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見青山多嫵媚 (讀史專欄作者)
如果要對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們做一個智力排名。
明嘉靖皇帝朱厚熜排名絕對不低,他將皇帝做到了極致,可惜卻沒做成一個好皇帝。
01
嘉靖的皇位來得很突然,他的堂哥明武宗朱厚照是一個荒唐到“青史留名”的皇帝,死得也很突然,沒有兒子。
國不可一日無君。
還是興王的朱厚熜突然成了皇帝。
一個十四歲的少年突然成為了整個大明帝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
按照禮部的安排,他將從東華門進宮,居文華殿,接掌整個帝國。但嘉靖拒絕了,因為從東華門進宮——這是太子的禮儀,我是來當皇帝的,不是來給別人當兒子的。
嘉靖堅持要從大明門進宮,否則就不去當皇帝了。
如果是一般人,聽說要當皇帝,別說從哪個門進了,就是翻墻也愿意啊。
但這個只有十四歲的少年展現(xiàn)出了過于常人的成熟和冷靜,最終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選擇了妥協(xié)。
顯然已經(jīng)歷經(jīng)四朝,門生故吏遍布天下的首輔楊廷和對這件事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他認為這只不過是小孩子耍耍脾氣。
嘉靖敢用不去當皇帝這件事向文官集團施壓來達到自己得目的,正是因為他明白不管文官集團看上去多么勢力強大,始終是依附于皇權(quán)的,這和漢唐的藩鎮(zhèn)割據(jù)的武將集團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
02
對于文官集團來說這是個危險的信號,嘉靖雖然只有十四歲,但他太聰明了。
有明一代,皇帝和文官集團之間的斗爭就沒有停止過,朱元璋和朱棣比較生猛,文官集團被壓制的很死,翻不起什么浪花。
崇禎帝朱由檢則是完全被文官集團壓制,只有死前大呼:“諸臣誤我,是文臣人人可殺”。
其他皇帝大多選擇用宦官集團來牽制和對抗文官集團,這也造成明代權(quán)閹眾多,禍亂朝綱。
嘉靖帝是個例外。
通過大明門事件,嘉靖帝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對手文官集團,而大禮議事件就是雙方的正式交鋒。
這件事很簡單,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認為嘉靖帝繼位是以“小宗入大宗”,應(yīng)當認明孝宗,也就是他的叔叔為父親。
嘉靖帝當然不愿意,當皇帝把自己親爹都當沒了,這還得了。
一開始嘉靖帝甚至向大臣送黃金希望他們能改變主意。
你沒聽錯,皇帝賄賂大臣,真是辛酸啊。
別覺得不可思議,明代的大臣出了名的有種,當年都敢指著鼻子罵明武宗“亡國滅種”。
后來張璁上書詳細論述了嘉靖帝是可以繼續(xù)認自己親爹的各種理論依據(jù),對嘉靖帝的行為表示支持。
嘉靖帝一看很開心,對付文化人還是得用文化人啊,這下和那幫大臣吵架不用再心虛了。
嘉靖帝很聰明,因為越拖對于嘉靖帝來說越有利,統(tǒng)治穩(wěn)固以后,他就順勢讓楊廷和退休,文官集團群龍無首。
之后的左順門事件,杖死官員十六人,徹底制服了文官集團,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03
搞定文官集團,嘉靖帝終于將他的天賦放在了治理國家上,整頓朝綱,輕徭薄賦,編練軍隊,嘉靖一朝竟隱隱有了中興之勢。
但很快嘉靖皇帝就覺得治理國家太過簡單了,他有了更高的追求,煉丹修道,在生死這件事上,他想和老天爺較較勁了。
這時煉丹修道還只是業(yè)余愛好,但“壬演宮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轉(zhuǎn)折點。
嘉靖皇帝晚上睡覺的時候,被宮女用繩子套在脖子上,差點被勒死。
這是一件孤立的刺殺事件,兇手被當場抓獲,很快這場風(fēng)波就過去了。
但這事對嘉靖皇帝的沖擊極大,他突然想到了堂哥明武宗朱厚照莫名其妙的落水,莫名其妙的駕崩。
他突然嗅到了陰謀的味道,不管這是不是件孤立的刺殺,他又感覺到了文官集團那巨大的陰影,就和他剛繼位時一樣。
從大禮議事件張璁的橫空出世,嘉靖帝對付文官集團采用的就是分而治之,換言之,挑起文官集團內(nèi)部的斗爭,文官集團內(nèi)部不管哪派希望獲勝,都必須依賴皇帝。
所以嘉靖帝的用人“忽庸忽賢”,因為庸和賢是相對于國家和百姓來說的,而這并不是嘉靖帝首要考慮的因素,他要的是文官集團內(nèi)部的勢力制衡。
所以他不會明確支持任何一方,他只會饒有興趣的看著自己的杰作。
壬寅宮變之后,嘉靖帝搬去了西苑,潛心修道。
一方面是因為這次刺殺的心里陰影;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他要強化在大臣們心中的神秘感。
他的政治態(tài)度越難以捉摸,文官集團內(nèi)部的斗爭就會越激烈。
04
當然無論是徐階還是嚴嵩都不會天真的以為嘉靖帝會沉迷修道,不理朝政。
因為嘉靖帝從一開始就是個缺乏安全感的人,這類人對于權(quán)力的控制欲是相當強烈的。
嘉靖帝雖然幾十年不上朝,卻常常白天修道,夜里批閱奏折。
在西苑的裊裊青煙中,一雙眼睛始終死死的盯著朝堂上的風(fēng)吹草動。
嘉靖帝本質(zhì)上是一個極其聰明的利己主義者,而年少入宮又讓他極度缺乏安全感,這更加劇了他的自私自利。
家國天下在他眼里根本不值一提,他做的一切都只為了自己。
所以他的能力讓他可以將皇帝做到極致,但他做不了一個好皇帝,因為他心里只有他自己,從來裝不下整個大明。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06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揭秘廢儲失敗后劉邦為何不殺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