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口述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口述史料相對于碑刻、檔案等史料而言有什么不同?它能為歷史研究帶來些什么?在使用口述史料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2020年12月5日下午,復旦大學金光耀教授與上海社會科學院金大陸教授聯(lián)合作在華東師大第四屆地方文史高級研修班上進行了一場主題講座,題目為“口述與地方史研究”。這次講座由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劉彥文教授主持。
講座現(xiàn)場
金光耀與金大陸兩位教授合作進行口述史研究已經(jīng)有近二十年的時間,在口述史的實踐方面經(jīng)驗十分豐富。講座伊始,金光耀教授就對口述史進行了追根溯源。他指出,早在希羅多德書寫《歷史》和司馬遷撰寫《史記》之時,就有運用口述的方法,但是這與現(xiàn)代意義上的口述史是有差別的。金光耀教授認為1948年哥倫比亞大學創(chuàng)建口述歷史研究室才是現(xiàn)代口述史的開端。當時,美國歷史學者亞倫·芮文斯( Allen Nevins)在哥倫比亞主持的福特汽車公司口述史項目,對福特公司的老板和普通員工都進行了詳細的訪談,光訪談記錄就達26000多頁,為哥倫比亞大學成為世界范圍內(nèi)口述史研究重鎮(zhèn)奠定了扎實基礎。1997年金光耀教授曾前往哥倫比亞大學訪學,對該校濃厚的口述史研究氛圍深有體會。
在講座中,金光耀教授指出近年來口述作為史學研究的手段之所以被廣泛應用,一方面與“眼光向下”這一研究視角的轉向有關。當學者們越來越關注普通民眾的歷史,檔案資料的缺乏使得口述成為重要的史料來源。另一方面,也與技術的飛速進步有關。當錄音設備越來越便攜,越來越普及,口述史自然能夠擁有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談起自己與口述史的交集,金光耀教授回憶道,早在書寫碩博論文期間,自己就有進行口述訪談。但當時,他更多地把口述作為史學研究的輔助手段。直到2000年以后,金光耀教授的研究興趣轉向當代史,由于很多檔案資料的開放度有限,對相關人物進行口述訪談便成為研究資料的主要來源。金光耀教授曾對朱永嘉先生進行長時段的訪談,將朱永嘉先生在“文革”時期的經(jīng)歷進行梳理,并整理出版了《巳申春秋——我對“文革”初期兩段史實的回憶》這部作品。對于金光耀教授而言,這段經(jīng)歷是其涉足“文革”史、口述史領域的重要階段。金光耀教授認為,對于口述史,了解其理論確有必要,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實踐的過程。通過實踐訓練訪談技能,提升獲得史料、辨析史料的能力是極為關鍵的。
口述能夠給現(xiàn)有的歷史研究帶來什么?金光耀教授指出,相較于傳統(tǒng)史料,口述史料的長處在于三點。首先,口述史料往往能提供文獻中沒有的信息。因為文字材料在記錄之時就是有選擇性的,在后續(xù)的保存中也難免有遺失、毀壞的情況發(fā)生,所以無法提供歷史事件的全部信息。而進行口述訪談,只要前期工作足夠充分,是很有可能挖掘到獨家信息的。
其次,口述史料能夠與文字史料互為印證,加深我們對于歷史的認識。金光耀教授近年來關注上海在閩北的勞教農(nóng)場,在一次訪談中,他得知在經(jīng)濟困難時期,農(nóng)場對勞教分子注射過雞蛋清。一開始,他并未對此有過多的關注,直至一次前往香港中文大學參與學術會議時,有學者提及在這一時期的文字材料中看到過注射雞蛋清的記載,但認為是基層虛構。會后,金光耀教授與對方進行了探討,并且再次對勞教農(nóng)場相關人員進行口述訪談,發(fā)現(xiàn)注射雞蛋清確有其事。
最后,口述史料能提供很多歷史細節(jié)。例如,“文革”時期朱永嘉先生起草的《緊急通告》,其中有提及不允許任何人強占公房及沒收的資本家房屋。而這一條內(nèi)容的出現(xiàn)與起草文件當天朱永嘉父親的房子被抄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一生動的歷史細節(jié),如果不進行口述訪談可能就淹沒于時光的洪流之中了。正是口述訪談,使我們能夠對于歷史場景、歷史人物有更加深入的感受,增加我們的歷史感、情境感。
當然,口述史料也有局限性。首先,口述采訪獲取的其實是當事人的記憶,但人的記憶是極容易出現(xiàn)偏差的。而且部分受訪者會有意識地揚善隱惡,這就需要史學研究者充分了解背景知識,方能精準辨別。當然訪談技巧也非常重要,金光耀教授提醒道,在訪談時提出的問題不能具有太強的目的性、誘導性,否則得到的回答很有可能是偏離事實的。而訪談技巧就需要在大量的實踐中,不斷地進行鍛煉和提升。
講座的后半場由金大陸教授主講,他指出口述史的發(fā)展具有廣闊的前景。以上海為例,就他了解,目前除了高校,黨史研究室、文史館、地方志辦公室都在進行口述項目。相信未來口述史還會有更加多元而豐富的發(fā)展。
金大陸教授十分強調(diào),通過口述訪談所整理出來的材料,具有作品成果與史料的二重身份。而且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要充分重視其作為史料的身份,將其整合到綜合系統(tǒng)的學術研究中。換而言之,口述應該是整體研究項目的有機補充。
對于金光耀教授在講座中提及的口述史料的局限性,金大陸教授也進行了補充。金大陸教授認為口述訪談不是一件輕易的事,史學工作者在訪談前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對于相關背景知識予以充分把握。只有在訪談前進行了十足的準備,才能在訪談時進行深度追問,對訪談所得的信息予以精準辨析。金大陸教授指出,口述史料往往能夠為整體研究提供關鍵線索和信息,但是其所存在的問題和價值是一樣大的,其中有很多夸張甚至是扭曲的部分需要史學研究者進行一一糾正。
金大陸教授還給學員分享了自己研究上海救援唐山大地震這一課題時的經(jīng)歷。在2014年開選題會時,金大陸教授提出雖然關于上海救援唐山大地震這一事件報紙上有零星的記載,但是從來沒有人系統(tǒng)地進行研究。當時,上海黨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剛認為這一課題確實具有研究價值,于是雙方成立團隊進行合作研究。一開始,主要在上海的各大醫(yī)院進行口述訪談,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當年參與救援的帶隊者很多已經(jīng)離世,這一項目其實帶有濃厚的搶救民間史料的色彩。而且隨著訪談的深入,金大陸教授注意到除了醫(yī)療隊,其實上海的鋼鐵廠、規(guī)劃局、解放軍都對唐山大地震的救援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于是將訪談對象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以往,人們對于上海救援唐山大地震的關注點往往聚焦于醫(yī)學方面,而現(xiàn)在將其他面向補充進去,能夠讓后來者更加立體、全面地了解這段歷史。
目前,這一課題的研究還在不斷深入,在金大陸教授的努力以及各方合作下,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系列叢書,分別是《上海救援唐山大地震》口述史料卷、檔案史料卷、影像文獻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卷、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卷。這個系列既是現(xiàn)階段的成果,也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講座的最后,金大陸教授總結道,口述史料是史料的一種類型,它能夠為我們提供文字史料所不具備的信息,但它亦存在局限性,需要使用者悉心考證??谑鍪妨媳仨毢蜋n案、報刊等多類型的史料共同運用,方能完成一個項目。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chuàng)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guoxue/1322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國歷史上文武雙全的4大名將