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鄭芝龍部將,后來投降清朝的施瑯
      ,如何領軍拿下臺灣,招撫鄭氏

      青年必讀 2023-09-21 07:47:54

      施瑯(1621年—1696年)

      ,字尊侯
      ,號琢公
      ,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今晉江市龍湖鎮(zhèn)衙口村)人
      ,祖籍河南固始
      ,明末清初軍事家
      ,清朝初期重要將領
      , 康熙時領軍收復臺灣
      。 施瑯早年是鄭芝龍的部將,1646年(順治三年)隨鄭芝龍降清
      。不久又加入鄭成功的抗清義旅
      ,成為鄭成功的得力助手。 鄭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了施瑯
      ,施瑯借故殺曾德而得罪了鄭成功
      ,鄭成功誅殺了施瑯父親與兄弟。由于親人被鄭成功殺害的大恨
      ,施瑯再次降清
      。 施瑯投降清朝后,被任命為清軍同安副將
      ,不久
      ,又被提升為同安總兵、福建水師提督
      。 1681年(康熙二十年)
      ,康熙帝采納了李光地的意見,授施瑯福建水師提督
      ,施瑯積極進行攻討臺灣的部署準備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決定攻臺
      ,命施瑯與福建總督姚啟圣一起進取澎湖
      、臺灣。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
      ,施瑯指揮清軍水師先行在澎湖海戰(zhàn)對臺灣水師獲得大勝
      。上疏吁請清廷在臺灣屯兵鎮(zhèn)守、設府管理,力主保留臺灣
      、守衛(wèi)臺灣
      。因功授靖海將軍,封靖海侯

      施瑯畫像

      領軍攻臺

      ,后來投降清朝的施瑯,如何領軍拿下臺灣,招撫鄭氏.png" />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

      ,施瑯督率水軍由銅山出發(fā)
      。 在進攻路線的選擇上,施瑯根據風向和敵方防御情況的情報
      ,決定清軍船隊從銅山(今福建東山島)啟航
      ,乘六月的西南季風向東穿越臺灣海峽,首先奪取地處澎湖主島以南
      、鄭軍防守薄弱的八罩島
      。這樣就可獲得船隊的錨泊地和進攻出發(fā)地,占據上風上流的有利位置向澎湖發(fā)起攻擊
      。攻下澎湖
      ,扼敵咽喉,然后兵鋒直指臺灣
      ,可順利實施“因剿寓撫”的戰(zhàn)略方針
      。 六月十六日,清軍艦隊向澎湖鄭軍發(fā)動第一次進攻
      ,初戰(zhàn)失利
      。施瑯很快吸取教訓,對下一步作戰(zhàn)行動進行了周密籌劃和部署
      。施瑯將清軍分為四部分:施瑯親率56只大型戰(zhàn)船組成的主攻部隊
      ,正面進攻鄭軍主陣地娘媽宮;總兵陳蟒等率領由50只戰(zhàn)船組成的東線攻擊部隊
      ,從澎湖港口東側突入雞籠嶼
      ,作為奇兵,配合主攻部隊夾擊娘媽宮
      ;總兵董義等統(tǒng)率另50只戰(zhàn)船組成的西線攻擊部隊
      ,從港口西側進入牛心灣,進行佯動登陸
      ,牽制西面的鄭軍
      ;其余80只戰(zhàn)船作為預備隊,隨主攻部隊跟進
      。十八日
      ,施瑯先派戰(zhàn)船攻取澎湖港外的虎井、桶盤二島,掃清了外圍
      。二十二日早七時
      ,經過充分休整和準備的清軍向澎湖鄭軍發(fā)起總攻。經過9小時激戰(zhàn)
      ,清軍取得全面勝利
      ,共斃傷鄭軍官兵1.2萬人,俘獲5000余人
      。擊毀
      、繳獲鄭軍戰(zhàn)船190余艘。鄭軍主將劉國軒乘小船從北面的后門逃往臺灣
      。此役清軍陣亡329人
      ,負傷1800余人。 招撫鄭氏

