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帝劉義隆是南北朝時期劉宋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劉裕。這位出身貧寒之家的武將運用自己的能力和機遇代晉自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一個國家“宋”就此建國。為了與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區(qū)分,后世把劉裕建立的宋朝稱為劉宋。
劉裕被史學(xué)家譽為“定亂代興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的稱號,但是他選定的接班人并不稱職。公元422年5月劉裕病重,彌留之際他命令司空徐羨之、尚書仆射傅亮、領(lǐng)軍將軍謝晦及護軍將軍檀道濟四人為顧命大臣,輔助太子劉義符。但劉義符完全沒有父親劉裕的能力,反而因為貪玩胡鬧而被徐羨之等人廢黜,接著劉義符與劉裕的第二個兒子劉義真全都被殺,在荊州領(lǐng)兵的皇三子劉義隆被選為下一任接班人。
當(dāng)時劉義隆年僅17歲,接到這個消息后他的府邸一片慌亂,都勸劉義隆不要前往京城健康。他的家人說徐羨之等人既然能廢殺皇帝劉義符和皇子劉義真,自然也能殺了你。但是劉義隆自有主張,他說徐羨之等人并沒有想顛覆劉家江山,我也不是全無準備束手就擒之人,因此這次入京是安全的。于是劉義隆毅然從荊州前往健康。
劉義隆雖說認為健康之行很安全,但是他并沒有托大。動身之前他命令心腹王華留守荊州,這樣一旦形勢有變,自己不至于無家可歸。從荊州到健康這一路的安保工作都由荊州兵完成,朝廷的官員和士兵不可以接近他的船只,并且安排心腹在數(shù)十日的行程中輪番抱著刀站在自己的船艙外守護,直到安全抵達健康。
接著就是群臣請求其登基但劉義隆謙虛禮讓,幾次三番推辭之后才算走完了過場,南朝大名鼎鼎的宋文帝正是走上歷史舞臺。但是劉義隆一點都沒有放松,因為他發(fā)現(xiàn)自己就是一個光桿司令,所有權(quán)利都被父親安排的顧命大臣分割完了。這四個人中徐羨之和傅亮兩人在朝中掌握最高政治權(quán)利,檀道濟坐鎮(zhèn)廣陵,謝暉則在劉義隆登基之初就請求擔(dān)任荊州刺史,理由是您已經(jīng)是皇帝了,自然不適合再擔(dān)任荊州刺史一職。而我愿意前往荊州,還望您允許。劉義隆能說什么呢?自己一個空降的皇帝有權(quán)利反駁么?于是他只能微笑點頭。因此四位顧命大臣掌握著朝堂和兩座軍事重鎮(zhèn),內(nèi)外呼應(yīng)之下劉義隆完全被架空了。但是他并不著急,游戲才剛剛開始呢。
為了麻痹敵人,劉義隆即位后加封徐羨之為司徒,傅亮加開府儀同三司,謝晦加封衛(wèi)將軍,檀道濟進號征北將軍。既然說的不算,那就大大方方給一批官職,反正即便自己不給,他們也有實際權(quán)力,為什么不盡己所能賣個人情呢?。接著有司請求劉義隆前往華林園處理刑事案件,劉義隆急忙擺手,不行不行,這個我不熟,你們看著辦就好,一副老好人沒脾氣的樣子。其實劉義隆并沒有完全同意他們的要求,只是在重賞之下,他們把劉義隆身上的刺選擇性忽略了。
早在傅亮前往荊州接劉義隆來健康的時候,他就向傅亮詢問自己的兩位皇兄為何被廢除皇位和王位,又為何要被處死。這些問題令傅亮汗流浹背無法回答。登基之后謝晦要出任荊州刺史劉義隆也同意,但是他要求謝晦卸任領(lǐng)軍將軍之職。謝晦等人自然知道想要得到荊州刺史的職位就要讓出領(lǐng)軍將軍之職,但他們希望接替這個職位的人是自己人,而不是劉義隆的心腹到彥之。于是徐羨之建議到彥之擔(dān)任雍州刺史,但劉義隆堅決不同意,最終到彥之成功接替了謝晦的領(lǐng)軍將軍之職。原本的荊州心腹王曇首、王華、朱容子等人也分別擔(dān)任右衛(wèi)將軍、驍騎將軍、右軍將軍等職,可以說劉義隆在妥協(xié)之中也逐漸把握了禁軍軍權(quán)。
