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姜畬,不曉得好多年前,第一次見到這名字的時候,我想到的是一個人——
楊家將里的佘太君。
(劇照)
不會的字就讀一半,我覺得,應該讀賒。
果然,沒讀錯。
有朋友在我文章后留言,講講姜畬的來歷。
我看了下,只提到姜畬的現在,經濟建設之類的,似乎是沒有提到它為何叫姜畬。
好在,我淘到本不錯的書,《湘潭地名志》,凡有點故事的村莊名,都會把歷史啊傳說啊之類的寫進去。
姜畬呢,名字之源,有兩個說法。
其一:
相傳明朝正德皇帝游江南時在此地賒姜而得名。
如果此說為真,那么姜畬的姜,姜是老的辣的那個姜。
但稍一分析,就覺得有點不靠譜。
明武宗到過哪些地方,我不想去考證,但反正他很忙。
你看,一會在姜畬賒姜,一會呢,又在韶山獅子山逛寺廟,在瓦子坪殺不孝子……
他就算喜歡亂跑,不告訴太后皇后,不告訴文武大臣,好歹要帶個太監(jiān)隨從吧,包袱里放幾坨銀子吧幾根金條吧?
(劇照)
買個老姜還要賒,這簡直是丟了老朱家的臉啊。
其二:
清朝光緒年間所修《湘潭縣志》記載,姜畬,湘驛之大市也……南方以燒田為畬,畬有賒音,轉呼為車,姜氏墾畬之地。
還說,此處集市由來已久——因為挨湘潭縣城很近——是縣境西部物資集散地。早在明朝《長沙府志》里,就已有姜畬市之名。
這個說法,遠比第一個更讓人信服。
燒田,就是“焚燒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 ,指粗放耕種的田地”,這很符合初到一地的農民的做法。
姜畬呢,意味著最開始開發(fā)此地的人,姓姜,姜子牙的姜。
姜畬名人輩出,最為人所熟知的,自然是曠代逸才楊度了。
這本傳記,我是在看完《曾國藩》之后看的,作者,都是唐浩明。
只不過,據說,后來再出版時,直接改為楊度,而把曠代逸才扔了。
因為這四字,乃是袁世凱所賜匾上的。
楊度是個聰明人,留學、立憲、工農革命……他無役不與。人生最大的敗筆,則在組建籌安會,拱袁世凱當皇帝。
老袁一高興,就送了塊匾給他,評價不可謂不高啊。
只是,清朝雖然只亡了幾年,但帝制早成過街老鼠,袁世凱一口大黑鍋就甩出去了——
楊度誤我!
爺啊,你不想當皇帝,楊度再BB,也沒用啊……
(楊度)
楊度之前,姜畬還有個名人,李騰芳。
《明史》載,他是“萬歷二十年進士。改庶吉士。好學,負才名”。官場浮沉幾十年,多次去職,“丁內艱,加禮部尚書以歸。魏忠賢惡騰芳與楊漣同鄉(xiāng)。御史王際逵因論騰芳被察驟起,丁憂進官,皆非制。遂削奪。崇禎初,再以尚書協理詹事府。京師戒嚴,條畫守御,多稱旨,代何如寵掌部事。卒官。贈太子太?!?。
被奪職回湘潭時,他贊修城墻,編修縣志,與建萬樓,留下很多翰墨文章。
姜畬有塔嶺村,相傳乃李騰芳在蛇形山建造寶塔,村子遂以村名。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22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