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初的重慶仍舊十分炎熱,在蔣介石的辦公室里,雖然電風扇轉個不停,但依然不能驅散夏天的酷熱,不過蔣介石頭上沒多少頭發(fā),倒是會覺得涼快一點,但是光光的腦門上仍然微微冒汗。但是戴笠就不行了,滿頭烏黑的頭發(fā)令他不停地冒汗。
此時的蔣介石是抗戰(zhàn)的領袖,而戴笠則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tǒng)計局副局長,深得蔣介石的信任,成為蔣介石的鐵桿心腹。
此時軍統(tǒng)成立的時間不長,戴笠則在1938年8月才任軍統(tǒng)局副局長的,雖然戴笠是副局長,但是在軍統(tǒng)則一手遮天,是軍統(tǒng)事實上的掌門人。他向蔣介石匯報了唐紹儀即將投靠日本人當漢奸的情況。
聽完戴笠的匯報,蔣介石在辦公室里來回走動著,戴笠筆挺地站在旁邊,等待蔣介石的決定。那么唐紹儀何許人也呢?
唐紹儀于1862年出生在廣東香山縣唐家鎮(zhèn),不過如今的唐家鎮(zhèn)屬于珠海市,他和孫中山是同縣同鄉(xiāng),但就論家族影響力而言,唐家的發(fā)跡比孫家早,影響力也更大。
唐家在晚清以作買辦起家,所謂買辦實際上就是西方資本在中國的代言人,他的父親唐巨川是當時上海有名的茶葉出口商,唐巨川精通英語,對西方的風俗文化等各方面非常了解,對西方的政治體制也非常推崇。
唐紹儀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并于1874年成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學,后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也正如此,唐紹儀對西方的政治體制倍加推崇,他的政治理想就是把中國變一個成三權分立的國家。
所以唐紹義反對武力統(tǒng)一中國,只要訴諸武力統(tǒng)一中國的,他就反對,無論是段祺瑞還是孫中山。只要想做凌駕于法理之上的大總統(tǒng)的,他也反對,無論是袁世凱還是孫中山。
正因為唐紹儀在當時的中國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日本人對唐紹儀非常重視,到了1938年夏天,日本已看出根本無法用武力征服中國,便大力謀求起用唐紹儀、吳佩孚,即所謂的“南唐北吳”計劃,欲達到以華制華、盡早結束戰(zhàn)爭的目的。
也正是由于唐紹儀仍然存在很大影響力,所以日本人認定他是重建中國新政府的理想人選。而蔣介石也早就得知了日本的意圖,因而把唐紹儀當成與日本接觸,以探知日本講和條件及謀劃的私人渠道。
1938年9月,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親自赴唐宅長談,拉攏唐紹儀出山,唐紹儀對此不置可否。情報分析認為,唐紹儀一旦被拉下水,后果不堪設想。
潛伏于上海的軍統(tǒng)特務偵知此事后,立即匯報給在重慶的戴笠,當戴笠接到軍統(tǒng)特務的報告后,認為事關重大,便立即向蔣介石作了匯報。
蔣介石在辦公室里來回走了幾趟,他忽然停了下來,用右手向下做了一個手勢,這個手勢戴笠太熟悉了,這是斬殺的意思。
蔣介石作為國民黨的領袖,非常信奉古代君王哲學,那就是不見血,也不說類似的話,所以要處決或者刺殺人的時候,都是做手勢,像這種手勢,蔣介石已對戴笠做過很多次了。
