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皇帝制會在項羽手上反復,大家重回春秋戰(zhàn)國亂局幾十年到上百年。
項羽想做齊桓公那樣老大哥,他一點也不認可秦國秦始皇這一套封建皇帝制度
取了天下以后呢?即使給過項羽機會,他憑借當時的實力幾乎可以平推當時的任何一股勢力,可他是怎么做的呢?分封十八路諸侯,一人搞一塊地,大家重回春秋戰(zhàn)國……
也難怪,那會兒推翻掉一個時代的項羽也才30多歲。
有人說,劉邦不也是搞了分封?質(zhì)疑的好,劉邦馬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先是白馬盟誓,規(guī)定“非就不王,天下共擊之”,然后把韓信、彭越一種功臣降為侯爵,甚至于找個借口直接抹殺其存在。他認識到了分封的弊端,開始走秦國沒走通的路。
項羽不一樣,他太年輕了。且因為項燕的事兒,他放不下對秦國的仇恨,當然愛屋及烏,看不上秦國那種封建制度。
他覺得只有回到過去,才是對秦國完全意義上的否定。殊不知。仇恨已經(jīng)蒙蔽了他的遠見和視野,在家眼里,秦國的一切都應該被抹殺,包括封建皇權體系。
第二次春秋戰(zhàn)國與延遲幾十年的大一統(tǒng)
項羽活著的時候,假設沒有第二個劉邦這樣的敵人,他還可以以其威嚴壓制住各種反叛。可他一旦死了,遲來的大一統(tǒng)會繼續(xù)。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個叫做歷史大勢。因為項羽非常年輕,所以這個期限很有可能是幾十年。
項羽可能會以一己之力,開歷史倒車幾十年,這個是很有可能發(fā)生的事兒。
至于以后的歷史會怎么樣,只能說大同小異歷史的同化能力是非常強大的,因為幾乎沒有人可以改變歷史大勢,雖然項羽可能開歷史大勢幾十年,可這幾十年過了,一樣會恢復到大一統(tǒng)。諸葛亮那么厲害,逆天改勢一樣躲不開蜀漢滅亡的事實。
如果楚漢戰(zhàn)爭項羽贏了,天下將會如何?
項羽如果贏了劉邦,肯定會統(tǒng)一天下,因為其他的勢力都無法與項羽相抗衡,統(tǒng)一是大勢所趨,至于項羽統(tǒng)一天下后實行怎么樣的政治制度,取決于項羽的政治眼光。
先看一看秦朝滅亡時,項羽的所作所為及他的政治眼光如何?
項羽在政治上的眼光并不高 ,但并不代表項羽就不會做正確的事,項羽在滅亡秦朝后憑借滅秦的巨大功勞,成為天下反秦義軍的首領,秦朝滅亡后,所留下的政治權力真空將會重新進行分配,而項羽主導了秦亡之后的政治權力分配。
這也就是項羽的分封天下,在當時的形勢上來看,項羽的分封并沒有什么問題,應該來說是正確的選擇,項羽雖強,但其實力不足以吞并其他所有諸侯勢力,也不足于和天下所有諸侯為敵,分配天下就成為當下的一個緊迫的政治事件。
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原本就是各自獨立的武裝勢力,誰也不服從誰,項羽就算不分封這些諸侯,他們照樣是獨立自主的,如果不加以分封,天下立即就會重新陷入爭奪地盤的戰(zhàn)爭,天下就會再次大亂,項羽的分封既是當前形勢下的無奈選擇,也是當時唯一確實可行的辦法。
那么秦滅后,項羽能不能稱帝呢?當然也不能,項羽痛恨秦朝的一切,包括秦朝的各種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所以項羽在進入咸陽城后,根本就不是以君臨天下的氣勢想統(tǒng)一天下,而是以報仇心切的姿態(tài)實行燒殺搶掠,不僅一把火燒了咸陽城,還殺了投降的秦王子嬰,將咸陽城洗劫一空,這樣的行為不是一個合格政治家的所作所為。
如果項羽贏了劉邦,會建立一個強大的朝代嗎?這個朝代會是楚朝嗎?