      此后

      ,施瑯又一面加緊軍事行動
      ,一面對占據臺灣的鄭氏集團施以招撫。在施瑯大軍壓境之下
      ,鄭克塽茫然地說:“現在臺灣人心風聲鶴唳
      ,繼續(xù)守衛(wèi)臺灣恐怕右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士卒滿目瘡痍,再戰(zhàn)下去恐怕難以取勝
      。還是應當請降
      ,以免今后追悔莫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编嵖藟u聽從了劉國軒的勸告

      八月十三日,施瑯率領舟師到達臺灣

      ,劉國軒等帶領文武官員軍前往迎接
      。施瑯入臺之后,主動前去祭鄭成功之廟
      ,對鄭氏父子經營臺灣的功績作了高度的評價
      ,并稱鄭氏收復臺灣是為國為民盡職的舉動,對鄭成功毫無怨仇
      。祭祀完成之后
      ,施瑯哽不成聲,熱淚縱橫
      。 鄭氏官兵和臺灣百姓深受感動
      。贊揚施瑯胸襟寬廣,能以大局為重。冷靜處理公義私怨的關系
      ,遠非春秋時期的伍子胥所能比擬
      。 當時,清廷內部對臺灣地位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對是否留臺存在爭議
      。施瑯上疏力主留臺衛(wèi)臺。在分管兵部的清朝東閣大學士(宰相)潘湖叟黃錫袞的支持下
      ,施瑯(乃分管兵部的內閣大臣潘湖叟黃錫袞的妹夫)的意見打動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
      ,清廷終于決定在臺灣設府縣管理,屯兵戍守

      晚年時期 收復臺灣后

      ,在施瑯的治理下
      ,規(guī)定赴臺灣的人不許攜帶家眷。施瑯以為惠州
      、潮州地區(qū)的人大多通海
      ,所以禁止與臺灣的往來。首先嚴禁廣東客家籍人渡臺
      ,理由是那里出的“海盜”多
      ,以及惠潮之民多與鄭氏相通;對其他地區(qū)的人民渡臺也嚴加限抑
      ,竟然規(guī)定渡臺人員不得攜帶家眷
      ,也就是說不許老百姓在臺灣扎根,這一政策后來導致臺灣婦女奇缺
      。因此施瑯對臺灣的統(tǒng)治構成兩岸往來的最大障礙

      施瑯攻占臺灣后,奪占田產收入施瑯名下的

      ,幾乎占據南臺灣已開墾土地的一半之多
      ,名為“施侯租田園”,一直延續(xù)到臺灣日據時期
      。收的租子叫做“施侯大租”
      。“施侯大租”的收納統(tǒng)歸清朝在臺衙門代行
      ,并保送至北京轉交施瑯世襲業(yè)主
      。如此猶嫌不足,還貪得無厭
      ,連無田無地的澎湖漁民也不放過
      ,施瑯向漁民們勒索“規(guī)禮”收入私囊。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

      ,施瑯逝世
      ,清朝賜謚襄莊
      ,贈太子少傅銜。施瑯死后與其妻王氏
      、黃氏合葬

      作者:木土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18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李自成進北京時 ,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png" alt="原創(chuàng)他沒參加過紅軍
      ,也沒加入八路軍,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onerror="nofind(this)" >
      助戈恩潛逃的美國男子在日本受審
      ,當庭表示后悔
      6月29日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png" alt="同意3個條件就退兵 崇禎當初為啥寧死不應
      ,原來朱元璋早有警告" onerror="nofind(this)" >
      我國最尷尬的3個姓,第1個僅有17人
      ,第3個起名字難叫出口
      眾所周知
      ,百家姓是中國孩童的啟蒙讀物,對于教育有著卓越的貢獻
      。百姓一詞既是表明中國姓氏之多
      ,也是對于天下蕓蕓眾生的統(tǒng)稱。時至今日
      ,中國的姓氏何止百姓之多
      ,實際上已逾5000之數。不僅如此 ,第1個僅有17人
      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鍵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蜀漢主公劉備
      ,早年只是個賣草鞋的小販
      ,日子過得很清貧,放到現在估計會被人嘲諷一句屌絲
      。但劉備卻從不為自己的窘境所自卑
      ,常說自己是皇叔,是中山靖王之后
      。那么 ,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這點是關鍵.png" alt="劉備為何要傍上中山靖王,硬說是他的后人而不提劉邦 這點是關鍵"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