戴笠接受蔣介石的指令后,進行了認真地思考,最后決定派自己的心腹愛將趙理君去完成這一任務。
要說這個趙理君,在軍統(tǒng)內可是大名鼎鼎,是軍統(tǒng)的頂尖殺手,也是軍統(tǒng)四大殺手之一,是戴笠最依賴的人,江湖人稱追命太歲,而且他早期還參加過中共。
趙理君于1905年出生于四川蒲江,從小受過教育,中學畢業(yè)后回到家鄉(xiāng)當了一名小學教師,這對于想干一番大事業(yè)的趙理君來說不是一個好的出路,于是他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五期政治科并畢業(yè),而戴笠是黃埔軍校第6期畢業(yè),趙理君是戴笠的師哥。
趙理君黃埔軍校畢業(yè)后參加了廣州起義,不過起義很快失敗,他便回到了家鄉(xiāng)繼續(xù)教書,繼續(xù)從事革命工作,在這期間他入了黨,并于1930年10月參加了銅梁地區(qū)的土橋暴動,但暴動很快失敗,他不得不潛赴成都。
廣州起義和土橋暴動的失敗,使趙理君感到心灰意冷,他認為繼續(xù)參加革命沒有出路,而且參加革命既不能發(fā)財也不能當官,更談不上光宗耀祖,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定叛變革命。
當時的戴笠已為蔣介石進行情報活動,1930年,戴笠在蔣介石的支持下成立國民黨第一個特務組織調查通訊小組,并深得蔣介石的寵信,戴笠開始招兵買馬,作為師兄的趙理君找到戴笠甘愿做小弟。
戴笠將趙理君送進洪公祠特訓班學習,趙理君在特訓班畢業(yè)后,戴笠讓其在上海從事特務工作,1933年,趙理君在復興社特務處任情報官、調查組長、偵緝隊長、復興社特務處組織科中校科員,專門從事一些罪惡勾當。1934年,任“軍統(tǒng)”華東區(qū)行動組組長。
趙理君先后刺殺了楊杏佛、史量才等人,從而成為戴笠的心腹干將,被稱為軍統(tǒng)頂尖殺手,也是軍統(tǒng)四大殺手之一。軍統(tǒng)四大殺手分別為陳恭澍、趙理君、沈醉、王天木。
趙理君接受任務后,感覺責任重大,戴笠明確告訴趙理君,軍統(tǒng)剛成立不久,這是蔣介石交給的第一個重大任務,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并讓他盡快完成任務。
趙理君讓手下找來的資料,開始認真研究唐紹儀的社會關系和生活規(guī)律,此時的唐紹儀已經(jīng)76歲,沒有什么不良嗜好,不過趙理君得到一個關鍵信息,唐紹儀酷愛古玩,只要看見好的古玩就走不動路。
古玩,又稱文物、古董等,是古代遺存下來的文化遺存物質,包括傳世品和地下出土品。被視作人類文明和歷史的縮影,融合了歷史學、方志學、金石學、博物學、鑒定學及科技史學等知識內涵。經(jīng)歷無數(shù)朝代起伏變遷,藏玩之風依然不衰,甚而更熱。其中自有無窮魅力與獨到樂趣。
然而真正的古玩價值不菲,甚至是天價,所以古玩也被稱為富人的游戲品,不僅需要相當高的文化修養(yǎng),還需要大筆的物質財富。
而唐紹儀不僅本身文化水平很高,經(jīng)濟上也比較自由,所以他經(jīng)常驅車往古玩店購置古瓷器、古銅器之類。
得知這一情況,趙理君想到了一個刺殺的辦法,那就是裝成古董商人接近唐紹儀并實施刺殺,然而要偽裝成古董商人,首先必須得對古董非常精通,如果不懂這方面的知識,幾下就會露餡。
為此,趙理君找到了滬上古玩店的劉老板,跟他苦學了幾天的古玩知識,滬上古玩店是當時上海非常有名的古玩商店,這個古玩店有一對非常值錢的古瓶,是宋朝的,名字叫玉凈瓶,當時售價35萬法幣。