這可不一定,首先要看項羽實行分封制還是郡縣制的政治制度,從項羽在秦朝滅亡后的一系列動作來看,項羽更傾向于分封制,不止項羽傾向分封制,當時反秦義軍中,除了劉邦之外,幾乎所有的勢力都傾向分封制。
因為分封制是古制,已經(jīng)實行了數(shù)千年,早已深入人心,即使是秦始皇強行推行郡縣制的秦朝時期,呼吁恢復分封制的秦朝大臣也不在少數(shù),比如秦朝博士淳于越在秦始皇34年,也就是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的8年后,還在向秦始皇進言恢復分封制,由此引發(fā)了分封制與郡縣制的爭論,并且還直接導致了焚書坑儒。
另外,起來造反滅亡秦朝的義軍,幾乎全部都是原來東方六國的臣民,東方六國原本就反對秦國的郡縣制,都主張分封制,這些人后來都成為滅亡秦朝的功臣,被項羽分封為十八路諸侯,這些人肯定不可能同意郡縣制。
所以無論是項羽的主觀意志,還是當時 社會 上的客觀情況,項羽只有選擇分封制的可能,而不可能會選擇郡縣制。
如果項羽選擇分封制,那么項羽建立的朝代叫什么?
項羽在分封天下時,不僅封了自己為西楚霸王,把他名義上的上司楚懷王也封成了義帝,以下屬分封上級,這在中國 歷史 上絕無僅有,因為項羽是手握實權的最大諸侯,又是自己分封的,所以項羽把自己的西楚國分的地盤最大,土地最肥沃。
但同時,項羽做了一件讓天下人神共憤的事情,就是殺了楚懷王,楚懷王是天下共主,還是項羽的上級,項羽殺了楚懷王,等于得罪了楚人,尤其是那一批仍然還在懷念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楚人們,如果項羽再把自己建立的王國稱為楚國的話,那么會讓自己在政治上名不正言不順。
殺了原來的楚王,然后再用楚王的封號,去建立一個新的朝代,這事放在 歷史 上誰也不會干,項羽最好的辦法就是重新建立一個全新的朝代,況且項羽原來的國名叫西楚國,如果打敗了劉邦統(tǒng)一天下,那就不是西楚,而是楚,楚這個名號又不方便用,因此項羽很可能會用“魯”為國號。
因為項羽在巨鹿之戰(zhàn)前被封“魯公”,這是當時的楚懷王封的,直到最后,魯公這個稱號都是項羽的,即使在垓下戰(zhàn)敗,也是魯?shù)匕傩盏挚箘钭顬榧ち?,魯?shù)乜墒亲钪倚捻椨鸬牡貐^(qū),項羽肯定會用“魯”來命名統(tǒng)一后的天下,用分封制來治理天下 。
如同漢朝的來歷相似,劉邦的漢王是項羽封的,劉邦統(tǒng)一天下后,以漢為國號,不是照樣也成為中國 歷史 上最強大的王朝嗎?
