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在國內(nèi)一向被許多人尊重,一度被奉為“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他的一生筆耕不輟、桃李不言。他寫的幾本書,不但是個人一生的寫照,還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正是因為這些,在世人眼中,他是被奉在文壇上膜拜的大師。然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季羨林的兒子季承,對父親的看法便與世人完全不同。
在季承眼里,父親只是人生的失敗者,孤獨寂寞且無情的文人。其實看過季承的經(jīng)歷,便知道他為何這么說,父親又為何在他的心里是這么個形象。季承生于1935年,母親彭德華是季羨林的原配夫人,她比季羨林大四歲。與季羨林的滿腹詩書很不同,彭德華只念過小學,可以說是識的字并不是很多。
兩人也并非自由戀愛,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929年彭德華嫁給了季羨林。季羨林當時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壓根無力反對這樁包辦婚姻,在他眼中彭德華只是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上對公婆做到了孝道,下對子女做到了慈母,中對丈夫絕對愛護??梢哉f十分難得,可從一開始,季羨林就感到既無愛情可言,也缺少共同語言。
不過兩人沒有愛情好歹也有親情,季羨林與季承這對父子,關(guān)系卻冷淡得一點兒也不像父子。面對外界的時候,季承稱呼父親總是季先生,這可不是表面的疏離。源自于內(nèi)心,一方面是父母在那個時代下不理想的婚姻,一方面是長時間分離造成的陌生感。季承出生兩個月后,季羨林就去了德國留學,一走就是十二年。
他所在的德國是二戰(zhàn)的中心,戰(zhàn)火連綿之下連書信都沒法傳回,生死不明。年幼的季承只在照片上,以及母親的嘴里知道還有這么個人,除此之外毫無印象。1946年,留洋歸來的季羨林忽然出現(xiàn)在他面前,他忽然就有了父親。父親還給他和姐姐每人送了一支鋼筆,這在當時可是稀罕物件,可還沒等新鮮勁兒過去。
季羨林又走了,他回到北大教書,只有寒暑假才會回來。季羨林從未盡過父親該盡的責任,他缺席了兒女成長的最關(guān)鍵時期,長大之后的季承自然也不會將心事說與父親聽。讀大學期間,17歲的他也沒有跟父親住在一起,住進了學校。1962年,母親與姐姐的到來令這對父子關(guān)系有所進展,這也是他的家庭最美好的時光。
沒成想還沒團聚多久,季羨林被關(guān)進了牛棚,季承不敢去見父親。等季羨林出來,父子關(guān)系已無法彌補,甚至還產(chǎn)生了矛盾。矛盾起因沒人知道,外界傳言是季承與保姆關(guān)系曖昧,不被季羨林接受。季承的解釋是因為別的原因,不是因為保姆的關(guān)系,但何原因他并未說。也有可能是因為彭德華,這個賢惠的女人操勞了一輩子,時常因為見不到丈夫落淚。
季羨林對她雖偶有感激,卻也到此為止,歸國后便一心撲在工作上。連彭德華去世前夕,他也只在送別的時候才來,其余時候都慢忙于學問。所以季承說,父親的心是有國無家的,他作為父親和丈夫都很失敗。他只有學問和書籍,除此之外一無所有,何其孤獨寂寞。而在很長時間中,彭德華都是兩父子聯(lián)系的紐帶,忽然有一天這紐帶斷了。
此前種種隱藏起來的矛盾一夕之間爆發(fā),從1995年之后,父子兩十三年未見。十三年后才冰釋前嫌,不過在2002年受到過一些阻擾,到2008年才重新相見。季承陪著父親走完了最后的人生,2009年7月11日季羨林去世,享年98歲。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從前因為一些事鬧翻了父子情,等回頭再后悔卻是已經(jīng)來不及了。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11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