35萬法幣在當時是一筆巨款,趙理君準備買下這對古瓶,但是他沒有這么多錢,于是便向戴笠申請這筆錢。
當時軍統(tǒng)正在大規(guī)模發(fā)展,需要很多經(jīng)費,讓戴笠一下子拿這么多錢,戴笠也拿不出來,戴笠讓趙理君想辦法。戴笠雖然沒有拿出錢來,但是給了趙理君一個承諾,以后給他安排一個好職位。
趙理君知道在國民黨內如果有一個好職位,那油水大大的,35萬法幣很快就會收回來。于是趙理君借了一筆錢買下了這對古瓶。
這天下午,趙理君帶上這個玉凈瓶其中的一個,親自送到環(huán)龍路唐公館,由門口警衛(wèi)人員轉報,趙理君自稱是買賣古玩的私人老板,警衛(wèi)人員搜了趙理君身上,除了那只古瓶便無其他危險東西。
當時的趙理君穿著長衫,戴著眼鏡,說話慢條斯理,唐公館的門口警衛(wèi)看著確實像古玩店的老板,便報告了唐紹儀,唐紹儀便在會客室接見趙理君。
當時的唐紹儀畢竟76歲了,顯得老態(tài)龍鐘,趙理君見到唐紹儀后,便介紹這個古瓶的特點。趙理君本身當過小學老師,口才較好,而且這個瓶子的特點劉老板都告訴了他,趙理君一頓天南海北地猛吹。唐紹儀當下以12萬法幣的價格買下了這個玉凈瓶。
趙理君告訴唐紹儀,這個瓶還有一個姊妹瓶,但成色還要好,不過價錢差不多,如果想看的話,就指定一個時間,由他親自送來。
唐紹儀是個古玩迷,他也知道以12萬法幣買下的這個玉凈瓶,肯定是賺了便宜,見趙理君說玉凈瓶還有一個姊妹瓶,價格還差不多,當下便想早點買到手,因為貪便宜是人的本性。
唐紹儀也不例外,他讓趙理君第二天下午送來,趙理君滿口答應。
這一趟前來,趙理君將唐公館的情況摸了個清楚,門口有多個警衛(wèi),從前門警衛(wèi)室到客廳大概有50米左右,客廳里有一個傭人倒水。
趙理君回到住所后,便召集手下人員,研究如何動手,既要能完成刺殺唐紹儀的任務,又不能驚動警衛(wèi),從而安全離去。
最后研究決定,趙理君在瓶里藏一柄鋒利的短斧,進屋后先支開傭人,在短斧上涂上毒藥,在介紹瓶子時拿出短斧砍殺唐紹儀,并準備一輛小轎車在唐宅周圍警戒,趙理君退出來后快速坐車離開。
第二天下午大約3點左右,趙理君又一次來到唐公館,警衛(wèi)人員照例在他們身上搜了一下,當然沒有搜出任何東西,在通報后便讓趙理君進入,唐紹儀早已在客廳等候。
見趙理君進屋后,唐紹儀戴上老花眼鏡準備看另一個瓶子。當時那只瓶子是用箱子裝著,趙理君邊打開箱子邊說:
“今天天氣咋這么熱,真是口渴,不知可有棒冰?”
9月底的上海確實有點熱,當時的電冰箱還是稀罕的東西,只有高官顯貴和富豪家里才有,唐紹儀家當然有,唐紹儀吩咐傭人到冰箱多拿幾個棒冰來。
傭人離開客廳后,趙理君也打開了箱子拿出古瓶,唐紹儀早已站在一邊,趙理君迅速從瓶子里拿出利斧,照準唐紹儀后腦用力砍去,唐紹儀立時身亡。
趙理君斬殺漢奸唐紹儀后,見昨日那個瓶子在客廳里,當即拿起來放入箱中,便快速離開會客室,輕手輕腳地又把會客室門關好。
經(jīng)過門口警衛(wèi)時,警衛(wèi)問趙理君為何這么快就出來了,趙理君說:老太爺正在會客室等我,讓我再去拿幾個更好的古瓶來給他看。
警衛(wèi)們沒有懷疑,趙理君就這樣大搖大擺地走出唐府,快速坐上等在角落里的車離去。
等到傭人拿著幾只棒冰來到客廳時,只見早已氣絕的唐紹儀滿身是血,直嚇得尖叫起來,唐公館的警衛(wèi)這才發(fā)現(xiàn)唐紹儀已被刺殺,他們這才想起那個古玩商人,不過此時哪還找到人影。
趙理君在戒備森嚴的唐公館殺死唐紹儀并大搖大擺離開,這使得趙理君更加名聲大噪,越來越受到戴笠的信任。