但是項羽建立的這個“魯”王朝,從政治結構上看,仍然是春秋戰(zhàn)國的延續(xù),即使項羽能以強大的武力威懾四方,但項羽之后的繼承人就不一定有這個能力,很可能重復秦朝的短命,再次天下大亂,直到出現(xiàn)一個雄才大略的人再次統(tǒng)一天下,以正確的政治制度治理天下,天下才會穩(wěn)定下來。
項羽的政治才能并不高,即使建立了一個統(tǒng)一的王朝,也不一定能夠強大,馬上能得天下,并不能馬上治天下,項羽本來就缺少治理天下的才能,那樣建立起來的朝代也不會長久,隨里會重蹈秦朝的覆轍。
如果當年項羽贏了,中國 歷史 上應該有一個朝代,它的名字叫大楚。大家別不相信,劉邦是漢王,他建立的朝代叫漢朝。項羽是西霸楚王,因此建立的王朝叫楚朝,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楚本來就是一個諸侯國,戰(zhàn)國時期有七雄,它們是:齊、楚、燕、韓、趙、魏、秦,最后秦始皇滅了六國,結束了長期分割的局面,統(tǒng)一了中國。項羽本是楚國的貴族,爺爺是楚國名將項燕,項燕后被秦人所殺。秦末秦二世荒淫殘暴,奸人趙高擅權,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各地紛紛揭竿起義,剛開始最有名的就是陳勝、吳廣起義。
項羽跟隨叔父項梁也是伺機而動,‘’楚雖三戶,滅秦必楚‘’。秦始皇在滅六國時,殺了楚國很多人,因此楚人對秦人很仇視。項梁在范增的建議下,擁立楚懷王,籠絡楚人的人心,勢力迅速擴大。項梁在同秦將章邯作戰(zhàn)中戰(zhàn)死,項羽把宋義殺了,成為了楚軍的統(tǒng)領者。
項羽(前232 公元前202年)勇猛無比,在巨鹿之戰(zhàn)時,大敗章邯和王離,自稱‘’西楚霸王‘’。后同漢王劉邦進行了為期四年的‘’楚漢之爭‘’。項羽在正面交鋒中,把劉邦打得四處逃竄,后在彭越、韓信的騷擾下,首尾難顧。項羽剛毅自傲,不愿聽亞父范增的嘮叨,使得范增痛心疾首,稱病辭職,憂郁而死。
項羽同劉邦的較量,不但是軍事勢力的較量,也是智慧的較量。從個人的能力來說,劉邦跟項羽不在同一個檔次。劉邦要文沒文,要武沒武。項羽振臂一呼,大家積極響應。正因為項羽有這些優(yōu)勢,所以根本就沒把劉邦放在眼里。
劉邦雖然什么都不是,但他卻非常懂得籠絡人心,善于利用和管理能人,他能把蕭何、張良、韓信、陳平等人為己所用。韓信跟隨項羽時,是個站崗的小卒,投靠劉邦后,成了劉邦的大將軍,后來事實也證明韓信是名副其實的大將軍。這一點項羽比不過劉邦,也導致垓下大敗,了卻了自己的一生。
項羽集團和劉邦集團,智慧的代言人分別是:范增和張良。范增善奇謀,是個鬼才,對于他的智謀,一般人難以應對。張良被后世稱為謀圣,劉邦很多方針政策都出自張良,水平確實很高。但張良對范增還是很敬畏的,從智囊水平來看,范增同張良旗鼓相當。但劉邦聽張良的,項羽不聽范增的,這就是區(qū)別。
項羽跟隨叔父項梁起兵,目的也就是為了復楚。如果項羽在楚漢之爭中,擊敗劉邦,他建立的政權應該就是‘’大楚‘’,可是 歷史 沒有如果,由于項羽的剛愎自用,讓 歷史 都感覺遺憾,痛失楚朝。
楚漢爭霸,劉邦贏了叫“漢王朝”,那么項羽贏了會叫什么呢?在帝國通史看來,如果是項羽贏了,依舊是楚漢爭霸前的形態(tài),并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首先、項羽不是沒贏過 項羽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稱號――“西楚霸王”,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但要知道西楚霸王是諸侯王之首,其他的諸如漢王、齊王、雍王、魏王等人,都是項羽封的!
