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xué)文化

    拒娶宋美齡反替蔣介石做媒
    ,這個吃貨書法家竟是民國“混世魔王”

    書法之海 2023-09-20 18:56:46

    1920年9月9日古城長沙的潮宗街,一家微不足道的書店開業(yè)了

    一位中年官員在一眾簇?fù)硐?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從綠呢大轎里出來

    ,來到這家書店門前
    ,并為書店剪了彩
    ,只見門上四個雄健的顏體匾額“文化書店”
    ,這匾的書寫者正是此官員——當(dāng)時湖南的最高統(tǒng)治者——督軍兼省長譚延闿先生

    譚延闿四十三歲像

    ,這個吃貨書法家竟是民國“混世魔王”.png" />

    經(jīng)營書店的是誰

    ?竟然能請動譚延闿的大駕為其加持?原來
    ,書店的主要經(jīng)營人不是別人
    ,正是青年毛澤東。

    譚延闿(前排左7)出任國民政府主席

    十年后

    ,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的譚延闿
    ,從報紙上看到中共攻打長沙的消息時,不禁向身邊的孫科等人苦笑道:唉
    ,早曉得會這樣
    ,當(dāng)初我去剪什么鬼彩喲?派兩個兵去把毛澤東一抓
    ,何至于今日勞師動眾

    不僅是毛澤東,20世紀(jì)深刻影響中國歷史的大人物

    ,都曾被譚延闿深深折服:孫中山想跟他作連襟
    ,讓自己的小姨子宋美齡嫁給譚延闿,奉行不爭原則的譚延闿卻辭而不受

    1927年3月

    ,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合影

    前排左四為譚延闿,二排右三為毛澤東

    而后才有蔣介石為了迎娶宋美齡而研讀圣經(jīng)的故事

    ,而譚延闿避而不娶轉(zhuǎn)而把宋美齡認(rèn)作“干妹妹”時
    ,蔣介石還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縱觀譚延闿一生

    ,更多的不是進取
    ,而是十分巧妙的后退,是以退為進
    。譚延闿病逝時
    ,于右任聞之太息:“譚三爺死了,國家少了一個瑰寶
    。他是大輪船與躉船之間的一個棕球
    。”意謂譚延闿在政治派系斗爭中能起緩沖作用

    譚延闿書法

    譚延闿書法

    譚延闿書法

    民國書法界有真草隸篆四大家之謂,譚延闿“真”

    、于右任“草”
    、吳稚暉“篆”、胡漢民“隸”

    譚延闿書法

    譚延闿的重要題簽

    ,還有黃埔軍校校名“陸軍軍官學(xu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暇翱偨y(tǒng)府”等
    。此外
    ,譚延闿生前有時還與繪畫名流張大千、徐悲鴻合作書畫

    譚延闿書法

    話說方才經(jīng)歷了韜光養(yǎng)晦后的譚延闿

    ,繼而擔(dān)任民國政府行政院長一職后,本應(yīng)勤勤懇懇處理政務(wù)
    ,卻又懶得跟蔣介石爭權(quán)奪利
    ,干脆當(dāng)個甩手宰相,整天舞文弄墨
    。但是
    ,他在重大事件上從不糊涂。從全力支持孫中山創(chuàng)建民國
    ,到積極推動南北統(tǒng)一
    ,都有他的一份功勞。

    也因此譚延闿被譽為“藥中甘草”

    ,甘草并不名貴
    ,卻有“百藥之王”之譽,有調(diào)和各種藥材的功能
    ,仿佛麻將牌中的百搭
    。他還有個諢號是“混世魔王”,我們說一個人會玩
    ,其實就是說會混
    ,對此譚也公開承認(rèn),人生難得糊涂
    ,混也是一種境界
    ,“混之用大矣哉”。

    譚延闿書法

    所以

    ,從譚延闿的生平經(jīng)歷和歷史貢獻來看
    ,他的書法作品和他對書法高于政治得失的態(tài)度尤其值得后人玩味。

    譚延闿經(jīng)書嫻熟

    ,也頗有造詣的詩人
    。譚延闿的書法主要有兩類內(nèi)容,一是臨習(xí)前人作品或碑帖
    ,但往往在臨習(xí)中自出新意
    。再是自撰詩文或聯(lián)語,完全用自己的風(fēng)格來寫
    ,并無拘束
    。此外
    ,他與友朋之間大量的往來書札,也都是毛筆書寫
    ,所用的箋紙比較講究
    ,無論三五閑言,還是長篇大論
    ,均一氣呵成
    ,由此構(gòu)成譚延闿書法成就的整體。

