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稱霸的三位霸主,由于其霸業(yè)不如春秋五霸,故被稱為三小霸,他們分別是: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古語有云:“大霸不過五,小霸不過三”。在春秋這一歷史階段,大霸者,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這三個是沒問題的,另外的兩個,一說是宋襄公、秦穆公,一說是勾踐、闔閭,這早已是為人所熟知的了。而三小霸為誰,論之者甚少,因為自齊桓公稱霸后,小霸沒有了,所以后人便將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三人,列為春秋三小霸。以下,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的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
一、鄭莊公
鄭莊公(前757年-前701年),姬姓,鄭氏,名寤生,周代鄭國第三位國君(前743年-前701年在位),史稱“鄭莊公”。 鄭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鄭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繼承君位,這就是鄭莊公。鄭莊公二十二年(前722年),鄭莊公平定胞弟叔段的叛亂,消弭了鄭國內患,這為鄭莊公圖謀中原霸業(y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之后十余年間,鄭國與宋國、衛(wèi)國等國之間互有征伐。
鄭莊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周桓王率軍攻打鄭國,鄭莊公領兵與之戰(zhàn)于繻葛。在繻葛之戰(zhàn)中,鄭莊公擊敗了周天子率領的聯(lián)軍,也即成功自保的同時使周天子威望掃地。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繻葛之戰(zhàn)使周天子顏面無存,只有周天子擁有制作禮樂及發(fā)令征伐的權力的傳統(tǒng)從此消失。繼鄭國之后,齊國、晉國、楚國,秦國等大國先后興起。諸侯爭霸,周王室無力征討,天子之位,形同虛設。從這一角度來看,鄭莊公雖然自己沒有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但是,他指揮的繻葛之戰(zhàn),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春秋五霸的出現(xiàn)。因為在這場戰(zhàn)役后,齊桓公、晉文公等霸主,自然越來越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從而有底氣挾天子以令諸侯。
作為春秋三小霸之一,鄭莊公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他曾長期擔任周朝卿士),借周天子的名義去討伐那些對鄭國構成威脅或障礙的諸侯國,清除了鄭國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所以,鄭莊公的這一策略,自然為后人提供了借鑒。比如東漢末年,曹操迎奉漢獻帝劉協(xié),顯然也有效仿鄭莊公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根據(jù)《史記》、《左傳》等史料的記載,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五月七日,鄭莊公去世,享年五十七歲,謚號為“莊”,故史稱“鄭莊公”。
二、齊僖公
齊僖公(?―公元前698年),一作齊厘公,姜姓,呂氏,名祿甫,齊前莊公之子,春秋時期齊國國君,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在位,是春秋三小霸之一。根據(jù)《史記》、《左傳》等史料的記載,齊前莊公六十四年(公元前731年),齊前莊公去世,祿甫繼位,是為齊僖公。對于齊僖公來說,活動時間和鄭莊公比較接近,這兩位君主也產(chǎn)生了直接的交集。比如齊僖公二十一年(魯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春天,宋國太宰華督弒殺宋殤公。同年三月,齊僖公和魯國國君魯桓公、陳國國君陳桓公、鄭莊公在稷地會見,商討平定宋國的內亂。
再比如齊僖公二十五年(魯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北戎攻打齊國,齊僖公派人到鄭國求援。鄭莊公派遣太子忽率軍援救齊國,六月,太子忽大敗戎軍,俘虜戎軍兩位主帥大良和少良,斬首帶甲戎軍三百人首級,獻給齊國。齊僖公要將女兒嫁給太子忽,太子忽說:“鄭國小齊國大,不是我能般配的?!庇谑侵x絕了齊僖公。
從整體上來看,齊僖公在位時期,多次主持多國會盟;平息宋國與衛(wèi)國之間的爭端;以宋國、郕國不向周天子朝覲而出兵討伐;平定許國、宋國的內亂;與鄭國擊敗狄戎;使齊國形成小霸局面。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齊僖公去世,其子諸兒繼位,是為齊襄公。而就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同樣是齊僖公之子。所以,在筆者看來,齊僖公的努力,自然為齊桓公日后稱霸中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這,就如同晉獻公為晉文公稱霸打下基礎一樣。
三、楚武王
楚武王熊通(?-公元前690年 楚國丹陽人,今湖北宜昌),羋姓,熊氏,名通,楚若敖之孫,楚霄敖次子,楚厲王(楚蚡冒)之弟,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90年在位,共在位50年,春秋三小霸之一。楚厲王十七年(魯惠公二十八年,公元前741年),楚厲王去世,熊通殺害楚厲王的兒子,自立為楚國國君,是為楚武王。在楚國歷史上,弒君的情況可謂屢見不鮮。比如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楚王負芻就是弒殺了楚哀王,這才登上了楚國君主的寶座。
楚武王繼位不足三年,便揮師渡漢,遠征南陽盆地,攻打周朝設在漢北的重鎮(zhèn),但沒有得手。于是楚武王轉而攻打江漢平原西部,滅掉權國(今湖北當陽縣)。楚武王滅亡權國后,以權國故地設置權縣,任命斗緡為權尹,相當于后來的縣令。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楚國推行縣制,成為楚武王這位君主的重要貢獻,也是他能夠位列春秋三小霸之一的重要原因。
楚武王三十一年(魯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蔡國和鄭國在鄧地會見,當時蔡、鄭二國雖然距離楚國較遠,但因楚國的勢力擴張,蔡、鄭二國便從此時起開始畏懼楚國。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去世,其子熊貲繼位,是為楚文王。雖然楚武王沒能問鼎中原,但是,楚國在他的努力下,已經(jīng)將疆域擴張到中原一帶了。在此基礎上,經(jīng)過歷代楚國君主的努力,楚國最終成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疆域最為遼闊的諸侯國。對此,你怎么看呢?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21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紅色特工胡底在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