是不是很意外?還有更意外的,先從當年項羽率兵伐秦來說。公元前207年,秦將章邯率大軍四十萬之眾圍攻趙國,被起義軍推為楚王的懷王派遣主將宋義、次將項羽、末將范增等人率軍五萬增援趙國。行軍途中,項羽斬殺了宋義,大軍把持在了項羽和范增手里。
借著五萬精兵,項羽一路所向披靡,而因為斬殺宋義,懷王立項羽為上將軍!項羽九戰(zhàn)章邯,大破秦軍,隨后北上同諸侯將一道斬破秦軍、殺秦將,大秦元氣大傷,無力回天,項羽威名大震。
諸侯將覲見項羽,跪地進入,為什么呢?因為項羽的能耐遠在眾人之上。召見之后,項羽再次成為了上將軍,注意這次是諸侯將共同的上將軍,而不僅僅是楚懷王的上將軍。試問,項羽沒贏嗎?當然贏了,但是贏了之后項羽干什么了呢?
大肆分封!這就是“西楚霸王”的來源,大破秦軍之后,劉邦干什么了?入函谷關!而項羽則在享受勝利的果實,載歌載舞。隨即有了鴻門宴,而后項羽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王,劉邦就是其中之一。其后才有項羽殺“義帝”,諸侯王攻項羽,劉邦率盟軍60萬以四面楚歌之態(tài)勢使其隕落。
劉邦志高,項羽霸道 相比于項羽,劉邦則顯得穩(wěn)重了許多,在對陣章邯之際,劉邦懂得避重就輕,能夠審時度勢。項羽大破秦軍,劉邦則已進函谷入咸陽,大肆斂財擴充軍費。
身逢亂世,有一支軍隊固然重要,但軍費則更為重要,因為軍隊的供給不能考掠奪百姓。劉邦可以選擇掠奪百姓,但那樣就無法贏得民心,又如何贏天下?
劉邦從項羽鴻門宴之際便看出項羽的遠見,而項羽大肆分封之時毫無保留,還掩耳盜鈴把劉邦分在巴蜀,說是蜀道難,但巴蜀之地可是天然的良田!而且項羽是后知后覺,如下例:
其次,劉邦很清楚軍費的珍貴性,兩軍對壘說到底打的還是錢,將士需要糧餉。而項羽并沒有清楚的意識到這一點,劉邦預料到了。項羽打章邯的四十萬大軍,勞心勞力,損兵折將,而劉邦瞅中時機入函谷關,秦王宮的金銀財寶全成為了劉邦的軍餉。如此看來,項羽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氣,但沒有成為帝王的謀略。
綜合來看,項羽前期之志不在皇帝,而當志在皇帝之時,劫殺義帝之際,卻已物是人非,自己成為了眾矢之的?!按蟪醭保K不過是夢一場。
這個王朝可以是“西楚王朝”也可以是“大楚王朝”,但終歸離不開一個“楚”字
當年,劉邦在打敗項羽后,用之前自己的封號“漢”作為的帝國的國號,這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漢人”、“漢族”等說法。
我們研究那個時期國號的由來研究,秦朝是由之前的秦國滅六國后,以原本的國號確定下來,定為秦。漢朝這一國號的由來也是由當初項羽分封劉邦時的封號“升華”而來。
項羽與劉邦滅秦后,重新分封諸國,諸國也是以原本的國號為自己的國號。 由此可見在那段時間里,更注重的是“傳承”而不是像元、明、清一樣注重“五行”相生相克一說 。
既然確定了這個規(guī)律,那么項羽會以什么作為國號,其實已經(jīng)有了確定的答案了。在秦朝覆滅后,項羽自號“西楚霸王”分封諸國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確定了。項羽作為楚人,他對“楚”這個“號”有著特殊的感情,要不然也不會自稱西楚霸王。
只是,項羽這個人他根本不想建立一個帝國,而且他早就打敗了劉邦,他曾經(jīng)說過“富貴不還鄉(xiāng),如錦衣夜行”。他要的是衣錦還鄉(xiāng),所以他在推翻秦朝后,開始分封諸國,后自己以居中維和的身份存在。
甚至,項羽從沒想過針對這些人,不用任何的陰謀詭計對付他們,只要這些人臣服自己即可。其實,項羽只要對付一下,建立一個全新的帝國,也不是不可能,但,項羽就是光明磊落,不屑于此,西楚霸王的稱號他已經(jīng)滿足了。
當然,也因為這樣子,最終也導致自己敗在了劉邦、項羽的陰謀之下。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有了答案了,項羽其實早就贏了劉邦了,其次,如果項羽建立王朝,一定是以“楚”為國號,要么是“西楚王朝”要么是“大楚王朝”。
楚霸王稱楚王朝,會改寫中國 歷史 。項羽猶在,清照詞真。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就算項羽贏了劉邦,仍然改變不了最終失敗的結局,就算不是在項羽時期,也會在他的后人時期!