1941年,山西土皇帝閻錫山與蔣介石的矛盾更加突出,蔣介石決定從經(jīng)濟上控制閻錫山,他命令戴笠嚴密封鎖晉南到河南洛陽的通道,從而卡住閻錫山的經(jīng)濟命脈。
戴笠便以防止進步人士和青年學生北渡黃河到延安為由封鎖渡口,并由一個行政專員負責此事。
這是一個肥差,戴笠便讓趙理君負責此事,一來履行了當年的承諾,二來戴笠可以通過趙理君之手斂財,這是國民黨內通常的做法。
趙理君就任后,便以檢查為名,對過往的行人和商旅進行敲詐勒索,對于敢反抗的,輕則打罵搶劫財物,重則將人打死投入黃河毀尸滅跡。
當時中統(tǒng)和軍統(tǒng)的矛盾很深,中統(tǒng)特工人員多次夾雜在渡河群眾中搞情報活動,結果趙理君對于發(fā)現(xiàn)的中統(tǒng)特工全部殺死后投入黃河毀尸滅跡。
當時國民黨第一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是蔣鼎文,蔣鼎文的家人過黃河也被趙理君敲詐勒索,蔣鼎文一怒之下向蔣介石報告,他稱軍統(tǒng)無法無天,擾亂社會秩序和軍心,必須要加以限制。
軍統(tǒng)勢力的過快發(fā)展早已引起蔣介石的警覺,蔣介石需要中統(tǒng)和軍統(tǒng)互相制約,任何一方力量的過大都會破壞這種平衡。
蔣介石命令國民黨第一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蔣鼎文嚴查趙理君,而不久又發(fā)生了韋孝儒案。
韋孝儒是國民黨的元老,他去洛陽出席河南省政府召集的省政會議,因他與洛陽復旦中學校長郭兆曙是朋友,所以就住在復旦中學校內。但他第二天卻離奇失蹤,同時失蹤的還有兩名韋氏隨從。
蔣鼎文嚴查之下發(fā)現(xiàn)兇手竟是趙理君,而中統(tǒng)則指責趙理君為日本藍衣社特務,是一個早已投降日寇的漢奸。
蔣鼎文將情況上報蔣介石,要求處決趙理君。戴笠聞訊后,堅決否認趙理君為漢奸,企圖保全趙理君的生命,向蔣介石建議軍統(tǒng)內部處理趙理君。
如何處理趙理君呢?蔣介石征詢陳誠的意見,當時的陳誠深得蔣介石寵信,蔣介石說“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辭修是陳誠的字。陳誠對蔣介石說:
“如不處決趙理君,軍統(tǒng)的人只知道戴笠,而不知道校長的威嚴?!?/p>
這一句話正中蔣介石的要害,因為蔣介石已對戴笠產(chǎn)生警覺,而處決趙理君可以起到殺一儆百、殺雞給猴看的作用。于是蔣介石命令在洛陽將趙理君就地處決。
軍統(tǒng)頂尖殺手趙理君利用古瓶斬殺漢奸,因陳誠一句話被蔣介石處決,這是國民黨內部矛盾斗爭的結果,趙理君在國民黨內只是一個小人物,但是卻折射出國民黨內的大矛盾。
聽聞趙理君的死訊,據(jù)說戴笠傷心地流下了眼淚,因為他確實欣賞趙理君,趙理君也確實可以為他排憂解難。在軍統(tǒng)局的一次內部會議上,戴笠說:趙理君是一位勇敢沖鋒的同志,是組織中的佼佼者。
這一句話后來被傳到蔣介石的耳中,令蔣介石對戴笠更加警覺,自己下令處決的人竟然被戴笠表揚。
趙理君死后,按照戴笠指示,軍統(tǒng)有關部門將趙理君的尸體厚葬在成都龍泉驛軍統(tǒng)公墓,以后戴笠每經(jīng)過成都都要去墓前憑吊一番,并指示軍統(tǒng)相關部門對趙理君家屬給予厚恤,以示安慰懷念。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297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