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小二述哲文
孔子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大先賢
于孔子“恢復(fù)周禮”這一理想來說
老子就是孔子的老師了為何儒家道家思想差距巨大.png" />
李耳
于此
如果關(guān)于孔子拜學(xué)于老子一事的記錄是真的話 有學(xué)者懷疑孔子問禮于老子這件事,是后世道家尊崇者為了抬高道家老子地位而“杜撰”的 至于儒家學(xué)說中沒有道家的影子 1、孔子是不是向老子問禮過 比如《莊子》第十一章天運篇大致講51歲孔子因在“求道”上遇到瓶頸 針對疑問 言外之意 那么《莊子》一書中的記錄就是事實嗎? 我們知道 《莊子》一書中的故事,有些一眼就看出不是真實的 但記錄孔子老子二位圣人見面的,并不是只有《莊子》一書 當(dāng)然 于此 2、儒家和道家思想真的沒有共同點嗎 二人學(xué)說的風(fēng)格初看迥然不同,就像儒家和道家的“氣質(zhì)”在某方面截然相反一樣 孔子最讓顏小二受益且驚艷的觀點之一,在于其“中庸”思想 孔子之“中庸”思想中,有“適度”的意味。這種適度,絕對不是膚淺的“折中”,而是根據(jù)事態(tài)的靈活變化,拋卻人于心性上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主觀臆斷,不武斷,不固執(zhí),不自以為是,實事求是作出最適合的決定或選擇。 這種“決定或選擇”有時候為思維功利之大部分人所不理解,有時候還會讓自己“狼狽不堪” 而與孔子的“中庸”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道家老子的“反者道之動”揭示了事物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 也就是說,以孔子中庸 3、有共通之處的孔子與老子的思想觀點 道家老子能夠拋開具體的范圍,超越常人難以超越的局限 但是 孔子的議論許多時候都有范圍,有大前提 簡單來說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chuàng)且獨家發(fā)布,搬運 參考資料:《孔子傳》、《論語》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00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