項羽自稱西楚霸王,他不是建立一個大一統(tǒng)的帝國,而是采用分封制,類似于周天子分封諸侯一樣!項羽是要把天下重新變成多個諸侯國并存的局面,就跟戰(zhàn)國時期一樣!這樣的局面必然是戰(zhàn)爭不斷,各國之間不斷發(fā)生武力吞并的結果,老百姓再次災難深重!
項羽把天下再次分封給各個諸侯之后,很快各個諸侯就迅速反叛,項羽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派兵鎮(zhèn)壓各個諸侯國的叛亂!項羽打過來,這些諸侯就被打?。豁椨鹨蛔?,各個諸侯就再次反叛!可以說,項羽一直是在疲于奔命,根源就在于分封制!
可以說,項羽真的不怎么懂政治,盡管他個人武力超強!他采用分封制就是給他自己和后代埋下禍根!他在世可以鎮(zhèn)壓各個諸侯,他死了之后,誰能保證他的后代也是武力超群,天下無敵?沒看到英武霸氣的秦始皇生出了胡亥這種傻瓜?沒看到司馬炎生出了晉惠帝這種草包?沒看到李世民生出了李治這種懦弱無能的兒子?
項羽的治國方式只能贏一時,是存在巨大風險的!就算他的時代稱為楚朝,又能持續(xù)多久?他一旦身故,他的子孫能抵擋得了其他諸侯嗎?我個人不抱太大希望!
倘若楚漢戰(zhàn)爭中項羽打敗劉邦,那么項羽建立的國號自然是大楚國。那么秦朝之后的第二個大一統(tǒng) 歷史 王朝自然是楚朝!
楚漢之爭可以說是中國 歷史 上十分有名的一段分裂 歷史 ,這一段 歷史 可以看作是春秋戰(zhàn)國大分裂時期的延續(xù),當時的中國在經(jīng)歷了春秋戰(zhàn)國幾百年分裂之后,突然間被雄心壯志的秦始皇統(tǒng)領著秦國鐵軍揮師東進,一統(tǒng)山東六國。秦始皇按照秦國的法法律和制度推廣到山東六國。但是山東六國由于經(jīng)歷了幾百年的分裂,早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不同的風土人情和政治制度。
因此在秦始皇去世之后,秦二世繼續(xù)推廣秦國暴政而導致天下再次陷入大亂之中,山東六國的王族后裔和幸存下來的文武群臣紛紛扛起反秦大旗。在眾多的起義軍隊伍中,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擁有項家軍的楚國。
在反抗暴秦殘酷統(tǒng)治的戰(zhàn)爭中,項梁和項羽叔侄二人統(tǒng)領了項家軍出力最多,作戰(zhàn)最為勇敢。并且拖住和消滅了秦國的主要軍事力量。但是漢高祖劉邦率領了軍隊率先攻入到了咸陽城內(nèi)。冥冥之中這似乎是一種天意,也似乎在向世人昭示著 歷史 的發(fā)展走向。
但是在消滅了暴秦之后,眾多的反秦起義軍中項羽率領的項家軍實力最強。因此項羽成為了眾多奇遇軍中的霸主。也主導了秦朝滅亡之后各方勢力對于天下的劃分。漢中王劉邦被楚霸王項羽分封到了巴蜀之地,為了更好的困住劉邦,項羽更是將秦國原有的地盤一分為三。冊封了三位諸侯王鎮(zhèn)守此地,防止劉邦出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漢中王劉邦還是奪取了關中三秦之地。轟轟烈烈的楚漢相爭就此拉開序幕。最終劉邦在漢初三杰蕭何、張良、韓信的輔佐下消滅了眾叛親離、四處救火的項羽。建立了大一統(tǒng)的大漢王朝。
