗進人寧夏南部的第一站
。閏五月,天已大熱
,成吉思汗駐夏于六盤山。六盤山行宮的地位
,從此奠定,了蒙哥
、忽必烈等成吉思汗后人駐軍六盤山并消夏的歷史格局,也奠定了后來安西王府的歷史地位
。
蒙元攻滅南宋
,經過窩闊臺
、蒙哥
、忽必烈時期的經略,先后發(fā)動過三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
,前后歷時40余年。蒙哥即位后發(fā)動了歷時7年的第二次蒙宋戰(zhàn)爭
。忽必烈平定吐蕃
、親征大理
,是這次戰(zhàn)爭的第一階段
。
1252年夏
,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為統(tǒng)帥,老將速不臺之子兀良合臺為副統(tǒng)帥
,率大軍遠征大理國(今云南大理)
。這是忽必烈總領漠南軍國重事后
,第一次承擔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遠征大理
,從西南包抄夾攻南宋
,是成吉思汗既定的戰(zhàn)略方針
。同時
,征服吐蕃也是這次軍事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月
,忽必烈在曲先腦兒覷見大汗并受命專征。
因當時南宋沒有統(tǒng)一
,進兵云南的線路需取道于川藏地區(qū)
。忽必烈率大軍南下
,在六盤山行宮駐嘩。這期間
,他派人到涼州請藏傳佛教薩迎派的新教領袖八思巴到六盤山行宮會面,咨詢進兵云南時路經藏區(qū)的相關事宜
。從此開始,由于政治的需要,他們走到了一起
,忽必烈最后也成了虔誠的佛教徒,接受了八思巴的喜金剛灌頂
,包括他的王妃察必。忽必烈大軍進抵六盤山之后
,請遠在涼州的八思巴到六盤山行宮議事的意義非常重大,顯然與征大理國的用兵
、線路和糧草供給有關。八思巴應邀隨闊端之子蒙哥都前來六盤山行宮與忽必烈會見
,忽必烈向八思巴詢問有關藏族的歷史
、宗教方面的問題
,之后要求八思巴派人回藏區(qū)攤派兵差,征集財物
,八思巴以各種理由拒絕了忽必烈的要求,忽必烈也拒絕了八思巴的請求
。這樣
,雙方心里都不高興
。忽必烈的妃子察必是一個非常能干的女人,她是忽必烈近身的一位重要參謀和助手
,忽必烈征大理的過程中,她隨侍在軍中
。此刻
,當她看到這種尷尬局面時
,馬上出來調合,并提出應將八思巴留下來繼續(xù)問法論道
。
忽必烈召見八思巴
,主要是為了軍事。在與忽必烈的接觸過程中
,八思巴逐漸揣摸到忽必烈的心事,就是進軍大理要通過藏族地區(qū)
,需要仰仗藏傳佛教領袖幫助。當八思巴與忽必烈達成共識后
,八思巴通過對 *** 宗教知識的灌輸,對吐蕃
、西夏藏傳佛教的影響以及對漢文典籍的了解和深入講解,對忽必烈產生了很大影響
,使他從單純利用藏傳佛教轉變到在利用的同時也崇拜 *** 佛教。當他們的關系更深一層的時候
,王妃察必向八思巴請求傳授薩迎派的喜金剛灌頂
。?灌頂?
,本來是印度古代的一種儀式,國王即位時取四大海之水灌于頭頂表示祝福
,后來佛教密宗也采用這種儀式
。八思巴給王妃察必傳授了結緣灌頂
。之后,八思巴也為忽必烈傳授了薩迎派的喜金剛灌頂
,這一年忽必烈38歲。從此
,八思巴成了忽必烈宗教方面的老師,被封為國師
。1254年,當忽必烈出征大理北返駐$}六盤山時
,與八思巴應該還有過會面
。
忽必烈的這些重大宗教活動
,是在駐躥六盤山時期完成的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傮w上
,這些宗教活動與他進軍大理的思路是一致的
。此外
,從宗教意義或宗教政策方面看
,忽必烈接受八思巴密宗灌頂一事,對后來元朝的宗教政策和對藏族地區(qū)的政策有十分重大的影響
。忽必烈以八思巴為上師,對八思巴執(zhí)弟子之禮
,可以說是后來元朝以藏傳佛教(喇嘛教)為國教
、設立帝師制度的濫筋
,影響了整個元朝。
二
、皇子安西王忙哥刺的藏傳佛教思想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第二年冬
,忽必烈封皇子忙哥刺為安西王
,?賜京兆為封地,駐兵六盤山?
。同時,安西王府應運而生
,并立王相府
,以商挺為王相
。安西王駐節(jié)六盤山
,目的在于分制陜西、四川等地
,任務和使命艱巨,因為統(tǒng)一南宋的戰(zhàn)爭正在進行中
。早在數(shù)年前,忽必烈在召見劉好禮時
,劉就上言:?陜西地重,宜封皇子諸王以鎮(zhèn)之
。創(chuàng)諸都城,宜給直以市民地
。?忽必烈覺得說得很在理。
忙哥刺受封的第二年
,即1273年,朝廷明確安西王分治陜西和四川
,遂建立開城府。在王府格局上
,?仍視上都
,號為上路?
。不久,皇帝又封安西王為?秦王?
,別賜金印
。此時的安西王,實際上一藩二印,兩府并開
。其府在長安者曰安西
,在六盤者日開城
,皆視為王府
。《諸王麟三》安西王冬居于京兆(長安)
,夏徙居六盤山,每年都是這么走過來的
。開城安西王府這種政治上、軍事上的特殊地位的形成
,是由特定的歷史背景形成的,安西王府及其所在的六盤山有著非常重要的軍事作用
。
安西王受封后,六盤山行宮成了他的駐躁之地
。當時元朝政治中心仍在開平,之后才開始遷人大都
。在此前,開平
、六盤山
、四川三點一線
,安西王居六盤山統(tǒng)一指揮,實際上是中央派往陜西
、四川地區(qū)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安西王?一藩二印
,兩府并開?
,地位至尊
,在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他實際上是皇帝經營陜西
、四川的直接代理人
。安西王有權派遣官吏巡視和督戰(zhàn)
,調解內部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