面對劉義隆的強烈攻勢,徐羨之等人也感到了皇權(quán)在逐步加強,為了緩和與皇帝的緊張關(guān)系,他們主動上表歸政。劉義隆并非西漢的昌邑王劉賀,不可能看到顧命大臣還政就高高興興的接著。他拒絕三次顧命大臣請求三次,做足了政治秀后劉義隆才正式宣布親政,但他也只是掌握了部分權(quán)利,并且徐羨之等人又在程道惠、徐佩之、王韶之等老一代好友的規(guī)勸下“復(fù)奉詔攝任”,劉義隆也答應(yīng)了,可見這時徐羨之等人對朝堂還是有掌控力的。
劉義隆也知道想要一舉除掉四位顧命大臣難度太大,為了早日達到大權(quán)在握的目的,他決定分化敵人的內(nèi)部堡壘,而這個人,就是檀道濟。當(dāng)初徐羨之要廢除劉義真的廬陵王之位檀道濟堅決不同意,但當(dāng)時徐羨之以司空、錄尚書事領(lǐng)揚州刺史,傅亮尚書令兼中護軍,謝晦領(lǐng)軍將軍、中書令,這三個人牢牢把握劉宋王朝的中央軍政大權(quán),在外領(lǐng)兵的檀道濟對他們的決策職只能抗議,并沒有能力阻攔。因此劉義符和劉義真先被廢后被殺檀道濟都是不同意的,他屬于被迫協(xié)同作案。知道這個內(nèi)幕后劉義隆加緊了拉攏檀道濟的步伐,最終把他爭取到自己的陣營中。
手中掌握了禁軍,又拉攏了一位手握重兵的名將,劉義隆認為自己有能力與徐羨之等人一較高下了。為了增加勝算,他率先在健康制造輿論,指責(zé)徐羨之等人深受先皇重托但沒有盡職,還廢殺了先皇的兩位皇子,這不是臣子應(yīng)該做的事情。做好了輿論攻勢,劉義隆又以北伐的名義迷惑徐羨之謝暉等人。他說自己要繼承先帝遺愿北伐,因此毫不避諱的建造船艦。等到一切準備充足之后劉義隆把徐羨之、傅亮、謝晦三人擅殺皇帝劉義符及廬陵王劉義真的罪行昭告天下,命令相關(guān)部門捉拿還在京師的徐羨之和傅亮,并宣傳要親自帶兵討伐駐守荊州的謝暉。
當(dāng)時謝暉的弟弟正在中書省執(zhí)勤,得到消息后馬上告訴前來上朝的徐羨之和傅亮。傅亮在逃跑的途中被抓回,劉義隆感念當(dāng)初他迎接自己的恩情,并沒有牽連他的妻兒。徐羨之跑到城外一座燒窯的山洞中,想來想去沒有勝算,于是自己自殺了。遠在荊州鎮(zhèn)守的謝暉聽到消息后還不相信,直到徐羨之等人的死訊傳來后才堅信皇帝對他們動手了。但他并沒有把朝廷軍隊放在眼中,在戰(zhàn)爭之初也取得了很多勝仗。可是他真正的對手并非劉義隆手下的兵力,而是與他一起出任顧命大臣的檀道濟。
檀道濟的本事謝暉是知道的,尤其是實行廢立皇帝的前夜檀道濟睡在謝暉家中,當(dāng)時謝暉緊張的一夜都無法入眠,但檀道濟則休息的很好,這讓謝暉很佩服。如今看到檀道濟竟然倒戈到皇帝一派馬上就慌了,接連打了幾次敗仗后無計可施,企圖逃走又被捉回,全家被株。
四位顧命大臣死了三位,剩下的檀道濟也對自己言聽計從,劉義隆正式大權(quán)在握說一不二。劉宋在他的治理下逐漸步入正軌,社會經(jīng)濟得到極大發(fā)展,百姓生活安定富足,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得到進步,雖說幾次北伐無功而返,但他統(tǒng)治的三十年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國家最安定百姓最富足的時期,被后世譽為“元嘉之治”。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所有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20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