倘若項羽能夠在楚漢戰(zhàn)爭中最終勝出,那么繼秦朝之后的第二個大一統(tǒng)王朝便應該是楚朝。只可惜 歷史 沒有給項羽機會, 歷史 的天平也傾向于原本是泗水亭長的劉邦。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在楚漢相爭時,劉邦獲勝了叫做漢,項羽獲勝了自然叫做楚。其實項羽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已經(jīng)光復了楚國。為什么叫楚朝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項羽為楚將之后 項羽的家系,據(jù)記載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后,因此項羽使用的是楚國的名義。這個名義給了項羽非常多的便利,例如說曾經(jīng)有大將陳嬰投降項羽時說:
也就是說陳嬰之所以投降項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項羽為項燕的后人,繼承了楚國的旗幟,素有名望,因此陳嬰才愿意投降項羽。
此外,項梁、項羽還幫助楚國復國,利用了楚國的旗號,因此受到了諸多楚國后人的追捧與愛戴。在起義的時候,雖然陳勝吳廣也打出了楚的旗號,但是他們是自立為王,因此我們可以說他們是“偽楚”。但是項羽他們則是打出了楚王之后的旗號,找了楚王的后人建立了楚國,因此他們屬于真楚,據(jù)記載:
在這種情況下,項羽等人利用楚國的旗號建立了楚國,進而籠絡了人心。因此楚國是項家的一面旗幟,項家必須保護好這面旗幟才行。
二、項羽后面的建國自封 除了以上這個原因外,我們從后面項羽的一些舉動也可以看出項羽心中對于楚這面旗號的感情。在后面項羽尊奉懷王為帝,隨后分封諸王,項羽給自己的封號是這樣的:
也就是說項羽封自己為西楚霸王,可見項羽也是自己承認楚這面旗幟的。因此我們可以想象,項羽若是以后稱帝,那么也必然稱自己為楚帝。
因此綜上來看,項羽建國后國號為楚的可能性非常大。
文:日航通鑒 圖:來自網(wǎng)絡與站內(nèi),侵刪
如果當年項羽贏了,那對不起,那個時代不叫“朝”,而是叫做“后戰(zhàn)國時代”。
這個問題其實有錯, 歷史 上項羽是曾經(jīng)得到過天下的,但由于“政治理念”問題,項羽并沒有建立起“大一統(tǒng)”的王朝來,他反而是把整個天下都給分封了出去。
項羽一共分封了十八個王,連同他在內(nèi)加起來就是十九個王。那么在劉邦還沒有打敗項羽之前的這個時間段里, 歷史 學家早就已經(jīng)稱之為“后戰(zhàn)國時代”了。
(項羽重啟分封)
有人說,如果項羽贏了,那華夏會更強,我覺得是胡扯。古代中國數(shù)次對外戰(zhàn)爭取得重大勝利的,都是在“中央集權大一統(tǒng)”、“皇權高度集中”的局面下取得的,比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高宗”、“明太祖成祖”時代。
朋友們?nèi)绻徽J可這個說法,是因為他們受到了“悲情主義”的影響,在他們的心里面,認為劉邦只是流氓無賴不要臉,不講究貴族精神,所以才逼得項羽自刎烏江。
這樣想那就錯了,偉人曾經(jīng)評價劉邦是封建時代里最為厲害的皇帝,說的是劉邦這個人雖然沒有讀過什么書,但他卻順應了 歷史 潮流,敗項羽后再殺三大“異姓王”,從此將四分裂的中國一舉推入了中央集權大一統(tǒng)的局面之中。
(漢初大一統(tǒng)格局)
既然劉邦是順應 歷史 潮流,那么相對的,項羽就是“逆 歷史 潮流”了。 歷史 潮流其實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滾滾車輪一樣,講究的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項羽“力能舉鼎”又怎樣,在這種天下大勢面前,仍然卑徽渺小到了極點,最后不得不淪為車輪之下的碾壓物而已。
