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的死不完全是冤殺。
韓信功勞太大,打敗魏王豹,平定魏國、代國,一個早晨消滅趙國二十多萬軍隊,殺趙國成安君,活捉趙王歇,燕國不戰(zhàn)而降,項羽派龍且救援齊國,也被韓信打敗,齊王田廣逃走,齊國被韓信拿下。
韓信請求劉邦允許他做代理齊王,劉邦大怒,但劉邦這時候自顧不暇,他和項羽相持膠著,而且還用得著韓信,又怕韓信會謀反,所以,劉邦聽取張良和蕭何的意見,封韓信為齊王。這時候的韓信對劉邦并無二心。
項羽因為和劉邦僵持不下,龍且戰(zhàn)敗,項羽也怕韓信,所以他派武涉勸韓信自立為王,說天下形勢取決于韓信支持誰,韓信如果支持劉邦,項羽必敗,如果韓信支持項羽,劉邦必敗,如果韓信自立為王,則天下會三國鼎立,三分天下。武涉還勸韓信,說劉邦是一個毫無信義、不可信任的人,打敗項羽,劉邦下一個就會來消滅韓信。韓信沒有聽武涉的勸告。
齊人蒯通扮作看相術士也勸韓信自立為王,說韓信功勞太大,楚王和漢王都不可能容得下他,只有自立為王,楚王和漢王才奈何不了他。蒯通兩次勸韓信,韓信都沒有聽。
劉邦對韓信從來沒有放心過,幾次剝奪韓信的兵權,還抓捕過韓信,韓信確實不該對劉邦心存幻想。韓信的聰明才智讓劉邦害怕,只有除掉韓信,劉邦才能踏實睡覺。
韓信確實為難,如果反,這不是韓信的初衷,他只指望建功立業(yè),能夠得到劉邦的重用和尊重,他的最高理想不過是封王封侯。韓信的功勞遠遠超過其他人,但劉邦并沒有對韓信另眼相看,韓信很失望,也知道劉邦忌憚他,韓信郁悶不樂,最終萌生了反叛的思想,他準備和陳豨里應外合反叛劉邦。后來陳豨果然反叛,韓信準備配合陳豨叛亂,襲擊呂后和太子,韓信有個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打算殺了他,這個家臣的弟弟告發(fā)韓信謀反。所以呂后和蕭何設計謀殺韓信。
韓信用什么方法才能保命呢?
一,聽取武涉和蒯通的意見,項羽、劉邦兩不相幫,趁早自立為王,這樣劉邦和項羽還真的奈何不了他。如果是這樣,那天下形勢就是三國鼎立。韓信臨死前后悔沒有聽蒯通的話。
二,學張良、范蠡隱退,放下對劉邦的幻想。既然看透劉邦,既然失望,在韓信做齊王的時候都沒有反,等建國以后再反,已經(jīng)失去了最佳時機,反而壞了他自己的一世英名,還連累家族宗親全部被殺。
《史記》作者司馬遷這樣評價韓信: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己哉,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徙,后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司馬遷的意思是:如果韓信能夠?qū)W道家的謙恭退讓,不夸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或許可以保全自己。他對漢朝的功勞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這些人相比,后世子孫也會祭祀不絕。可是他沒有這樣,在天下已經(jīng)安定后,還要圖謀叛亂,以致于宗族被誅滅,不也是應該的嗎?
自古忠臣難兩全,韓信為漢朝立下赫赫戰(zhàn)功,但局勢穩(wěn)定之后,卻成為劉邦的心腹大患。想要避兔死狗烹,他只能放棄手中的兵權,放下自己的身段,忘記自己曾經(jīng)是個忠誠這件事,才能委曲求全。同時,韓信還需要一個能夠指點他的謀士,一個能夠受胯下之辱的人,必定是拿得起放得下的。
我覺得韓信之所以被殺,是因為他忘記劉邦不再是曾經(jīng)那個依賴他的人了。在他眼里,曾經(jīng)的劉邦對他足夠信任,并對他許下承諾,等功成名就必定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他也不是沒有想過當上帝王之后,劉邦會變心,所以特地提出三不殺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但他忘記了自古以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在劉邦的眼里,韓信手握兵權,并持才傲物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而且當時的韓信還那么年輕,雖然現(xiàn)在沒有謀逆的心思,如果自己有一天死了,難保韓信不會有謀反之心。而且,韓信手握兵權又有軍功在身,時刻讓自己忌憚,與其如此,還不如除掉,以絕后患。
韓信是一個驕傲和自信的人,而且做事坦蕩,不會想到劉邦竟然如此忌憚他。所以他需要一個能夠摸清劉邦心思的謀士,從而看清朝中局勢,看清劉邦的真心,并認清目前自己與劉邦的差距和地位懸殊,一步一步放下手中讓劉邦忌憚的東西,最好能像張良一樣遠離朝堂,只有這樣,韓信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15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周佛海的輝煌和淪陷(中)
下一篇: 兩塊銀元與孩子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