    譚延闿臨《麻姑山仙壇記》

    這份對書法超乎功利熱愛

    ,源于譚延闿深厚的家學(xué):譚延闿父親譚鐘麟為進士
    ,曾任陜西巡撫和陜甘、閩浙
    、兩廣總督等職
    。譚延闿聰穎好學(xué),5歲入私塾
    ,其父規(guī)定3天要寫一篇文章
    ,5天要寫一首詩,還要練寫幾頁大
    、小楷毛筆字

    后世的書家認(rèn)為,譚延闿字如其人

    ,有種大權(quán)在握的氣象
    ,結(jié)體寬博,顧盼自雄
    。不論擘窠榜書
    ,還是蠅頭小楷均極精妙。從民國至今
    ,寫顏體的人沒有出譚延闿右者

    譚延闿書法

    1930年正值壯年的譚延闿突發(fā)腦溢血去世,國民政府為他舉辦隆重的國葬

    ,蔣介石率領(lǐng)眾元老官員親自送葬
    ,極盡哀榮。

    譚延闿葬在中山陵不遠(yuǎn)處

    ,隨著歲月流逝
    ,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誰,都問這家伙何德何能
    ,如何會有這么高的規(guī)格
    ,都快趕上帝王陵了。

    譚延闿葬禮

    那么究竟是何德何能,讓無為的譚延闿死后能享此尊榮呢

    譚延闿究其一生,究竟成就了何等的功業(yè)

    ,很難評價
    ,但是無論作為軍閥還是文人,他都代表了最為純良和淡泊的文人氣質(zhì)
    ,也無怪乎他一生地位顯赫
    ,位極人臣,死后享受非常隆重的國葬

    譚延闿書法

    從玩政治的角度來說

    ,在朝在野,譚延闿都可謂極度成功
    ,他把自己的不重要玩到了極致:在這方面
    ,蔣介石的心胸,汪精衛(wèi)的氣量
    ,遠(yuǎn)不能和譚相比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01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公元1644年
    ,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李自成率領(lǐng)新生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城
    ,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愿投降受辱,在順軍攻入紫禁城之前
    ,前往煤山自縊殉國
    ,唯一陪著他殉國的,只有貼身太監(jiān)王承恩一人 ,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png" alt="李自成進北京時,追隨崇禎殉國的錦衣衛(wèi)
    、文武百官的數(shù)量多不多" onerror="nofind(this)" >
    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導(dǎo)讀:1955年
    ,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
    ,當(dāng)時一共有55人被授予上將軍銜,是除10大元帥
    ,10大將之外
    ,軍銜最高的將領(lǐng)。在這55位開國上將中
    ,有一人的資歷最為特殊
    ,他不僅沒有參加過紅軍,也沒有參加過八路軍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onerror="nofind(this)" >
    助戈恩潛逃的美國男子在日本受審
    ,當(dāng)庭表示后悔
    6月29日
    ,據(jù)路透社報道,美國男子邁克爾·泰勒在東京一法庭上表示后悔幫助日產(chǎn)集團前董事長戈恩逃離日本
    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去遼西助農(nóng)賣大棗,住在鄉(xiāng)下的村子里
    ,清晨出來閑逛
    ,沿著一條小河往下走,景色不錯
    ,初升的太陽照著河水
    ,照著樹林,也照著一座院落
    。我走進的院落竟然是一處“青年點”,還有一個小展覽館
    。展覽是有關(guān)知青的 ,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png" alt="游覽青年點:知青下鄉(xiāng),歷史留下了誰的記憶" onerror="nofind(this)" >
    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dāng)初為啥寧死不應(yīng)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繼承大統(tǒng)那年是17歲
    ,正是心中有番大作為的好年紀(jì),想必他胸中也有廣闊的天地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眾所周知,百家姓是中國孩童的啟蒙讀物
    ,對于教育有著卓越的貢獻
    。百姓一詞既是表明中國姓氏之多,也是對于天下蕓蕓眾生的統(tǒng)稱
    。時至今日
    ,中國的姓氏何止百姓之多,實際上已逾5000之?dāng)?shù) ,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png" alt="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onerror="nofind(this)" >
    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不只是陳勝吳廣,歷朝歷代凡是最先造反的沒有一個取得天下的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浩浩蕩蕩
    ,但最后得到天下的卻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劉邦,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二人早已成為冢中枯骨
    。往后隋朝末年
    ,王薄、楊玄感等最先起義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原因很簡單.png" alt="陳勝吳廣最先反秦
    ,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原因很簡單"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