我們也可以根據(jù)這個來作為標準,評價一下秦始皇、項羽、范增、劉邦這四位人物。
秦始皇首創(chuàng)“大一統(tǒng)”的理念,又以“舍我其誰”的態(tài)勢推動了“ 社會 大轉型”,焚滅六國、罷黜百家、獨尊法術,就像是一個“舉世皆敵”的孤獨劍客,為了推進“中央集權”的理念,還不惜“六巡天下”來彰顯咸陽中樞權威。
這里解釋一下,“始皇六巡”和“乾隆南巡”是不一樣的。乾隆南巡,純粹是游山玩水,因為那個時候,中央集權大一統(tǒng)經(jīng)過兩千年早已深入人心,而“始皇六巡”時,每天批改的“奏章”達一百多斤。
(秦始皇東巡浮雕)
但由于變革太過于劇烈,二世皇帝胡亥沒有秦始皇那種“縱橫捭闔”的手段,于是所有的矛盾糾纏到了一起,秦帝國二世而亡。(因 社會 變革太過劇烈,導致矛盾激烈,而二世又亡的還有“隋朝”。)
秦始皇一統(tǒng)時,天下人各種不服,各種不認同。因為周王朝的“分封制度”實在是太長久了,“分封制”已經(jīng)深入春秋人的骨髓之中,在他們眼里,“分裂”才是常態(tài),統(tǒng)一才是不可能的。這種認知,就好比今天去跟歐洲人談“統(tǒng)一”是一樣的。
項羽得到天下之后,同樣的也沒有能擺脫得了“分封制度”對他的影響,況且他本來就是“反秦”的,所以秦朝的所作所為都是他要反對的。后來,項羽重啟了分封,并且還殺死了“天子義帝”。前一件事是項羽的“政治理念”問題,而后者就是項羽的“個人性格”問題了。
這兩件事情,就是范增離開項羽的真正原因了。史書上說范增的離開是因為受了陳平的“離間計”,其實是在扯淡,都是假消息。
(亞父范增)
項羽自己又不當皇帝,卻殺死了義帝,留下了罵名;打生打死才得的天下,卻又分封了出去,然后自稱“西楚霸王”。
他的“政治理念”真的太奇怪了,說穿了就是任性,就是“剛愎自用”,就是沒有執(zhí)政理念,就是“墨守成規(guī)”,還幻想停留在往日“爭霸天下”的格局之中。但歲月如歌啊, 歷史 總是向前發(fā)展的,正所謂“時變異也”!
我們經(jīng)常講的“劉項相爭”,不僅僅是“劉項之爭”那么簡單,而是諸侯之間的“各種大亂斗”,只是項羽太過強勢,于是大家合伙起來先干掉了項羽。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所謂的“后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爭徹底地把六國舊貴族也掃進了 歷史 垃圾堆。
(霸王項羽)
項羽說“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拒絕渡江,最后死在了烏江邊上,后人有詩言,“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其實是理想化了。
秦始皇焚滅六國,六國宗廟香火斷絕,一切財富權力化為飛灰,所以這幫人喊打咸殺,而項羽以“反秦大業(yè)”起家,最后也分封了諸侯,也合了這幫人“裂土封王”的野心,但最后他卻落了個“眾叛親離”、“自刎烏江”的下場。
不是說項羽不想渡江,而是在“政治”這條道上,他已經(jīng)走入了“窮途末路”!最后的結果是劉邦依靠著一幫農(nóng)村出身的貧賤武夫,解決了“三大異姓王”之后,大一統(tǒng)的時代終于又開啟了。
那么,我們假設,如果項羽再次打敗了劉邦呢?會不會也是一個“大一統(tǒng)”的王朝局面呢?個人覺得萬萬不可能。因為“分封制度”是項羽的“政治理念”,這種思維模式一旦定了形,那是很難更改的!君不聞“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乎?
所以說,項羽真的贏了,那就更證明了項羽“治世模式”的正確性,那么接下來的還是“分封”的那一套。并且,因為沒了“天子”,沒有了“主從之分”,那連“朝”都稱不上,妥妥地就一個四分裂的格局,又成了一個“戰(zhàn)國時代”,直至再有另一個“秦始皇”的出現(xiàn)!
文——千古
如果項羽不自殺,贏得了劉邦。作為當時已經(jīng)是西楚霸王的項羽,不會選擇做皇帝。從分封了那么多諸侯王來看,應該是恢復周朝制度--邦國制度,那么朝代還會是楚,西楚。那么我們從幾點來看看楚將世祖的項羽為什麼不會選擇做皇帝?
第一,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六國貴族都想著復國報仇,其中以楚國項梁為首的勢力最大,史記記載 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於是眾從其言,以兵屬項梁。項梁渡淮,黥布、蒲將軍亦以兵屬焉。凡六七萬人,軍下邳。 項羽世代為楚將,要想推翻秦朝殘暴統(tǒng)治,必須依靠項羽家族的威望,方可成事,事實也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 ”天下大勢分析的如此透徹,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朝推翻之后就是項氏的天下,楚的天下。
第二,項羽巨鹿之戰(zhàn),一戰(zhàn)成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梢婍椨鹁融w,擊敗秦軍之后,各路諸侯紛紛投靠,奠定了項羽作為諸侯盟主的地位。
第三,項羽西進秦地,發(fā)現(xiàn)劉邦已經(jīng)攻入咸陽,大怒,要殺劉邦,最后擺了一場鴻門宴了卻此事。呆了數(shù)日,項羽就引兵屠咸陽,殺了秦降王,火燒咸陽宮,大火燒了三個月,收拾了美女珍寶要回老家彭城,從這可以看出項羽并沒有打算在咸陽稱帝,一統(tǒng)天下。并且分封了很多一起抗秦的六國貴族為諸侯王,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都彭城。但是卻分封的很不合理,麻煩接踵而來,剛剛分封的諸侯王紛紛起來表示抗議,項羽就不得不繼續(xù)領兵平叛。
最后各以劉邦為首諸侯王紛紛聯(lián)合起來對付霸王項羽,項羽兵敗垓下,一代英雄,窮途末路,拔劍自刎,令人唏噓。
當項羽火燒咸陽的時候就沒有想著去在咸陽做皇帝,看不到咸陽作為都城的戰(zhàn)略重要地位,沒有這個政治眼光,也沒有這個心思吧,也許是看到了秦始皇的悲劇,寧愿去做霸王也不會去稱帝,可惜 歷史 不能倒退,往事不可追,所以如果項羽贏得了戰(zhàn)爭,必定還是繼續(xù)做西楚霸王,朝代還是西楚,想一想當時的楚人、楚舞、楚歌也是名聲全國、別具風格的。
個人認為不會有太大變化。劉邦項羽都是楚國人,無論誰獲得天下,都是完成了反對暴政,統(tǒng)一九州,防止思想混亂的任務。而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不會改變,封建制度會緊跟秦朝不斷發(fā)展下去??赡芙y(tǒng)治方式會有所差異,但是絲毫不影響中國的格局。
我想假如項羽獲得天下,其后代也會有和漢武帝一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決定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05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